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艾尔西·费舍尔,约什·汉密尔顿,艾米丽·罗宾森,杰克·莱恩,丹尼尔·祖尔格哈德利,弗莱德·赫钦格,艾曼尼·刘易斯,卢克·普拉尔,凯瑟琳·奥利维雷,诺拉·姆林斯,蜜西·雅格,格雷戈·克罗,弗兰克·迪尔,黛博拉·安格,威廉·温施,丹·陈,汤姆·斯特拉特福

导演:博·伯翰

播放地址

 剧照

八年级 剧照 NO.1八年级 剧照 NO.2八年级 剧照 NO.3八年级 剧照 NO.4八年级 剧照 NO.5八年级 剧照 NO.6八年级 剧照 NO.13八年级 剧照 NO.14八年级 剧照 NO.15八年级 剧照 NO.16八年级 剧照 NO.17八年级 剧照 NO.18八年级 剧照 NO.19八年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42

详细剧情

故事讲述13岁的凯拉(艾尔西·费舍尔 饰)在初中的最后一周,所经历的青春故事...

 长篇影评

 1 ) 单亲家庭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悲凉成长史

说起来,我看过的片子实在不多,现下也在努力补片的奋斗当中。但到今天为止,让我想要发言说点儿什么的,这是第一部,也算是个处女作吧。

影片的剧情我在此就不多说了,还请大家自行观影。

下面我们着重关注一下这部影片的女主人公Kayla所属的特殊群体——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单亲家庭子女。这类群体在人群当中常常被忽略,因为他们很安静,有时候甚至安静到让人忽略他们的存在。总之,这是一个在公开场合永远披着隐形斗篷的神秘而又特殊的群体。这类群体的主要特征通常表现为,不会融入群体、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人越多越沉默等等。人们常常会误解他们高冷、孤僻、内向、不合群。但实际上他们比谁对融入群体这件事都抱有更加强烈和热切的愿望。只是,他们做不到!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用自己所拥有的最多的某种品质,在给自己和群体之间筑成了一道比长城还要牢不可破的城墙,并且充分发挥了运动健将的精神,把城门钥匙抛到了一个自己永远也找不到的地方。那么这种品质是什么呢?城门的钥匙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自卑和勇气。

十年前,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水晶心锁》(很不幸,原稿丢了)。十年后,我看到了一部电影,叫做《八年级》。

这类群体的成长也是异常艰辛的。他们没有能够彼此理解的朋友(小小年纪如此“高冷”,不被排斥就不错了),也不知道如何跟家长表达这种苦闷。想要做出改变,就只能靠自己。

于是,无数个影片的主人公Kayla粉墨登场。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大无畏的精神奋勇向前,第一次主动与人打招呼、第一次主动与人攀谈。虽然这很值得鼓励,但尴尬却永远如同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他们。此时的尴尬局面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

1.对方是你的同学、同事。在他们的印象里对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高冷、孤僻、内向、不合群。由于你的突然主动,他们被惊呆了。此时他们的内心活动应该是,突然跟主动跟我说话,出什么事了?其实这也不能怨别人,一个人安静到几乎不存在的人突然一反常态,确实会有些悬疑色彩的存在。

2.对方跟你不熟。你会发现在完美的完成了招呼的环节后,自己俨然像舞台上一个忘了台词的演员一样不知所措。紧接着你会发现一件更尴尬的事情,这是一次没有剧本的对白。接下来的发展就不多说了,要么是直接陷入尴尬的沉默,要么是更尴尬的找两句话尴尬的说出来,然后又陷入你最害怕的沉默。

为什么这些奋勇向前、勇于突破的人们鲜少有成功突围的呢?这就要用到表演上的一个词来形容了——自我监察。由于上述他们拥有过多的某种品质,他们的监察系统将更加灵敏。这个异常灵敏的系统会不断的挖掘他们作为运动健将的潜能,让他们把好不容易找来的钥匙——勇气——再次抛向更远的地方。

所以,他们要么永远穿着隐形斗篷沉默下去,要么就只能以一颗强大的心和坚定的信念学习汉高祖刘邦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的精神。但就上述他们拥有最多的那类品质而言,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Kayla即将面临她崭新的高中生活,还为此做了新的愿望盒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她获得了成长,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她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也许此时会有不服气的同志站出来问我凭什么这么说?

答案是: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2 ) 八年级观影笔记

《八年级》观影笔记 1.如何省钱: 在影片的第一段(家中),每个场景仅仅采用了2个镜头(正反拍),通过简单的交叉剪辑将彼此并置。达到主角在看电脑的效果 2.不知所踪的镜头 接下来跟拍主角进入校园,明明主体是主角,却剪进了很多无关人物,又是涂鸦又是捏泥人,还上了堂生理卫生课,完全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花了将近3分钟在无效内容上) 3.无效的剧情推动 主角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现充女的妈妈来邀请主角前往派对,而主角却始终踌躇。 4.糟糕的场景设计和人物关系 主角在学校里不说话,正式的接触就是晚餐与父亲的谈话,而主角却表现得极其不耐烦,反而是父亲很努力地说了很多话,但问题是,这些话对整个故事毫无意义,主角看起来压根就没听进去这些话,明明是个电影却变成了一场普普通通的家庭vlog 5.糟糕的诠释性片段 导演能不能少点放那些一堆毫无意义的镜头加上莫名其妙的音乐,你是拍抖音的吗? 6.主人公的行动 她主动做的第一件事是到群体里去,唱歌,但和情节无关;第二件事是尝试和现充女交朋友,以及和男神说话,不可否认,当主人公主动地与外界接触,付诸行动时,她的状态真的焕然一新了,甚至在别人看来,她可以说是自信的。随后在参观高中时交到了第一个朋友 7.毫无意义的谈话 影片整个故事可以说是稀碎的,许多片段有很多密集的对白,但始终跟剧情毫无关联,它们成为了大量的文字垃圾,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8.混乱的人物关系 参加聚会以后人物关系就变得十分混乱,一群人讲着一堆不明所以的话,然后女主就上了一个不明所以的男人的车,然后被不明所以地性骚扰,最后不明所以地自暴自弃... 9、解决方法 首先,这部影片应该把它的要旨表达清楚,凯拉以及她那不太愉快的生活,凯拉明明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她已经在努力地接触外界,我认为,应该讲讲她逐步融入小群体的过程,她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受挫,有可能一蹶不振,但她必须主动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不是简简单单被一个不知名的男人性骚扰,她不需要变得受人瞩目,至少,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交际圈,走出自卑,正向地面对生活。其次,应该父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逐渐变化的,而不是像片中那样一成不变,或许现实会是如此,但这是一个故事,一个我们所构思出来的故事,父女或许最初难以和谐沟通,但凯拉应该逐渐地学会接纳父亲,而不是选择自暴自弃,让父亲用一些十分生硬的话来劝说,看到最后,父女之间的隔阂仍旧是很深的,那份拥抱实际上的分量在观众眼里并没有那么重。最后,请增加盖布的戏份,让他在剧中的作业更大一下,最好是成为改变凯拉,让凯拉重拾自信与父亲和解的引路人。

 3 ) 并没有特别喜欢 却依然能写出走心影评的电影

Everyone’s coming-of-age story is unique in his/her own way. 其实作为电影本身我并不太喜欢整体的节奏和风格,但是看了一些导演的想法和影评,还是写了很多,真的是从主题切入点到价值观都很有意义的影片。是与当下born with Internet的00后非常relevant的影片。

Robert Barker称电影反映了社交网络是 “a digital war of all against all, preening, pretending, and pontificating as much to themselves as to an anonymous audience”. 手机里打出热情可爱留言的人手机外只是在表情冷漠地刷过一条又一条po罢了。剧本的语言也是intentionally crafted,看到Chris Knight的分析, “The words ‘um’ and ‘like’ in the screenplay also reflect ‘the process of struggling’, rather than the character’s lack of intelligence.” 导演对于teenager与父母的关系也分析得很透彻, “You want independence, and you also want affirmation.” 父女后院那场对手戏真实又感人!还有社恐校园暴力性启蒙等等都是很精准的点。

导演说在50个试镜的女孩中选Elsie主演是因为只有她是 “shy pretending to be confident”, 其他人都是 “confident pretending to be shy”,虽然作为导演feature directorial debut,视听语言上还不完美,但是整部电影的感觉就是真诚又真实,至少会比《伯德小姐》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影相(只是对比不是diss)。

Kayla的房间好像《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里那间,我好喜欢!

 4 ) 用裸照交男票,和校园婊做朋友,这样的青春真酷吗?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八年级》将镜头聚焦在一位校园食物链底层的女生,她一直有心理焦虑和不自信问题。

在解决生活烦恼的过程中,她最终学会了成长,勇敢地迎接高中生活。

烂番茄新鲜度98%。

IMDb8.1。

电影一经上映,便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凯拉,一个满脸青春痘,身材有点肥的女生。

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她,一直与父亲生活。

她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这让她的校园生活变得糟透了。

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不爱说话的怪人。

她总是高票获得校园最衰的奖项——“最安静”奖。

在学校里,傻逼搞怪、丑陋百态的人实在太多了。这让她觉得学校生活太傻、太无聊。

由于样貌不好看,身材不够好,凯拉一直生活在校园生物链的最底层。

她就如空气一般,丝毫没有存在感。

她被同学轻视和排斥,连一个闺蜜都没有。

更别说男朋友了,脱单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为了克服自己焦虑,她在房间贴满励志的便利贴,时刻鼓励自己。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她还给自己定了几个目标:变得更自信,交朋友,找个闺蜜,谈个恋爱。

她经常在YouTube发布一些关于自信、成长等励志鸡汤视频,渴望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虽然她一直鼓励别人,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做到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特别崇拜和羡慕长得漂亮的女孩。

她每天都跟着网络美妆博主学习化妆,打扮自己,做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

为了和最受欢迎的校园婊做朋友,让自己变得很酷,她逼着自己去参加同学派对。

虽然长相一般、身材普通、人不酷、还有社交恐惧症,但挡不住凯拉对初恋的向往。

她一直暗恋着学校里最帅的男生艾登。

没错,他就是《寄宿学校》的小男主。

每次偷瞄到他,花痴的凯拉都会两眼发直、口水直流、浮想联翩。

想要*1

想要*2

想要*3

想要*4

当得知艾登是单身后,她甚至还打算用裸照来勾引他。

艾登问她会不会BJ时,她还夸下海口,说自己非常在行、灵活了得。

为了跟校草谈一场恋爱,满足校草的需求,凯拉偷偷去学BJ这门手艺。

但是,凯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无用功。

她依旧是那个“最安静”的女孩,一个没有任何朋友、校草看不上她的普通女孩。

中学的无趣和失败,让凯拉向往起高中生活。

在一次校园活动中,她认识了一位高中女生,奥利维亚

在凯拉的眼中,成熟的奥利维亚非常酷,她一直渴望和这么酷女孩做朋友。

她一脸崇拜,兴奋地跟奥利维亚一起混。

然而,在一次聚会之后,凯拉经历了一场性骚扰。

这让她对高中生活产生了疑问,自己也陷入了失落的低谷。

当然啦,这部电影不会传递消极负能量,即便生活再失败,也会触底反弹。

凯拉在爸爸的帮助下,重新开始振作起来,勇敢地迎接自己的高中生活。

《八年级》延续了美国青春片一个基本的套路:

校园食物链底层的学生+霸凌or校园婊+暗恋一位遥不可及的对象+处子之身or性启蒙。

套路归套路,这部电影依旧凭借细腻真实的感情和表演,让观众为它鼓掌,为它叫好。

第一好,小演员演技棒。

凯拉的扮演者是美国童星艾尔西·费舍尔,她的表演真实而自然,拿捏到位。

导演采访时透露,当初在选角的过程中,参加试镜的女孩都是试图去表演一位不自信的姑娘,而艾尔西·费舍尔本身就是一个胆小羞涩不自信的女孩,她是试图强迫自己自信。这正是电影中凯拉的角色定位。

饭桌上跟爸爸斗嘴,厌烦他的唠叨。

参加派对,她调整呼吸,放松心态,自我暗示,克服自己的恐惧。

当交到朋友时候,她会兴奋到发狂。

当拿着香蕉学习BJ时被抓包,她变得十分害臊、惊慌失措。

当被父亲跟踪,她会立马跟小伙伴辩解,不给自己丢面子。

观看大尺度性教育科普时,她会对BJ表现出恶心的状态。

第二好,折射当前美国青少年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八年级》探讨了青少年普遍存在的焦虑现状。

电影中,凯拉一直遭受着焦虑问题。

她容易紧张、不自信、退缩、封闭自己,再加上身边同学的冷漠,最终变得孤独、不合群。

这不是个别现象,22%的美国青少年正在抑郁和焦虑中挣扎。

无安全感、恐惧、绝望、孤独,焦虑正在青少年中蔓延,这是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它刻画了青少年对社交媒体的沉迷。

凯拉一直沉迷于社交媒体,吃饭也离不开手机,甚至跟爸爸大吵大闹。

她每天不间断地刷Tumblr、Snapchat、Ins、Twitter。

在网络世界里,追喜欢的明星,看最时尚的八卦,分享自己的照片,甚至还有少儿不宜的内容。

这反映了美国Z世代对社交媒体的态度。

在青少年的心中,社交媒体已经是生命里的一部分,他们对社交媒体几乎是宗教性的崇拜。

第三好,让观众对角色感同身受。

《八年级》的创作灵感来自导演自己的焦虑困扰。

这部作品不仅是反映青少年的焦虑,更是写给导演自己和那些感觉自己不合群、不自信的人。

我们也经历着焦虑、不自信,更经历着世间的偏见和冷漠。

所以,凯拉不仅仅是剧中的人物,而且还是生活中的我们。

生活继续,让自己变得勇敢、成熟。

做回自己,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评价,不要为了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轻易改变自己。

勇敢地将自己融入外面的世界,面对自己的恐惧,让别人认识真正的你。

逐渐地,你就会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你,你就会是那个最酷的人。

(关注影探公众号ttyingtan,后台回复八年级,一起来看片儿)

 5 ) 平凡人的电影

有一天,我想,如果Bezos,亚马逊的头头突然挂了,或者收垃圾的突然生病且无人代替,哪一个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更大?我猜是后者。

电影,喜欢讲梦想,讲英雄,尤其是现在美国梦当道,好莱坞垄断电影业的时候。(好莱坞是造梦工厂,关心的是那1%的明星,而不是99%的普通人。)95%的电影,都是讲英雄的故事,或者普通人成为英雄的故事,很少关注平凡人的生活。在有这样的想法之时,一部电影,叫《8年级》,出现在我眼前。女主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概括一下,满脸是痘,浑身赘肉。她生活中缺乏自信,暗恋校草不敢表白,被其他爱打扮的女生瞧不起。女主自己还录制youtube视频,教导大家要打开自己,树立自信,如此种种,但视频中磕磕巴巴,嗯啊不断。巧合的是,她在视频中所讲的,也是她自己在努力做的。她在打开自己,勇敢地走出了很多第一步,向更好的自己迈进。影片结尾,她还是那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只是比之前的自己有进步。

我有时候看电影,并不是想看到扬名立万,而是只想说一句,原来你也有这么颓的时候。

 6 ) 这部电影值得北美怎么高的evaluation吗

看完这部电影,想起我自己的八年级,确实有很多感触。凯拉在八年级遇到的烦恼是很多青少年都会有的烦恼,比如渴望长大,渴望be famous,渴望是social Queen,渴望在学生中受到欢迎。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点自卑,不自信,基于长大又觉得很空虚。相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北美的孩子可能要更成熟,更早意识到性爱。本片对于在八年级这个特殊的时期主人公的心理是如何的有一番见解,比如尝试social,尝试confident,最后还是失败的,很真实。但是这部片子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掺杂了一些大人的臆想。比如说对于手机的使用,个人见解,虽然来说青少年使用手机的频率大幅度提升,但还没有到影片夸张的地方。对于西方孩子来说,他们使用手机的频率其实要更少。然后父女关系也是一个在本片中很重要的故事线,但是我觉得这条线是不完整的。例如女儿对父亲的不满和敌意来源于哪里,是否因为父亲导致母亲的离开,从而造成女儿的逆反心理,而父亲尝试着去忍耐,去补偿女儿。这些都是导演没有告诉观众的。影片中父亲和女儿的关系缓和也并不算是一个事件,只能算是一个对话,就好像在女儿难过时告诉她一些人生哲理就真的可以解决青春期烦恼,未免太平铺直叙了。

其次就是电影技法上的一些问题,有一场戏是餐桌上女儿紧盯着手机,这一场戏两人之间的对话设计的比较无聊和拖长,对比参考《美国丽人》《遗传厄运》中的餐桌戏,表现家庭关系要好太多。其次就是镜头,餐桌这场戏的镜头是应该是手持,可以明显的看出抖动的痕迹,可是我看不出主镜头需要用手持的必要。反而累赘,让画面看上去乱。如果是为了表现两人争吵的波动性,镜头是否可以多样化一些呢。而不仅仅是两个机位的变化。说到镜头的单一,还有一场戏是Kayla去商场一串连续的镜头。这应该算是一个transition,比较重要的节点,而摄影师仅仅使用手持跟拍去表现人物的步伐快,比较无聊。更好的选择可以是用摇臂,参考《穿prada的女王》里面人物的出场方式。

当然本片有一个很新颖的地方是利用自己的录的视频串联每一个小plot,同时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很有意思,因为YouTube上的视频在剧中也算是一个角色,其实我特别理解这种心理,就是青少年希望能火,但是后来发现这仅仅变成了自己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不过,在导演避免把故事说成流水账的情况下,这也不是不可取。比较整部片子,女孩的goal是很general的,就是变得confident,这样的目标很难具体实现。为什么Lady Bird好看,因为Lady Bird的目标就是离开村里,到纽约上学,在整个清晰的目标下,设计爱情,友情的成长。而八年级没有如此specific的goal,所以导演的这种叙述还是很不错的。

综上所述,不是很懂,这部片子在北美为什么有怎么高的评价,甚至入围哥谭奖。Anyway,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

 7 ) 2018.8.2

初中3年级的真实生活,但不太引起共鸣,我的初中生活还挺幸福,尤其是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被排挤。再加上还没开始叛逆,和家长的关系也很好,没有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却不交流的情况。

电影中的小姑娘kayla,还是很不错的,愿意去尝试,不论成功与否。最后还是给高中毕业的自己留了一个时间胶囊,对未来充满信心。To the coolest girl in the world.

想起了大一的时候还给一年后的自己写过一封信,学校组织的,信里字数不多,但放了5块钱。收到信的时候果然钱比信的内容更让我惊喜,5块钱不知道花在哪了,但信里写的希望自己一直能不将法语忘得一干二净,也记到了现在。

今年生日也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希望收到信的自己能到达24岁时的所有期望。

MoviePass可能是赔钱比较严重了,看电影竟然加了许多限制,限时间、限电影,所以现在看电影还得需要一些策略了,那就是只要时间合适,能看啥抓紧看。

#Moviepass 48th

 8 ) 粗笨白痴女的初中不完全纪实片

我本来想说“大概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时光”,想了想还是忍不住刹闸,我不能把自己发生的事情推介到所有人身上。怯懦,内向,却又总想着扮酷是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不是别人的。当时的我也站在初中升高中的关卡上,拿着一部破破烂烂的智能手机,努力缩下巴,用美颜相机磨平脸上的痘;和班级里口碑不错的同学搞好关系,让自己看起来是个对谁都不发脾气的好好先生。

事实上就是nobody cares about you,只有你自己在度过这段tough time。我还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站在平常放学回家的路口,看着那些熟悉不熟悉的面孔远去,隔壁班的班长还在和她的闺蜜讨论她的小男朋友,我心里想的是,去你妈的,初中总算结束了。

高中比初中还可怕,我顶着搞笑的短发穿着一件土旧的白衬衣去报道。新的班级我根本谁也不认识,和别人说一句话都需要巨大的勇气。新同学都来自各个区的重点,高手如林,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月考考了全班倒数第十。我妈默默流着眼泪,她可能觉得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事实证明,高中三年我一直在虚假繁荣。

扯远了,其实在每一个孤独的欧美青春电影主角身上我都能看见一点自己的影子。Kayla呆滞,肥胖,不解风情又无聊,说话吞吞吐吐,却在视频里教育别人。当我觉得世界上不会有别的女生在鼓号队里打大嚓的时候我就看见了Kayla那一脸生无可恋的特写。Fine,看来我们是同类。我们都是那种粗笨的白痴女的,可能长大了懂得心理调节,不断说服着悦纳自己,青春期的尴尬时刻足够让你在午夜梦回时不断惊醒。

希望有类似经历的女孩都自信起来吧,我觉得Kayla那个自我催眠的办法还是挺有效的,不断告诉自己我已经是个自信的人了,我只要演出来就好了。

 短评

三星半。带着对最近美国青春片的巨大信心予以期待,结果还是略微失望,关键是太浅了,最后还得靠父女谈心这样的戏码来“救火”,结果反而显得更加突兀;近两年美国校园片井喷式出现,几乎把每个年龄段和群体都囊括其中,感觉那点事儿都被道尽了(导演们真没想过换个角度和思路来拍吗),这部貌似也说了不少,逆反心理、同学关系、暗恋、网络社交…但其实就只讲了一件事啊——努力想要融进周围圈子的八年级怪女孩;一句“圈子不同就不要硬挤”便可以轻易概括了嘛,充分利用兴起的网络社交平台串联剧情这点,虽然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乏味,但其实这一伎俩也并怎么不新鲜了。不过,结合最近这些青春片的受追捧程度,想来井喷也并非空穴来风;导演是个90后,还是值得鼓励,年轻人拍年轻人,没毛病,估计今后这类90后导演拍00后故事的情形会越来越多。

6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有 Elsie Fisher 惊艳的表演加持也只是合格而已。节奏拖沓混乱没有发展,像是一小时的短片硬被拉成一个 feature。除了女主以外的其他角色都很平,连爸爸都没有弧光。对于 Gen Z 的讲述有趣味,社交恐惧/尴尬的刻画也能够带来共鸣,其他方面都平庸甚至糟糕。严重过誉了。

9分钟前
  • smolcello
  • 还行

啊!这不就是我本人么…永远是最安静的一个,又自卑又不会聊天的冷场王。永远梦想成为最酷的女孩。在幻想里,我已经酷到有幻肢了,现实里还是个(伪)社交恐惧症。

14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那种teenage angst and hopes and dreams描写得好真实,好美好,好心碎。既有arc又不是特别乐观,life goes on的感觉。还有这种青春片一般都会处理sexual awakening,但是这片子难能可贵地描写最懵懂的开头,与其说是awakening不如说是“孤独写照“和”寻求融入”。

16分钟前
  • Salzig
  • 力荐

仿佛看了少年版的Lady Bird,但竟然是一个男导演的处女作。Kayla听着“We'll never be the same”那会儿我正好在想:多媒体时代捧着手机长大的这代人跟我们再也不会一样了,且这条代沟远深过之前任何一条。但看到后面又觉得不管哪一代人,成长中的彷徨、坚持和情感联系又始终是相似的。

20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推荐

真不错的电影。有点像青春版Lady Bird题材但拍得比Lady Bird好。另外美国孩子都只用snapchat和IG了,fb已经废了哈哈哈

24分钟前
  • waking王小心
  • 推荐

电影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可作为一部电影,它基本上是失败的,情节没有推进力。在一场又一场的废话中,女孩对她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混蛋,对那些把她当垃圾对待的人来说是一个害羞的小混蛋。感觉倒很真实,目的何在?编导还放入一些关于技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就像毒品的讨论,其实也没有任何意义。

2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尽管《八年级》的生活在社交媒体里环绕着知性、优雅和酷,然而透过屏幕到了线下平凡的小宇宙却依然沾满了无趣、粗俗与普通的元素。本来就处在不谙世事的年纪嘛,哪来那么多逆流成河的愤怒和感悟?故而这种人前人后的形象差异也就织成鲜明的对比。但这部成长主题的作品反思了科技给人的沟通方式带来了改变却没能将人们的关系拉得更近,这才是青春电影该有的姿态。

31分钟前
  • Muto
  • 还行

“Stay cool. I can’t wait to be you.”

36分钟前
  • 开花店的诗隽熙
  • 力荐

笑得血淋淋的。我们普通女孩的青春片,真的太残酷了!明白再多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永远梦想着成为世界上最酷的女孩,而现实里你永远是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姑娘。A24牛逼。

38分钟前
  • 顾老肉
  • 推荐

简单温暖也感动了我,这才叫青春电影?最简单的才是最动人的。配乐和摄影也都让我眼前一亮,尤其喜欢导演对女主背着书包走路背部的特写——年少时有很多梦,想成为一个酷酷的人,想被所有人喜欢,想遇见一段爱情。在脑海里想象自己是个拯救世界的英雄,但回到现实只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连自己可能都救不了的青春期发胖满脸青春痘的自卑女孩儿,取悦别人却忘了自己。希望每一个善良温暖的姑娘到最后都能意识到没有什么比取悦自己更重要。你不用勉强,你不需要道歉,除了自己你没对不起任何人。在你埋下一盒子梦想之后,你会获得新生。

41分钟前
  • 开眼虎
  • 力荐

美国的成长类电影都差不多,中规中矩吧,看分类是喜剧似乎并没有什么幽默片段。很多人说这就是普通女孩的青春,其实不是,普通女孩也不会这么敏感怯弱,应该说,学生时代每个班级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女孩吧,电影无法引起我的共鸣,但是我能够理解她。

44分钟前
  • Neroat
  • 还行

人物扁平脸谱化,台词啰嗦又苍白,一个大写的失望。其实根本没带着什么期待去看,也从不觉得这会是那种言之有物的电影,只想看美式校园幽默段子而已,但竟然连这个也没有,可以说是傻眼了。不及格

48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A24 似乎想复制去年 Lady Bird 的成功,但这片子是不是有点挑观众,成长过程中有类似经历的人可能会有些共鸣?否则大概就会看得很尬且全程翻白眼了。影片堆砌了大量不痛不痒的细节,试图解构这个代际的少年,但没啥太新的解读,视角也比较僵硬,最致命的是每到一个段落结束就有些拍不下去的感觉。看完也不知道导演你是想让我同情这个姑娘还是怎样,讲一个 be yourself 或者寻找同类的故事需要这么拖沓费劲么。怪咖青春片而论,也远远不如《壁花少年》或者《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52分钟前
  • cinvro
  • 较差

可以用美颜相机遮掉痘痘,跳进泳池藏起赘肉,对着镜头说一百遍我今天变美了,青春里的真心话却是我确实比她丑。怀想爱慕的男孩拼命意淫,追随学姐的圈子努力融入,在鞋盒上写一万遍最酷的女孩,成长中的大冒险却是接纳自己的平庸。青春就像摔裂的手机屏,易碎扎手。成长却是一字排开的酱料,酸甜自知。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啊,果然是圣丹斯爆款。8分妥妥的。小姑娘演技炸裂般逆天。写得很细腻准确,那些说没啥破事儿的人你们看过[秒速五厘米]吗?美国小孩酷不酷这个压力实在太大了……片中小姑娘头一次去商场找大孩子玩那一段写心理简直绝了,音乐摄影配合得上佳,堪称全片最亮的一段了。整部片子声音剪辑很有想法。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即便难,也要熬,就是成长。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和预料差不多,就是挖我们平凡女孩的心。处女作、非专业,影像剪辑上的水平就这样了。变成大人也没有忘记青春期有多痛苦,每一天都糟透了,可能会好。Bo没有露出他的聪明,说是关于nervous我理解了。

1小时前
  • 咯咯精
  • 还行

D+/ 这种尴尬到连观看者都仿佛在被公开处刑的真实感其实是比鸟小姐更具代表性的,简直时时刻刻都置身于英语口语练习现场。呈现一种直观的青春状态而非执着于各色人物的刻画或许是其反类型之处,但总体还是没有突破美式青春鸡汤框架。毕竟这不过是将被遮蔽的青春呈现出来,然后收编到光鲜亮丽的主流话语之中。

1小时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一方面感叹00后真可怕,另一方面这些令人尴尬焦虑的事也确实是很多人成长中都会碰到的。作为一部处女作,对于小细节的的拿捏很到位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