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邓超,白宇,任素汐,王西,孙浠伦,李建义,梁超,邵兵,王戈,吴亚衡,魏尊,冯泽昂,吴京

导演:邓超,俞白眉

 剧照

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2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3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4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5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6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3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4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5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6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7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8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19银河补习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20:42

详细剧情

  浩瀚太空,航天员意外失联,生命最大的绝境中,他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对父子跨越漫长的时光,守护爱和亲情,故事充满了欢乐、温暖、泪水与奇观。

 长篇影评

 1 )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银河补习班是一部笑点与泪点并存的影片,剧本上纵然问题不少,但我想说这是一部主创诚意满满的电影。对于中国的补习班教育,对于大人一贯告知孩子认准清华北大的思想,对于高考刷题做卷子的填鸭式教学,对于上学期间分数定终身的理念……电影中的种种或多或少都有你我他她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子。电影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超哥饰演的父亲现身说法,电影短短两个多小时中讲述了平常人三十多年的一生,电影中的恢复高考大背景,教导主任,同龄人等这一切无不让人引发对中国教育的思考,电影抛出了这一敏感而复杂的话题,但原本以为想像中是励志说教亲情片,结果却大出意料。以平凡人的生活为切入点,生活中没那么多的戏剧化,超哥饰演的父亲对于孩子亲身教育,频频爆出金句(虽然这个点大家很多人吐槽,什么金句鸡汤纷沓而至,但我想说有些话在那个时刻说出来真的掷地有声),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98年洪水来临,孩子被困在水中,超哥饰演的父亲在影片中一句话“动动你的脑子,你要想办法”戳中了我的内心,这与我的父亲何其相似,父亲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思考了没有?脑子在转没有?”那时候不懂,只觉得自己努力了按照要求来了就可以了,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卷子上有ABCD四个选项供你选择,但生活中可远远不止也有可能会有EFGHJK…等让你抉择,脑袋被长期固定化思维主导,看问题就会片面,稍遇挫折便可能是致命性打击,如同电影中教导主任收留的那个儿子,小时候何等的天之骄子却不想最后变成了疯子。国家需要的不是会考试的人才,而是需要科研创新性人才,需要能解决问题的人才。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答案,科技上未知领域的探索一切都是未知数……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就是需要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内核。 笑点与泪点并存的影片不少,但难得的是它的笑点不在于刻意和搞怪,它的泪点不在于悲惨或煽情。观影过程中大家每一次哄堂大笑和泪目都是发自内心的。影片两个半小时,剧情非常真实,不落俗套,而且承转启合非常自然,众多角色各有各的血肉和精彩。电影中让人为之共情的点是它的生活和真实,无论是家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许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年轻观众如我,也会在观影过程中一直联想到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和父母相处的时光,所以才会不禁泪目,特别给人以代入感。 一个电影要讲的精彩除了吸引人的情节要安排好,还离不开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这里特别要夸一下邓超饰演的父亲,演的真心太棒了,把作为父亲的那种细腻与伟岸演得深入人心,都说父爱如山,一个父亲沉甸甸的爱传达的极具感染力,由此可见父爱的冰山一角。影片中父亲的一句“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不知戳中多少父亲的内心。最后海报上说“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真的太贴切了,但我想说这部影片想表达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父子之情,还关于爱与被爱,还关于孩子和成年人对世界的思考等很多复杂情感需要你我去体会。这部影片想表达的东西不是浮于表面的说教,也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目标”这种励志口号。少年时代在应试教育中把世界压缩成试卷上一个符号的我们,每一次与父母争吵又倔强不肯低头的我们,曾经叛逆过与成人世界对着干的我们,在成长的一些困境中独自挣扎过的我们…也许都可以找到曾经的那个你,也许以前没有答案的问题也慢慢有了一些解。现在的我正处于人生第二次转折点,相比较于人生第一次重大抉择,感觉多了一些什么,少了一些什么。但这一次我对前进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只希望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2 ) 近两年看过的最想中途离场的电影,用力诠释“电影不要这么拍”

近两年看过的最想中途离场的电影。

看到后来反而看乐了,导演真的用心拍了一部“电影不要这么拍”的范本,各个方面都因为用力过度显得矫情做作。整个电影假大空,丢脑袋撒鸡汤的烂片气质也算是在某一方面震到了我。

剧作方面,高潮段落零零散散,整个故事节奏尽显拖沓。什么都想讲很容易最后什么都讲不好,电影不是群英荟萃萝卜开会。什么都往一部电影的容量里放,最后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既然是做一部商业片,您就好好做哪怕走套路最后让大家看舒服也皆大欢喜啊。故事缺乏核心,许多段落都用力的吊着一口气但最后都给你泄了气儿。台词也写的尴尬甚至完全不考虑实际语境,哪怕演员演技不错,念着这么尴尬的台词也让人想笑。最后那个“加油中国 加油中国”真的强行尬的我捂上了耳朵。

影片的bug就不较真儿了,但觉得哪怕你圆一下也是用心了。太泄劲儿了。整部电影充斥的说教意味太强,仿佛直接按头给你灌鸡汤。对了还有技术问题,第一次在院线电影里看到影片最后一段看到多了一句没有人读的字幕,不知道是剪辑没剪干净,还是后期审核人员看到最后也困了倦了没仔细审核,真的麻烦您上点心吧。

配乐方面,本来对影片最大的期待就是汉斯·季默配乐,老爷子的配乐水准依然在线,但和这个电影真的不搭。不是您请来汉斯·季默配乐然后再加上航天、宇宙、家庭题材您就能往《星际穿越》上靠了,这不碰瓷儿吗。不得不说强行煽情的段落,配乐真的帮了不少忙。只希望下一次听到汉斯·季默不会是再这样的电影里了,不然真担心给老爷子招黑。——“这片子配乐太吵了我想在影院睡个觉都睡不着!”

演技方面,演的最好的是演小时候马飞的那位小演员。我努力去体会邓超的演技了,但在他最后在饭馆里吃面那场戏时候崩弦了,用心体会人物情境注意细节处理的话,那段戏不会那么演的。白宇的台词功底不错,但给他的台词有的真的太尬了。

叙事上这个旁白真的服气,叙事技巧不够旁白来凑的做法和ppt电影本质上有什么不同。这从头到尾给你念下来的方法,寻思着要是单独把旁白剪出来,差不多也能是一期喜马拉雅上的“xx给你讲故事”。哪怕您是仿照冯小刚的《芳华》的叙事也不必这么用力过度的整,就差把“我没才华但我很努力”写到电影中间了。

看《银河补习班》真的体会到了导演用力想把什么都讲好,但最后就靠强行煽情给大家整一波眼泪逼着你哭,然后让观众体会到了影片的教育意义影片的反思意味影片的跨年代展现以及影片的父爱最后感叹这真是一部好电影。

别了。別唬观众了真的。这拖沓的叙事大家看着也挺累的。

年度烂片前三预定。

 3 ) 影片太假,三观不正。

影片太假,三观不正,不建议带孩子看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脱离现实无法认同。

看到很多人把这部片子和《我不是药神》相比肩,没看片子之前很无感,看完片子之后更是嗤之以鼻。比较很正常,毕竟是类似题材,比肩就过了。

跟药神比差太多了

药神始终紧扣着中心思想,整体的观感也是极佳,而这部片子只有前半部分讨论教育。尺度很小,浅尝即止。不妄想着给影片加深度,这还是一部合格的父爱情感片。

全片看似在探讨教育问题,实则只讲述了父子亲情,且三观不正

1.全片对父亲的爱表现太重,对孩子的上进和反思表现太浅,体会不到孩子是靠认真学习才考到年级前十,反而看到一个吃吃玩玩的差等生无端逆袭成了年级前十。

2。让人只看到了父亲对孩子的溺爱,全片都在讲父亲的付出,完全没有描绘孩子的反哺,全片唯一体现孩子对父亲爱的镜头居然只是大巴车上给他泡了一包泡面,让我想起了公益短片《给妈妈洗一次脚》。都2019年了,父亲还住小破房,父亲一点点心愿也要反对他达成,这是要教孩子做白眼狼吗?

3.片中对教育模式并没有一个实际的探讨,一切只是编导的主观思想,就好像对你说:“我认为孩子应该这么教,这么教就会有出息巴拉巴拉。并没有基于现实地去展现,然后莫名其妙孩子就打败那些死读书的学生考到年级前十了。剧情完完全全的假大空,无法代入。

4. 最后孩子依然在博喻中学学满六年并考上飞行员让前面仅有的探讨失去了意义,这到底是传统教育的胜利还是素质教育的胜利?要是直接辍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飞行员,我还会给个赞说一句你丫的真敢拍

关于影片本身,以下是个人观感:长且拖

全片讲述的是马飞的成长故事,选取了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初中阶段)在爸爸的非主流教育模式下由坏变好的故事。

最大的缺点是长且拖,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影片冗长的叙事给打击了,前面的铺垫还可以,但成长的故事实在太长,当不停地用成长的一件件小事来丰满人物形象,或是催动泪点让观众代入角色,都觉得很没必要,印象较深的比如说“买电脑”,“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类情节。前有买飞机,后有看航展。这类剧情人物形象已然丰满,当此类剧情如此多的情况下只能让人感觉到啰啰嗦嗦,毕竟是电影而不是电视剧,不容得你事无巨细去展示。还有洪灾那一段,不谈逻辑是否合理,但只为了与结尾呼应一下觉得没必要搞这么长的铺垫。感觉就是整部电影下来,导演觉得拍的太好了,哪一段都舍不得删。

主题方面:探讨的是当下教育模式的问题,个人觉得影片表达的很失败,不现实,造成我没办法认同。片中爸爸采取的是引导式的教育,尽力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为考试而学习,你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但不代表需要挑战已有规则和破坏规则,恕我不敢苟同。最关键的是对孩子自主学习镜头表现几乎没有,让人很容易理解成孩子只要放任他去成长就会长好的观点。这里非常同情我们的教师群体,试想如果整个学校都是马飞这样不守规则的学生,像影片中父亲这样不守规则的家长,那可真是教师一大劫。万望各位家长不要效仿影片中父亲的做法。

台词方面:诸如“再没有比,我是为他好更恐怖的借口。”“找到人生的意义,努力只是过程。”此类金句片中不下30句,这两句是我看着比较有同感的,所以记下了,出现的多了,就乏了,也懒得记了。就如网上的鸡汤文。看的多了,就看吐了,甚至有些恶心。还是节奏把握不到位,让观众看得像是一个啰啰嗦嗦的家长在说教。不是把鸡汤整合一下就叫有深度。

逻辑方面:bug很多,这在现实题材的片子里让人很厌恶,不太影响观影的小bug就不讨论了,最影响观感的还是和老师的感情线进行的太随便了。导致接下来老师对马飞在学校的照顾很不自然,就是为了剧情强行连线。在如此追求丰满的影片中出现一个这么单薄的人物,说不上来什么感觉,就是不爽。

一些小片段:比如念作文跑出来的古代画面,看得出来是在讽刺,不过个人看着很尴尬。比如在作文结束后主角与教导主任的辩论,真的是金句频出,但我只感受到了强行鸡汤。比如120分钟后的整个航天救援片段,于主题不相符,于剧情无作用,都快让尿憋死了你就不能放快点吗?

配乐方面:一部分BGM很燃,怀旧金曲太多。

影片没什么代入感,以现实为题材最终却脱离了现实,我还没有小孩,但是就个人来说,觉得孩子这样教或许将来成就会很大,但是和这些死读书的孩子比考试成绩,就有点假。对我来说全片最大的泪点就是航天飞船发射的那一幕。

最后说一些个人的感想:其实关于素质教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已经很大一部分理念超前的家长在尝试了,不否认有一部分教的很好,孩子自觉学习,开拓课外兴趣,成长的很优秀。但是更多的一部分是长歪了的,只惯出了叛逆,自大狂妄,给学校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尤其是大城市的教师,无数的媒体盯着,学生不听话,打不得骂不得,最后怎么样,老师不敢担责任,在学校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是把教育孩子的工作推回给家长,建微信群,督促家长监督孩子,遇到不讲理的家长也听之任之,反正是你的孩子,教不好也是你的事。

说到底素质教育,是有前提的,首先得家长素质要过硬,以身作则,才能教出好苗子,不是给孩子灌灌鸡汤,讲讲大道理就能让孩子成材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薄见解,欢迎大家指正补充。

最后给一星鼓励,无论影片拍的好不好,大家讨论教育的热情被唤起来了,这点影片是很成功的,希望能多出这些探讨社会题材的作品,总需要有人尝试,加油吧!

 4 ) 《银河补习班》补习的不是功课,补习的是如何让人生真正的成熟。

马皓文对于马飞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快乐教育,兴趣教育。

晚上睡觉的时候马飞问马皓文,爸爸你可以开始帮我补课了。

马皓文却说,我已经帮你补习一整天了。马皓文的这句话这是什么意思?

马皓文真正帮自己儿子补习的不是功课,而是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面对生活的勇气。

这部电影是在讲努力当然不一定会成功,但你不努力,认输了就一定不会成功。

正能量虽然老生常谈,但残酷的人生还是或多或少的需要些正能量的鼓励的。

电影在传达这样一种态度——

真正的努力是不计较得失的,如果你太计较努力的得失,那么你是还没找到真正为之努力的方向,你的努力的本身也许就用错了劲。

努力是一定要的,关键你要找准自己为之努力的方向,否则你的努力是白费力气的,是必然会付之东流的。

你要找准努力的方向,为梦想而努力,为发自生命的热爱而努力,为镶入灵魂的兴趣而努力 为抗击生活突然袭来的痛苦和挫折而努力,为人生价值的绽放而努力,如果你是为这些努力 你就不会有过多的物质上的祈求和回报的设想,你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你生命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马皓文是如何教育孩子努力的意义的?

洪水那次是培养孩子面对极端挫折自救的能力,最后让长大成人的马飞能够顺利修好天空飞船荣归地球。

带孩子四处旅行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增长孩子的见识。

面对邻居,之前的同事,和社会上不同阶级人群的羞辱,依然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人生失败,但告诫孩子自己内心的桥梁是不会塌的,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挫败的人生。

马皓文三次在儿子面前的强忍泪水,更是充分展现了邓超的演技。

马皓文告诉我们,眼泪不属于失败和痛苦,眼泪只属于幸福。

第一次在监狱骗儿子回家,说自己用火箭回家,儿子用手电筒照亮天空给爸爸指路,等他回家的情节与结尾白宇在宇宙中不能回地球,马皓文在屋子外用手电筒照射天空等儿子回家相照应。

第二次哭是马皓文几乎想放弃时儿子给爸爸的纸条——要像爸爸一样,绝不认输。马皓文用毛巾捂住自己的脸孔,浑身发抖,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的眼泪。

第三次是在宇航局,得知儿子让自己不要再折腾桥梁的案子后对儿子失望。背对着他绝望的说出以后就说和那个老东西出狱后就没有关系了。

这三次强忍泪水绝对是影片中最大的催泪点。

马皓文对儿子说,爸爸是第一次做父亲,可以原谅我吗?

最后马飞也对爸爸说,这是我第一次做儿子,可以原谅我吗?

我们也是第一次做成年人,但我们如果在生活里犯了错,我们对生活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大人,生活会原谅你吗?

生活不会的。

每一种教育,每一种人生都存在着风险,关键看你自己的决定,生活中的每个决定都是在做一场漫长的赌注。

所以我一直遵循即时快乐的人生处世哲学。

人生中不快乐是生活的常态,快乐是奢侈品。

一个人小时候快乐,以后长大终究还是会不快乐的。所以为什么小时候不能快乐?

就算你牺牲小时候的快乐,以后长大也未必会快乐,永远会有更多的挫折很更大的痛苦等着你。

既然人生的最后反正都会不快乐,不如该快乐的时候就尽情的乐。

孩子的年龄本该就需要适度的玩耍,而不是整天在房间里做卷子,所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快乐教育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我会是推崇这种教育方式的。

比起努力,这部电影真正在讲的是让一个人发展其兴趣的重要性。

让马皓文重新找回工作,重新面对人生的是他的兴趣(桥梁设计)。让马飞重新找回人生自信,让他有一天可以从太空凯旋归来的也是依靠他的兴趣。(航天宇宙)

讲真的,生活里让人难过的事总是那么多,如果小小的你现在还无力改变什么,那就一定要找到立刻能让自己起死回生,屹立不倒的热爱和兴趣啊,看剧,游戏,听歌,逗猫,小说,美食,画画,运动,想一个人,“专注于爱好中”始终且一直是击退人生中一个个源源不断袭来痛苦最棒的阻击手。

电影有瑕疵,但闪光点也有很多。我们都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孩子,我们之前所向往的快乐教育没成功,不代表着所有孩子都走不通这条路。现在这样反应教育制度问题的电影拍出来了,我们为什么要一边倒的抨击?我们被生活击败过,妥协过,所以就要嘲笑那些人仍旧不服输,仍旧拼搏的人假吗?

银河补习班补习的并不是功课,补习的是如何让人生真正的成熟。

 5 ) 《银河补习班》详解:这是一部好电影吗?

长文,有严重剧透

在这个充满意外的暑期档,《银河补习班》俨然成为最大的种子和“救市”之作。《银河补习班》的点映和宣发路径,跟去年暑期档的最大赢家《我不是药神》非常相似。在上映前两个月,《银河补习班》就在父亲节当日举行了超前点映,在正式上映前,也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连续多日的点映。提前且如此大规模的电影,体现了主创者对电影质量的信心,他们希望经由好口碑的积累在正式公映后迎来爆发。

《银河补习班》海报。原本定档7月26日,后提档至7月18日

但也不必讳言,一开始看到导演栏“邓超、俞白眉”的名字,很多人是不抱太大信任的,毕竟俩人共同执导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之尴尬令人心有余悸。《银河补习班》能否让观众对导演邓超刮目相看?

宏大的梦:马飞的航天理想

如果简单概括,《银河补习班》是一部讲述教育与父爱的电影。但具体来看,它的时间线挺漫长,从1990年跨度到2019年,也包含了三条清晰的叙事主线。在下文的具体分析中会整合每一条叙事线索,涉及非常严重的剧透,请谨慎阅读。

电影的第一条叙事主线:2019年,马飞(白宇 饰)是国内最年轻的宇航员,跟随着载人航天飞船到天空执行任务,但飞船被不明飞行物击中,与地面失去联系。飞船处于危险之中,宇航员很可能回不去了。生命最大的绝境中,马飞回忆起自己那个最了不起的爸爸。

成年后的马飞,成为一名宇航员

飞船最后肯定会回去的。在戏剧创作中,主人公身陷危险处境,想要凸显的是主人公化险为夷的主角光环。而《银河补习班》也颇为聪明地将此与中国的航天事业、家国情怀、大国崛起等联系在一起,让电影具备了献礼片的气质。

那么,马飞是如何化险为夷的?

在危急时刻,他想起了父亲马皓文(邓超 饰)曾经对他的教育,“不要认输”“一直想”,以及在1998年的那次特大洪灾中,他怎么在父亲的鼓励下逃生的经历。不同的时空,父亲的教诲一样有效,马飞化解了飞船的危机。

马飞的太空救援

需要一提的是,电影在处理马飞的天空自救这一桥段时非常潦草、没头没尾。一会儿在那边渲染生离死别,结果马飞出舱处理过程却显得非常easy。

既然马皓文对马飞的影响如此之大——宇航员到太空只能随身携带一样物件,马飞带走的也是马皓文送给他的用足球做的地球仪;那为何飞船出发之际,马飞的家属席是空的?马皓文为何没有亲自到场为孩子送行?

少儿马飞手中拿的这个足球款地球仪,是他与父亲之间最重要的“信物”

因为马飞觉得马皓文的“黑历史”会影响自己的光明前程。这就进入故事的第二条重要主线,父亲马皓文的“黑历史”。

残酷的现实:马皓文蒙难史

与其说是“黑历史”,毋宁说蒙难史。

韦唯熟悉的《亚洲雄风》响起,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夕,火炬传递运动在东沛市(电影中虚构的城市)进行。马皓文作为东沛大桥的建筑工程师,也成为一名火炬手,他将拿着火炬跑过东沛大桥。但就在电视直播、万众瞩目的情形下,还未通车的东沛大桥轰然坍塌。

马皓文曾是一名功成名就的工程师

马皓文替整个设计院背了黑锅,锒铛入狱。妻子馨予(任素汐 饰)与他离婚,少年马飞也被同龄人欺凌。等他减刑提前出狱时,已经是1997年了。出狱后,马皓文遭到昔日朋友、同事的耻笑、非议和侮辱,而他辛辛苦苦找寻资料、写申诉信、找法院,却申诉无门。

马皓文申诉无门

这是电影最犀利的一部分,很隐晦地包含了对现实的种种批评:人心的世故、算计、冷漠、残酷;傲慢、僵化的行政机关对小人物权益的轻视和忽略,对他们的诉求习惯性地“踢皮球”……电影中渲染的理想主义或许虚无缥缈,但马皓文面对的这些真实的困境,却会令观众心有戚戚:为何一个普通人想活得坦然而有尊严,会这么难?

马皓文坚持了20多年,案件终于有柳暗花明一刻。当马皓文第一次特地来到马飞的基地并告知他这个消息时,令马皓文寒心而未料到的是,马飞劝他放弃申诉。因为马飞的领导(吴京 饰)告诉他,宇航员会成为焦点人物,他的出身经历等都会被挖出,而马皓文的过去会成为马飞的某种“阻碍”。

马皓文对马飞说,他原以为自己对马飞的教育是成功的,现在才发现,他失败了。他未曾料到儿子也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如此轻视他20多年的坚持——恢复他清白的名誉。他为此受过的苦难和煎熬,马飞并非不知道。

这一线索虽不是电影的重点——很多观众可能也在眼泪中忽略了,但在笔者看来,它是整部电影最华彩的篇章,是这部电影正能量、煽情的外壳下,暗含的一个坚硬的核,你如果咬到它,你就会被刺痛。

它甚至解构整部电影的教育理想主义:充斥在成人世界里或精致或粗糙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为何马皓文坚持的素质教育也无法避免马飞沦为自私者?难道宏大的事业重要,一个普通人的权益就可以忽略?

这些都指向更深层次的问题,点到为止,全靠心领神会。

理想的教育:银河补习班

马皓文是如何将马飞培养成一个宇航员的?这是电影的核心叙事线索,花费的时间最多,最浓墨重彩,也是电影片名的由来,所谓的“银河补习班”,就是马皓文对马飞的补习。

马飞小时候就被老师认为,脑子里缺根弦。马皓文入狱后,马飞遭遇欺凌,妈妈和后爸忙于生意将他送到寄宿学校,马飞更成了脱缰的野马。他的成绩班里倒数第一,上课看金庸的小说,常常旷课,被教导处阎主任(李建义 饰)开除。

马飞被开除时,正是马皓文出狱之日。在前妻恳求阎主任无果后,马皓文当着众多师生的面,跟阎主任打一个赌,阎主任说如果马飞期末考班级前10名就不开除他,马皓文说:不是班级前10,而是年级前10。

这一刻非常燃,也构成了电影最大的悬念:马皓文真的能让班级倒数第一的马飞进入年级前10吗?

阎主任代表的是老一辈教育人,曾经历苦难岁月,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他们信奉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分数至上,高考定终生。所以阎主任的教育“武器库”里就那么几样:更多的作业+棍棒+激发羞耻感。他看不上坏学生,视马飞为眼中钉。

马皓文对教育的理解,与阎主任截然相反。虽然那是1997年,但马皓文的教育方式远远超前于那个时代,哪怕今日看来,仍旧超前。

它首先是鼓励式教育。不是激发孩子的耻感(像马飞妈妈说的“这孩子就这样了,没救了”),而是由衷地相信孩子是个天才。马皓文告诉马飞,“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是敷衍,而是眼里含光,充满信任和坚定,让马飞建立起自信。哪怕打赌后马飞第一次考试是班级倒数第五,马皓文都夸儿子很棒,跟原来的倒数第一比有进步了。

马皓文一直告诉马飞,“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它是一种以孩子兴趣为主导,充分张扬孩子自主性的教育。马皓文并未怎么督促马飞学习,当马飞问他,是睡觉还是看书时,他让马飞自己做决定。学校布置过多的作业,他也由着马飞爱完成不完成,在马皓文看来,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在他们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每天过重的学习负荷,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疲乏感。

就像高考结束时,高三学生疯狂撕书,纸片像雪花一样落下,阎主任认为这是孩子们的一种释放,马皓文则质问道:如果高三的学习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撕书,他们对学习是真的热爱吗?他们对学习还有热情吗?

当马皓文问马飞学习目标是什么时,马飞说“上清华北大”,马皓文说不对啊,这是过程,并不是目标,以后想要做什么才是那个答案。接着马皓文就说出了“金句”,“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马皓文理解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一时的高考,孩子的兴趣与目标才是学习的终点。因此哪怕期末考马上到了,他还是带着孩子“逃课”(请假被阎主任拒绝)半个月去看航天展。班主任小高(王西 饰)说期末考试是马飞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马皓文说:不,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时刻。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应该是均匀地散布在他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期末考试,马飞真的进入了年级前10,他对航天的热爱,也促成了他的航天梦。

瑕疵

显然,在教育观念的分歧上,电影站在马皓文的立场上。马皓文与阎主任的几次辩论,都是阎主任败下阵来。电影也过度放大了阎主任的“不可理喻”,“神化”了马皓文对马飞教育的可行性。

换句话说,电影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讨论,是简化的;其在对素质教育的倡导上,也过于理想主义了。一个最简单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平民父母,没有马皓文的思想和见地,他们疲于奔命,不像马皓文能够在1990年代末给孩子买得起近万元的586电脑,有时间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半个月旅行;而大多数孩子也资质平凡,不可能像马飞那样不怎么学习、不复习还能在一学期内从班级倒一进入年级前10。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应试教育仍旧是普通家庭的最优选择,你得先考出去,才有更多的自由选择。

与此同时,电影对做作业、考试等的理解也非常狭隘,马皓文拿蒸馒头来对比复习看似有道理,实际略扯淡。反复蒸的馒头的确不好吃,但对于多数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的确得通过反复的预习、复习和作业加强,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虽然马皓文一直要马飞学的是思想和方法,而不只是知识,但知识是思想和方法的前提,最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牢靠,基础不扎实,谈何进一步的思想和方法?

导演太过于想当然,决定了《银河补习班》对现实的影响力量非常有限。它将当下诸多教育问题,单纯理解于教育观念分歧,丝毫没有触及到教育背后复杂的国情,牵扯到城乡二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的文化区隔、阶层流动困难等因素。反倒有这样一种嫌疑,将带有社会问题性质的教育问题,推到了家长身上,成了家长的个人观念问题。

任何一个被裹挟到教育竞赛中的家长深有体会,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时刻。就像电影中马皓文的前妻叫嚷的,“马飞不是你的实验品”。没有几个家长敢拿孩子的未来做实验。

教育的本质问题,不是相信不相信孩子那么简单

观念层面也影响了叙事层面。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大多非常平面,他们一条线走到底,没有什么人性的犹疑。像马皓文就是笃定他对马飞的教育会成功,但联想到他被冤枉、被损害的处境,他也未曾担心马飞长大后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人物的平面化,服务的是叙事起承转合上每一个转折、每一份感动都能打到观众,在强大配乐的烘托下,电影某些桥段的确是催人泪下,非常好哭,但哭完了也就完了。

《银河补习班》本可以更好的。三条线索如若相互影响,而不是彼此独立,它是可以成为抵达现实问题的力作的。前文说到,第二条线索是电影最华彩的篇章,正是因为导演让三条线索相互作用,“残酷的现实”在拆解“宏大的梦”“理想的教育”,成年马飞的自私打了马皓文脸,让我们窥见影响教育/现实某种更强大的力量。虽然导演这样处理,也许只是单纯的先抑后扬,让父子俩感情上有一个升华而已。

胜在真诚

即便如此,《银河补习班》仍是迄今邓超、俞白眉合作执导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它有诸多瑕疵,却也有一个可贵的优点:认真/真诚。

对待电影、拍摄电影的态度,很认真。电影的时间跨度很长,对1990年代的许多重大历史节点都有所反映,比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足球杯、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大洪灾,历史场景还原得不错。导演聪明地通过1990年代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串起整个故事,比如韦唯的《亚洲雄风》、毛阿敏的《渴望》、韩磊的《走四方》、刘欢的《弯弯的月亮》、陈明的《快乐老家》、张国荣的《当年情》等,怀旧气息很浓。

电影对教育问题的反思,虽然稚嫩,但也非常真诚。这部分带有邓超、俞白眉各自的成长经验,以及时下他们作为父亲教育孩子的经验。也因此,电影带有邓超的“阶层局限性”。记得以前他说过,不给孩子上补习班,要让孩子有个开心的童年云云。这个观念对于邓超这一阶层的人来说,当然没有错了,但如果把它当做一个理念推广到所有人的时候,就会流露出幼稚的一面。

而真诚,更体现在电影中的父子情上。电影虽以教育反思为“骨”,却以父子情为“肉”;电影的一个宣传语是,“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电影同样带有两个导演身为儿子/父亲的感情,饱含他们对各自父亲和孩子的爱。父子情充盈了电影中的绝大多数细节,真切、细腻、动人、催泪。

应该承认,作为演员的邓超比作为综艺MC的邓超有魅力多了,综艺消耗了很多人对于演员邓超的认知。这部电影立得住,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邓超令人信服地演绎了伟大的父亲马皓文,演绎出他对儿子无条件的“信”与“爱”。马皓文的许多台词是很鸡汤,也很空的,但邓超的肢体、表情、眼神包括台词功底,让这些略空大的东西落地了,马皓文真是这么“信”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邓超拍摄特写镜头时的花絮照,眼神很有感染力

编剧在马皓文身上也浓缩了太多戏剧性强的情节,比如卖血、为了保护儿子被小混混殴打、洪灾里对孩子撕心裂肺地寻找等,每一点都非常催泪。马皓文曾对马飞说,“桥会塌,但爸爸不会塌”,他默默承受着命运给予他的一切不公与打压,然后在孩子面前呈现出作为一个父亲所该拥有的最美好的品质:勇敢、自信、睿智、不认输。

洪灾中,马皓文与儿子失散这一桥段,是很多观众掏纸巾的时刻

就笔者个人而言,我会给《银河补习班》70分。这是一部有明显缺陷的电影,无论是航天线的潦草处理、略带假大空的刻意迎合,马皓文与小高老师情感线的冗余、完全可以剔除,还是对阎主任的夸张化刻画、对教育问题的思考过于幼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并不平静的暑期档,像《银河补习班》这一制作体量的电影能够顺利上映,本就多么难得。它在“取巧”,但它也是在“均衡”:邓超和俞白眉会是投资者最喜欢的那一类导演,因为他们“安全”,还能盈利。

做一个“观念中庸者”,生产出市场上严重匮乏的商业类型大片,不是什么丢脸的事,相反,它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非常重要——就像现在暑期档,就得指望着《银河补习班》“救档”。影评人的理想抱负,不要寄望于让一部电影替自己实现。何况,如果细细琢磨马皓文蒙冤线,结合成年马飞对父亲的“背叛”,你依旧能感受到关于现实的诸多复杂况味。

《银河补习班》不是那一类最好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它属于现实主义。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有戏】——

 6 ) 6分,是所有自助餐式电影的宿命

今年的暑期档,像被灭霸打了响指,种子选手们相继消失。

谁来救市?

站在废墟上的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这部电影——

《银河补习班》

邓超、俞白眉——这对在失望这件事上从没让我们失望过的组合,继《分手大师》《恶棍天使》之后,暌违四年,推出了这部新作。

很显然,主创们对这部作品信心满满。

早在1个月前,他们就展开了全国路演,光点映就有近亿元入账。上映首日,票房也已破亿。

照这个趋势,《银河补习班》横扫暑期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是,在表面的风光之下,有一个数字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

截至目前,《银河补习班》在豆瓣上已有近6万人评分,可是分数却由最初的7.5降至6.2,且仍呈现下滑趋势。

6.2分。

这一数字太让人意外了。

我相信不光是主创,也包括媒体、影评人,还有那些早早发出捷报的公号们,一定也都感到意外。

为什么?

因为这部电影明明有着极好的卖相。

01

说《银河补习班》卖相好,在于几点。

首先,题材选得好。

它切中的是两种最普世的情感,一种是父子情,一种是人们对于教育的普遍关切。

这两种情感形成合力,不止催泪效果极佳,还有思辨的空间。

其二,故事格局大。

整部影片是从一次太空危机开始的。

马飞乘坐的宇航船遇险,绝望中,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马皓文。

影片随之进入回忆线,瞬间把时间拉回到30年前,为我们重现了一段笑中带泪的父子情。

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现在,一场未卜生死的危机,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

如此大开大合的叙事,使得《银河补习班》张力十足。

其三,表达很大胆。

这部电影要探讨的是什么?

教育理念。

最近几年,你看还有哪部国产片敢碰教育题材吗?

没有了。

《银河补习班》敢碰,而且一碰就碰到底,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

影片中批判最狠的一处情节,是教导主任把历届高考状元的相片挂在墙上,像一张张遗像。

那本是一个笑点,却让人细思极恐,仿佛在说,正是僵化的教育体制扼杀了这些鲜活的生命。

与此同时,主创借马皓文之口,说出了他们理想中的教育。

那是一种基于兴趣的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爱上学习,并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习惯。

为了实践这一理念,马皓文和李主任打赌:如果成绩垫底的马飞能在期末考试中考进年级前十,就可以继续留校。

这也是“银河补习班”这一名字的由来。

为了这一目标,父子俩开始了漫长的补习。

他们的补习不止于书本,更在于世间万物,浩瀚宇宙。

应该说,《银河补习班》确实拿了一手好牌。

相信听了上面的讲述,还没看过的朋友一定都满怀期待。

可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天生高分的《银河补习班》最终却拿了低分?它到底哪做错了?

02

如果让我给《银河补习班》定个性,我会说它是一部“自助餐式”的电影。

这类电影的特点就是:什么都有,任你选择。

花40块钱吃顿自助,还不值吗?

当然值了。

但“值”,不等于“好”。

为了把更多的料塞进这部电影里,主创们绞尽脑汁。

都有什么呢?

有笑点,有泪点;有金句,有段子;有大危机,有小事故;有蒙冤,有背叛;有人性的污点,有公权力的缺位……

如果拆开看“考试”和“太空”两条线,简直就是《垫底辣妹》和《地心引力》的大串联。

当然,主创们想在一部商业片里给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感,这个初衷绝对是好的。

可问题在于,丰富等于“多”吗?

不等于。

丰富是不仅多,而且有层次。

《银河补习班》表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一味求多,丧失了层次。

比如影片中层出不穷的“金句”:

“我是为你好,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一句话。”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

“儿子原谅我,我也是第一次学着当爸。”

……

且不说这些金句很过时,而过时的金句无异于口号,透着浓浓的说教意味。

就说把这些金句堆砌在一起,像什么?

像一篇1000字的文章,把500字都加粗加黑,最后造成的效果就是彻底失焦,毫无重点。

再比如片中一些老旧的桥段。

过马路一定会被车撞,爬梯子一定会踩空,看上去最老实的人最后一定是大反派,女老师一定会嫁给男家长……

我不否认,适当使用这些桥段是有效的。

但还是那个问题,有必要把它们在一部电影里都用上吗?

这每一个点对于观众来说都是精力资源的消耗,你给多了,观众真正能吸收的反而少了。

还有,年代歌曲转场。

很多人说它巧妙,我是真没看出来巧妙在哪。

且不说贾樟柯在20年前的电影《站台》里用过这一方式后,很多导演都避之不及,就说歌曲本身,和电影文本有什么关系吗?

除了能激起一些最浅层的怀旧情绪,这些歌对于深入电影,无异于一次次强制性的打扰。

这就是《银河补习班》的尴尬之处,观众们个个看着开心,结果转头就打3分。

但你又不能怪观众吃饱了就骂厨子,要怪只能怪自己贪多,导致观众嚼不烂。

这本质上是一种创作者的“土豪思维”,什么都要最好的、最贵的,但忽略了搭配问题。

结果就是抓了一手好牌,最后四个二把俩猫儿带出去了,都没炸出响声。

3

贪多嚼不烂,不止体现在元素堆砌上,还体现在剧情的主次不分上。

《银河补习班》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父子间的关系,一条是教育理念的对抗

坦白讲,这两条线结合得并不好,甚至有些割裂。

直到影片最后,导演想要同时完成“教育理念的胜利”和“父子间的大和解”,为此,他必须要制造父子间的冲突。

而问题也就出在这儿。

我们看父子间的冲突,到底是什么。

儿子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劝父亲放弃讨回名誉,实际是为了自己的梦牺牲了父亲的梦。

对此,马皓文失望地说:“我的教育彻底失败了。”

这里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是人格教育

我并不是说人格教育不重要,但它与影片之前谈论的教育是一回事吗?

显然不是。

影片之前探讨的教育是什么?

是摆脱应试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用马皓文的话说,“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后来,马飞正是在这句话的提醒下,解除了宇航船的危机,成功返回地球。他不止做好了地球上的事,还做好了宇宙中的事。

这时,他对着地球的方向说,“爸,你的教育没有失败。”

这就有点尴尬了,儿子的这句话实际并没有回应父亲发出的质问。

他们俩所说的“教育”根本就是两码事。

这也使得影片在最高潮的段落,不但没有实现双线合一,反而进一步导致了焦点的偏移。

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无所谓,影片讲的“教育”是个很大的概念,包罗万象。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教育问题。

前文说过,《银河补习班》在批判“应试教育”上是毫不留情的,这也使得很多人愿意把它视作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但我不太同意,我只能说它是一部现实题材电影,算不上现实主义。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它虽然提出了一个现实难题,但给出的解,却是超级梦幻的。

看的过程中,我能深刻体会到主创们的拧巴。

一方面,他们没法否定“考试”这件事。因为在教育资源分配如此不均的中国,“考试”已经是最公平的方式了,甚至是很多孩子唯一的出路。

不能否定“考试”,又要批判“应试教育”,无异于舍本逐末。

另一方面,既然要批判,就得有靶子,选择“高考”显然不现实,于是影片选了无关痛痒的初一期末考。

但这也暴露了影片最大的软肋,当它把炮火从“高考”——这一应试教育的集大成者——上移开时,就等于承认了,在最大的敌人面前,它实际是疲软的。

最终的结果,是彻底拧巴。

马皓文用自己素质教育的方法,帮助儿子马飞完成了一次应试能力的飞跃。

说白了,影片告诉我们的不是应试教育有多糟糕,而是在应试这件事上,我有一套比你还牛的方法。

至于那方法是什么呢?

又语焉不详。

只能不断通过“比喻论证”来糊弄了事,比如:“新蒸的馒头最好吃”、“你愿意穿别人穿过的鞋子吗?”

或是靠那些“不明觉厉”的金句:“只要你一直想,就能做好任何事。”

你可能会说,一部电影提供反思就够了,不需要提供答案。

这话我完全同意。

但问题是,《银河补习班》为了完成大团圆结局,它要让主人公成功,就必须提供一个答案,但实际上它又没能力提供,只能敷衍了事。

我们看那些经典的教育电影,《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孩子王》……无一例外,都是以主人公的失败告终的。

面对现实,他们无力反抗,但他们都留下了反抗的印记,那是反思的开始。所以这些电影,是有现实意义的。

与之相比,《银河补习班》更像一则童话。

在童话里成功了,人们就带着满意的笑睡去了,也就不会再有思考。

4

童话里的人物,都是善恶分明的。只有进入成人世界,才能看到那些灰色地带。

《银河补习班》里的人物,同样善恶分明。好,就一好到底;坏,就坏事做尽。

而马皓文,就像是深陷在一片黑色中的一颗白点,虽然不起眼儿,却格外耀眼。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圣人人设。

他在人间受难,布道,最终帮儿子在宇宙中上演神迹。

这里我要夸一下邓超,若不是他足够有信服力的表演,我们很难相信会有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

但不管怎样,问题就是问题。

为成全一个人的圣洁,把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塑造成信徒或恶魔,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这也使得片中的所有人都失去了魅力,成了功能性的角色。

包括邓超饰演的马皓文,也是一样。

正如前妻揶揄他的话:“你是什么洗脑组织的吗?”

很遗憾,她说对了。

马皓文的存在,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物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传话筒”而存在。

他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说着那些未经验证的思想,他一再强调如果按他说的做,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重复、咒语化、利益承诺。

这恰恰是“洗脑”最典型的特征。

没想到,在一部“反洗脑”的教育电影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具有洗脑属性的主角。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缺点,我相信都不是因为主创们思考不够导致的,而恰恰是他们想得太多。

他们想要的太多,算计也太多,于是他们给影片不断加料,他们既要煽情又要思辨,他们要塑造一个没有瑕疵的人物,他们还要在批判的同时上演童话……

当他们把这些庞杂又互不兼容的元素,都放进一部电影中时,得来的,只可能是一个“中庸”的结果。

是的,是“中庸”,而不是“平庸”。

而对于一部中庸的作品,观众最可能的看法是:无惊喜,无大过,不是烂片,也难称佳作。

于是他们的评分,很自然会指向同一个分数:及格分。

正如在豆瓣的评分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观众给出了3星。

6分,就是所有自助餐式电影的宿命。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吐槽居多,本意是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

哪怕是在这个“最冷”的档期,哪怕《银河补习班》已是最能打的作品,我也希望客观公正地评价它,而不因任何外部因素而丧失标准。

很多人说,邓超和俞白眉进步了。

如果这只是陈述句的话,我举双手赞成。

但我更想说的是,需要进步的从来不是邓超或俞白眉,而是电影。

至于这部电影要不要推荐你看。

我建议你到影院门口,随便拉住一个刚刚看完《银河补习班》的观众,问他两个问题,我想很可能会得到以下答复:

问:你会给这部电影打几星?
答:也就3星吧。
问:那你会推荐给朋友看吗?
答:应该会。

这,也是我的态度。

 短评

3.2星。俞&邓获颁影坛新一言难尽组合。1.最大优点,利用老歌营造年代感,简单实用,《渴望》《亚洲雄风》《当年情》98洪水等。老歌用太多,旁白也太多。2.剧本有大问题,不接地气说教味十足,主角大道理狂。恨不得所有配角都是恶人,恨不得所有苦难都加在父子身上。3.为戏剧效果不顾基本故事逻辑,教导主任被妖魔化,孩子又脏又伤进教室,他居然不闻不问直接继续发自己的火?揪着大桥问题不依不饶的一堆邻居是有多闲?4.作文脑补部分有趣,但,老师给作文要么0分要么满分的处理,编剧能否先问问一般的老师,0分作文出现的概率多大?5.“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应该来自《请回答1988》吧?显然1988效果更好。6.要维护好演员的身份,有时候真就得保护好自己的羽毛,少上些综艺,少些八卦,这话不止针对邓超,对任素汐亦适用。

10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看完点映,想说的很多,这部电影正式上映后,也许会有人打零分,也许会有人打满分,也可能会有人打出不一样的分数,但不管怎样,对我来说能震动人引人思考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14分钟前
  • 白菜馅儿黄
  • 推荐

比《长江七号》好0.5个《少年班》,比《分手大师》好100个《恶棍天使》,一碗捕获三四五线观众的大火快炖鸡汤。强行煽情没毛病,但要素过多会冲散剧情。

1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还行

【C-】剧情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被应试教育器重的孩子,在父亲野生教育一个月后从全班倒数第一变年级前十的故事。电影逻辑吊诡的地方有俩:①只看到反对应试教育的偏激态度,却感受不到父亲的教育有任何优秀之处,嘴上说着开阔思维,认识世界,执行下来就是游山玩水,躺草地上闻花香?然后就年级前十了?儿子怕不是爱因斯坦再世。②以反制度态度跳出,又反要求制度接纳,讲真,要是最后儿子被学校开了或者不上学了,我还敬编剧三分,嘲讽了两个小时应试教育的腐朽,最后却还是回归应试教育,不是我说这么看不起学校还读书干嘛?自学成才去啊。又想打破规又想成为规则的受益人,这不是当那啥还要那啥吗?全片散发着“读书无用论”的民科氛围,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毒鸡汤,要是有家长真信了这一套,我为他们的孩子默哀三秒。

21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这片子就像一锅毒鸡汤,试图学“药神”,批判一下应试教育问题,结果父亲就只能一直给孩子灌输鸡汤,贴上父爱的标签,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给学校添乱,根本也给不出所谓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只能用爱给孩子发电。任素汐的那句台词,可以很好的评论这部电影,你这是洗脑组织吗?拖沓的节奏,没完没了的抒情更是雪上加霜。有场戏很能说明导演的能力,邓超拎着蛇皮袋出狱之后,去了任素汐的家,第一次见到前妻的新老公,三个人的调度和机位,一通轮番的过肩镜头拍下来,完全看不出这场戏里三个角色的关系和内心活动。还有演邓超儿子成年后的那个演员,台词功力跟读课文似得,不管是在太空里读课文,还是高中时代装嫩,也是看得人尴尬。真该好好跟任素汐学学,如何把正经的台词处理的自带笑点,只要她一出来,她就是整部电影里的最真实最生活最闪亮的星。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原来飞船是插排坏了

29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片子的问题确实不少,时间线跨度大导致剧情很多地方衔接不流畅,很多情节说不通(比如逃学看航展),有些配角就是为了搞笑,没什么作用,有些台词说教味也很浓,但是这部电影我看到了主创足够的真诚,他们为我们展现了父子亲情,几处地方直接击穿了泪点,他们借马皓文和阎主任的赌约去探讨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应试教育的利弊,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一味地上补习班冲击清华北大么?这点我也很感激我父亲,没有强迫过我考高分,让我去找自己的兴趣点,可能很多友邻的评价都不会好,但是我还是想推荐一下,可能会有自己的影子。配乐上有不少经典老歌,白宇太空营救那场戏的配乐紧张到爆,而且表演上没有前两部那种尴尬,演技基本在线,笑点穿插上有时候有些突兀,不过比邓俞组合前两部电影好太多了。给个鼓励分。(8.5/10)

30分钟前
  • mdr skywalker
  • 推荐

两位小演员挺棒的,邓超演得也还可以,但很多段落显得急促又刻意。表现父子亲情,探讨教育理念之余还硬生生地整出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感觉,四不像……

33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犹豫了好一会儿到底给3星还是4星?故事题材走心,整体都能让我感动有了给4星的冲动;但冷静下来,例如桥塌时间节点的卒然,很多的巧合被骤然释怀,每一段落都充满煽情,于是“感动”很快需要被敲问了。虽然题材是励志的,但《垫底辣妹》的逆袭几乎只属于奇迹,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它只是一首充满励志的梦想之歌。

38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还行

这不就是这个世界吗?抬头看,宇宙飞船在天上畅行无阻,低头看,善良的人在地上举步维艰。下级陷害上级,老师恫吓学生,儿子为了前途让父亲闭嘴,周围的人不是助纣为虐就是落井下石。就算喊出一句独立思考又如何呢?最后还不是必须要做那个最棒的才能翻身,还不是要声嘶力竭地吼出一声XX加油?

40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看到98年九江洪灾的时候很害怕下一秒会响起《为了谁》的配乐。

45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较差

有人对我说,“和爸爸有故事的人,看这部电影一定会哭。”中国式的父爱就是,把人生的苦都藏起来,用汗水血泪筑起家,努力攒起所有的甜留给孩子。我家的生活已经算是小康了,但我有一次给我爸买衣服时听我妈说,你不用给他买这么贵的衣服,他现在学会了在淘宝上买几十块的衣服能穿好久。一瞬间哭成狗。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膀,谁要下车。

46分钟前
  • 小烨
  • 力荐

没有节奏的超长教育片

48分钟前
  • MY BMM
  • 还行

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邓超和俞白眉继续拍这样的电影。邓超是很棒的演员,俞白眉是很棒的编剧,但我一直不理解他们俩之前拍的那两部电影到底是图啥……现在有了《银河补习班》,我觉得他们终于找对自己的感觉和方向了,所以还是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鼓励这两个很棒的演员和编剧去做这样的电影。只要有进步,他们在未来也许还会给出我们惊喜。

49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九年义务教育害了我!长江七号+港囧+我不是药神!学会独立思考做你喜欢做的事成为最大的泪点。一句该上晚自习了承包所有恐怖元素!

54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从《分手大师》到《恶棍天使》,邓超&俞白眉的组合似乎就成了烂片的代名词,但《银河补习班》却带来了惊喜!内容和立意并不创新,描写屌丝父子逆袭、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的影视作品多如牛毛,可它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电影拍出了韩寒的味道,笑点自然而不低俗,金句富有哲理而实在,数个场景和对白仿佛带我们回到了《乘风破浪》和《飞驰人生》之中,笑中有泪;电影也有《长江七号》与《我不是潘金莲》的影子,引发了众多反思和共鸣,更牵出了不少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恶。再加上时代的情怀和关键细节位的前后呼应恰到好处,看得是津津有味。当然,不足也较明显,结局太彰显正能量,部分细节过于理想化,某些剧情的走势也较造作和狗血,选歌甚至还不如《港囧》……不过总体而言还是一部相当不错而又有教育与现实意义的电影,适合一家大小一起观看。

59分钟前
  • ryanjordan
  • 推荐

看了点映,电影完整度很好,节奏一般。邓超这个角色太超越他的时代了。他的精神世界强大的像全知的神,他的行为是21世纪以后的人。教导主任作为第一大反派不是很成立,他代表的还是我们这个时代高考的大多数。这是教育的结果,不是错误的根源。而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主题,只能隐晦的表达成,不要停止思考,你不要信别人的话。不能直接反对集体意志,这一点就显得不够左。最后,还看到知识分子精英阶级表达对教育的态度。他们接受底层的到来,但不接受底层的痛苦,他们痛恨集体的桎梏,但没想好,除了呐喊,还能干什么。就像那句台词:儿子,你看看身边有什么,我相信你能自己救自己。但我总想到李安的少年派里,少年战胜了惊涛和飓风,但依然有心里的老虎。他们,还是对生命少了一份敬畏吧。看完想到很多, 3.5⭐值得看!

1小时前
  • 空气拉花研究生
  • 推荐

我说马皓文是一个天生的父亲,其实也在说他是一个伟大的男人。父亲是男人诸多任务之中最重的一个担子,因为这个使命的背后是家庭。是无数次隐忍之后还能掏出的全部爱。可以说他在尽自己所能,无限接近这个使命的终点。

1小时前
  • 仙人球球
  • 力荐

2.5 表面看着是要来谈谈教育问题和社会变迁了,但实际上是变着法的“新八股电影”+市场调控精准投喂的“大数据电影”。逻辑支点自相矛盾,说教戏码停不下来。不过,邓超的表演倒挺能留客。虽然人物身上有太多别扭的地方,但他的确让人看到了真诚。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1.你不能因为自己成绩差,你就觉得教育制度有问题。“思考如何改进教育制度”和“把教育制度的不足当成不好好学习的借口”是两回事。2.学校和老师不是你的敌人,你的敌人是贪玩和懒惰。应试教育不好,那逃课、不做作业就好吗?你有梦想,所以你要追逐梦想。那别人就没有梦想吗?谁说追梦就要放弃学习?“只顾学习”和“完全不学习”,只不过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哪来的优越感?3.母亲说儿子就是笨,街坊都是小人,徒弟靠不住,教导主任坏透顶了……唯独马皓文善良淳朴为大家背锅。把所有人(除了小高)都拍得那么坏,来衬托马皓文最好,这也太恶心了吧。4.儿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竟然叫父亲放弃他的理想。事实证明这教育太失败了,所以你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的教育比别人高级?本以为儿子会意识到错误,帮父亲打官司,是我想多了。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