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尼兹花园

剧情片其它1970

主演:里诺·卡波利奇奥,多米妮克·桑达,法比奥·泰斯蒂,罗慕洛·瓦利,赫尔穆特·贝格,Camillo Cesarei,Inna Alexeievna,Katina Morisani,芭芭拉·普莱恩,Michael Berger,埃托雷·杰里,Raffaele Curi,Gianpaolo Duregon,Marcella Gentile,Cinzia Bruno

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

播放地址

 剧照

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2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3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4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5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6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3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4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5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6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7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8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19费尼兹花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0 08:42

详细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意大利在德国纳粹的影响下,国内掀起了一股敌视犹太人的政治气氛。在非非拉的费尼兹.康提尼的犹太家族也受波及,为了躲避外面的政治风波,家族成员,特别是家族中两个年轻孩子米科与埃伯特整天躲在破败的庄园中,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已不复存在,唯有空幻的祈祷上苍,法西斯的悲剧不要降临到他们身上,但厄运最终还是袭来……

 长篇影评

 1 ) 从费尼兹花园到奥斯维辛

开篇阳光灿烂:九位年轻人,洁白的网球服,自行车驶过古朴的街道,活力飞扬。 临近结尾,视线由暂时关押犹太人的教室窗户往外,镜头平移,扫过城市屋顶,后切换几帧空无一人的街景,继而是空荡的费尼兹花园和寂静的网球场,凄凉的音乐中,我们听到了“奥斯维辛”。 暖阳与冬雪,天堂到地狱,整部影片充满了对立元素,一如其开头与结尾。从我个人的角度,不觉得这部电影同时斩获柏林金熊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过誉。故事表面简单,情节平淡,但其实内涵丰富。作为1970年的作品,涉及的一些话题在整整半世纪后的今天看来,都没有过时。 1. 法西斯/反法西斯

意大利法西斯化升级,是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故事的基调是反法西斯的。而影片中呈现一些法西斯的细节:街上插着纳粹小旗的自行车,影院里满堂观看希特勒影片的人们,万人空巷聆听墨索里尼群众…… Malnate说“中产阶级或多或少都是法西斯主义者,除了你们犹太人。我们工人阶级,全都是反法西斯的。 ”反法西斯的他,终究是被抓了壮丁,被动成为了法西斯军队的士兵。不难推想,法西斯军队中,有很多反法西斯的士兵。然而面对强权的裹挟,个人意志是无力的,这又是一组对立。 2. 阳刚/柔美

几个年轻人的外表可以比较粗略划分为两类:阳刚的,Bruno和Malnate;柔美的,Alberto, Giorgio,Carletto Sani(配角,身形瘦长的男孩)。前一组都有女友或性伴,而后一组里Giorgio对Micol就求而不得,Alberto是娇弱的同性恋。没看过导演其他作品,不敢说这是否是其审美倾向,但这部影片中的性吸引力与阳刚外表是明显关联的。这种关联集中体现在Malnate身上。他在混迹三教九流,情场所向披靡,征服了Micol,让Alberto倾倒,连射击游戏的摆摊妹都是他“朋友”。一个工人,自称不经常社交(“我不常出去,像Albert一样”),却在到Ferrara的一个月时间内,进入了中产阶级甚至大资产阶级的朋友圈,凭什么?参考莫泊桑的小说《俊友》的主角杜洛瓦,不难想象他利用了自己讨喜的外表。摆摊妹评价他的一句话有种露骨的真实:“…大鼻子,黑头发,不敢想象皮带下面是什么。”所以,鼻子大这个梗,原来在全世界都这么源远流长了啊。 3. 友情/背叛

Malnate是男中绿茶。影片后部他睡了Micol的场景,初看略意外,但其实前面是有铺垫的。Alberto与Malnate下棋那场戏,本来Malnate留下吃晚饭,得知Micol接到Giorgio的电话,立马变脸,说决定现在走了。回过头来看,他是表达对Micol和Giorgio走得近的不满呢。但他跟Giorgio却从头到尾没有情敌的表现,反而是关系很好的哥儿们。参军前,电话约Giorgio出来,关心他怎么和Micol不来往了?真的没法挽回了吗?“你不知道Micol有多喜欢你,多挺你,Alberto有多尊重你”“不管发生什么,你和她的友谊都值得维持呀”。虽然Giorgio此前已经远远撞破Malnate和Micol的在网球场的亲昵动作了,但他应该真是把他当朋友的,忧伤地说:“现在你也要走了…… 你会写信给我的吧?”。最后分别,Malnate说居然12点了,我必须走了,不然第二天起不来了。然后转身,踩上心爱的自行车,前往花园的小屋,跟Micol春宵一刻了。

4. 高冷/奔放

Micol有一张清纯的脸,高个儿,金头发,富家千金,是女神的人设。但女神不是修女,不是师太,她有自己的渴望。躲雨忆童年那场戏,女主说“我想感觉自己是个女人。你呢?你还想继续当个孩子吗?”湿漉漉的头发,勾魂眼神,这是爱的呼唤。Giorgio这时应该马上吻上去,烈火点干柴。可他优柔地回了句“不,但是…”,正是这“但是”突然引爆了Micol的不满,丢下Giorgio走了。很奇怪,这件小事成了这对青梅竹马关系的转折点,不管Giorgio后来如何表达自己疯狂地爱着Micol,甚至有次在她家差点强上,都无法把这段感情推向爱的轨道了。 相比做着文学博士论文研究诗歌的中产文艺男Giorgio,无产阶级工人粗汉Malnate似乎更懂女人。他跟Alberto聊天时说到:“我一直喜欢漂亮,愚蠢,够骚的女人”。虽然影片没有正面表现,但可以推想,他情商极高,且把妹无数。虽然第一次见面,Micol对他表现出厌恶,但后来他应该识破了Micol高冷外表下内心的孤独和涌动的性欲。她是渴望激烈的性爱的,这点在她跟Giorgio的谈话中可以得到印证:“恋人有一种征服对方的冲劲,但我们就像两滴水滴,如何征服或把对方撕成碎片? 跟你做爱会像跟兄弟一般,好比跟Alberto。”这段话一方面可以理解在发好人卡,我们因为太像亲人,所以不能相爱。但更重点的是,她希望处于被征服的位置。也是在这场戏中,Giorgio意识到一些什么,说“你可能只是不喜欢我的外表”。这其实回到第2点说的阳刚的话题上,Giorgio和Alberto都太秀气,他跟Micol差不多高,而Malnate不仅比Giorgio高出半个头,体格也更壮硕,粗犷外表和散发的荷尔蒙气息,正是Micol所渴求,难以抗拒的。

5. 同性/异性

关于Alberto的同性取向,影片中没有任何的实锤,但是他看Malnate的眼神应该说明了很多。从他和Malnate下棋的对话中,也可以知道女性对他无吸力力。他的很多行为在Malnate看来是“神秘的”,他是如此“复杂的”。这大概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Malnate是三句不离女人。网球场说喜欢“骚的”,下棋这问Alerbto有没有逛过妓院,Alberto有点惊到,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你呢?”“我?当然逛过”。在Malnate家,他问Giorgio:“怎么好久没到费尼兹花园,怎么回事,有女人了?”,出门前:“我们上哪?你想找个女人还是看部电影?”他和Alberto如此不同,照理是聊不到一起去的。Alberto可能像那些女性一样,迷恋上他的外形,但是他为什么跟Alberto能成为这么好的朋友呢?如前面分析,有利用的成分在里面。另外也有可能,他其实男的也通吃。22分钟左右的对话,Micol很了当地表达很厌恶他与弟弟的关系,但是我意大利语不行,英文字幕吃不准意思,比如“Is your fetish, we know",还有III-Bred我理解不了,只能先存疑了。但Micol显然知道弟弟对Malnate的感情不简单,还是下棋那场戏,Alberto说“他(Malnate)也在这吃晚饭”,Micol略带不悦地回“也在这睡觉吗”?Malnate要走了,她说“留下吧,继续让Alberto开心吧”。所以在Malnate和两姐弟之间,是存在男男/男女这组对立的。 6. 顺从/反抗 因为排犹,Micol和Albert姐弟被网球俱乐部除名,于是在自家费尼兹花园的场地组织起球赛。同为犹太人的Bruno Lattes第一次进花园,语带调侃地说“得感谢那些法西斯主义者,让我们有机会进来”。那时候如果有社交媒体,Bruno这话发在网上,应该能被骂成筛子。因为蝇头小利,罔顾民族大义,将来出事肯定毫无骨气,但不能这么简单地推想一个人。后来意大利搜捕犹太人,一家一家地点名,一锅端走,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反抗的场景,大家都非常顺从地任听摆步。可以解读为优雅淡定,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软弱。虽然影片中没有表现,但结合历史背景,不难得知,1943年意大利大规模搜捕犹太人,送往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几乎有去无回的深渊。而唯一的反抗,却是体现在Bruno这个人身上。在影院被警察带走后,他居然借机挣脱,虽然最终还是势单力薄被包抄,但他至少没有做一只乖乖的绵羊,在漆黑的夜里划出了一道反抗的光芒。 7. 煎熬/偷生 Giorgio的到法国格勒诺布尔看望在那留学的弟弟Ernestor。期间和几个意大利的学生一起吃饭。一位手臂上写有数字的学生引起Giorgio的好奇。询问后得知,这个学生曾亲历达奥(Dachau)集中营。他说“我活着出来了,因为我是个懦夫。我告诉他们,我成为纳粹了。”偷生可耻吗?或许吧,但相比无意义地丢掉生命,活着或许还有机会加入抵抗。剩下在集中营里的人们,面对的是无尽的煎熬,以及层出不穷的死亡试验。死生之外其实无大事,为了生命,丢掉一点尊严,或许并不可耻。 8. 大意/绸缪 财富,地位,往往会让人心存侥幸,终致大祸。这点上费尼兹(Finzi-Contini)一家就踩了坑。作为大资产阶级,Micol的父亲对排犹法案不仅没有反对,甚至乐见其通过。借用Giorgio父亲的话总结“他们家跟我们不同,他们甚至都不像犹太人”。大户人家,又是给政府慈善捐款的大金主,这些或许给这家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或者侥幸,觉得事情没那么糟。确实意大利的法西斯,不像德国那么排犹,墨索里尼都还有一些犹太朋友。最后他们被抓,最终也是送到德国去。他们躲在费尼兹花园一方天地,以为这是一个庇护所。而中产阶级的Giorgio家,忧患意识就强很多,能读懂山雨欲来。变卖家产为现金,给在国外的小儿子送去。最后他们家也就父亲被抓,Giorgio和母亲他们已经逃走,这当中可想而知是有预案的。 这个事情就有点像新冠肺炎的扩散,有些发达国家自觉得医疗体系完备,面对远隔重洋,但真实发生的疫情,有种错误的安全感,觉得不会在自己国家蔓延开来,却忘了病毒也像纳粹,他只识别你是不是人类,不管你身份地位,就如纳粹灭绝犹太人,不问你家产几何。 9. 爱情/现实 雅利安人Adriane和犹太人Bruno Lattes相恋多年,感情一直很好,但最终劳燕分飞,因为反犹法案禁止同犹太人通婚。Bruno在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有淡淡的抱怨的。“听说她跟一个博洛尼亚的男生订婚了。这或许对我俩都好。目前为止,对她的好处多于我吧……” 强大的现实面前,多少年织成的情网啊,说碎就碎。

(影片资源链接://www.youtube.com/watch?v=PxSPu25xbQw

 2 ) 女人的脆弱

小人物在大時代的命運是很多人感興趣的題材,大多都是悲劇,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如果德西卡只是在重複這個宏大敘事那就辜負了大師之名了。在主人公命運的轉變中我們看到了時代的因素作為主要原因之外,我們也感到了他們作為少年人的那種莽撞,混沌迷茫,不成熟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戰爭來臨之前兩個主人公是有可能結合的,女豬腳直接發出了邀請,但男豬腳的膽怯讓女孩很受傷,她馬上站起來回家,從此開始拒絕男孩。後來戰爭開始了,需要考慮的因素隨之增多,女孩沒有可能再考慮男孩,相反,讓她念念不忘的是那次拒絕,所以他看到她和別人偷歡她很坦然,沒有一份掩蓋的企圖。從此兩人就誰也不欠誰了,過去也就一刀兩斷了。

女人的心總的來說比男人更細膩,更驕傲,也更脆弱。這是德西卡的重點,也是他不同於常人的地方。正是這份脆弱加上時代因素促成了主人公的命運。

 3 ) 故园风雨前

       其实我是为赫尔穆特·贝格而来,但电影进行到小木屋对视一节,我被重重打击了,直到结束,我都没有缓过劲儿来。 再见,残酷的青春,再见,费尼兹花园。


       为什么能看到的评论,都对这片子有微词?其实我觉得很好的一部电影啊,一开始是因为垂涎赫尔穆特贝格的美颜,越看越喜欢这样的风格:光影交错的镜头,朦胧的轻纱一样的画面感,动人心魄的配乐,青春飞扬的俊美男女演员,连大叔都那么标致,更遑论打酱油的妖孽贝格,他在电影里弱不禁风的样子,让我又着实心疼了一把。



       男女主角间有没有爱情?尤其是女主,到底是爱情,还是像她自言的那样“哥哥一般”?或者介于两者之间?我纠结了一会,然后不同意移情的说法。我觉得他们相互间有爱,只不过米蔻因为时事,所以想和非犹太裔结婚以改变自己的血统,从而被现实接受,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选择,这些隐情,她没法启齿,甚至连自己都无法直面,所以,才有了那些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别扭。其实我挺喜欢这个角色,悲伤的青春,是残酷现实赐予的,何况,饰演米蔻的女演员(多米尼克·桑达),她的美貌和优雅,深深打动了我,这种属于上世纪的高贵和美丽,基本上被法国女人垄断了。




“生活中,为了理解,为了真的明白世界,你至少必须失败一次,年轻时失败最好,还有时间,可以恢复过来,重新生活,你老了,一切都没了。我们的一生犯了如此多的错误,几个月后,你会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你可能最后会高兴,你会感觉更富有,更成熟。"——很好,可以经常想到的一句话,用来宽慰自己。





       囊括奥外和金熊大奖的作品,我没觉得此片辜负,可能和我个人的审美取向有关,我就是格外喜欢那些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第一眼的美,有什么不好?


       对这样一部追求风格转变的作品,德西卡只在某些点上,还保留着他那新现实主义大师的烙印,大体上已经在向维斯康蒂华丽的后期看齐,这是他从维斯康蒂手里借走贝格的原因,还是结果?


       虽然没有达到维斯康蒂制造的”美到极致“,但为了电影开头的那些金色阳光和湛蓝天空,为结尾时那些撕心音乐,为非非拉古城的空镜头,为费尼兹花园的遗世独立,为了桑达小姐和贝格先生的美丽容颜,我还是要把这片子长久地保留在自己的硬盘里。

 4 ) Il giardino dei Finzi Contini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意大利在德国纳粹的影响下,国内掀起了一股敌视犹太人的政治气氛。在非非拉的费尼兹.康提尼的犹太家族也受波及,为了躲避外面的政治风波,家族成员,特别是家族中两个年轻孩子米科与埃伯特整天躲在破败的庄园中,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已不复存在,唯有空幻的祈祷上苍,法西斯的悲剧不要降临到他们身上,但厄运最终还是袭来……

 5 ) 《费尼兹花园(Il giardino dei Finzi Contini)》:恐怖下的爱情【第21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5/il-giardino-dei-finzi-contini21.html

费尼兹花园 Il giardino dei Finzi Contini (1970)

本片获得1971年第21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讲述一对青梅竹马的意大利男女在法西斯统治下的爱情。男女主角是意大利费拉拉的犹太贵族,从小一起长大。十年后,女主角敞开自己家的花园,让男主角和他的朋友一起来游玩。男女主角见面后,想起过去的往事,这让男主角希望与女主角在一起,但是女主角并不喜欢。此时,意大利政府逐渐颁布法律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种种限制,男女主角、他们的家人及朋友开始生活在恐怖中。过了一段时间,情况越来越坏,而男主角的兄弟要去法国读大学。就这样,男主角将兄弟送走后,又去法国看望了他。回到意大利后,女主角依然拒绝男主角,同时他的朋友要参军了。送别朋友后,男主角意外的发现女主角竟然与朋友赤身躺在床上,这让男主角彻底绝望,再也不与女主角来往。几天后,女主角生病的哥哥去世了,男主角只在暗处偷偷观望。最后,法西斯们来捉拿犹太人,大家都被集中在了一起,而男主角和其他几个人则逃掉了。

这部电影剧情很简单,也很俗套。其实电影另一个名字一样——悲惨的青春——已经表明了电影内容,不就是讲述如何“悲惨”嘛!本片这样“悲惨”的故事,世界电影中已经有很多了,真的没有必要重复了。当然,我是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待这部电影,或者它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个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年代看起来很新颖。

不管如何还是来说一下电影主题。电影通过一对男女的简单爱情故事,描绘了二战前期意大利犹太贵族们的遭遇,并将犹太贵族们逐渐被压迫、迫害的过程展现出来,是一部很“主旋律”的电影。它也是另一部控诉纳粹、法西斯罪行的电影,看得我好无聊啊……,所以关于本片我不多说了。

至于片中的爱情,在我来看也很滑稽:一个女人想要寻找新的感觉、新的刺激,这是很正常的,何必把男主角的痛苦描写得那么严重?即使这是爱情的一种,真实世界会可能发生的。

这部电影的画面比较唯美,营造了一种奢侈的华丽,这让我不能相信这是二战前的意大利,它们有那么富裕吗?意大利不是很穷吗?尤其是片中华丽的装潢以及美丽的花园,都让人印象深刻,不禁让我感叹——有钱真好啊!除此之外,影片其他方面比较普通,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述故事,没什么独特之处。

演员中,只有女主角Dominique Sanda给人印象深刻,只因为她很漂亮。不过犹太人怎么还有金发的?真奇怪。其他男演员虽然也都长得很帅气,但给人印象太奶油了,没有男人气质,意大利男人竟然也有如此类型。总之,本片演员们表演一般,虽然相貌都很年轻。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不痛不痒的反法西斯电影,情节不好看,主题也不够深刻,只是一部展现历史、反映现实的俗套艺术片。

[费尼兹花园].The.Gar[00_24_14][20130505-210459-4][费尼兹花园].The.Gar[00_24_33][20130505-210520-5][费尼兹花园].The.Gar[00_24_34][20130505-210524-6][费尼兹花园].The.Gar[00_26_48][20130505-210622-7][费尼兹花园].The.Gar[01_10_54][20130505-210347-3]

Dominique Sanda

Dominique Sanda (2)

Dominique Sanda (3)

序列:1033

费尼兹花园.The.Garden.Of.The.Finzi-Continis.1970.D9.MiniSD-TLF

2013-05-05

 6 ) 我们都曾今是那个花园里的少年

如果把这部片子去掉纳粹与二战的背景,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痴情男子追求自己一直仰慕的女神,却最终无法得到,反倒被自己的好友上了的故事。可是,这样一般的爱情故事,在这个战乱的,法西斯盛行的年代,变得格外不同。
费尼兹花园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她更是一个遗忘着的,逃避着的空间。影片开始,一群少年骑车来到这里,准备开始网球比赛。这再正常不过的有钱人家的娱乐活动,在犹太人被赶出俱乐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花园成为一座孤岛。封闭,幽暗,静谧的花园,好像把整个空间都笼罩了起来。这样相对封闭的空间,把花园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Giorgio 可以在被赶出图书馆后,来到这里继续自己的论文写作与研究;Micòl和Alberto可以在这座大房子里面生活,不用担心外面复杂的政治环境。就像片头那些迷幻的镜头,费尼兹花园是不真实的,是逃避的。这样“资本主义腐朽”的物质环境下,当然,也诞生了情愫。Giorgio对Micòl的感情,在这座花园里面蔓延开来。那架可以翻过围墙的梯子,就是沟通他们的桥梁。通过那个梯子,Giorgio可以轻松地进入,然后让开始萌芽的情愫继续发酵。
如果说那个梯子是联系Giorgio和Micòl的感情隐喻,那么她也是打破他们之间牵绊的武器。Giorgio正是在一个夜晚,通过梯子,看到了Micòl和自己好友在做爱。这次,墙边不再只有Giorgio的自行车。这次被Giorgio看见并不是一次巧合,正如Micòl所说的,她没有被Giorgio的肉体所吸引。而Micòl如Medusa般地看着窗外的Giorgio,是一次最决绝的宣言:不要再缠着我了。这个夜晚后,在与父亲交谈后,Giorgio与Micòl的爱情死了。费尼兹花园的幻象在Giorgio心中也随之消失。如果说费尼兹花园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象征,那么爱情就是Giorgio心中费尼兹花园幻象的具体化。当这个爱情破灭之后,费尼兹花园的幻象也不复存在,剩下了只有赤裸裸的政治。
对于Giorgio这个形象,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谁没有一次一厢情愿,谁没有在一个自己的泡泡里生活过。我们都是这样的少年,浪漫,充满情怀,抑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是,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座花园,开始看到墙外的世界。幸运的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不是纳粹灭族这样的惨绝人寰。曾今,我们会义愤填膺,一直满怀期待,并把理想高高捧起,面对现实不屑一顾。也有人会给现实主义者抹黑。可是,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真实,哪一个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或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走出这座花园,可是终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有时候,现实甚至会给那些乌托邦者一个重重的耳光。不管怎样,也许在影片中,逃离费尼兹花园是个更佳的选择;但是这个答案似乎过于简单。对我而言,我永远尊重那些曾今在花园里面的少年。

 短评

庄园的围墙拦不住人生的风雨,青春在晨曦的繁花似锦中慢慢地凋零,看过许多这种用暖色和隐忍来突显悲剧命运的作品,坐拥奥外和金熊还是比较难以服众吧

6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某种「故园风雨前」青春与梦被封印一刹的姿态和模样。花园、费拉拉甚至是意大利,都只是某种幻想之地(所以弃掉了所有的现实主义风格),从未舍得离开,但再也无法回去。感觉金熊多少沾了点题材的光。7/10|几位男女主演都太美了,完全经受住各种大特写的考验,这个4K修复值。

11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意大利时装片,角色苍白,故事平庸,贝格叔的戏份只能叫花瓶

16分钟前
  • 兮称
  • 较差

犹太贵族落难记,从小接受左翼新民主主义文艺熏陶的同学们看意大利这一套阶级设定太眼熟咯。尽管主旋律,人家送出满眼的美男美女,你敢不服?!病娇少爷小伯格是喜欢法比奥演的工人阶级老大哥的吧怎么后来就不讲了

1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德西卡一拍反战片就不行了,空泛说教,只有回到情感部分还有几场不错的戏。而且拍成这样还得了最佳外语片,所以还是题材的优势。查了一下发现,当年提名的还有《电车狂》,黑泽明估计也挺郁闷,大家都拍得那么扯,为什么给他奖……

2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相当有力量的结尾:沉溺在自然光的费拉拉城里的费尼兹花园,一张张青春四溢的少年玩伴的挂着笑意的脸。整部电影的色调就是如此,温柔、多情、也很残酷。盗用最近高调表白的汪峰老师的歌词,便是“再见,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青春,永远的费尼兹花园。”德西卡到底拿了多少个奥外啊!

25分钟前
  • 凉水
  • 还行

意大利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了解得确实不多,很欣赏这种看似轻描淡写细想想才觉得毛骨悚然的手法。男女主角都太精致美丽了,根本不像意大利犹太人。

28分钟前
  • Irgendwann
  • 推荐

以一个家族的遭遇为意大利反犹太的缩影。影片勾勒了意大利反犹太的过程,始于平静,终于高压气氛与大肆搜捕。影片没有直接拍犹太人受难的残酷、惨绝场面,而是着力渲染当时的压抑而悲情的氛围。

33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爱情,在这些不知忧愁的少年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生命却即将在他们本应最美好的年月殒灭。

35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我只记住了Helmut Berger那个长达40秒的销魂特写。原来德西卡您老人家也很爱他?

38分钟前
  • Jacob
  • 还行

死活不能相信这片儿是德·西卡拍的,怎么看都是维斯康蒂的风格啊!尤其是Helmut Berger那种虚弱苍白又略带gay倾向的气质,怎么都是维斯康蒂的东西。当年的柏林电影节评委没绷住,把小熊给了这么平庸的一部电影。搜索了一下,同届竞争的还有帕索里尼、罗伯特布列松、法斯宾德等。

42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老了,没耐心看这种风格的片子了。

44分钟前
  • 扬科夫斯卡娅
  • 较差

唯美,哀伤的费尼兹花园。爱情的美好与纯真逐一缓慢地被战争人祸肢解,被阶级差距阻挠。摄影,光线运用,镜头运动无一不散发着浪漫气息,但比起导演在新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品却少了立足当下撞击心灵的力度。

45分钟前
  • 阿喆_Aloysha
  • 还行

平淡 无感 只有部分片段给人一点点印象 是因为后世的二战犹太题材出了太多顶级作品的缘故吧 发现基本上获得2个顶级电影节嘉奖的电影都不是什么特别棒的东西

47分钟前
  • 周鱼
  • 还行

4.5,深宮幽怨,以沒有明天的方式享樂、愛慾,會不小心誤以為是維斯康堤拍的,2004.4/7@電影資料館/2019.07.31@ SKC

48分钟前
  • 圓心
  • 推荐

1972第44届 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德西卡,二战,爱情。

53分钟前
  • 刘建明
  • 推荐

开头树枝叶子在阳光下氤氲的镜头真美。回忆十年前少男少女时代的场景有一点点像《魂断威尼斯》。然而美好的花园/庄园之下,二战纳粹法西斯的阴影已经乌云密布,最后结束在苦难的开始。片中真是男帅女靓,可惜女主是法国人,出演时才19岁。意大利男人果然英俊美如雕塑的好多!没有了别人的标签,看短评才知道电影改编自乔治·巴萨尼的《芬奇·孔尼蒂花园》。评论不少人说不能适应德西卡晚年这文艺的转型,不过好在我也没有看过什么德西卡,觉得这部虽然很美但内核还是反应现实批驳罪恶。延续去年底的维托里奥·德西卡作品回顾诞辰120周年纪念。昨夜北京降下今冬第二场雪,今天小西天地面落满积雪,带着雄鸡来观影。资料馆1号厅约6成满。罗马电影城4K修复版。内嵌细英字,外拍黄中字。竟无友邻看过。

55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推荐

【德西卡回顾展】晕了,这群男的长得也太像了,都快演完了才闹清楚谁是谁……(脸盲落泪)人不可能逃离时代。空荡荡的花园里闪回少年们的身影,像极了《西线无战事》最后的回眸

58分钟前
  • 黑特-007
  • 推荐

2016-09-17 标签: 多米尼克·桑达 历史 文学作品改编 意大利 1970s1.从危机隐伏到危机爆发的过程。对族群的时代境遇的回避和不自觉。厄运临头时的默默排队束手就擒。2.非常时期,每个拥抱都很结实,很可能是最后一个。每次照面都深深注目,可能是最后一眼。3.乔吉奥母亲的半身特写。不言语地望着背过

1小时前
  • 斗篷客
  • 推荐

非同以往的德·西卡,褪去写实,布景华丽旖旎,结尾伤感浪漫,战争背景倒显得不重要了;少男少女们的美丽往事湮没在战争的硝烟里。宝琳凯尔评论姐弟俩让人联想到《可怕的孩子们》中的姐弟,而米可在片中读的书正是考克多的这本。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