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第七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许知远,陈晓卿,冯远征,蔡皋,西川,李东生,倪光南

导演:内详

 剧照

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7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8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9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8:42

详细剧情

  该节目是一档深度纪实访谈,和往季一样,第七季将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作家许知远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本季更强调行动感、走出去,进入更真实的生活,更辽阔的世界,继续以许知远的视角探寻时代之问,寻求另一种智慧和出路。

 长篇影评

 1 ) 感知力

刚看完《十三邀 在复杂的世界寻找指望》,有被蔡皋老师感动到。看到她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东西。大家都说不能喜形于色,得意忘形,但蔡皋老师就要喜形于色,得意忘形。她开心的时候像个孩子般大笑,碰见有趣的事情也像个小孩一样顽皮,看见她好像让人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许知远在这季说,我觉得当有一种受困感的时候,你意识到你的感受力开始迟钝,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一个突然某种新的未知维度的出现。可能我是这么个注重观念的人,突然面对生活的细节和经验,被砍到的书可以生长,或去观察一棵树的成长,去观察浇多少水可以足够树的生长,然后去挥一下锄头,保证怎么不伤害根茎,又同时把它挖出来。就如同,词语引发词语,感受激发感受,行为激发行为。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农民或者好的画家,但是可以把我们从对眼前的困顿或者迷惑中摆脱出来。越具体的事物越可能帮助你。

许知远所表达的是要能看见,然后去感知。最近我也在思考感受力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我们永远不知足,很容易厌倦,总想去碰触新的事物。所以看久的东西眼睛会乏,想太久的东西脑子会累,喜欢久的东西容易伤心,我们在变得胆怯,也在变得孤独,大家是否都在走向自己的孤岛。

 2 ) 十三邀 第七季 个人观后感

第一集

预告片里的每位嘉宾都想看。不知不觉第七季了,好像每一季的第一集都很棒,挺喜欢看许知远和不同嘉宾碰撞的,看许知远和一些嘉宾尬聊,看许知远和一些嘉宾碰撞出火花。许知远在变化成长,我也在变化成长。一直以为我自己这种大俗人不会喜欢许知远这种文艺青年,居然现在非常喜欢许知远,哈哈哈哈,看来人生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框死自己的认知。非常喜欢最近两季的片头导语,虽是广告语,写得很好。第一集值得五颗星。

—2023.03.02

第二集

可太喜欢第二集采访张双南院士了,宇宙考古学,这个词太浪漫了。羡慕许知远,可以去北京的玉泉路,可以去四川的稻城,我也想去现场看看为外星文明所修建的坟墓哈哈哈哈。发现许知远只要开始和嘉宾一起吃东西,就说明许知远聊嗨了,更何况这集两人一起撸串喝酒呢,喝酒聊得更嗨了哈哈哈哈。喜欢张双南院士的真诚坦率,知世故,且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研究的是天体物理,吃的是人间烟火。看到后面觉得张院士可太可爱了。

看到张院士说我等着你从黑洞里出来和我一起喝whiskey,突然想起了当年自己看完interstellar的感受:用周杰伦歌中的一句歌词总结全片剧情—我会回到你世界,跨越爱的时差。

极致浪漫,极致务实,极致坦率。

看饿了,深更半夜想撸串,想吹大绿瓶,想喝羊杂汤。我还是睡了吧。

—2023.03.16

第6集

徐京坤,京坤,鲸鲲,徐鲸鲲。许知远动情了,也不再执着了,他只想慢慢听他们娓娓道来了,他不再执着于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了。这集剪辑、背景音乐都太牛逼了,至今为止的本季最佳集。是航海这个话题对我很有吸引力,还是这集剪辑太过牛逼了,还是说找租房胡大爷那段有点久别重逢的感受,还是说Jackie Xu的自我陈述引起了某些共鸣,这集直戳我心。

有机会再去青岛的时候,要去一下列侬餐吧,感受一下水手餐厅的气氛。

—2023.05.27晚观看

 3 ) 第七季简要笔记

1、蔡皋老师童心未泯啊,“不要去修补,可以回味”;钟叔河:“即使是我这样一个人,我也是世界的人,不管我自觉没有自觉到这一点,我也在世界的潮流里面”;钱穆: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

2、“免疫力是第一生产力”“站着工作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必须有信念,没有信念,没有理想,你都不敢去黑洞旅行”张双南教授太可爱了。圆桌派S06E10里也有他参与。

3、彭凯平:中国是社会心理学、美国是临床心理学

4、陈晓卿老师以前也是拍社会纪录片的。在美食纪录片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不知以后会不会重操旧业呢

5、冯远征:残酷

6、徐京坤:当时是被迫做个厨子,现在是主动想做个厨子,被迫和自由的选择是不同的、去找当年租房的老大爷那段、朋友猴子送出海那段太感人了、这集太棒

7、王笛:茶馆、袍哥、哈贝马斯公共空间:西方欧洲的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是和国家进行对抗的,像沙龙和教堂,但是中国是私与官之间的社会领域:清代的一些慈善组织还有同业公会,包括宗族的族田,开学校,开粥场等,是社会力量,不是对抗国家的、卡尔·波普尔:21世纪最危险的崇拜就是对权力的崇拜,是对人性的侮辱、不能只关注宏大叙事,看不到人

8、田浩江:在西方歌剧届少有的华人。跟夫人的互动太可爱了。写帕瓦罗蒂。时刻有危机感。回中国交响乐团自己当初的宿舍一一回忆当时的同学。一个可爱的老头儿

 4 ) 十三邀7⃣️,距魔幻更近一点!

✅终于等到了彭凯平老师的一期。作为心理学爱好者来讲,这期节目从时长和质量上都很浮于表面。但终究还是感谢十三邀传播了彭凯平老师的声音,为使得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心理学提供了可能,还是四🌟。(ps:1⃣️彭凯平老师太可爱了!一个被心理学耽误了的企业高管或者物理学家😄2⃣️许知远总是强调自己的理性思维,殊不知他自己在与彭老师对谈的整个过程中都很感性😂)

🌿陈晓卿老师这一期另我惊喜!惊的是许知远菜场买菜的“魔幻现实”,喜的是又有被陈晓卿老师治愈到:能够和而不同地接纳整个世界,源自内心的自由。(以及陈晓卿老师给人的感觉真的太宽厚温暖了。正如他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所谓美食,也未必一定总是乐观积极向上开心的。顺从心意得自在才最好。)

🍀1⃣️歌剧演员果然都是极富魅力的吧(至少看起来如此)!2⃣️许:我的唱歌天赋太差了。(我觉得可能没有😄)

 5 ) 喜欢蔡皋奶奶的童真哲学

越具体的事物,越可能帮助你。理想,希望,生活,智慧,勇气,力量......这些词都是我们常常会提到的,但它们太过空泛,当我们在喊这些口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自我麻痹,我们的眼里没有光,我们也看不见自己的前方到底有什么未知的东西。 好在,这期节目出现了。一棵树,可以用几十年的时间长到完全看不出曾经的断口;一株藤蔓,上面看上去生机勃勃,而下面已经完全枯黄了;有些植物,外面的部分看上去已经枯死,地表下的根茎却依然在茁壮成长,必须要浇大量的水........很朴素却很动人的哲理,其实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触可感可拥抱的。蔡皋,永葆童真的可爱奶奶,为我提供了看世界的崭新维度,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我的生活。

 6 ) 《十三邀》1一种尴尬两种自由,许知远访问韩红的奇妙化学反应

这篇写《十三邀》的最新访问,当容易尴尬的的许知远遇见不怕尴尬的韩红,他们有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一种尴尬两种自由。

我是王小怡,专注女性视角说影剧书,不错过连载期待你的留言点赞

曾看过许知远《十三邀》早期的访问,他以采访嘉宾时不怕尴尬提问,愿呈现一些偏见思想出圈。

他本人是作家、书店创立者,现在是一个非专业的主持人。

在节目中曾采访过罗振宇、马东等名人,后来也有思想界、艺术界、科学界等有影响力的人物。

最新一期,他采访了韩红,大家最熟悉的身份是歌手和公益人。

这期采访,几乎是非专业主持人许知远,访问尴尬度的又一次突破。

也许因为韩红更爱用行动和音乐表达,不爱多说。许知远恰恰更擅长用语言碰撞思想火花。

当两个不同频道的人遇见,就有了无比尴尬的开场,但也有后来慢慢放松交流的氛围。

就让怡姐,用文字和图片为你展示他们这次访问的的奇妙气场吧。

1 一种尴尬,叫随性的许知远遇见较真的韩红

尽管,早已见识过许知远做访问的尬聊本事,这一回,还是让人尬到好笑。

居然是韩红先试图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太接受访问,说话有点磕巴,说话慢,别介意。

许知远微微笑着,不知说什么。

他终于想起,习惯帮自己和嘉宾放松交流的方式,也许可以有点酒还有零食,听着音乐聊。

可惜,在他看来可以放松的方式,却让韩红很不喜欢。

她直言,工作怎么能喝酒,你这样不对。喝酒说出来的话没经过大脑思考,这并不真实。

许知远,只能用习惯的微笑来掩饰尴尬。

他几乎要沉默到说不出话来,仿佛说什么都不合适。

提起韩红从演唱会现场回来,许知远居然把武汉说成了成都。

真要怀疑,他的这种尴尬聊天,是不是故意露拙呢?

采访了近七季的主持人,他也是一个有作品的作家和书店创业者。

遇见不爱表达的韩红,他真是有点不知所措。

尤其,韩红又是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的人。

2 认真做慈善,奶奶的大拇指帮韩红扛过污蔑和质疑

许知远问,你为何那么渴望被很多人需要?

你怎么会有那么多爱,要给别人呢?

韩红坦诚回答,她从小不在父母身边,还有一种虚荣心吧。

她从成都来到北京,跟着奶奶长大。

奶奶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她培养韩红做人道理,鼓励她实现音乐事业。

小时候有点孤单的她,内心很渴望被奶奶肯定,和被更多人需要。

当年,是奶奶提醒小时候的她回过身去,用零花钱帮助一个乞丐。

她一直记得那个画面,奶奶伸出一个大拇指,狠狠地鼓励她。奶奶的赞赏是她心里最大的底气。

韩红20多年坚持做慈善,有人说她是英雄,有人说她是骗子,有人举报她,诋毁她。

因为,可是心里有奶奶的大拇指画面,支撑她面对诋毁和委屈。

最严重的一次,是三年前在武汉,她正忙着组织团队捐助物资,却被人实名举报。

她委屈地追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啊,差点因污蔑毁了一个好人。

为了流量带货,你就去带货啊,为什么要污蔑呢。

许知远静静在旁听着,听韩红说,她还要清醒地战斗下去。

韩红说起做慈善,格外认真严肃。

从事音乐的她,有真性情的时候。

可是做慈善需要更多承担对社会的影响,这让她不自由,但她愿意接受。

她承认自己也会虚荣,渴望被更多人需要和认可。

但她还是一直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用行动去说话。

无论如何,韩红倾尽全力做了20多年的慈善事业,从汶川到武汉,还有很多地方,她帮了太多人。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认真,让习惯先放松彼此的许知远没有能很快打开她的话匣子。

3 两种自由同框了,一本音乐笔记让韩红打开心扉

似乎只有在聊起音乐时,韩红是放松的。

许知远在旧书网上,淘到一本韩红的音乐学院笔记。

他把这本笔记递给了韩红。

翻看笔记的韩红,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初心。

回到从前的音乐课堂,她明显雀跃欢快起来。

聊起最喜欢的歌手是毛阿敏,她会唱她所有的歌。

她唱给毛阿敏的老歌思念,说到开心处,发信息给毛阿敏分享喜悦。

她骄傲地说,过去毛阿敏是她偶像,现在偶像和她一起做慈善。

聊起音乐,她准备把后半辈子都用来做古典音乐。

小时候实现不了的古典梦,现在可以用创作古典音乐来实现,她已经做的有音乐剧、管弦乐、钢琴组曲,还有电影配乐。

比如交响乐传记晨雾,满江红电影配乐专辑等。

许知远,禁不住为她高兴,这也太棒了。

是的,此时的韩红是自由的,她也许背负着不自由,但她也有她的自由世界,那就是音乐。

有人说,音乐让韩红深入人生,慈善让她走向社会。

这样说来,韩红或许是可以战斗也可以救赎自己的人。

她因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而不自由的灵魂,可以在音乐创作中尽情释放和表达出来。

在音乐中,韩红是自由的。

还有一种自由是许知远的访问。

他以非典型主持人的形象登场,用自由的尴尬聊天,打破过往访问套路。

他自由选择不同的人物去交流,有偏见不逼迫,也不判断,他只是和他们聊天,让我们看见不同的人生和世界。

在访问中,许知远是自由的。

许知远和韩红的两种自由同框,有种奇异的化学反应。

写在后面

当许知远聊起了喜欢的音乐传记片寻找小糖人,韩红喊着钢琴太贵买不起。

当我们听到韩红用手机静静放着她的交响乐新作。

当我们看见许知远站在门口,远远看着韩红用钢琴弹奏李叔同的送别。

至少此时此刻,两个不同频道的人,是有深深共鸣的。

我们也看到了和而不同,两种自由灵魂同框的美好。

韩红的自由和许知远的自由。

一个不爱说更爱做,一个更愿说和写。

他们如此不同,在节目中却有奇异的反应。

曾有不少人质疑许知远的尴尬采访,似乎他有些自以为是,还很喜欢找有社会影响力,但性格三观未必都合拍的嘉宾采访。

好像,尴尬是他故意营造的一种采访氛围。

可是,许知远的十三邀已经做到了第七季,采访的人物也是五花八门,有深深共鸣的,也有继续尴尬。

他更像是帮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走进这些人的精神内核。

而这种走进,因为最初的尴尬和不同,更显珍贵。

明明是不同的人,如果开始就彻底打开心扉,未免不太真实。

带着谨慎慢慢了解,才显得更自然真诚。

这个世界,有人像许知远这样用节目、文字和书籍去思考表达的人,也有像韩红这样行动和歌喉去表达爱的人。

还有更多不同真诚活着的人,和而不同,多美好!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

如果喜欢看女性视角剧评连载,可给文章【点赞】、【关注】收看。

@怡儿话书影,陪你一路探寻,她的生命秘旅

 短评

目前只说两个打动点。一是第二集园区门口写的“宇宙无限,信使有痕。”二是张双南跟许知远一边吃烤串一边谈宇宙,特别打动我。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吃的每一根串,都是这无边无际中的“信使”。智识与烟火的愉悦,永不过时。

4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真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节目。

8分钟前
  • cooux
  • 力荐

锺叔河用「我是世界的人」开解着当下的无力感。蔡皋对许知远讲,「希望这个世界还是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两句话,也是两种姿态或动作,一方形成自觉,一方来自他者。但最后都为达成一致的愿景,愿我们都还在世界的潮流里面。

13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徐京坤这期“封神”,完全是电影感的剪辑和文本。除了野孩子闯荡成独臂船长的生命激情外,还有组成他英雄叙事的小小善意和温暖配角。把命运的巨浪和生活的细流并置在一起,意蕴丰富得难以言喻。当真正的勇敢和真正的温情发生,当事人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旁观者已止不住热泪盈睫。我们在别人的赞歌里,瞧见的还有自己的遗憾。一如恐惧衰老的许知远渴望英雄主义时,看到徐京坤背后无可替代的生命经验与代价,他已经知道:有些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6分钟前
  • 書崎
  • 力荐

许知远说“我们来找您找指望的”,蔡皋回应说已经有多年没有人这样跑来和她谈这些,老师表露出的兴奋让人心酸。

20分钟前
  • 妍妍
  • 推荐

《十三邀》从第五季开始逐渐“封神”,这种越做越好的节奏是非常反常识的,到了第七季甚至从正襟危坐的谈话节目,变得像极了情景交融的文化真人秀。第一集开头锺叔河的自述、结尾蔡皋坐在房檐下对往事的追忆,都让人动容得想哭,那种文化即刻磨灭的危机感和对未来莫衷一是的指望感此起彼伏互为映显。蔡皋以风动的白发入镜,那不就是古诗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述的样子吗!蔡皋在谈及理想主义和梅心时,我意识到,从第七季起,《十三邀》开始了文化“传灯”。

22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蔡皋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轻松的访谈氛围中,她很平和的讲她的‘桃花源’是被逼出来的,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每个时代都有人深陷不同泥淖,在蔡老这里,我看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

27分钟前
  • 大萝卜小白兔
  • 力荐

感觉十三邀近乎这些年中国社会人文谈话节目的顶峰了。年轻的时候觉得怎么还有老许这样格格不入矫情的文艺装13青年,人到中年感慨幸好还有老许这样的人文知识分子,还能找到一群人些许关怀一下社会和人心,难能可贵。

32分钟前
  • 蓝瓦 Lanval
  • 力荐

这么多期追下来,越来越感到感到庆幸,庆幸这个时代还有《十三邀》这样的文化节目。它好似是一片桃花源,每次打开,都仿佛经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第一期非常出色,蔡皋老师活得自在、自如,她一直在追求“返童”,果真拥有了返璞归真后的心态与气度,一举一动都散发出童真。她与自然共生,在一棵树上寻觅到真理与意义;身处闹市亦同样开怀,因为可以任由它繁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点热闹。同时,蔡皋老师也有某种矛盾在,她不希望真的回到充满苦难的童年,而是以艺术与审美获得自救,消化痛苦,描画诗意。她的很多话都富含哲理,“不教而教”“记录就是我的针脚”。还需注意的是,许知远也没那么紧绷了,他的问话也像挥出去的锄头,既要挖掘到果实,又不会伤到根茎。这是采访者的境界。

34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徐京坤这期太牛了!!!当你以为他的励志故事已经讲到尾声了,殊不知,他的人生处处是精彩。徐京坤似乎也没太抱希望能找到当年住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确认电话那头的人是不是当年的房东老大爷,更不确定大爷还能否记得他。不可思议的是大爷不但记得他,在大爷心目中,这位独臂少年和杨利伟一样伟大,他从墙上的钟表盒里拿出两张报纸,一张是他,另一张是杨利伟,大爷说除了这两张报纸,再也没有了。

35分钟前
  • ffffkk
  • 力荐

“我没有桃花源”“我是被逼出来的桃花源”

40分钟前
  • 局部解
  • 力荐

来看徐京坤,中国船长

44分钟前
  • 黎颂慈
  • 力荐

问题问的越来越精准 这季明星也少加一颗星

45分钟前
  • 3
  • 力荐

看完这期节目,我感觉到一点确幸,还好《十三邀》还在,还好有蔡皋这样的人物在。

50分钟前
  • 同宇安小魏
  • 力荐

蔡老师太可爱了,一边翻手比划一边念歌谣“看事容易做事难”

51分钟前
  • 马里扬泊列的树
  • 力荐

对这样的节目还能苛求什么呢 有它的存在就心怀感激了

56分钟前
  • Kylin.
  • 力荐

之前还抱怨《十三邀》水准忽上忽下,直到第七季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原速、不划进度条、不觉得无聊烦躁、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看完一整档节目了,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十三邀还是牛逼的,希望一直做下去。

60分钟前
  • 笑聪
  • 力荐

这个时代感谢有许知远

1小时前
  • 係鬼
  • 力荐

十三邀又回来了,等了好久!第一期就很有感觉,很触动。真的太喜欢蔡老师对于生活的记录了,不管是一棵被砍掉但又长得笔直的树,还是她和外婆、学生、孩子的可爱回忆,都让人由衷地觉得:生活真的还蛮有趣的,我们的生活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又可爱的事情。所以,就是当我们在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生活就鲜活了起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爱具体的人,即使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尽管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 但我们就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呀!♥️

1小时前
  • 霁凡
  • 力荐

以前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广场舞大妈,现在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蔡老师

1小时前
  • 亲爱的影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