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2014

剧情片其它2014

主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西蒙·阿布卡瑞安  Shmil Ben Ari  亚伯拉罕·切莱克塔尔  塞森·加布埃  克伦·莫尔  梅纳什·诺伊  杰夫·里凡奇  伊夫林·哈格尔  David Ohayon  Roberto Pollack  Eli Gorenstein  Dalia Beger  Gabi Amrani  Albert Iluz  Rami Danon  

导演:罗内特·艾尔卡贝兹  施洛米·艾尔卡贝兹  

播放地址

 剧照

诉讼2014 剧照 NO.1诉讼2014 剧照 NO.2诉讼2014 剧照 NO.3诉讼2014 剧照 NO.4诉讼2014 剧照 NO.5诉讼2014 剧照 NO.6诉讼2014 剧照 NO.13诉讼2014 剧照 NO.14诉讼2014 剧照 NO.15诉讼2014 剧照 NO.16诉讼2014 剧照 NO.17诉讼2014 剧照 NO.18诉讼2014 剧照 NO.19诉讼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1:59

详细剧情

  在以色列并不存在民事婚姻与民事离婚,所有的结婚与离婚必须在犹太教拉比的裁决下才能成为“合法”,然而丈夫一方的权利往往凌驾于第三方的裁决人之上。《诉讼》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所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薇薇安·阿姆萨勒姆自三年前已经提出结婚,然而她的丈夫伊莱莎并不同意。即使伊莱莎强硬地不肯妥协,薇薇安已经下定决心要争取自己的自由,然而宗教裁决人的态度却是暧昧不清。在三方拉锯的过程中,一幕幕悲剧与荒谬不断上演。

 长篇影评

 1 ) 现代法律体系,真的能跟宗教律令融合嘛?

这个片,我真的看到自闭。

伊利沙,也就是薇薇安那个机关枪连续一个子弹排打光都不想出庭吭声的丈夫,面对他们名存实亡的婚姻,在大法官一遍又一遍地问询“你同意离婚嘛?”之后,总是用一副“小样,你能把我怎么办”的目光看一眼薇薇安之后,无比坚定地说“Loh!"。感谢伟大的罗塞塔石碑,教会了我”Ken!(是的)“,”Loh!(不)“,”Toda!(谢谢)“,几个说法,真是啼笑皆非。伊利沙每次说"Loh!"之后,我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作为希伯来语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影响力都渗透到乌尔都语里的作为见面问候的Shalom(平静)(乌尔都语普遍的情况不敢说,至少伊斯兰堡的说法,在回答别人说愿你今日in peace的时候,短语中是有shalom这个字眼的),在本片中,我只听到了一次,可是伊利沙那个“Loh!“,我去,真的是高亢嘹亮,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跟大过年的大家猛戳支付宝发出的”咻咻咻咻咻“的声音似的,我简直快气哭了,我是一个理性的姑娘,我快气哭了,擦。。。。。

这样的行政效率,把任何一个生活在现代民主国家里的受过教育的公民换到薇薇安的椅子上,估计谁也平静不了。终于,薇薇安有一天爆发了,走上前去质问拉比,为什么根本不为她考虑一下?为什么一个现代国家里,法院传召被告,被告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不出庭放法院鸽子之后还能一再得到七叉大烛台的神性光辉荫蔽,没有追究他任何形式责任,反倒说他不来法庭判不了这桩案件。“这是什么傻X法庭?”,夺门而去的薇薇安那一刻,估计连哭都哭不出来了啵。。。。坐在椅子上的我,真的要急死了,百爪挠心的感觉。。。吃个大枣压压惊/(ㄒoㄒ)/~~

如果说伊利沙是薇薇安好朋友说的“这个男人太踏马烦人了!”的话,那伊利沙的哥哥,教士西蒙,简直在精神这个项目上污到爆灯。每次都是质问薇薇安,伊利沙不给你大米吃嘛?伊利沙不给你买买买嘛?伊利沙让你断水断粮了嘛?可是这些问题,跟离婚有什么关系?被拐卖的妇女,强暴他们的人,也没有让她们断水断粮,也在觉得“吃我的,喝我的,还想跑”的问题。这时候,拉比会像复读机一样,跟薇薇安说,你快跟伊利沙回家吧,我们没有理由把你们分开。。。。excuse me?! 确定不是在逗我嘛?

教士西蒙甚至意淫,薇薇安的律师爱上薇薇安了,所以没有资格受理薇薇安的委托;教士西蒙,也觉得五十岁没有结婚的女邻居,也没有资格出庭为薇薇安不幸的婚姻做证人,因为西蒙觉得老处女总是嫉妒结婚的人,所以故意拆散结了婚的人们;教士西蒙,咄咄逼人地在气焰上碾压靠墙站着的薇薇安,说“你没有权力决定离婚”。。。。。。我就想知道西蒙先生,作为一个教士,一个神职人员,为什么总是把其他人想的这么龌龊污糟邋遢。。。。。。作为神职人员,就有权利这样偏私把自己的弟弟伊利沙置于圣人的神坛,把自己头脑中意淫出来的邪恶想法强加为别人的罪名嘛?上帝好像不是这样教导的啵?不要欺负我们蛮荒地区的人们没有读过《圣经》。薇薇安说,“你不要一面叫我弟妹,一面羞辱我”,我想是对西蒙教士最和缓的规劝了。

可能是伊利沙自己都觉得西蒙恶心到他了,自己都不跟亲哥讲话了,又一次不出庭放法庭鸽子之后,终于磨磨唧唧决定离婚了,离婚的证书,拉比还要叠成神圣小三角(另一种小三角的东西,我想到的是托起婴儿圣洁的小屁屁的纸尿裤╮(╯▽╰)╭),还要纠正薇薇安捧起的双手造型不对,还要由丈夫把这个七巧板似的东西拿起来,宣个誓再松手让它自由落体运动之后着陆在女仔的手中。就在我们都觉得薇薇安终于要自由了的时候,拉比让伊利沙重复”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和其他男人交往“的时候,伊利沙好像遭到了魔法攻击,重启复读机模式,来了一声坚定的”Loh!"。我已经惊呆了。

于是乎,法庭沸腾了。喜怒无常的拉比,暴怒了,拉比说“我再也受不了你们这对夫妇了!薇薇安,你跟你丈夫回家吧!”,一堆人粗线了,要把他们轰走了。明明就是伊利沙一个人的不靠谱,为什么拉比发火的对象永远都是薇薇安。真是哔了狗了。。。。好一个直男癌的国家。对了,其中一个邻居说薇薇安这个女人不正派,因为她太好看了,因为她作为发型师太优秀了。这跟我们神州的直男癌晚期患者“谁让你穿这么好看,活该被强奸”简直有的一拼,嚼着大枣的我没有被枣核噎到也是万幸。

最终,又拖了不知道多久,伊利沙同意离婚了,但是他要的是薇薇安永远不能和其他男人交往。薇薇安平静地同意了。终于,这事情办妥了。

想起我自己前年住在炮台山的国际青旅有过一面之缘的Liat,作为一个服兵役期间参加过以色列海军陆战队的小女子,没到30岁做到所在单位里的高管,被无数人传播这是一个母老虎的评价,男人们认为,一个女人,凭什么,女人们认为,这么年轻凭什么。一个法庭上出庭作证,还要回答自己爸妈是谁的地方,她终于有了“野心勃勃不正派”的reputation。Liat那段时间每天只能靠meditation疗愈自己巨大的心灵创伤,直到她男人实在看不下去,一怒之下带着她移民新西兰,终于,包治百病,一切都好了。

文明古国的文明,既是遗产,也是劫数,没错,如同一个孩纸,超高能的天分,既是礼物,也是诅咒。

法律是个中性的东西。法律也是最低的标准。如果没有明确最低的标准,谈宗教,谈道德,谈情操,简直虚伪,也不可能安全。电影中还有一个细节,伊利沙这个伪君子,同薇薇安说恶毒的话的时候,不说希伯来语,说法语,所以,理所应当要颁发一个好的教徒的勋章给他。薇薇安指责法庭荒诞根本不听她的声音的时候,一直都讲希伯来语,所以她痛恨犹太教,所以是个不正派的女人。

 2 ) 小心内有大量情节描述

简直令人发指。以色列不是一个发达国家么?宗教法庭?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女人需要取得男人的同意才能离婚?然后男人还能凌驾于法庭之上?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一切简直就是邪恶。

另一方面的确有证明了伊斯兰教的确是和犹太教(更神秘的一方)同宗同源,文化都类似。奇妙的是,谁被塑造成了恶谁还在大行其道?不都是一丘之貉么?当宗教试图控制生活的时候,就是至高的恶。



回到电影本身,这实在是个精彩的过程,很难相信1个房间,几名演员,简单的画面和家具,长时间的面部特写,我竟然饶有兴趣(并且愤怒着)地看完了。电影充满层层推开的情感逻辑,丰富的细节,充满张力的表演。在有限的空间内,很容易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情绪,各种小动作甚至角色站位,全部都隐晦、干净、毫不拖泥带水在恰好的时机内表达出来了。

开始只有夫妇两人的僵持不下,相当于乐章的开头陈诉,慢慢引入了证人,开始了电影最有趣的章节。
第一个证人,女主角的哥哥。他毫不犹豫地捍卫了男方,他试图站在男权一边,但是他情感上无法割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妹妹的痛苦。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就算他感受到了她妹妹的痛苦,比起骨肉亲情,他却选择了捍卫男权。
第二个证人,女主角朋友的妹妹,她是如何的同情女主角,但是她更关心自己的境况。她还对女主角的律师(根据戏份,我认为是男主角)充满爱慕,试图引起他的注意。但是至今单身的她却因此被男方的哥哥——宗教的代表,男权的代表给狠狠羞辱了。仅因为她是一个单身的女人。
第三个证人,女主角的女朋友,仗义直言,她大胆的抗议几乎可以看成是对这个可笑的法庭的讽刺。我这么理解女主角在她女朋友的大喊大叫中终于第一次放肆地笑了出声。
第四五个证人,邻居夫妇。典型的以色列社会模范夫妇代表。丈夫掌控一切,妻子唯唯诺诺地附和。邻居丈夫也选择了毫不犹豫地捍卫了了男方,邻居妻子作为附属,怕自己的丈夫,照顾孩子,辛苦操劳,为了丈夫的意愿生了4个孩子,为了一个男孩流了6次产,还要觉得自己幸福。她也同情女主角的痛苦,因为她也有这样的痛苦吧。不一样的是她通过自我麻醉和委屈求全忍受这一切,在她看来活着就只有这种方式吧,因此她还不住地劝说女主角也采取这种方式。
第六个证人,男方的教友。他在捍卫男方的同时,也不小心透露出了男方并不是他们为捍卫的那样,人人喜欢的圣人。但是这个人,他对女主还有些不是那么好看的觊觎。
第七个证人,除了捍卫男方,终于成功地把话题转化为对女主角人格的玷污。

女主角一开始的沉默克制,像一个黑寡妇一样包裹的黑衣服,一丝不苟的头发,到她有些压抑不住的小动作,凉鞋鲜亮的红指甲,到此处爆发地鲜艳起来的大红色衣服,当庭揭开了头发。法官都看不下去了。


有趣的是,男方的辩护教士,他的哥哥,从头到尾的辩护都是添盐加醋的捧高男方,偏低女方,到最后一次辩论完全是赤裸裸地道德攻击女主角。而女主角的辩护律师,却巧妙的每次从证人们试图粉饰遮掩他们夫妻的糟糕关系挖出真正的事实来。他也是唯一没有带着犹太教瓜皮小帽的人。


最终(5年之后!)女主得到了她想要的离婚,在法庭上,法官们要求男方女方的姿势和语言,完全是一种男方恩赐了女主的样子。但是男方又后悔了。这个地方简直精彩极了,完成了导演故事的最后一击。他反悔不是因为他还爱着女主角,他只是需要拥有女主角的贞洁,即使离了婚,她还需要在身体上从属于他。

很遗憾这的确也是婚姻这种东西开始的真正意义。





ps,一看这部电影,当然首先会想到的是《一次离别》。作为接近而对立的宗教文化,同样的离婚题材,简直被放在一起讨论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很明显,导演的着力点不一样。也许是国家政治开放度有差,也许是叙述风格,也许是导演本身是女性这就是在讲述感同身受的事情,《诉讼》表达了更深的力度。

pps,以色列和法国是什么关系?为啥角色们穿插地,尤其是私下交流法语?

 3 ) 被关在院子里的狗

看了之后才明白,为什么短评会说「看到最后我都想替女主角去死」。 导演巧妙地以一方小小法庭为缩影,充分且全面地展现父权制对婚姻的维护和对女性的压迫。随着漫长庭审的推进,我们仿佛能看到导演那一双冷静而深邃的眼睛是如何穿透父权制的谎言,通过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证人以及各自陈述抽丝剥茧地为我们呈现婚姻的真相。文本很扎实,仅仅通过对话就描摹出这桩复杂而绝望的婚姻,而人物的动机和立场也巧妙地隐于证词和辩词之中,被告证人邻居家的妻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丈夫的在场与不在场前后她态度的转变,迂回却流畅自然。我很喜欢邻居家的丈夫非要在妻子作证时在场这一设定,很聪明。 影片有多处对照,双方律师的辩护风格、双方证人的证词、法官之偏倚等。为什么妻子(原告)的女证人稍微提高声量讲话,即被法官警告甚至送出法庭,而丈夫(被告)的男辩护律师对原告提出大量情绪化的无证据指控,近乎破口大骂,都没被按下一次暂停键?为什么妻子为离婚要花费三五年之久,丈夫却可以一次又一次在法庭反悔?同一个社会,对女人和男人实施两套规范,女人必须是「庄重的贤妻」,而男人却被容许「至死是少年」。为什么为妻子辩护的律师需要自证没有爱上辩护人的清白,而为丈夫辩护的哥哥却不需要避嫌呢?父权制和其拥护者不止在压迫女性,更意图羞辱每一个站在女性同一侧的男性。 被告的辩护律师,也就是被告的弟弟,和被告的证人们反复提及妻子不「尊重」丈夫。然而,「我可以同意离婚,可以完成离婚仪式,但你离了婚也不能有别的男人」,男人对女人想要的究竟是「尊重」,还是「服从」呢?即便撕掉结婚证,都要求女人为他「守贞」,当他无形绳索中的贞洁的狗,独属他一人的欲望器皿。什么时候男人才可以将女人视作一个有思想、有感受、能行动、独立的人,而不是一块他随身佩戴的、噤声温顺的、不能被其他男人染指的白玉呢? 这部影片很适合搬上舞台,稍加改编便是杰作。 愿导演兼女主角罗内特·艾尔卡贝兹安息。

 4 ) 女人应该用什么来标注自己

      以色列和伊朗总是时不时会有惊喜,我多少觉得那是因为这两个宗教文化和现代理念有着极强冲突的地域会有很多故事要说吧。可能也因为这个缘由,很多年前就看过一些这两个地区产的同志电影,不得不说我发现这两种文化基本就是一对傲娇双胞胎,我知道我的理解还蛮浅薄的,但是鉴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对女性高度相似的禁锢,我能做的基本就是翻白眼了,任性~~~~
       电影只有一个场景,一间很局促的宗教法庭所在的房间,一起持续了五年的离婚诉讼就在这件房间展开,电影也就是用两个小时展现了这五年里庭审。五年的庭审没有任何关于财产分配和孩子抚养权的争议,他们这一次又一次的庭审只为了研究这两个人是不是可以为了性格不合而离婚。作为非犹太教徒的局外之局外人,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这种在宗教信仰下形成了生活理念,但作为一个现代人类,也实在为还依然存在的可谓荒谬的理论而扶额。我突然想到了最近很盛行的婚姻讨论,这世界还是很大,还有很多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存在。
      最让我不爽其实不是犹太教义下的婚姻理念,而是对女性的禁锢,我知道这不是第一次了,可每每看到还是忍不住扔十二万个草泥马过去。虽然我们天朝没有那么明显的禁锢,但这犄角旮旯里依然存活的残念依然猖獗,很多女性自己都没意识到吧,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标注自己~请想一想。

 5 ) 谁关心她的幸福?

薇薇安要起诉离婚,在以色列,只有犹太教法庭,于是她带着律师在法庭上和丈夫开始了对峙,此时她已经和丈夫分居三年了。从第一次庭审开始,各方不断拉锯,丈夫的拒绝出庭,丈夫哥哥的无理辩护,各方证人的各种证词,婚姻双方的阐述,对律师的污蔑,调解,被限制出庭…这场诉讼持续了5年,薇薇安终于用自己之后的自由换来了婚姻关系的解除。

我私以为这是一部可以载入史册的电影,题材和技术上都非常非常狠!首先讨论的议题就比较敏感,在以色列的环境下的女性到底在经历什么?婚姻是安排的,离婚是丈夫可以一票否决的,甚至在不断的庭审中我们得以窥见太多对女性的限制了。单身女性说薇薇安不幸福是嫉妒她已婚,已婚女性说她不幸福是胡搅蛮缠,被丈夫恐吓的女性说薇薇安最大的问题是不够言听计从,证人说薇薇安在外喝咖啡是不守妇道…大家不断重复着丈夫尽力了,没出轨没家暴有礼貌道德没问题就一定是一个好丈夫,却从没考虑过冷暴力和冷漠对女性的伤害,而男性言语中尽是“你丈夫都让你回家了,你还想离婚?”我相信对于任何女性观众而言这些对话都足以让人血压升高。

精彩的就在于,单一场景,重复镜头,高能台词,节奏完美。近两个小时只有法庭和等待区,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开庭,一次又一次的辩论和作证。不需要展示的真实生活,不需要强调的婚姻事实,只是在这一方天地里,七八个人的言语,就足以窥见一切的不平等和女性在婚姻中所承受的。节奏太好了,完全不会感觉到单调和无趣,包括一些特写镜头和配乐,都做得太好了!这部电影用事实证明文本和题材的力量,也证明了一部好电影是不受到场景的局限的。

一些小细节也特别引人深思,女主衣服从全黑,到红色的脚指甲,到红色的衣服,白色的衣服,再次回到全黑,以及最后的黑色鞋子,就像是她所经历的一切。曾经她短暂的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也曾斗志昂扬,但最终还是举了白棋,再次回到原点。她祈求着一纸离婚证,却只能再次约束自己的择偶自由来换取,让人不禁想问,这段婚姻到底带给她什么?

而离开以色列,女性就拥有了自由的婚姻权利吗?似乎也没有,我想这也是值得大家继续思考和反思的。无处不在的男凝和一直在探讨的如何保护女性的方法,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诉讼般一次次的反复才能得以解决

 6 ) 近年看到最佳以色列电影

去年戛纳导演双周又出一部佳作,其实完全够资格进入主竞赛,毕竟这对以色列兄妹导演已算是戛纳嫡系人马了,自处女作开始前后三部作品均顺利入围。其实这部《诉讼》作为这个系列三部曲的最终篇章,剧中不少细节都可以追溯前两部的情节,比如《芳心迷踪》里的提到的夫妻矛盾,以及《七天丧期》里压抑的家庭气氛。导演的作者风格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这部之所以能引起瞩目而大获全胜的关键在于选取了一个极为有利的角度:法庭。所有戏份均在这个压抑的小空间里展开,法官、控辨双方律师、原/被告,以及证人的设置充满了强烈的社会现实隐喻。室内戏的场面调度相当出彩,开头用律师的身躯作为割裂夫妻双方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更不必提之后多场审问证人的精彩场景。其次,剧本的编写相当贴近现实,尽管只是一个社会新闻般的肥皂剧,但贯穿始终的揪心悬念却让人喘不过气来。女主角的命运在一场场的审问过程中让人看得不禁叹息,与强烈同情感并存的则是对以色列当今婚姻制度、道德宗教、男权社会等现实问题的思考。导演处理时间流逝的手法也很有意思,不少细节的捕捉令人浮想联翩,比如女主角的容貌和化妆,男主角的精神面貌,法官律师的言辞等等。最后,最让我钦佩的是女主角兼导演Ronit,这个魅力十足的女星凭借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一个极为可信的以色列新女性的形象:自信、独立、刚强、义无反顾。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打满分的主要依据。

 短评

观感上会联想起《一次别离》,都是揪心的无解的难题。一场漫长的离婚官司不仅可以管窥以色列的法律制度,也似乎暴露了这个国家的政教体系、人文人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影片最令人心惊的是这个国家的男权主义,离婚还得男方将休书赐予女方。总体来讲导演的着力点还是对男权社会的批判,煽动功力十足。

4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一起简单的离婚诉讼竟然持续了五年,单一场景下的对峙极具张力,漫长的审判揭露出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与宗教法庭制度的荒谬。最难得的是导演没有把女主设定成传统的弱者形象,从服装到举手投足她是具有反叛性的,自编自导自演也值得肯定。

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开年到现在,观感目前最棒的片子,节奏上一气呵成,整个过程全是法庭上的撕逼,摄影很平和,表演却很赞。和很多演员出身的导演一样,这位女导演除了在让表演变得张力十足,还极富煽动力,片子站在女性的视角,用这些人物展示一个宗教社会的荒诞和离奇,到最后你甚至可以理解所有这一切荒谬。★★★★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通过室内法庭的一场离婚诉讼折射出以色列社会的性别压迫、婚姻制度的保守和不平等等现状,小视角大格局,极简的风格却发人深省。

15分钟前
  • 秋熙
  • 力荐

看到最后我只想替女主角去死

18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最近几年看过的最绝望的电影,没有之一。比死还惨。

23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全法庭戏,在布景上下了点心思,视听过于寡淡,在与一系列证人的出席抗辩中犹太教国家的婚姻状况逐渐显出全貌,作者意图正在于此,但情节自身始终缺乏递进的推动力,除了当妻子的忠诚被丈夫的辩护人用作对其展开攻击的依据时丈夫态度的激愤倒转,和结尾他被要求说出妻子和其他男人交往的许可时临场反悔,所有人物的状态、立场、价值几乎没有任何摆动,观感上有些吃力。

26分钟前
  • 🌵🌵
  • 还行

让人对以色列的宗教婚姻有所了解。

30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女方要离,男方不肯,别人说这个男人不打你赚钱回来又没外遇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女方一再坚持男方一再不肯,于是一场离婚官司打了五年,最后男方提出要求(为了不剧透就不讲了)终于肯了,这国家的女人没地位得可怕。女主角自编自导自演,确实是很有魅力的女性。

31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千万不要嫁给摩羯男。

36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单一的室内场景,上演着一幕幕荒谬与绝望。漫长的离婚拉锯战,痛击着以色列保守的法律体制以及男权至上的社会环境。通过一系列辩论场面营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暴露出这个国家在人文、教育、体制各个方面的缺陷。女主角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和编剧,室内调度精彩,演技也很精湛~

38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SIFF@又一城。小小宗教法庭里,证人与律师如走马灯在一对离婚夫妻之间拉锯,螺狮壳里做足道场,完美展现了以色列当代社会的演进与传统价值的断层,亦有两性各自处境思考和对自由的怀疑。剧作与表演都无可挑剔,齐喜乐与思辨,堪为室内剧范本。插片侧面特写亦足调整节奏,动静之间人物生态尽现。击节。

40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丈夫的哥哥说了一句矛盾的话,影片没有使用特写或者其他方式强调,但我偏偏觉得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几乎是电影的核心:离婚是你的权利,可是行使这个权利不由你一个人说了算。

43分钟前
  • Léa
  • 推荐

气炸了。这两个小时,虽然一直看下来了,是女主角的命运牵着我向前走。但一次次庭审,看着法庭上除了那个男律师还散发出一些清新之气,其他男人都那么浑浊,执拗,蛮不讲理,愚蠢,愚昧。只有女主每次都那么漂亮、平静,讲究。男人啊,还是以色列男人,怎么是这个样子!

4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3.5】Gett.The.Trial.of.Viviane.Amsalem.2014.DVD.XviD-Roman Bellic.mp4

48分钟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4.5;单一封闭空间内竟酝酿出如许火花,剧情层层推进,演技灵动精湛,细节铺设点到为止不刻意,利落剪辑甚妙,一气呵成,全程紧绷,甚而有几分悬疑,「真相」并无止境,婚姻冷暖自知,且看诸位证人之「罗生门」证词,画框外的信息之丰富足见编导功力,可叹导演英年早逝。

5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个小小的法庭,一件简单的离婚诉讼,却兜兜转转成为始终无法解开的结,这就是犹太婚姻中失衡的两性关系,女性的不平等地位导致女性权利被彻底无视,太压抑了。

55分钟前
  • Captain_C
  • 推荐

只需要一个房间再加一个过道,也可以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5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重复的力量。难得的是,导演没有刻意放大对体制的控诉,而是将冲突的重心始终放置在人性的维度。没有因,也没有果,有的只是一团捋不清的乱麻,而如此的混沌之中,想要辟出生路才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5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婚姻恒久远,撕逼永流传。 并没有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力量,方方面面差火候,无论再多佐料如果只是简单添加堆砌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怎么看都是步前人步伐的平庸之作。

1小时前
  • 昆汀的影子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