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

剧情片美国1967

主演:安妮·班克罗夫特,达斯汀·霍夫曼,凯瑟琳·罗斯,威廉·丹尼尔斯,莫瑞·汉密尔顿,伊莉莎白·威尔森,巴克·亨利,布莱恩·艾弗里,沃尔特·布鲁克,诺曼·费尔,爱丽丝·格斯德丽,马里恩·洛恩,埃达·盖尔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剧照

毕业生 剧照 NO.1毕业生 剧照 NO.2毕业生 剧照 NO.3毕业生 剧照 NO.4毕业生 剧照 NO.5毕业生 剧照 NO.6毕业生 剧照 NO.13毕业生 剧照 NO.14毕业生 剧照 NO.15毕业生 剧照 NO.16毕业生 剧照 NO.17毕业生 剧照 NO.18毕业生 剧照 NO.19毕业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0 20:4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毕业生

 
    知道达斯汀.霍夫曼是缘于他主演的“雨人”,当时很奇怪,电影中,这么帅的弟弟(汤姆.克鲁斯)怎么会有个这么丑的哥哥?不过,霍夫曼扮演的那个天才型白痴的形象却再也挥之不去,而小汤哥的帅气自有后人超过,比如布拉德.彼特,印象反而不深。
 
    这还是十多年前大学的时候,那时国门开放不久,D版电影刚刚兴起,特别喜欢看美国电影,当然第一次看“本能”的动机很不纯洁,这不能怪我,你总不能奢望一个既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的并且有着正常荷尔蒙分泌的小男生一本正经的说“本能”是一部优秀的悬疑片,事实上对于那一代的大学生来说,它就是一部性启蒙电影。伴随着电影而来的同时,还有各色的美国乡村民谣的涌入,更多时候,电影和音乐不可分,很多好听的民谣都是经典老片的插曲,再加上当时国内偶像成方圆大姐的竭力吆喝,从开始认同直到疯狂的喜欢。其中就包括“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很长时间里一直不知道,虽然卡带上有歌词,但我懒得去看,四级勉强过线看了也白看,可英文不好并不妨碍我喜欢这首歌,一点点忧愁,一点点神秘,尤其是合声的那个部分,越听不懂越觉得好听。
 
    通常情况下爱屋及乌是人的本性,有时喜欢电影从而喜欢上电影中的插曲,有时反之亦然,对于让达斯汀.霍夫曼一举成名的“毕业生”,我就是从喜欢“斯卡布罗集市”才认识的,卡带上说这歌是美国电影“毕业生”的插曲,可惜一直没找到机会去欣赏,想象中“毕业生”一定是部励志的电影,类似十年后我们都是祖国的栋梁之类。
 
    记得那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在碟屋偶然淘到“毕业生”,封面上的霍夫曼很年轻,年轻得令人不敢相信,原来雨人也是这么年轻过来的。不用思索就抱回家看,很幸运,电影还在播放字头的时候就是这首歌,之后不断出现这段旋律,一下便痴了。
 
    电影是老的,歌是老的,可故事一点也不老套,相反,和我之前的想象相去十万八千里,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象“蒂凡尼的早餐”,流露出对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叛逆味道。中年妇女勾引纯洁的小伙子,而小伙子却又爱上了她的女儿,最后终于抱得美人归,其中相比经验老道坦然偷情的妇女,小伙子第一次的生硬和被动表现令人莞尔。严格意义上说,应该不算乱伦,也无敏感器官的暴露,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台湾居然被禁映了几十年。相比前一大半中自闭保守经常紧张得手足无措对前途悲观,最后为了抢夺新娘时表现出的执着和冲动,霍夫曼相当准确的演绎了这个角色,动作表情都表现的令人服气,难怪新出道的他仅凭借此片就在好莱坞崭露头角。
 
    至于这歌,一定比电影流传的还要广,实际上,我认真看了歌词后发现根本和故事情节牛头不对马嘴,似乎里面还有战争的阴影,但这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热爱电影,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就足够了。
 

 2 ) 毕业生的《毕业生》

    要说《毕业生》这部电影,那就要先说他的主题曲《寂寞之声》。我一直觉得这首歌的名声比《毕业生》本身还要大。很多人听过《寂寞之声》并大为赞赏,但他们却未必看过《毕业生》。这也难怪,因为这首歌儿实在是太与众不同了。

    记得我当初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被它迷住了,那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我上辈子就听过了。音乐中透着的那种安逸与寂寞不言自明。

    不管是阳光明媚的下午,独自坐在躺椅或窗台上,手中捧着一杯咖啡,听着这首歌的慵懒;还是一个人无所事事、漫无目的的走在地铁里,听着地铁站中的音像店一遍又一遍的放着这首歌的寂寞,都能让人想入非非,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

    我一直认为,音乐不过是一种消遣,一种情绪的背景而已。高兴的时候就听些欢快的歌曲,难过的时候就听些悲伤的音乐,是情绪的一种调味品。可《寂寞之声》却颠覆了我的认知。每当《寂寞之声》的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总有一种时间凝固了的感觉,我仿佛变成了这首歌的背景,变成了这首歌的一个点缀罢了……

    第一次看《毕业生》我上大一。看的是爱情。看本驾驶车汽车在公路上飞驰去追寻他那的爱情。看本的执著最终让他在教堂抢走了自己的新娘。成就了那永恒的经典。

    第二次看《毕业生》我上大二。看的是表演。那时正是我崇拜达斯汀·霍夫曼的时候,看了他的几部电影之后,再回过头来重看《毕业生》,对他的演技由衷地赞叹。

    第三次看《毕业生》我上大四。看的是心情。“毕业生”这三个字对我来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了,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这部电影叫《毕业生》,终于明白了那个暂时离开生活正轨的本为什么是一个“毕业生”,终于明白了本的心情,“毕业生”的心情。

    其实出轨、爱情、伦理不过是一个载体罢了。承载了毕业生那种迷茫、那种彷徨、那种无助。一颗美丽的珍珠的确需要一个漂亮的盒子来装。看懂的人欣赏了珍珠,看不懂的人欣赏了盒子,各取所需。

    对于很多人来说《毕业生》是一部电影,又或者一部好的电影。而对于“毕业生们”来说,《毕业生》就不仅仅是一部出色的电影那么简单了。
  
    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有做过“毕业生”的人才能明白。

 3 ) 就想不一样

《毕业生》是一部推出于1967年的美国电影,获得第4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美国电影协会曾在1998年时评选百年百大最佳美国电影,其中《毕业生》排名第七名。2007年时,美国电影协会对上述名单进行修订,《毕业生》虽然从前十名中掉出去,但仍高居第十七名,可见这部电影在美国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毕业生》的导演迈克-尼克尔斯是从舞台剧起家,他的获奖历史里头囊括了奥斯卡奖、艾美奖、东尼奖和格莱美奖。除了《毕业生》外,迈克-尼克尔斯还执导过《灵欲春宵》、《上班女郎》、《偷心》等较为出名的电影作品,总体风格比较偏向商业电影,但在通俗流行之中,又偏好较为辛辣讽刺的议题和手法。

《毕业生》是著名美国男演员达斯汀-霍夫曼的成名之作。从类型上来说,这是一部青春爱情喜剧片,若纯粹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毕业生》不论是在议题上还是手法上,都稍显有点陈旧过时。然而,一部青春爱情喜剧片在经过四十多年之后,还能成为美国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作品,必然有它出众引人的地方,它必然捕捉到某种时代的脉动,记录下某个群体的岁月记忆。

■婴儿潮世代的无虞与迷惘
《毕业生》的剧情很简单,讲述大学生班泽明在毕业后陷入对前途的迷茫状态中,在思考未来之际,他受到一位女性长辈的诱惑,陷入不伦关系当中,之后又爱上这位女性长辈的女儿。面对这种混乱的情况以及来自女性长辈的威胁,班泽明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是要为保守不伦秘密而放弃爱情,还是要追求爱情并让不伦关系曝光出来。班泽明最终的选择是勇敢地追求爱情,他主动向所爱的女孩承认自己与她母亲发生过不伦关系,然后在双方家长的责骂和阻挠中,不顾一切地将女孩从她与别人的婚礼中抢夺过来。

同时与母女两人陷入纠葛的不伦关系,这种题材在现在看来,可说是云淡风轻、小菜一碟,但在上世纪六0年代,却是极为惊世骇俗和充满话题性。影片中,风情万种的女性长辈大胆而露骨的勾引手段,以及导演所采用的镜头取景角度与蒙太奇处理方式,也成为后来许多电影模仿的对象。除了突破禁忌的议题和手法外,《毕业生》最大的特点在于捕捉到六0年代末期美国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以及战后婴儿潮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们的茫然与困惑。

美国的婴儿潮发生在1946年到1964年之间,由于战争结束、生活渐趋安定,以及前期人口增速放缓,新生儿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目前人口三亿人左右,但在婴儿潮的那18年间,便有约7800万新生儿诞生。二战结束的四0年代后期,一切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所有人只得埋头于重建生活,拼命工作、积累财富,而当时间来到六0年代后期,物质环境已渐渐步入富足与安逸,成长起来的婴儿潮世代便无需再为金钱和生活担忧。

影片中的主角班泽明二十岁,是二战结束后那波婴儿潮的典型,家境富裕、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步出校门之际,房子和车子都是现成准备好的。班泽明的父母那一代,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种种梦想,如今在经历了二、三十年的辛苦奋斗后,积累的财富、将来的希望、未竟的梦想,全都集中灌注在孩子身上,他们迫不及待要为孩子配备齐全,迫不及待要为孩子指引方向、铺好道路,好让他飞黄腾达、更上层楼。

但是对于班泽明这个婴儿潮世代的人来说,学识和物质都是唾手可得,走在父母为他铺好的道路上,不需要太过努力便能过上舒服和体面的生活,但循着这道路前进,获得的成功都不过是来自父母的给予,这如何能体现自己作为独立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当班泽明步出校门后,便陷入深深的焦虑中,不知道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他不想走父母的路,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走自己的路,他唯一清楚的念头是要“不一样”。

■独立价值的追寻与渴望
这种超脱主流价值桎梏的渴望与急切,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也有非常清楚的呈现。在《毕业生》中,则是透过班杰明所陷入的情感纠葛来表现这样的心理挣扎。班杰明在面对来自女性长辈的诱惑时,一直都保持非常坚定的拒绝态度,但在被暗示生活过于单调严谨后,他这才决心回头找这位女性长辈,而在被讥讽缺乏性经验后,他才就义无反顾地与女性长辈发生不伦关系。班杰明虽然能在情感欲望前把持住自己,却无法抗拒对父执辈们的逆反心情。

借由对上一辈人的反抗和颠覆来证明自己的独立价值,是美国上世纪六0和七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色。班杰明在陷入不伦关系后,虽然内心不时出现内疚和挣扎,但这种跳脱规范和框架的沉沦感觉,又让他迷恋不已。班杰明后来之所以从不伦关系中脱身,疯狂爱上女性长辈的女儿,其实也仍是基于逆反的心情。这位女性长辈是典型的上一代女性,受过教育,但为了家庭,只能放弃自我和理想,困守在无味的生活里头。她的所有希望都灌注在自己女儿身上,要女儿比自己嫁得更好、过得更幸福。她自己虽然主动勾引班杰明,和他发生关系,但内心里她觉得班杰明不够好,配不上女儿,而正是这种轻视的态度导致班杰明对她女儿的疯狂执着。

如果所有人都放任班杰明和女性长辈的女儿来往,两人之间未必会发展出什么结果,然而,由于班杰明的不伦丑闻,长辈们不断地对他施予压力,干预和阻挠他接近女性长辈的女儿,这便助长了班泽明的决心,让他深信自己深爱那个女孩,决心要娶她为妻。于是班杰明不顾自己的前途、不顾千里的距离,死缠烂打地搬到女孩学校附近,天天在她身边打转、要她嫁给自己。而当女孩的父母闻讯赶来,硬逼着女孩与另一个男孩结婚时,班杰明更是千里飞车奔波,仿佛不要命似地闯进教堂阻拦婚礼进行。

很多人为班杰明不懈求爱和强抢新娘的动作而感动,说他在经历迷惘和混乱后,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确认真爱而非一时的情欲才是生命的真谛。但是,《毕业生》里头最为经典的一幕其实是在电影的结局处,而这结局诉说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班杰明与身穿婚纱的女孩从教堂中逃出来,两人手牵着手飞快地奔上公车,在一整车乘客的惊诧目光下,坚定而快乐地走向最后排座位坐下。在坐定之后,两人仍止不住兴奋和胜利的笑容,但片刻之后,他们相视对看一眼,便齐刷刷地陷入沉默,各自露出尴尬与茫然的表情--这表情就像两个负气离家的孩子,在叛逆的兴奋情绪过后,无言地问着自己:那然后呢?

■后话
《毕业生》之所以成为美国经典电影,在于它以非常商业的手法、极为争议的话题,来呈现一个世代所特有的精神状态,不光是电影本身,里头的配乐、班泽明所开的爱快罗密欧敞篷跑车,都成为经典。有趣的是,《毕业生》虽然是四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里头描绘的婴儿潮世代的境况,恰好与中国出生于八0和九0年代之间的青年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历经二战、内战、文革和一胎化政策后,中国的婴儿潮出现在1982年到1990年之间,时至今日,这波婴儿潮新生儿都成长为青年人,而且类似于美国婴儿潮青年们所面对的情况,他们的父执辈们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便不余遗力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因此中国婴儿潮世代的青年们在生活条件上比父母辈更优渥许多,学经历也更丰富,加上是独生子女,除了三千宠爱在一身外,更是背负着上一代所有的希望与梦想。而这样的成长环境,也赋予中国婴儿潮世代更多的叛逆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因为网络等媒介的发达与普及,信息的流动速度更快、透明度更高外,中国婴儿潮世代的长成,也解释了为何当代出现更多的愤怒青年,以及社会为何出现较强的改革声浪。我想,这种叛逆的精神和改革的压力,绝非简单的打压和限制可以阻拦的,需要透过适当的顺应方能疏导。当然,这只是随便想想、随便说说,没什么特别的意思。

 4 ) 迷茫的穿行——关于《毕业生》

    周末的夜晚,好朋友QQ上说起老电影,于是谈到《毕业生》。大家很有感触,不由得回忆往昔。依稀记起当年毕业时候的情景。迷茫,焦灼,无助,恐惧,渴望……,不知道路在哪里,却伪装执着的前行。而此刻,已经毕业近三年,很多东西似乎明朗,可当自己静静停下思考的时候,依然有无法言状的恐惧弥漫心头。但生活必须继续,我们有时必须迷茫而恐惧的活着……
   
翅膀在哪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双翅膀,在现实的世界,在梦想的世界,自由的,骄傲的飞翔着。曾几何时,意气风发,笑谈人生,那双眼睛里的光芒,可以融化世界.可一旦踏出校门,忽然如此迷茫,原来那双理想的翅膀离现实竟是如此之远。
    我们该去哪里,未来会怎样,一切从零开始,一切无从所知。就像《毕业生》里的班,一个绝对优秀的学生,做过编辑,主编,辩论队员,获得奖学金等等。但在走出社会之后,一样恐惧而迷茫。飞机上那张俊俏的脸上一双忧郁而惶恐眼睛竟有几分似曾相识。
他的翅膀在哪?他有翅膀吗?
    没有方向,担心未来,这是班,也是几年前的我们

潜水式逃亡
   影片中班穿着潜水服从屋子里走出来,镜头从潜水服的镜片里看外面。这是班的视角,或许也是班的状态。贵重的潜水服就像他的经历,但在他的眼里,似乎是个沉重的负担,举步艰难,呼吸沉重,听不见声音,只有各种无声的挥手与微笑。然后跌入水中,一片混浊的蓝色。最后,班站在水里,一动不动的站着躲在水底……
    我特别喜欢这段剧情的表现形式,且给它取个名字叫潜水式逃亡。有时候,当我们无助迷茫的时候,真是巴不得自己可以轻松无忧的从世界上蒸发,不带一丝牵挂。可现实必须面对,暂时的逃亡并不能解决问题。水底的世界纵然可以寂静无声,可我们总归要浮出水面。这就是生活,逃亡着,抗争着,恐惧着,面对着……

迷茫的穿行
    班与Mrs Robinson不伦之情始于家庭派对的一次碰面。这个性感又工于心计的女人掌控着班的每一步反应。影片中处理偷情的环节非常出色,简单的蒙太奇手法把画面表现的非常到位。如从游泳池一跃到床上,从一个人的房间变成两个人。镜头的切换推移了时间,既不冗长,又很丰富。
    这是一段绝望的感情,班知道,Mrs Robinson也知道。他们之间没有爱情,只有需要。Mrs Robinson说自己对艺术没有任何兴趣。可她以前念的是艺术专业。我们不得不感叹岁月的无情。这个女人的当初应该也是怀着梦想吧,而生活却让她沦为平庸的女人。此刻,Mrs Robinson那种排斥的寂寞神伤多少唤起我几分同情。
    这是两个人在世界的迷茫穿行吧,他们本质上是一样的人。

燃烧的梦幻
    班和伊琳的爱情让我有种怪异的感觉。与母亲偷情,然后再爱上女儿,真是一件很无耻的事情。Mrs Robinson警告班不要和她女儿约会是自己爱上班,还是怕她与班的事情会伤害她女儿,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后还是事情败露。以至于情感刚刚深厚的班与伊琳分崩离析。
大抵真正的爱情总是能经受各种考验,或是克服各种困难。班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无比感动,也让我减去对他的不满。那种疯狂的寻找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
    教堂抢亲的那场戏相当过瘾,两个相爱的人面对所有的亲朋好友,断然从婚礼上强行逃出。那一刻,他们得到的爱情,那一刻,他们背离了所有的亲人。那一刻,他们幸福而激动,那一刻,他们可曾想到未来的生活?

更深的迷茫
    黄色的公交车,一群诧异的乘客。最后一排的班与伊琳。逃出了教堂,他们战胜现实,一起逃离。在车上的他们先是兴奋的大笑,然后彼此微笑,最后神色凝重,带着慌张。尤其是班的眼神,隐藏这一种更深的迷茫。
    是的,爱情得到了,那未来了?他们应该去何处延续他们的爱情啊?
    依然没有未来,依然充满迷茫
    影片的最后,是从背面看黄色公交车渐渐远去。
    我感觉无比沉重,是电影的,也是现实的

    最后要说的是,除了霍夫曼的精彩表演之外,影片的两首歌曲《寂静之声》与《斯卡布罗市》非常动听。乡村民谣的曲风带着淡淡的忧伤与迷茫曾经让我沉醉其中很久。每次听到这两首歌曲,就会想到班,想到自己毕业的时候。

《The sound of silence》英文歌词: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s with the sound of silence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 alone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 stone
Beneath the hallo of a street lamp,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When my eyes were stabbl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And in the naked night I saw ten thousand people may be more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And no one dare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Fool" said I "you do not know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And echo-ed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And the people bow and prayed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And the sign flash out its warning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And the sings said "The words of the prophers are
written the subway walls and tenement halls"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s of silence

《Scarborough Fair》《斯卡布罗集市》中英歌词对照: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彼方淑女,凭君寄辞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伊人曾在,与我相知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嘱彼佳人,备我衣缁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勿用针砧,无隙无疵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伊人何在,慰我相思
(On the side of hill in the deep forest green 彼山之阴,深林荒址
Tracing of sparrow on snow crested brown 冬寻毡毯,老雀燕子
Blankets and bed clothers the child of maintain 雪覆四野,高山迟滞
Sleeps unawafe of the clarion call 眠而不觉,寒笳清嘶)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嘱彼佳人,营我家室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良田所修,大海之坻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伊人应在,任我相视
(On the side of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彼山之阴,叶疏苔蚀
Washes the grave with slivery tears 涤我孤冢,珠泪渐渍
A soldier cleans and polishes a gun 昔我长剑,日日拂拭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寂而不觉,寒笳长嘶)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嘱彼佳人,收我秋实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敛之集之,勿弃勿失
Then she will be a ture love of mine 伊人犹在,唯我相誓
(War bellow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s 烽火印啸,浴血之师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将帅有令,勤王之事
They have long ago forgoten 争斗缘何,久忘其旨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痴而不觉,寒笳悲嘶)

注:“()”内为伴唱。

 5 ) {沉默之下的躁动}

《毕业生》看了两遍。一次是自己一个人看,一次是在影视课上看。 1967年的美国片。 60年代的美国,反战潮流,民权运动,越南战争。 动荡的社会,必然存在着不知所措的迷茫。 少年的青春期,其实也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从一个听任父母摆布,不知所措的毕业生,到和半老徐娘私会;从一场乱伦的堕落,到对真爱的执着;从拿着优异成绩却依然胆怯拘谨的男孩,到拉着差点成他人妻的女孩在公路上奔驰的男人。 从缩头缩尾,到无所顾忌。 从茫然,到笃定。 这就是我们的毕业生,成长的过程。 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本戴着潜水镜,潜入水底的那一幕。 充满颂扬和鼓励,独独缺少理解的世界,在倒入水中的那一刹,一切声音瞬间退却,安静得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呼,吸,呼,吸——没有满眼攒动的人群,没有刺目的阳光,只有泛着蓝光的水,和自己。 而自己,在那倒入水的一刹那,似乎所有的担忧和负担,也被那水面过滤而去。 躲在水底,享受着那短暂的简单和宁静。 可潜水只能是一种逃亡。水底世界无论再怎么安静,总归还是要浮出水面,回归尘土的拥抱。 所以,本几乎是倒入泳池的水里。而非跃。在那一个缓慢而短暂的动作里,却承载着一个毕业生所有的无奈,迷茫,忧虑和伤感。 在遇到Mrs Robinson之后,本更加茫然。 "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duce me" "Would you like me to seduce you? Is that what you're trying to tell me?" 这段经典台词,以及摄像机透过Mrs. Robinson,的大腿间利用错位展现给我们慌张的本那一幕,在此后被众人引用。 这个青年不知道到底是该拒绝,还是该接受,来自一个半老徐娘的诱惑。 乱伦后的他,在黑暗中的房间,在水上的充气垫,郁郁寡欢,陷在一种天旋地转的堕落里欲罢不能。 Simon And Garfunkel的《The Sound Of Silence》穿梭在本每一次的思考和茫然里。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他那么孤独。在黑暗中神思漫游。发觉自己什么都没有。连感情,都是扭曲的。 而Mrs. Robinson呢。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女人变态,竟然诱惑一个小自己那么多的男人。而且还是朋友的孩子。 可我却觉得,她其实很可怜。 她在黑暗中告诉本自己其实不喜欢艺术,可专业却就是艺术。看到她说起梦想时那种厌弃而绝望的表情,我想起自己以前也常常问那些已经工作的人,他们年轻时的梦想,是否始终坚持。很多人都没有正面回答过我。其实我也知梦想这种事情,并不是你坚持了,就能实现的。路有很多条,却并非真的每一条都能通往罗马。走错了,就是另一个终点。岁月揉皱人的面容,碾碎人的梦想。 她其实也很迷茫吧。她比本年长,却并不比他有力。她和本之间,没有感情,只有肉体关系。她只是想证明,自己还年轻,而和本的对比,也让自己显得比较有掌控力。 只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有谁是始终清清楚楚,对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怀呢。 她和他一样茫然。一样无知。 所有的阳光,只有在最后那段本拉着伊琳奔出礼堂,在众目睽睽下跳上公车,气喘吁吁过后的平静对视这一段时,才显得柔和而宁静。 没有热情相吻,没有激动流泪,只有平静的对视。 这象征着一切,终于变得有盼头。没有激流对撞的尖锐,没有耳语摩挲的沉重。一切回归平静,稳定。 没有给我们更长远的故事。一切仍伴着《The Sound Of Silence》结束。 只是,这两个不管不顾,做回自我的年轻人,又该如何继续他们的青春。 毕业生,象征的,只是问题的层层扑来。 倾听我,然后,再告诉我。 我需要的是沉默的思考,而非你连理解都未尝试去做的关心。

 6 ) 我们追逐的不过是追逐本身。

送上门的熟女,即使极力挑逗,
你也是不要的。
而她走了,你的心空了。
你要用主动的吻来填满你的心。

铺好的前程,即使胜券在握,
你也是不要的。
而崎岖的路,你没有思路。
如何才能使生命与众不同。

倾心的女孩,消失了。
你以为终于找到追逐的目的。
声嘶力竭,歇斯底里。
追赶的过程,猎物就是唯一的使命。

最后,你们放声大笑,微笑,相视无言。
你最终茫然。
再次的迷惑和那驾黄色的车辆并驾齐驱。
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你热衷的并不是追逐的猎物,
而是追逐本身。

 短评

青春就是冲动? 他们并没有那么相爱,坐上车,冷静下来,就又迷茫。

9分钟前
  • Ivy_bramble
  • 还行

青春不怕犯错,怕的是没有勇气

1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那时候玩镜头玩得可真“硬”。有韵味,有留白,有风格。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青春就是在高速路上飞驰,青春就是挥舞十字架抢夺别人的新娘。青春就是永远不后悔,青春就是永远充满勇气。

14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这是个龌龊的浪漫爱情片

19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还行

里面的歌太经典了。在婚礼上的那声大叫让人一振,而随后反而是陷入更深的迷茫。

23分钟前
  • 萤火虫小花
  • 还行

修复放映。故事有点扯淡,但配乐真的太经典了,每次响起都能勾起我的Nostagia情绪。青春,在男孩和男人之间迷惘着的青春,年轻霍夫曼古铜色的脸似乎永远都在流汗...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让人恶心的主角们

33分钟前
  • Dyingpluto
  • 较差

1.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却还是轻巧的让我伤感,共鸣如此;2.镜头、剪辑还有那首配乐,深入我心;3.最后公车上的会心一笑,笑后的沉默,意味深长;4.爹娘熟识的已婚妇女千万别搞,性教育可以从别的渠道别的女人身上学得,所以别搞,有害未来发展。

3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讲述毕业生的迷茫、困惑、忧虑与叛逆,一曲五味杂陈的青春挽歌。迈克·尼克尔斯凭本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构图摄影剪辑精致而绝美,经典镜头一箩筐,几处转场和大跨度推拉极具戏剧性,对景深的运用更是教科书级别。达斯汀霍夫曼演技初露锋芒。画龙点睛的结尾引人深思。两首主题歌宛如天籁。(9.0/10)

4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这才是真正的残酷青春物语。当他“少年维特式”地烦恼未来时,成人世界的情欲轻易就把他俘获。他努力想逃脱“又一个这种人”的窠臼,爱情是最后一根稻草。然而影片最后当舍弃他的小红车,抢到了新娘,经历了人生罕有的刺激与浪漫,但喜悦迅速消散,只剩失落与尴尬。他知道某种循环已经开始了。

44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不仅是爱情与青春,更多的是一个躁动时代的缩影,感谢压抑过后在结尾的最后一缕光。霍夫曼正名之战

47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有一种经典,是你看的时候骂娘,回忆的时候静默的东西

51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这不是部关于爱情与青春的电影,而是关于人盲目的征服欲…

53分钟前
  • 宋小卡
  • 推荐

Mrs. Robinson, you're trying to seduce me. Aren't you?

57分钟前
  • 浪味仙
  • 推荐

真是学英语的好教材

1小时前
  • 传奇☂
  • 力荐

第一,霍夫曼那年也快三十了,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演得完全不像21岁的毕业生。第二,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

1小时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较差

荒诞起首,忧伤中段,甜蜜结局,一曲五味杂陈的青春挽歌;尼克尔斯平实而朴素的导演技法的确是与故事本身的气质太契合了,精确的构图和视角,多处完美而饶有趣味的蒙太奇,几个过目不忘的经典镜头,岁月的流逝并没有使这部片子显得过时;美妙的配乐和霍夫曼看似愚钝实则灵动的表演则更是锦上添花。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看到那麽法國的美國電影,實在有他鄉遇故知的激動

1小时前
  • Connie
  • 推荐

最后结尾两个人跳上车后的冷漠好惊艳呀~为摆脱负担而选择的自由最终还是成为了负担

1小时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