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真的

剧情片台湾1981

主演:谭咏麟,胡冠珍,崔福生,雷鸣,张冰玉,吴巧玲,葛香亭,常枫,陈慧楼

导演:王童

播放地址

 剧照

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2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3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4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5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6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3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4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5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6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7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8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19假如我是真的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6:42

详细剧情

  李小璋(谭咏麟 饰)是下放到东风农场的知青,某日,他进城看戏,被剧团的赵团长、文化局的孙局长(雷明 饰)等人误认为是首长的儿子而接受了诸位热情的招待,李小璋一时之间找不到机会解开误会。  李小璋有一位名叫周明华(胡冠珍 饰)的女友,两人于农场相识,交往多年, 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要好。然而,周明华已经托关系将自己调回了城市,李小璋依旧留在农场,因此,周明华的父亲坚决反对两人的结合,可是,此时周明华的腹中已经怀上了李小璋的骨肉,如果不能及时结婚,她将身败名裂。如众星捧月般的李小璋受宠若惊,决心假戏真做,他利用有求于他的赵团长和孙局长,为自己搞到了回城的介绍信,然而,谎言总有被揭穿的那一天,身份败露后,李小璋站在了被告人的席位之上。

 长篇影评

 1 ) 這是一部地道的中國電影

【假如我是真的】:7.5分

真的沒有想到,三十八年前能有表達這麼毒辣的作品,還是一部導演的處女作。電影本身的意義性也非常大,原作是大陸劇作家沙葉新的話劇,導演是台灣名導王童先生,主演是香港演員譚詠麟,這個組合放在當時的環境是非常少見的,雖然是台灣的班底,但確實是地道的中國電影。

電影里借用陰差陽錯的喜劇框架將中國的官僚體制批判得不留情面,底層青年為了上調,不惜假扮成北京首長的兒子,在眾多官員的阿諛奉承下體驗了上層世界的美妙,這樣的故事放在如今是不可想像的,它既真實又荒誕。

譚詠麟的角色就像他手中那瓶摻了水的白酒一樣,一開始騙過了所有人,而所有人都把他當成自己的政治工具,最終謊言揭穿,白酒被摔在了地上。

結尾讓最底層的譚詠麟跟最高層的首長有一段對話,這段對話設計得極為漂亮,首長的幾句輕描淡寫的問題,將一個食物鏈頂端的權貴人士對底層群體居高臨下的關心表現得非常到位,而譚詠麟的控訴也是非常精准而大膽的。

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最後的結局,而是某部長的女兒評論這個事件的口吻,她說不就是上調這麼小的事,至於搞那麼大嗎?一件足以影響平民一生的事情,在權貴眼中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當然,因為是三十八年前的作品,鏡頭畫面還是非常粗糙的,也基本沒有什麼鏡頭語言,而且開頭結尾的字幕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我覺得非常影響觀感。結局也有點畫蛇添足,其實停格在劇院被抓作結尾是最漂亮的。

電影雖然也有許多問題,但一想到我可能今生今世再也沒機會在影院看到這樣的電影,我也不再苛求什麼了。

 2 ) 假如我是真的

李小璋是下放到东风农场的知青,某日,他进城看戏,被剧团的赵团长、文化局的孙局长等人误认为是首长的儿子而接受了诸位热情的招待,李小璋一时之间找不到机会解开误会。 李小璋有一位名叫周明华的女友,两人于农场相识,交往多年, 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要好。然而,周明华已经托关系将自己调回了城市,李小璋依旧留在农场,因此,周明华的父亲坚决反对两人的结合,可是,此时周明华的腹中已经怀上了李小璋的骨肉,如果不能及时结婚,她将身败名裂。如众星捧月般的李小璋受宠若惊,决心假戏真做,他利用有求于他的赵团长和孙局长,为自己搞到了回城的介绍信,然而,谎言总有被揭穿的那一天,身份败露后,李小璋站在了被告人的席位之上。

 3 ) 《世上到底有多少马丁·盖尔:冒名顶替故事具有普世吸引力》节选

1979年春节,一位自称当地共产党干部的男子,打通了上海艺术剧场的电话,替当时居住在北京总司令部的一位老革命的儿子要一张票。尽管票已售罄,剧团经理还是热情地答应了。不久,一位青年男子来到剧院。他身穿旧军装——这是坚守人民解放军节俭价值的完美象征。此人满口京腔,自称李晓勇。他坐在剧院最好的位置观看了表演。 表演结束后,导演走到李晓勇身边说,他打算第二日拜访他。青年人坚持要他当场把话说了。导演压低嗓门请求道,自己想搞套宽敞一点的房子,他能否将他的请求转告早上为他打电话的干部。李答应说没问题。次日,剧团经理也请求李晓勇将自己的要求转告那位干部。之前,他就已告诉李晓勇,他可以随时前来观看表演。能否将在煤矿工作的孩子调回上海,照顾他的身体呢?李说他会尽力而为。 于是,一个以李晓勇为中心的关系网形成了。他找到进入上海其他剧院、一位重要女演员的家以及迎春茶话会的路子,可以接触到上海文艺界的所有才俊。他开始行动前,当地党干部、甚至是那位年轻人在北京的父亲可能会打通确认电话。紧随这些活动,人们总是要李请求党或头面人物出面帮忙,牵涉到的事情包括搞套条件更好的房子,安排更好的戏剧角色,把孩子从乡下调回上海等等。李的新朋友会接到一通干部打来的电话,告知他已了解了情况,并告知事情不易安排,或是继续进行有风险。 到了入春时节,李已搞到上海大学书记车子的使用权——在步行和自行车的世界,这是稀缺的地位象征,还与一位漂亮年轻的女演员订了婚,并住在她家。她父亲在旧时代是个资本家,故而她的家人很高兴跟一个革命世家建立了关系。只需在小舅子的学院和工厂露个面,李就可以提高他们在厂里的地位。 1979年春,为了将未婚妻调到一个更好的剧团,李晓勇直接去找一个干部。干部对这位在城里到处鸣喇叭的年轻人早就心生疑窦,他在调查后发现,此人的真实身份为张龙泉,是出身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年轻人,这次是离开乡下东风农场的讨厌工作回来度假。新年期间,他搞剧院门票未果,于是开始假造身份,逐渐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生活。他于1979年4月6日被捕。

张龙泉是如此擅长表演,如此擅长在电话中装扮不同的腔调和口音,与戏剧界人士和演员交谈时如此显得才华横溢。

身穿旧军装的张/李宣称的不是皇族血统,而是革命世家;他所追求的不是遗产,而是某种生活方式和关系;他所玩弄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对“关系”的信仰。的确,张/李的表演,是对党内“开后门”这一做法的恶搞,点明了相信“关系”有多愚不可及。在真想大白后,《文汇报》画了张此人的漫画,画中的他是只身穿军装的、正在收礼的狐狸,他是中国狐狸精的附体,奸诈无比,欲壑难填。

 4 ) 《假如我是真的(If I Were for Real)》:嘴甜吃八方【第1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8/if-i-were-for-real18.html

假如我是真的 (1981)

本片获得1981年第1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个青年假冒高干的故事。男主角是一个下放青年,为了与怀有身孕的女朋友结婚,绞尽脑汁想要上调。一天晚上,男主角在剧院门口听说市委书记去国外访问,就假借他的名义,冒充国家领导人的儿子招摇撞骗起来。男主角先后骗过了剧团团长、文化局局长、市委书记夫人以及副市长,并且结识了心地善良的剧团女主演。男主角利用这个假身份,让这些领导们帮自己上调,但他们都没有办成,只得等出差回来的市委书记。同时,男主角女朋友知道他假冒高干很担心,但为了生存也没有办法。市委书记回来后,很怀疑男主角的身份,迟迟不办上调之事。男主角略施小计,让市委书记相信了他的身份。可是,男主角在看望女朋友时,被女朋友工厂厂长儿子的打手打伤,男主角就借机求副市长帮忙上调。市委书记知道此事后,只得将上调之事办妥。男主角以为大功告成时,他冒充儿子的父亲突然来到市委书记家中,男主角被识破了。随后,男主角被抓入牢中,只有剧团女主演来看望他。最后,男主角在狱中割腕自杀,女朋友跳河自尽。

这部电影既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悲剧是因为它悲惨的结尾,喜剧是因为它荒诞的剧情。但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影片都讽刺了中国社会的痼疾——趋炎附势,以及荒唐的官僚制度。这是一部有深度,而且喜中带泪的佳作,这样的电影在金马奖影片中出现,太难得了!本片让我在看够了俗烂的台湾温情片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新感觉。真的不容易啊!

本片剧情就不多说了,它将文化大革命中、以至于现在社会中送礼成风、享受特权的现状一一展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男主角送出去的那瓶茅台酒,这瓶酒从男主角送到剧团团长、从剧团团长送到文化局长、从文化局送到市委书记家中、从市委书记家中再送回到男主角手中,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来了!人人都把它当成好东西,其实不过就是一壶烧酒而已!这个荒诞的情节除了表现出中国人的趋炎附势,也呈现出我们大陆人的典型作风——好东西不舍得自己用,总是留着送人!总之,我们大陆生活的环境已经达到有奶就是娘、有领导关系就是大人物的境界,堪称世界独一无二啊!

本片之所以好看,主要原因是因为剧本好,是沙叶新的原著好。因此影片拍摄上,本片导演王童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拍摄得中规中矩。而且,影片中有些情节之间的串联还非常生硬,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缺点。所以,总体来看,本片在拍摄上还是停留在台湾电影的六七十年代水平,即使进入了八十年代,也没有显出台湾电影人的进步。

演员方面也是如此,除了男主角谭咏麟让人眼前一亮外,其他演员几乎还是那些六七十年代台湾电影中的熟面孔。男主角谭咏麟表现很出彩,他精妙的演绎出一个假扮高干子弟的普通人,以及他面对各种境况的机灵劲,这些表现让我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原来他也是有演技的!片中两个女演员吳巧玲、胡冠珍都不是很漂亮,只是相貌平平的大众美女,就不多说了。余下的,就是葛香亭、崔福生这样的老家伙,他们竟然能连续出现在十多部金马奖影片中,让人难以接受!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好看、好笑,又让人无奈的现实主义电影,这样的影片出现在八十年代初的台湾,非常难得。

序列:0891

假如我是真的.If.I.Were.for.Real.1981.国粤双语.DVDRip.x264-AeroHut

2012-08-02

 5 ) 假日我是真的

本片获得1981年第18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一个青年假冒高干的故事。男主角是一个下放青年,为了与怀有身孕的女朋友结婚,绞尽脑汁想要上调。一天晚上,男主角在剧院门口听说市委书记去国外访问,就假借他的名义,冒充国家领导人的儿子招摇撞骗起来。男主角先后骗过了剧团团长、文化局局长、市委书记夫人以及副市长,并且结识了心地善良的剧团女主演。男主角利用这个假身份,让这些领导们帮自己上调,但他们都没有办成,只得等出差回来的市委书记。同时,男主角女朋友知道他假冒高干很担心,但为了生存也没有办法。市委书记回来后,很怀疑男主角的身份,迟迟不办上调之事。男主角略施小计,让市委书记相信了他的身份。可是,男主角在看望女朋友时,被女朋友工厂厂长儿子的打手打伤,男主角就借机求副市长帮忙上调。市委书记知道此事后,只得将上调之事办妥。男主角以为大功告成时,他冒充儿子的父亲突然来到市委书记家中,男主角被识破了。随后,男主角被抓入牢中,只有剧团女主演来看望他。最后,男主角在狱中割腕自杀,女朋友跳河自尽。
  
  这部电影既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悲剧是因为它悲惨的结尾,喜剧是因为它荒诞的剧情。但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影片都讽刺了中国社会的痼疾——趋炎附势,以及荒唐的官僚制度。这是一部有深度,而且喜中带泪的佳作,这样的电影在金马奖影片中出现,太难得了!本片让我在看够了俗烂的台湾温情片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新感觉。真的不容易啊!
  
  本片剧情就不多说了,它将文化大革命中、以至于现在社会中送礼成风、享受特权的现状一一展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男主角送出去的那瓶茅台酒,这瓶酒从男主角送到剧团团长、从剧团团长送到文化局长、从文化局送到市委书记家中、从市委书记家中再送回到男主角手中,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来了!人人都把它当成好东西,其实不过就是一壶烧酒而已!这个荒诞的情节除了表现出中国人的趋炎附势,也呈现出我们大陆人的典型作风——好东西不舍得自己用,总是留着送人!总之,我们大陆生活的环境已经达到有奶就是娘、有领导关系就是大人物的境界,堪称世界独一无二啊!
  
  本片之所以好看,主要原因是因为剧本好,是沙叶新的原著好。因此影片拍摄上,本片导演王童并没有表现出自身的特点,拍摄得中规中矩。而且,影片中有些情节之间的串联还非常生硬,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缺点。所以,总体来看,本片在拍摄上还是停留在台湾电影的六七十年代水平,即使进入了八十年代,也没有显出台湾电影人的进步。 (转)

 6 ) 开窗

只知道这是邓丽君的一首歌,王菲翻唱过,只道是平常小调。整部电影断断续续看下来,结尾有力,当邓丽君柔柔的歌声响起,如人唏嘘。尽管那一屏不搭调的字幕看着奇怪,但是剧终二字还是定格在了李小璋和明华最欢乐的一刻,我们知道主创还是带着同情的。

最近《南方周末》一篇转自《虹膜》的文章为我打开这扇窗,让我看到我所不知道的台湾电影和谭咏麟。

谭咏麟饰演的这个知青李小璋,因为对象怀孕,坚定了自己调回上海的信念。本想蹭一场话剧,结果被人误认为是高干的儿子,从而一谎圆一谎,直到中央首长出现。李小璋在农场干活的时候心眼就很活,长着谭咏麟的帅脸,又有些小聪明——英俊、有文化和心比天高,造就了一个合理的中国于连的形象——从得姑娘痴心而珠胎暗结到后面博得女性干部信任非常合情合理。(剧团女团长猜测他是谁的儿子一段既合理又生动,又是推动剧情的重要转折。而最后面对首长的一番无奈喟叹,更将故事推向高潮)他冒充高干子弟,一半有他的自私,也有一份对女友的真情,这个人物就立体了。最终让人不禁替他们的毁灭感叹。

幕后和台前一样精彩:
http://www.infzm.com/content/33376/2
“沙叶新:后来就没联系了啊。一个蛮聪明的小青年,在“向贫下中农学习”的口号下被发到农场。他有个同学是上海某局副局长,为了回城,他每次探亲都到这个同学家做家务,顺便也接接电话。他很聪明,听到找某个领导,姓名、电话、住哪儿、亲属关系,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脑子里就编好了关系网,最后冒充李达的儿子,要把他同学“知青张泉龙”调回城。当时一位老干部和一位著名歌唱家都上了当。

我和另两位同事到静安区公安局听了对他的预审,写成了话剧《骗子》,后来改叫《假如我是真的》,开始反响很好,不久被禁演。”

http://ent.sina.com.cn/j/2008-12-11/11212291413.shtml
“胡耀邦在报告中说:两个多月前,午睡的时候,我看了《假如我是真的》剧本。作者是很有才华的,说不定这位作者能成为我们“四化”时期的莎士比亚、关汉卿、田汉。但是,《骗子》这个戏,不成熟。我们国家有没有李小璋这种年轻人?有!如今新疆阿克苏还有两三千人在闹回城。几千万棉花落在地上没人捡,上海市委书记严佑民同志去了,拒绝谈判,就剧本里这个青年,为了回城,什么都可以。中国青年就这个样子?”

据说这片子当时是在韩国取景,台湾方面考虑政治影响要声称是改编自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谭咏麟后来还专程请原作者沙叶新吃饭。我真是对片子背后的故事十分好奇。可是,台湾方面是怎么想要改编这样一部电影,抱着怎样的立场(光说抹黑中共实在说不过去),为什么会挑选香港人谭咏麟来演这个角色,他们是怎么理解知青和当时的大陆社会的?

 短评

要是能不这么悲,一直黑下去应该更好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一名叫赵锡永的人2010开始冒充国务院研究室(或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身份,在湖南、云南等地区调研并发表言论,不少政府官员对其信以为真奉为贵宾,甚至聘其为政府顾问。 2013年3月29日,假钦差赵锡永落网。

12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我在40年前弯弯的电影里看到了今天的现状…里面内容太多了:1.全力的利益分配;2.女权的兴起之难;3.社会固化的推手;4.名人的睡名角。最具讽刺意味的居然是里面的那瓶假酒,还有就是那句话剧团团长给观众说的台词,“常有的事,习惯了就好了”…

16分钟前
  • 大罗
  • 力荐

因政治敏感而被无情搁置 索性不是永久 回忆当年所有 还想再看一遍~ 假如我是清流水 我也不回头……

19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力荐

如此具有现实意义和讽刺意义的好片,81年金马奖啊

22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力荐

王童不太懂大陆文革,受前苏联影片影响很多,缺少大陆味,比如文革时茅台根本不会摆出卖,再如文革的喧嚣背景太少了。然而,对于特权阶层的揭露与社会低层的无奈,凡直指人性的内容都是共通的。

27分钟前
  • 毕大费
  • 推荐

宝岛伤痕片,讽刺官僚入木三分,拼爹由来已久。错综政治时局下改了剧本,诞生出扭曲的“不肯脚踏实地”悲剧结局。映前宋楚瑜出面嘉勉,可惜台湾票房惨淡,内地香港更遭抵制。舞台银幕内外呼应,调皮的动势转场,普通人看不到的彩色电影是小姐与流浪汉。“想不想爬到长城上去看看?”“为了感情,苦闷”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该片牛叉之处就在于编剧沙叶新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这些剧作在当时曾引起巨大争议,像这种如此真实描述那个丑陋的年代的作品,现在越来越少,就算以后旗帜变了色,要重新面对这些的时候,也许再也找不到这些亲历者了!ps:结尾的字幕太2B了!谢谢台湾 谢谢王童!

36分钟前
  • 纪月航
  • 还行

三十年前的老片就已经预料到了红色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兴起。有时候真不知道是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还是中国改变了社会主义... 现实中还少这样的拼爹记?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一瓶80年茅台的曲折经历。深刻反映了当年广东地区酱香型的地位。

42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8/10。结尾假茅台碎了,水中夕阳倒影的幸福也没实现,选择在这投河自尽,细节线索暗示赝品终究会拆穿,也是给特权游戏规则、民众越级就是犯罪的响亮耳光,和监狱血字一样触目惊心。男主见机行事、整合听到的信息,掌握高干们的交往规则,团长秋波暗送,副市长不对齐的纽扣,含蓄刻画了官场的腐败淫乱。

45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不愧为大师作品的改编,本来是用来讽刺万恶的封建社会,不想用到我们这个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那么的自然。悲哀~我们这代人,我们这代假的人又能如何~

48分钟前
  • silence
  • 力荐

当时还是蛮有现实意义的,话说校长因为这片还被内地封杀了一阵子。

49分钟前
  • 无趣
  • 推荐

谭校长原来演过那么牛比的电影

52分钟前
  • hoffman
  • 力荐

真把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完全地从讽刺提到了悲剧的水平。音乐太哀伤动人了,谭咏麟演戏也这么好。

57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力荐

人物故事不错,部分细节太摩登。冷门好片,底层知青冒充红二代走后门企图返城的故事,永远25岁的谭校长演得不错。假如,不是冒充,而是货真价实的红二代,这个故事就不是家破人亡的悲剧,而是大团圆的喜剧。其实,演得最好的是扮演副市长的崔福生,很多潜台词,真会享受生活。

6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8/10)改编自张泉龙案。虽然是部台湾电影,但构思和创作这个故事的是来自大陆的剧院,只是上演后不久被喊停,最后被台湾搬到银幕上。相比几年后无脑黑共享派对的《省港4》,这部还处于冷战时代的影片却要克制和视野广阔了很多,看完后感觉相比批判共享派对,这个故事留给观众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而影片也在认真塑造人物,除了巴结主角的官员们,片中也有善良的女二乔虹,还有女配虽然娇气但本性不坏,而原剧本中以李达为原型的张老在片中以真名出场,但影片没有丑化李达,相反还有些作为大人物的气度。这个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它所设定的背景。台湾官方让这部片子上映的用意不用多说了,但最初创作团队和观众的感受,恐怕并不只是狭隘的党派批判。

1小时前
  • [己注销]
  • 推荐

1.特权阶级的虚伪与势利,对上阿谀奉承,对低横眉冷对;2.每个阶级都有每个阶级的关系圈与处世方式;3.欲逾越阶级圈子最终只有死路一条;4.底下人的幸福最终只能像是湖里倒映的夕阳,如此相近,却又触不可及...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无产阶级的主人,不配进场看戏,嘴上为人民服务,行动上处处给人民设限,无视组织纪律,大搞派系特权,百姓只能看样板戏,官僚却看外国彩色电影,同样姓李,假李监狱自裁,真李众星拱月,说什么人人平等,阶级意识藏的更深了罢了。茅台是假的,身份是假的,道貌岸然的慈祥是假的,爱人分离是真的,朝令夕改是真的,骗子和女演员的友谊是真的

1小时前
  • FWSWU-LLDAF
  • 力荐

“教育片”,字幕就是一讽刺。党的政策一改再改,不也是欺骗人民么?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