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

战争片丹麦2015

主演:米克尔·福尔斯加德,乔尔·巴斯曼,

导演:Martin,Zandvliet,

 剧照

地雷区 剧照 NO.1地雷区 剧照 NO.2地雷区 剧照 NO.3地雷区 剧照 NO.4地雷区 剧照 NO.5地雷区 剧照 NO.6地雷区 剧照 NO.13地雷区 剧照 NO.14地雷区 剧照 NO.15地雷区 剧照 NO.16地雷区 剧照 NO.17地雷区 剧照 NO.18地雷区 剧照 NO.19地雷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3 05:37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在丹麦军官卡尔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

 长篇影评

 1 ) 这才是好电影!!!打脸商业大片!!==

某天晚上看了一部丹麦的影片,名字叫《地雷区》。

这片儿,真的是相当不错,让我回味无穷。

片尾音乐

起初打动我的是影片的摄影构图,像这样耐看的片儿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影片的好多镜头都极为动人!色彩、场景布置、虚实、大小、远近变化,让人领略到了摄影与摄像的艺术感染力!对美术理解力是有深刻提示的!

关键一点,影片的节奏极为舒缓,情节发展自然而然,感情变化自然流露,没有商业片的矫情,更没有无脑明星的光溜,但却是让人内心紧张不断加剧!这并不矛盾!因为大海的平静一时掩饰了波涛的汹涌!

细细的品读故事,内容更打动人!这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时,欧洲战场刚刚结束战斗,丹麦的西海岸有大片的雷区需要人排除。主人公是丹麦的一个军士长和一群德国的小士兵。对于德国小兵,当然这都是很无奈,很悲催的,他们要排除的地雷正是他们的同胞长辈埋下的(丹麦是军事弱国,所以留下少年兵排雷,童子军容易控制,这应该是个原因)。

影片从败退的德国兵队伍开始,慢慢的引入故事情节,慢慢的交代故事的人物。镜头和故事情节,节奏比较舒缓一点儿也不快,像一个细细道来的故事,一点也不像商业片那样的浮躁。(全是内心戏!商业烂片怎么比???)

而且配乐低沉而悠扬,和着极为广阔壮观的场景让人很舒服。

德国小兵命运当然很悲惨了,既没有什么尊严,还要饿着肚子去排地雷。而且随时都会被炸得血肉模糊!但这就是报应吗?是自作自受吗?德国纳粹给世界带来的痛苦!!唉,悲惨的人类啊,再不要有战争了,这是最终幻想吗?呜呼哀哉!人类的语言能够说的清人类的悲惨吗?

我不想骂那些所谓的商业大片什么大制作了,什么神剧了,因为我骂的太累了。

大家想要得到真正的享受,还是自己看一看这个片儿吧!(奥斯卡外语片提名,真值!)

在影片故事结束之后的片尾字幕音乐,极为动人啊!是一首忧伤的吉他曲。诉说了那些悲惨的灵魂!

当当当当!!!!!------------------------------

影片从一队德国的败兵开始!然后!

军士长遇到了被押解途中的德国俘虏!

看到一名俘虏手中的丹麦旗帜(大概是),军士长难以抑制内心的仇恨!
怒斥着
军士长先来到了雷场!进行了前期的勘察!
这海景,大气!!但这是雷场!
败军之师!(童子军易于控制和管理,被留下进行了细致的排雷工作)
悲惨的双胞胎兄弟!!(二战后期,德国的兵源已经枯竭)
内心的梗!
工兵排雷教官!! 丹麦一方的!(二战之初,丹麦很快崩溃,马上投降,国家遭到了德国纳粹的蹂躏)
小心翼翼 拆除引信
引爆了!死人了!吓死人了!
上阵
小兵们来到了雷场驻地
壮阔的镜头,军士长乘风而来!
初次见面
军士长来了!他怀疑,他困惑,怎么是一群孩子?并非他之前遇到的成年士兵!
依然是满怀仇恨的军士长!!怒斥着这帮孩子!
我们该如何...............
总戴着钢盔的小兵
沮丧忧郁的孩子
黄金分割的镜头!负有艰巨使命的硬汉!!经典构图!景深运用突出主体!
来到了雷场! 很有苍凉感!
开始排雷作业!地雷如繁星密布!
清理完指定的雷场,就可以回德国了,所以大家都以命相搏!
得不到给养,太饿了,偷拿小盆友的面包!
兄弟两个闲暇时玩小虫!他们的命运,不如虫子!!运用了小景深!!
黄金分割和景深营造了这个镜头!
精心布置的场景,有主有次,这个摄影构图给多少分?
雷场复杂,突然的意外!双胞胎的哥哥(或者是弟弟)死了之后!剩下的那个也失去了魂魄!!几次不幸的悲伤使军士长心生怜悯!内心的仇恨已逝去,留下了忧伤而纠结的同情!
孤寂的雷场!!那是一座新坟嘛?
内心矛盾痛苦的煎熬,军士长扮演矛盾的角色,既给小兵灾难的任务,还得偷食物给他们,也给他们一点生的希望,还在最悲惨时,给他们人的尊严.......
迷茫的未来!迷茫的梦!(主角之一,很聪明有责任很善良,发明了一种方框来提高排雷的准确度并提高了效率)
孤零零的身影衬托着孤寂的荒原!
全是内心戏!商业烂片怎么比???
心灵的理解之后!仇恨渐平!生之希望!
内心的仇恨与戒备的移除!
孤独的兄弟!!
这大场景!悲壮苍凉!
动感的镜头!! 毕竟还是孩子
成为了朋友!!在扫除了地雷的沙滩上,大家内心是舒畅的,充满希望的,小兵们感受到了成长与成熟!
和谐的场景!镜头极美!没有了地雷,和谐的玩耍!尽情的释放!(某片排雷作业完成的区域)
真是畅快!
欢愉之后!
一声巨响,军士长的狗死了!小狗触发了地雷,因为德国小兵没有排干净地雷!
心塞啊,这时候是拔凉拔凉的:(
遭到了训斥,并遭到了军士长的羞辱、侮辱,因为军士长的孤独伙伴小狗死了!
以身试雷!!遭到了残酷惩罚
军士长的惩罚!!
雷场踱步
男人心的纠结!!
惩罚小兵!可是内心悲伤!(远景近景的对比)
逆光的运用!!
小姑娘出事了,妈妈来求救!
小姑娘误入雷区!
一同营救!!
无法走出阴影的兄弟!!
一点点的营救
老天保佑,孩子别动!
剩下的兄弟,无所顾忌的雷场漫步!!走向了小姑娘!
对话小姑娘......
小姑娘得救之后,生无可奈的兄弟选择了.......
.......
化作了一缕青烟,兄弟在天堂相聚了!!
消失了.......
悲伤的小哥
逆光的运用!生无可恋!由仇恨转而生怜悯!
雷场巨大,地雷密布,任务的艰巨,简直不可完成!伤亡不断,打击不断,小哥受不了了......
若慈父般的军士长,给小兵 生的力量!
......
检视着用血肉生命趟过的雷场
雷场快清理完了,拆除引信的地雷要装车运走
工作的成果,内心的期待!
结果,刹那间什么都没了!突然地雷引爆了!
摧毁了一切
......
......
剩下了4 个!
木然、茫然......我还活着???
说好要放哪四个孩子回去德国!!可是却又被派出执行扫雷任务!硬汉不干了!
怼!没有一丝同情心的上司!
德国俘虏,哪有人权可言,这是报应?!军士长在煎熬!!
这就是我的命运〒_〒
不解命运的安排(っ╥╯﹏╰╥c)
小兵们又开始了排雷作业!内心极寒!
4人被重新集合!很是纳闷不解
原来,军士长的努力使他们重获自由!!
......
......
回望一眼............
消失在森林中......

 2 ) 地雷不只埋在沙土下,还埋在肋骨下

(文/杨时旸)
    面对仇敌,我们能否透过对方的“身份”,抵达对方的内心,这是衡量一个人平庸还是伟大的尺度之一。身份是对立的,但人性是普世共通的,有些人永远周旋于表层身份而陷落于无尽的仇恨,而有些人则在日常相处之后,彼此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精神交互。
    相比于那些有着战争场面的二战片,这部《地雷区》是平静的,但是,那些荒凉而静谧的日常之下,却隐匿着随时可能炸裂的危机。地雷不只埋藏在沙土之下,也埋藏在人心和人性的深处。
这是一段由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二战结束后,丹麦的海岸线附近还留置了大量地雷。2000多名德国战俘被送往雷区,排除了丹麦西海岸150多万颗地雷,代价是一半战俘的伤亡,而大多数都是非常年轻的男孩儿。
  《地雷区》讲述的就是一个排雷小队的故事,一个丹麦军官,看押并带领着一群德国战俘男孩,在无人的海岸线上,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一颗颗地雷。某种程度上说,让这些德国士兵排雷是一种带有极度恶意报复性的行为,他们曾经占领丹麦五年,现在,丹麦军人想看着这些败寇被自己种下的恶果炸死,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快意恩仇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情感特别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监督这项工作的军官卡尔来说,意识形态、仇恨和战时的敌对情绪是一回事,而每天朝夕相处之后,看着这群年轻男孩儿饥寒交迫,又一个个被地雷炸成碎片,是另一回事。这群孩子的年纪差不多可以做他的儿子。在心里,他或许一次次告诫自己,这群人是侵略者,但生活中,他看到的却是一群盼望着回家与妈妈团聚的无助的年轻人。
    人的情绪和情感是很奇妙的东西,当我们把人当做一个符号去对待,我们可以轻易地痛恨和杀伐,但是,当他们还原为一个个有肉身有情感的人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不自觉地泛起微妙的波澜。这种东西叫做同理心。某种程度上说,是同理心让我们真的成为人,而不是冷酷的动物或者机器。我们对他人可以感同身受,无论他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爱人。有时,这让我们感觉内心充盈,但有时,也让我们无所适从。比如,卡尔现在的处境就是如此,从职业身份来讲,他必须冷酷无情,这是军人的本分,他应该把他们当做一个个工具和物品,但是,他们每天对话,交流,他不可能不动感情,而作为人的身份,他把他们当做普通孩子。从职业身份上反观这种行为,“同情”就约等于“动摇”,尤其在这种战争刚刚结束,人们的气愤远未消除的时候。
    纳粹当年对于犹太人的清除,有一个前提性的基础,就是一点点从语言和行为上将后者“非人化”,用臭虫之类的比喻指称对方,时间长了,润如无声地让人们对后者下手时再无心理芥蒂。而如今,似乎一切都开始悄然翻转。如果卡尔真的不把那群孩子当做人来看待,那么他不就变成了自己反对和憎恨的人吗?自己和纳粹又有什么区别?
    更何况,除了这种个人精神层面上的人性困境之外,还有着来自现实层面的压力。他的长官用一种义正辞严的方式遥控指挥,而底层士兵则把这群孩子当做发泄愤怒的劣等生命。卡尔对孩子们承诺,完成这次任务,就会很快回家。但最终,他发现,上级根本就没想让那群战俘轻易地离开这里。卡尔接受不了自己变成一个“亲敌者”,而他更接受不了同僚对于男孩儿们的殴打和捉弄,这关乎自己的良心。
    这类把普世人性放置于特殊战时对立中的设定,其实并不少见,而这部《地雷区》中,有着更为残酷的场景,那群徒手排雷的孩子们,经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被炸断手脚,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抱持着能够完成任务就能够回家的愿望。但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怀揣着愿望走向了死亡。
    《地雷区》有一种蔓浸无声的情绪变化,最初,卡尔对那群孩子施以拳脚和责,后来,他坐下来和孩子们聊天、开玩笑,甚至给他们放一天假,在沙滩上一起踢足球,看起来更像来海边度假的老师带着一群学生。那漫无边际的白沙滩,原本应该是一片风景,但现在却意味着死亡。当卡尔从暴躁的军官变成随和的男人,我们才能明白,卸下所有身份,以人的面目彼此相对,那一刻,战争才真的结束了。停战,不只是现实的炮火不再燃起,只要人心中的炮火依旧燃烧,战争就远未结束。
    最终,卡尔做出了一个选择,他放走了那几个幸存下来的孩子,让他们越过国境线。从职业军人的身份上说,他犯了个大错,但从人的角度上说,他用自己的善举,真正终结了战争,排除了心里的一颗地雷。

 3 ) 反战、人性、自我救赎

影片简介:

二战后,丹麦政府迫使2000多名德国人在丹麦西海岸排除雷区的150万颗地雷,而其中很多都还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电影「地雷区」(Under sandet)就是讲述的其中的一个排雷组的故事。
整片讲述的是一名丹麦军官在带领一群德国孩子在西海岸排雷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描述他是如何由对德国人的无比憎恨,到对自己人性的思考,进而在不断有孩子排雷被炸死的整个触目惊心的过程中,他又是如何一步步玩成自我救赎,最终帮助幸存的四名孩子逃回德国。

反战、人性、自我救赎。

整个二战前后大家都觉得德国人是魔鬼,殊不知,每个人都有魔鬼的一面。即使你不是德军,你是盟军,也可以在战后这种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崭露出你邪恶的脸庞。

同时你会发现在影片中,但凡是亲眼目睹了这些爆炸的场景,且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经历的时候,即使之前你扮演的是魔鬼,扮演的是沉默的农场主,你也会自然流露出自己人性中善的一面。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我最想说的,就是大家的焦点不一样,不站不到那个位置,你看不到那样的场景,你就了解不到那样的人性转变,我想我们应该尽量多的在人生中寻找机会能站到一些不一样的位置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你就不会一直是那个局限在军中帐篷里的邪恶军官,你也不会一直是那些其他海岸线的冷酷军仕长,你也许就有机会和片中军仕长一样得到某方面的升华。

同时这也让我想到了百度卖吧事件,百度中的员工都不觉得自己在作恶,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比这里面所有的军官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大多数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不会去作出改变,毕竟像片中的军仕长能最终获得人性解放的毕竟是少数。不过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这两个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如果觉得这个集体、这个集团的整体方向是违背人性的,那我们能在之中做什么呢?如果说把这种反人性的大环境理解为一个短期的大势,单个人无法扭转,那是不是应该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

不要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才能为我所用?
而要问自己,这个大势中我们去做什么才最划算?

是趁着终于德国人战败这个大环境,把那种硬气拿来,欺负折磨无知的德国孩子?
还是在战后如何维持我人性中善的一面,不去毁了更多人的人生,更不会毁了自己的人生。

我跟这个世界,我跟我曾经的敌人,我跟未来的自己,我跟我的孩子,我跟我的亲朋好友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联结」?我在这个大势中做的事情,对今后的世界、今后的自己、今后的孩子、今后的亲朋好友会有什么影响?

让今后的自己备受折磨?让自己的孩子为自己困惑?让亲朋好友难以启齿?让世界上邪恶的种子越种越多?

人原本就是趋利避害的,我们在对自己人性的审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成本考量的过程,你是贪图一点眼下的利益,还是要一个长久的幸福。

更进一步说,你是否能转换到正确的「焦点」、做正确的「联结」,来区分出什么是利,什么是弊?

同样的逻辑我想百度员工也应该好好思考。

不要再被公司的价值观所左右,我们应该有自己健全的人生观,加入公司,与公司结合,那只是你人生的一段与这个公司有共同的走向,或者说有共同的利益关系。当你思考到「联结」的时候,也就是你能转换「焦点」的时候,你就会重新来权衡利弊,是让自己的家人甚至是自己都生活在这样一个虚假广告满天飞的世界,还是想想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该做点什么才好.

 4 ) 《地雷区》看完后,对战争中该承担责任的一方,你是什么态度?

这问题太难回答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战士都是在为国家行为负责,有的战士,就像片中的小孩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让他们为战争买单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战胜国的人民又哪个不是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呢,他们平白遭受的又让谁去承担呢。 ————————1-11———————————————————————

 5 ) NO.14期——反思:战争结束后,在后战争时代,人们应该怎么样生存问题

谈论的观点汇总
1、电影视角比较独特,(战后用俘虏排雷、孩子的角度、。。。)——提起丹麦,首先会想起盛产童话的国家。

这也是一段很少人知道的历史。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电影,这也是一段让全人类蒙羞的历史。也客观还原了战争给德国人带来的伤害。

它是真实历史改编的反战争题材电影,二战结束后,两千多德国战俘,绝大部分还是少年,被押往丹麦西海岸,被迫用双手人工挖掘一百五十多万枚地雷,几乎一半多死亡或伤残。不管如何,虐待战俘,这算是丹麦的污点。然而《地雷区》的编剧与导演正是丹麦人,一个丹麦人跟我们谈丹麦驱使德国战俘人工挖雷的故事,有意思吧?反战题材电影往往是从胜利者角度切入的,《地雷区》却是从失败者角度切入,有意思吧?

从德莱叶到拉斯冯提尔,丹麦电影从来不容小觑。说起丹麦电影,不少人还会想起《狩猎》。粗暴地说,《狩猎》是群体迫害个体,《地雷区》是群体迫害群体,都是在情绪上辗压你内心的电影。

当初,丹麦与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德国撕毁了条约,一天之内侵占了丹麦,并占领了长达五年。德国战败了,丹麦解放了。面对昔日的非法占领者,丹麦人岂能不恨?区区战俘公约岂能挡住他们内心的愤怒?正如丹麦将官说:“不要指望丹麦人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只是来拆弹的。”
2、战争表面结束了,真的结束了吗?(谁种下地雷,谁就该扫除地雷吗?)
       (1)这部反战题材还警醒我们,战争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战争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会饱受战争带来的痛楚,战争就是那么残忍,没有一丝怜悯之心。
(2)卡尔逐渐清醒,意识到庞大的恶行是庞大系统所造成的,无论是侵略方还是反侵略方,在仇视中表现出了同样的恶,无论是德国士兵还是丹麦士兵,在巨大系统中都具有相同的个人的无奈处境。而对应于此,人也应该怀有同样的、无偏见的善。
(3)可能只有无偏见的善,才能真正消除产生大恶的机会,这是电影《地雷区》给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有价值的视角。
(4)对待历史的态度:宽恕,但不忘记。
(5)战争机器如何人性的觉醒,不被制度机械的碾压
(6)在特定的一些时刻,也许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残虐的施暴者。在战争环境下,每个国民都可能成为国家的杀人武器。一个疯狂的杀人统治者,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波及了敌国,也伤害了自己的过敏。
(7)就像别人揍我一顿,我去揍他儿子一顿,看似有道理,只不过是仇恨蒙蔽双眼,觉得父债子还天经地义罢了。地雷问题该不该由德国来承担?该。可是借挖雷之机,肆无忌惮地让他们去送死,这就是千不该,万不该了。然而,当我们把丹麦当作是中国,德国当作是日本时,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外部压迫,内部惶恐。
3、电影叙事把控相对平淡,中规中矩。
(1)卡尔情感的变化处理的比较突兀,一夜之间对那些孩子们改变了态度

一夜之间就改变对这帮孩子战俘的偏见,并且迅速的转变成一位亦敌亦友的慈父形象。这直接导致了整部电影在情感上却少了层次感,更缺乏了可信度。

(2)那个自杀的双胞胎之一的小伙子爆炸后,没有镜头展示对小女孩的影响,小女孩看了那一幕后的反应是什么?对她是什么影响?

看到与这个走向死亡的男人才发生静谧关系的孩子,是怎样的状态,她眼前如此鲜活戏剧而反常的事件势必对她造成影响,她以后对世界、战争、生命的认识势必会源于此。为什么不对孩子进行稍多一点的描写?这么美丽的死亡之路是不是需要更深情一些?孩子在影片中出现的意义是不是可以更认真一些?

(3)结尾
以为四个孩子逃离过程中,会突然来一颗炸弹呢,类似《柏林谍影》

以影色为水沏了一杯人性的茶

(看电影后,可以先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然后再理性思考)

 6 ) 为孩子们流泪

娃娃兵终于活到了战争的结束,但是死亡仍在等待着他们,对残疾与死亡的恐惧紧紧追随着他们,换我这个成年人,我也直接踩上地雷。

现在我为这些孩子流泪。

可恶的希特勒,可恶的战争。

 短评

《地雷區》具有着深刻的反思。最後那個違抗命令救出德國孩子們的卡爾中士與最開始的樣子相比已經判若兩人,全片的重心就是卡爾如何在與這群掃雷德國兵相處的過程中發生改變,這實際也象徵著人性在傷痛之中的回歸,拋開戰争後對於生命的尊重與救贖。

10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纳粹不是某个人群和民族的特有,可能是德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也可能是丹麦人,位置换一下,纳粹人群就换过来了。

13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反战题材。战争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会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这些少年们用血肉之躯赤手挖掘数200万枚残余地雷,在二战后期,德国参战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本该不用承受这些苦难,看着海滩上被炸飞的少年真是心惊肉跳。纳粹造的业障,始终还是要日耳曼民族偿还,很钦佩德国人的态度和坚毅。

15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战后的创伤无处不在,年轻的生命为此买单。丹麦人的恨,男孩儿们的无辜,无从指责也无力反驳,唯有无奈与心疼。愿世界和平,阳光沙滩足球永存。

17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终于达成观影愿望!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丹麦和德国的片。绵延的丹麦地雷海岸线,是战后德国排雷少年们的漫漫回家路。“求求你不要讨厌他!”沉浸于悲伤中无力呼喊的年幼男孩对丹麦中士的话使我潸然泪下。军官大叔的情感变化耐人寻味,鲜肉们只是一群可怜的战争替罪羔羊。Louis Hofmann真的太像托雷斯了!

19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这种小男孩和狗挨个被炸死的电影我的心脏无法承受😭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大海在这里显得安静许多,一切风景都是静谧的,地雷的爆炸声因此显得太过刺耳……和平中显现的暴力与血迹或许要比战争中更为可怖。战争之后对战争的遗迹的清除,地雷显然上升为一种遗迹的象征。

21分钟前
  • 独孤奴
  • 力荐

13:04 32:28 53:45 65:45 81:12 84:43

24分钟前
  • 十禾
  • 推荐

看完敦刻尔克看地雷区,战争由老一辈的人发起来,却要年轻的一辈去送命,战后去赎罪

25分钟前
  • 脩鲲
  • 力荐

影片切入的角度非常棒,这种把孩子和战争放在一起的片子简直就是直奔泪腺而来的。从这点来看本片无疑很成功!我左手边的妹子一直在默默啜泣,右手边的小哥也在几个爆点留下了泪水,影院里很多人都在暗暗的抹眼泪,融入进去,你就会被虐的体无完肤!难得的佳作!映后采访男主的口条蛮厉害的。

27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最毛骨悚然的莫过于长评底下的某些评论

32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丝毫不煽情依然有力量(所以用力过猛的韩国电影可以学学这一点我知道你们委屈)短评写不下感想了,等姐姐有空了跟9. April合并起来写个长评吧。

36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通过排雷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那时丹麦对德国有深深的仇恨,德国俘虏去丹麦排雷,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丹麦也曾受到非人道的待遇。这是丹麦德国合拍片,两国家都挺敢于正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而孩子般的俘虏在排雷中死去,会引发你思考,战争到底是谁的错,这是对战争的反思,最重要的是这点

38分钟前
  • 纯属巧合
  • 推荐

CCTV6国配版,真人真事改编。视角独特的反战佳作,看完后竟无言以对,结尾处的“放生”是神来之笔,人性首先应该是敬畏生命。“战争结束后,两千多名德国战俘在丹麦西海岸排雷150多万颗。其中一半人因地雷死亡,这些战俘大部分是青少年。”这是结尾处触目惊心的一行字。一场不落俗套的演绎,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并未止步于主题先行的反法西斯套路,而是走得更深更远,走进了每一个德国战俘的内心世界,每个排雷少年都是立体鲜活的独立个体,和所有少年一样,他们有爱恨有无奈也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并没有刻板地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上,而是从一群年轻人的际遇(深陷绝境被迫赎罪)来探讨战争的本质与残酷。某种意义上,战争无所谓孰胜孰败,只有被碾压被践踏被愚弄的蝼蚁一般的惨白生命,正如那些被永远定格在海滩上随风而逝的年轻灵魂们。

42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8/10)改编自真实事件,很压抑的一部影片。多年后丹麦和德国都能冷静下来看待这些历史问题了,相较之下某几个东亚国还在互相上演怨妇大戏。最大的反战不是口头的谴责,而是引人思考。

44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四个人跑向森林的时候,还在等“嘭”的一声....

48分钟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还行

一直悬着一颗心看完,每一次爆炸都心碎一次。希望我们除了抗日,也学学人家是怎么拍反战的。

52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你回家想做什么?”“我要去做建筑工人,德意志需要我们去重建。”少年战俘说。

53分钟前
  • 琼游
  • 力荐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具具炸碎的尸体。一位喜怒无常的丹麦军官,一群可怜的德国军虏。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却让人看得心酸的电影。我想回家,最后又有多少人能回家。我们都没有错,错的是时代和战争。

56分钟前
  • 三三
  • 推荐

心中的地雷无法排除。(音乐非常棒)

1小时前
  • 南赫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