人生大事

剧情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2022

主演:朱一龙,杨恩又,王戈,刘陆,罗京民,吴倩,郑卫莉,陈创,李春嫒,钟宇升,刘亚津,小爱,韩延

导演:刘江江

 剧照

人生大事 剧照 NO.1人生大事 剧照 NO.2人生大事 剧照 NO.3人生大事 剧照 NO.4人生大事 剧照 NO.5人生大事 剧照 NO.6人生大事 剧照 NO.13人生大事 剧照 NO.14人生大事 剧照 NO.15人生大事 剧照 NO.16人生大事 剧照 NO.17人生大事 剧照 NO.18人生大事 剧照 NO.19人生大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2

详细剧情

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 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 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长篇影评

 1 ) 死生别离处——解析《人生大事》中的生死观

时隔两年,再一次在大银幕上听到武汉话,作为一个湖北人,我心中是充满期待的。在《人生大事》中,朱一龙完全抛弃了形象,寸头,花衬衫,出口成脏,痞里痞气,把小混混莫三妹演的活灵活现,让我随着他的足迹,一边哭,一边笑,完全沉浸到故事里。 电影独辟蹊径,将镜头对准殡葬这个特殊的行业,把生离死别呈现在观众眼前,不躲避,不渲染,用现实主义的客观态度呈现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电影里的生死观,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是回避阶段。影片一开始,就是莫三妹出场,作为一个有过前科和污点的小混混,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边缘人。这么一个边缘人,要回归社会,他对祖传的殡葬事业是不认同的。可以想象,从小在上天堂店里长大的莫三妹,玩具是纸扎和丧葬用品的莫三妹,孩童时代没有少受过同龄人的嘲笑。做这一行,他是迫不得已,是为了和父亲周旋,好拿到“上天堂”的房产证,和女朋友双宿双飞去开启新事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上天堂”是卖丧葬用品的,却开在婚庆店旁,一边是白事,一边是红事,还是蛮诙谐的。婚纱店的老板娘对上天堂积怨已久,认为不吉利,影响了她开门做生意。她看到小文站在店铺前,立马让儿子小胖大声背诗,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这是周围人的态度,也符合了大众的态度——对死亡议题的回避。相比霓虹人在欣赏樱花飘落的死亡之美时,从转瞬即逝中感叹人生和宇宙,我们赞叹的是生的努力,肯定的是福贵那样能战胜一切噩运的顽强生命力。死是日常生活的禁忌。 可惜回避解决不了问题。莫三妹对未来的规划一一失败。莫三妹心心念念的女朋友琵琶别抱,选择了有钱的老六,还怀上了老六的孩子。他想领养小文,因为不符合领养条件,他涂上香水,期期艾艾去找白雪,没想到白雪和建仁早已经在一起。从这里能够看出,莫三妹不是个聪明人,他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他对世界的认知是后知后觉的,是被动的。在电影中,莫三妹有过两场面对面的肢体冲突,不管是面对老六,还是胖胖的建仁,三妹都是被压制的那一个。他不仅迟钝,还孱弱,他的粗话不过是虚张声势的色厉内荏。 事业上的莫三妹也频频受挫。他想要挣钱,利用小文获取丧女客户夫妇的好感,抢下这单生意,可是对死亡毫无概念的小文大闹火葬场,莫三妹不仅被罚款,前姐夫还告状到父亲这里。小文帮他拉生意,找来外婆生前的舞伴,老大爷愿意出三十万给自己般葬礼,重金之下莫三妹不顾习俗接了这单活儿,结果老人的家属大闹葬礼,莫三妹一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

将就的生活并不能通向幸福,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把问题弄得更加复杂。

第二阶段是接受阶段。小文和莫三妹之间是一段相互成就的感情。遇见小文之前,莫三妹迟钝,莽撞,有着受宠幺儿独有的天真孱弱。当他遇上了小文,这是个比他更可怜的边缘人。小文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儿,从没见过自己的父母,唯一爱她的外婆死了,舅母要赶她走舅舅连拦都不敢拦。小文激起了他的同情心,他开始正视这个小孩,尽力去满足她的愿望。

小文对外婆的感情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那个禁忌的世界。死亡并不可怕,在那个世界里有我们爱的人,有我们的思念,它不是和这个世界割裂的,而是和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生的反面是死,而某种程度上来说,死也孕育了生。莫三妹告诉小文,外婆不是变成烟烟了,没有消失,而是升到天上变成星星了。小文半夜从床上爬起来,坐在院子里望天,把星星当成了外婆,跟星星说话。醒来的莫三妹看到这一幕后,选择了默默离去。 前女友的到来,是电影前半段一个有力的反转,暗合了因果循环。前女友和老六幸福地举行了婚礼,可惜好景不长,老六出车祸死亡,钱财被赔光。这个女人所追求的一切全都化作了泡影。但她还是有骨气的,她选择承担自己的命运,她来找莫三妹,不是想破镜重圆,而是央求莫三妹给老六拼骨化妆,让他体面地下葬。 如果是那个不成熟的莫三妹,是那个天真被宠坏的莫三妹,他可能会扬眉吐气地嘲笑前女友一顿,笑她眼瞎选错了人。但现在的莫三妹已经成长了,他在那段失败的恋情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把所有错都推到前女友的身上。看着捧着大肚子哭泣的前女友,他心里没有大仇得报的痛快,只有悲凉。原来死亡离普通人这么近,原来死亡来得这么快,那个春风得意的老六还没见到孩子出生,就化作了棺材里的一堆烂肉。莫三妹感到了物伤其类的同情。

莫三妹带着父亲赶到殡仪馆,在父亲指导下给老六拼骨,见到老六的惨状他忍不住呕吐,好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累得头昏脑涨,可是当家属看到妆扮一新的老六穿着西装躺在花丛中,悲恸地对着遗体发泄不舍和思念时,这一切都值了。莫三妹第一次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成就感,也找到了久违的尊严。 当莫三妹开始尊重死者,同情每一个死者家属时,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接受了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阶段是认同阶段。父亲喝酒住院,莫三妹赶到医院去看望,见面就吵架的父子俩,因为莫三妹开始接受入殓师这份职业,父亲难得对他没有发脾气,两人心平气和地聊天。 在莫三妹心里,二哥是一根刺。每年祭拜的时候,他都会被逼着给二哥磕头,他不服,父亲对他的责骂,都化作了对二哥的嫉妒。不然,他也不会在吵架时说出自己去地底下换回二哥的混账话。湖北有句谚语,叫作“爷奶重长孙,父母疼幺儿”,莫三妹不仅是幺儿,还是家庭里仅有的一个男孩,父亲连祖传的店铺都给了他,不可能不爱他,只是爱之深责之切。 父亲之所以让莫三妹给二哥磕头,是因为二哥把入殓师的职业做到了极致——他为了在长江里捞起死人的尸体,献出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可惜年轻时的莫三妹不懂,被嫉妒蒙住了眼睛。 直到父亲去世,自己从入殓师变成了家属,莫三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入殓师的分量之重。作为人生旅程终点站的执行人,入殓师和助产士一样重要,没有高下贵贱之分。死者的尊严在入殓师手里得到维护,生者的执念在入殓师手里被安抚,当父亲的骨灰璀璨地绽放在长江上的星空时,他不再是那个满腹怨念的小混混,而是一个造梦的艺术家。 原来对死亡真正的尊重,不是形式上的重视,不是三天三夜的流水席,不是车水马龙的纸扎,这些东西不过是活人的面子。原来对亡者真正的思念,不是儿孙的哭泣,不是沉浸在悲恸中无法自拔,而是带着亡者的祝福继续生活下去。 对职业的认可终于让他有了自信。因为害怕自己给不了小文更好的生活,害怕小文和他一样在殡葬店长大,害怕自己当不了好父亲。小文生母找来后,他懦弱地把小文还回去。当小文离家出走,喊着爸爸跑向他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自作主张,自我感动是多么的可笑。他紧紧抱住小文,承诺再也不和她分开。这一刻的莫三妹,终于成长为一个男人。真正理解了入殓师这份职业后,他笑着邀请小文的母亲入伙,五个人在夜晚的台阶下看星星吃水果的画面很美好,很温馨。 死亡只是死亡,它不需要回避,也不用刻意美化,它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尊重它,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己。我想,这就是《人生大事》的内核吧!

 2 ) 不是给已然疲软的“电影业”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几乎在一年前,就听到业内人事打着“生死之外,一切都是大事”的slogan荐片,彼时我因这句话而深深洗脑,留在想看的片单中,因疫情原因该片上映一拖再拖,从清明档拖到了这个时候,加上前两天朋友圈带好纸巾煞有介事的感动,以及人民日报政文版对刘江江导演的专访,促成了我今晚非常不理智的行为——半夜11点45去影院看了今天最后一场《人生大事》。

技巧笨拙、尚处于模仿阶段的乱哄哄的开场,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好印象。再往后看,生死如此宏大的命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情感延宕,没有留白给观众反思,一件丧事接一件丧事,巧了,6件丧事中有5件都和剧中男主人公产生了工作之外的关系,父亲的死、二哥的死、女友丈夫的死、小文姥姥的死、活人的遗体告别仪式,5个线索生拉硬扯到一起,成为最小概率事件发发命中的那一个,导演更是通过功能性人物勉强将大家凑在一起,大姐和父亲在影片中都被塑造为性格单一的人,而曾经抛弃小文再度回归的母亲说到底也是过场性人物,他们每个人和朱一龙所饰演的三妹相碰撞,三妹的反应如同提线木偶,得到人物小传上两三句的定义与概括。人物,怎可以被塑造得如此简单?

这部电影让我见识到中国宣发的厉害,也算吃一堑长一智,那就是别管多么看似位高权重人的推荐,总也是抹不开面子,导演千万别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是拍得不错,过去文艺批评讲究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文艺批评讲究表扬和互相表扬,就在这种互相吹捧中,导演往往迷失了自我,还真以为是一部真诚反映中国人生死观的电影,看完全片,感到导演对生死的理解毫无突破和新意,片子中是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而当初吸引我走进影院的恰恰是与之决然相反的这句话:除了生死都是大事。大小之间,是辩证,我们美其名曰把生死之外的小事视为名利的淡薄,殊不知生死之外还有太多关于爱的大事,他们值得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完成。

本想和日本的《入殓师》做比较阅读,却发现如果非要做比较,那恐怕就是《人生大事》比较没文化。戏剧钩子也较为陈旧,对话也非常苍白,很难想象,凭借虚假口碑与宣传让大家走进影院,该如何看待电影整个行业?大家花着两人一百余块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坐在电影院,这个成本相较于网络点播、电视有线等而言,已经非常昂贵了。可是这部片子作为疫情事态向好过程中电影行业开门营业的试金石,却充盈着对观众满满的亵渎与欺骗,可以说,这次的宣传有多么强力,在名不副实的情况下,其负面作用就会成倍增大。带着纸巾,仅仅在小女孩听表中录音时用了一次,恐怕这还远远不够!

看完《人生大事》,近两个月我都不想再进影院了,影迷的爱被辜负了,望自重。

 3 ) 人生大事的境界和格局

昨天看了新的愿星入梦特辑,热泪盈眶,思绪纷杂,无法落笔,今天稍微整理一下。

关于星星✨的寓意,在上一篇文字里,我猜测是把星星比作离世的人,但看了新特辑发现,我只猜中其一,没猜中其二。

“如果离世之人会化作天上的星星⭐ 那殡葬人员就是种下漫天星辰的人✨”

这第二层寓意,一下子把电影的境界格局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市井小民相互救赎的普通故事。

万万没想到还有对整体殡葬行业的探讨,以及对国人生死观的拷问。

国人惯来忌讳触及死亡,忌讳殡葬人员,忌讳葬礼葬仪,忌讳亡者亡灵。

但正如监制所说,死亡不是晦气,那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而殡葬人员,是给予亡者最大尊重,以圣人之心护送亡者最后一程的人。

无论是亡者,还是殡葬师,都跟晦气无关,反而有着别的身份职业无可比拟的浪漫。

如此想想,死亡不再阴森可怖,殡葬师也不再晦气卑微。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每一位种下星星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尊重。

也许,只有真正接纳告别,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余生,珍惜眼前,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温暖和羁绊。

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我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才会不再只有痛苦伤悲,而是有星入梦,温暖长伴。✨

也许,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我们在面对各自的人生终局时,才会更加豁达坦然。

人生大事,生死二字。

生当尽欢,死亦无憾。

 4 ) 杀母立父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杀母立父。

片中没有一个正常的母亲,也没有正常的母性。

母亲,不但消失,而且被妖魔化了。

小文的人生从母亲消失开始;她的冲突从母亲的母亲消失开始;她的流亡从舅母的拒绝开始。所有跟母亲有关的一切,都是她痛苦的根源。

三妹以父亲的形象,实现了小文的一切愿望。但大数据告诉我们,父源性伤害是精神创伤的重要来源。父亲是家庭痛苦的根源。暴力、成瘾、失责、赌博、嫖娼、经济爆雷,父亲带给家人的伤害从未被统计过。被父亲吞噬一生的母亲,却成为子女怨怼的对象。

三妹没有母亲。他父亲虽然靠女儿照顾,却一定要把手艺、店面和房子留给儿子。哪怕儿子犯罪判刑入狱,他也要把儿子培养成接班人。女儿再好也不是继承人,只是照顾自己的佣人。儿子才是继承人。

故事直接洗白男主,把他刻画成被女友抛弃的可怜人。女友怀着别人的孩子,说你给不了我要的生活。这是多么典型的拜金荡妇的形象。观众的感受中,这女人比触犯刑法的罪犯可恨多了。

问题是,这样的感受符合事实吗?对照裁判文书网里的判决实例,男性要干下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入狱服刑呢?在蓝底白字的警讯通告里,男人干坏事,不是因为女人,就是因为没有女人。

一个刑满释放的男人,适合跟幼女单独生活吗?请用数据说服我。

抹去真实的母亲和母性,塑造虚假的父亲,歌颂并不存在的父爱。这个故事的糟糕之处在于杀母立父,不但违背常识和大数据,而且将重男轻女合理化,将男性伤害掩盖得严严实实,通过虚设的父爱形象遮蔽事实存在无法回避的危机。

更严重的是,它制造观众对父爱的渴望,从而为男人促销。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个可能成为好父亲的男人,你们就不能批评父亲,不能拒绝男人。就像他们制造的爱情神话中,男人的爱可以治愈女人一切的伤痛,满足女人一切的需要……事实上,得到男人之爱的女人,会变得短命——请参照杨玉环、刘兰芝、杜十娘、织女,以及妇科疾病报告、堕胎流产报告、家庭暴力调查和女性非正常死亡归因报告。

很烦人,这世界时时刻刻促销男人。反过来看,你就知道男人有多危险,多不值得入手了。

 5 ) 我们好好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就是很开心能够参与到电影《人生大事》的路演中,也很幸运的看到电影各位主创。

让我感到很惊喜的就是,饰演莫三妹的武汉籍演员朱一龙,和之前在《知否》里的齐衡、《叛逆者》里的林楠笙可太不一样,痞帅殡葬师和翩翩公子对比过于强烈;莫三妹和小文之间的互动,也超级有爱,这可不就是现实生活的一对怨种父女么……电影《人生大事》真的是一部很有烟火气,很能够温暖人治愈人的电影,影片全程武汉话,就很有代入感。

其实说来,平时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太有泪点的人,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电影开篇就给了我重重一击,小文喊“外婆、外婆”的时候,我觉得我整个人都要绷不住不受控制了,因为我想起了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武汉人很多时候是称呼家家和爹爹)……

电影里小文有一个会给她缝布偶,会做好饭等他回来吃的外婆;我也有一个会拿着网子在小河沟里给我捕小龙虾,夏天会给我准备一屋子西瓜,怕我没胃口吃饭骑着三轮车去隔壁小镇给我买凉菜的外婆……

2019年3月到5月间,外婆和外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去了天上,变成了继续相互守候的两颗星星。对我来说,在没有完全接受失去外婆这个现实的同时,外公也没了。他们在乡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之前专程回去看的时候,老房子的破败和往日的回忆参杂在一起,现实似乎连充满我儿时回忆的地方也要一并剥夺,心里窦的缺了一块。今年是他们走的三年,按道理是要去扫墓的,因为疫情的特殊原因,我都没能陪妈妈去墓地扫墓,其实就是积累了太多遗憾和可惜……

看完电影感触蛮多的,想说的想记录也都还挺多,有时候把埋藏心底话写出来也是一种释怀和治愈,我们并不是要忘记,而是在心里珍藏与他们最美好的记忆。电影里小文有爱他的三妹爸爸,电影外的我有爱我和我爱的家人,我想告诉在天上的外婆和外公,其实我现在挺好的,即使有什么小的波折跟不开心,我也会变得更好……我们开心快乐的生活,才是对天上星星最好的告慰……

希望大家6月24日也都能到电影院观看电影《人生大事》,一定会收获到满满的感动!

 6 ) 影评: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

[看完电影感触挺多的,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修修改改,终于认真写完了这篇影评,做了一张星星落在三哥身上的图,希望星光能够一直为他点亮前行的路✨] 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 ——电影《人生大事》影评(影评活动) [导语] 我热爱影片中的人间烟火,感动于角色的悲欢离合,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十分亲近,像极了我自己的现实生活。 【共鸣向感悟】 1.我认识的种星人 对于殡葬师这个词汇,我并不陌生,发小家里就是做这一行。就和三哥一样,有一个小店面,靠手艺从事着“一条龙”服务。虽然我们极少谈及行业这一话题,也能够感知他们内心清楚,多数人对于从事殡葬这一行,确实有刻板形象,甚至是异样的眼神和声音。这一点就和电影里所反馈的一样,误解和芥蒂一直伴随着他们,加上地区风俗,导致殡葬师一词让人不想提及,甚至他们的子女经常也会因偏见而受排挤。 但事实上,殡葬师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日常理解里,人生大事不仅仅是结婚生子,体面的告别也是这一辈子里最后一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它从平凡人互相救赎互相温暖这样的一个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殡葬行业,也让人们了解到,其实这一行也是有温度的,甚至说这一行也有点神圣的气息,让逝者好好再见是他们以及亲属的承诺也是对故人的交代。 2.父亲也是一个温暖的人 其实除了更加了解行业相关,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育儿主题,这一点导演在知乎解答里也曾经提到过,其实我观影的时候蛮代入的,因为小文的很多经历以及特质,我也算有的,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共鸣点,尤其是下雨天送走小文,半夜全程找孩子,这就是我小时候自己经历的,我相信很多人童年时代都会有差点走失,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和父母走散的经历。就是那个雨夜的奔跑和再次相遇的眼神,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因为贪玩错过来接放学的家长,时候的情景,我的父亲也没有批评我,仅仅是那种着急让我感觉到,原来父亲也是一个温柔的人,这个镜头,是真的会有代入感。 我们总是说父爱如山,但其实,父亲也很温柔,如果有三哥这样一个父亲,真的蛮好的,他看起来是有点不修边幅,但是对孩子的爱,确实发自内心、细致入微的。 3.谢谢三哥让我领悟生命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其实是对生命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回避死亡这一话题,甚至反感,直到看完电影,对死亡有了一些坦然。其实它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但是离开并不是结束,“会变成星星飞到天上”。这种变成星星的比喻,其实很温暖,也有一定的魔法色彩,是疫情当前,一份特殊的安慰。就和龙哥采访里说一样,电影也是给成年人的浪漫童话,毕竟生活难免存在繁琐与枯燥,人们需要一些治愈和小浪漫。这种变成星星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吧,毕竟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给予我们陪伴。 对于离开也不必过分哀伤,好好告别,继续带着他们那一份祝福,努力生活,或许我们也会多一份淡然。人生在世,名和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好好活着,才是不悔来这世间一遭吧。 【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对于电影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小文走丢和老莫的定制葬礼吧,对于小文是体现三哥从熙熙嘴里的幼稚,变成一个成熟的好父亲,但是对于老莫,可能是标志着三哥真的成长吧,父亲给他留了一道题,最后,他用烟火的方式,完成了答卷。用烟火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天上,在我的理解里,也是一种变成星星的方式吧,比起星光,烟火更加绚丽也稍纵即逝,同时也是让人学会珍惜当下吧。 【好好生活就是人生大事】 认真告别,好好活着,珍惜当下,这是我自己的观影感悟。从洪翼舟到叶子扬再到三哥,经历挽救生命、拥抱生命、告别生命,这都是对于生命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对待方式。《人生大事》这部影片是通过告别的方式,变相传达要好好生活这一理念,并且拍摄地武汉是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的,这让我更感受到那种温情和亲切。电影里的这种尘世烟火真的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生活的不快,治愈人的心灵。 三哥和小文都是十分立体的人物角色,带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直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并且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人切身感受到,其实,只有好好活着,才是人生大事。 [结语] 最后是写给三哥的话:谢谢你,温暖我!感谢同我相遇于夏。这个故事的结束不代表不会重逢,它会变成一种温暖的力量伴随着满天星光,每当抬头看天就会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种星之旅,我会永远记着你,记着你肩头的烟火气息。

图片是官图

 短评

孝子打碗或成为本剧最大亮点。()

2分钟前
  • blanc猎杀甲方
  • 还行

可能距离四星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电影对现在的市场很重要,整天说着中国电影完了,但还是希望能慢慢变好,即使在这种囹圄中。演员演得很好,小朋友真的像个小哪吒一样,太可爱了,朱一龙的糙汉形象也很好。手持镜头、方言台词都很真实接地气。但是所谓的殡葬题材只是个噱头,本质还是家庭片,本以为可以探讨一下中国缺少的死亡教育,但最终还是落于俗套,来了个大团圆结局。整体的情感转折都有点生硬,这也是缺少真正打动人的情感的地方,韩延是个会煽情的人,但是技巧永远无法替代真诚。

5分钟前
  • 怪物游离
  • 推荐

其实她母亲不回来更好,强行凑了一个家庭。。。

7分钟前
  • 豆瓣用户
  • 推荐

这个亲妈简直败笔,三星给电影,一星给朱一龙和小女孩

10分钟前
  • ZoeX
  • 推荐

好不容易等到《人生大事》苏州点映。观影时获得了慰藉,被小文和三哥的半路父女情感动到,被殡葬师这份职业深藏着维护死者体面的意义所打动!被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满满烟火气的小人物们所吸引。嬉笑怒骂,市井人间,烟花灿烂,人间有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准备二刷三刷,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朱一龙本人,三哥的痞帅和野令人上头。

14分钟前
  • 摩卡
  • 力荐

国产片现在是离不开哪吒跟孙悟空了、、、

16分钟前
  • Oliverrr
  • 较差

感觉三个主角对小女孩儿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相处几天就要领养了。。。后面没有和法律上的父母商量就擅自交给亲妈(没有证实)也很离谱,把老头骨灰放烟花放也很?

20分钟前
  • 重绿
  • 还行

其实,她妈妈不用回来的,没有必要强行圆满。

23分钟前
  • 1234567
  • 推荐

人生除死无大事,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27分钟前
  • 空巢老人
  • 推荐

人生除死无大事!哭,痛快的哭!笑,尽情的笑!就像武汉的风,武汉的人一样,痛快!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了,喜欢!痛快!演员还是得拍电影,拍电影好啊,拍电影真好啊,拍电影太踏马好了,电视剧连个律师医师教师都讲不好全是谈恋爱,电影讲殡葬师它是真敢抬棺化妆出殡啊!

30分钟前
  • 噼里啪啦
  • 力荐

看到了一个又帅也有演技的好演员!朱一龙真的不错,还有小哪吒好灵气的,故事也很好,节奏掌控都还不错,笑点不尴尬泪点不煽情,七分!

31分钟前
  • 白茶
  • 推荐

勉强三星吧,结构很奇怪的一部电影,可能是考虑市场的原因,编导在沉重的题材里面植入了很多娱乐的元素,导致煽情和搞笑都做的后劲乏力。看得出导演平时没少攒素材,可靠素材串成的电影注定在情感层面缺乏延续性,所谓的笑中带泪是需要剧情或人物去推动的,而不是单靠段子。朱一龙为了坐实小梁朝伟的名号不停的让摄影给他的双眸特写,但这也就是残酷的地方,眼神太干净了,看不到啥故事。

34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全员演技在线。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多,有些情节我认为没必要加。作为商业片是合格的。

39分钟前
  • 贾想敌
  • 推荐

从亲生母亲出现开始,电影就崩了。

41分钟前
  • Nanosilver
  • 还行

看的点映,还不错,惊讶到我了,本来以为是狗血励志剧,没想到挺接地气的。题材比较小众,几处比较煽情,除去一些节奏上的突兀以外,其余都还OK

44分钟前
  • 啊喔鹅伊呜鱼
  • 推荐

朱一龙那个狗狗眼神真是让人想去给小文当妈

45分钟前
  • 小狗蛋子
  • 推荐

人物情感像儿戏,非常突兀,情节不符合逻辑,演的还行

49分钟前
  • 青杠
  • 还行

蹩脚的剧本会让演员的用心表演看起来像个笑话。

54分钟前
  • 嘉余张
  • 还行

朱一龙好像卡姆 谁懂 神似

56分钟前
  • -Elizabear-
  • 还行

如果去掉后面亲妈的情节,加长情敌和老爸入殓部分,增加小文认同入殓行业对三哥童年的治愈部分,感觉就好多了

57分钟前
  • miu~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