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7

主演:邓紫棋,韩寒,徐小凤,曹格,汪峰,洪涛,韩磊,武卿,林俊杰,卢波·格罗伊尼格,张丹,吴国培,朱明锐,李蕊,李蕴,何超莲

导演:尼克·维克汉姆

播放地址

 剧照

一路逆风 剧照 NO.1一路逆风 剧照 NO.2一路逆风 剧照 NO.3一路逆风 剧照 NO.4一路逆风 剧照 NO.5一路逆风 剧照 NO.6一路逆风 剧照 NO.13一路逆风 剧照 NO.14一路逆风 剧照 NO.15一路逆风 剧照 NO.16一路逆风 剧照 NO.17一路逆风 剧照 NO.18一路逆风 剧照 NO.19一路逆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4:57

详细剧情

二十五岁的G.E.M.邓紫棋,在台上尽情享受音乐的背后,她所面对和拥有的又是甚么?《一路逆风》是邓紫棋首部大银幕电影,讲述了她在追求音乐与梦想的路上,迎着逆风,走过流言蜚语的人生低谷,愈加坚定。事业得意之时,学习面对爱情失意的伤心,承受的一切G.E.M.邓紫棋都亳无保留亲自剖白;好友何超莲,李蕴与邓妈妈亦鲜有现身,29位中港台娱乐圈重量级人物零距离作访谈,揭开邓紫棋最真实一面。

 长篇影评

 1 ) 一个黑粉的影评。

(尝试多次也没办法把用了七八年的老账号找回来,本想放弃写什么影评,注册还挺麻烦的,一个刚开的新号估计也会被当成水军吧,无所谓了,反正这票房水军也无力拯救啊。)

写下这篇影评时,《一路逆风》的豆瓣评分是4.3,打分排列呈现豆瓣烂片具有的“L”型特点:一星占据了一半以上。这部电影的票房和排片,估计也不会被同档期的大片当作什么值得关注的竞争对手,雇佣水军来抹黑。

写下评论的大致就两类人:1、邓紫棋的粉丝(不懒的那种),普遍给出4—5星的好评。2、虽然没看过电影,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讨厌这种明星题材、讨厌邓紫棋、讨厌邓紫棋居然敢拍纪录片、捍卫豆瓣电影逼格……)的豆瓣用户们,无一例外给出一星,以示抵制。
 
“张学友都没这么大脸给自己出纪录片。”(目前短评最高赞)

很多怒打一星的豆瓣用户想要表达的意思都是:她凭什么有资格?心情可以理解,但戾气也是重了些,不过没看过电影只根据自己的喜恶打分也是豆瓣常态了。答案很简单啊,为什么邓紫棋能拍纪录片?公司投钱。为什么能上院线?有发行商愿意接盘。就像你不喜欢吃香菜,可它还是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菜市场的蔬菜摊位上,没有羞愤的自我灭绝。别人,有这个权利,而你,可以拒绝。如果把张学友当作门槛,估计很多歌手连张嘴说话的资格都没有了。

据说这部影片上映之前也是经历了一年多的四处碰壁,被十几家发行商拒绝过。中国电影市场上,纪录片一向票房惨淡,能进院线已经不易,更不敢跟商业大片比票房。担心拉低豆瓣逼格的网友也不必紧张,粉丝打高分也只是自嗨,没兴趣的网上有免费资源也不会去看的,再说粉丝们还没有刷一星的网友努力。

国外歌手拍摄记录片十分常见,不说Michael Jackson、Amy Winehouse这样的传奇了,年轻一代的歌手就有Taylor Swift的《无畏之旅》、Justin Bieber的《永不言败》、Ed Sheeran的《与Ed的九个日夜》等等。不过中国人还是习惯盖棺定论,大概首先要求主角要具有公认的划时代的成就,最好已经过世,再由第三方拍出来才显得公正客观。

我不可能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这部电影。

剧情解读、拍摄手法、镜头剪辑……一般的电影分析手法对《一路逆风》大概都不适用。不管邓紫棋的公司抱有怎样美好的期待,比如让更多的人因为这部电影去了解她等等,但这种题材注定就是受众狭窄、面向粉丝的电影,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瞅一瞅的都可以算作真爱了。

我是1月6号去看的电影,本地所有影院的黄金档都不见其踪影,放映场次不是安排在上午就是夜间。提前五分钟检票的时候被工作人员告知因为人太少所以提前开始了。此外,检票通知的时候片名还被误报成《一路顺风》。那一场陆续来了十多个人,还有一对夫妻带着宝宝。

剧情方面没什么好分析的,纪录片呈现的是邓紫棋出道至今十年的成长经历,粉丝都知道故事的走向。也许是为了避嫌,涉及感情经历的时候含蓄带过,本人也没有谈及之前的恋情。好的方面就不说了,反正粉丝怎样都觉得是值的(小LuLu太可爱了)。90分钟的时长,很多东西没法深入展示。导演是个老外,剪辑无功无过吧。结尾收的有些仓促,如果以超级英雄电影做类比,就像是没等到主角的痛快反杀就戛然而止。不过邓紫棋也才25岁,结局本应该是未完成。主要是横向展示,没有深度剖析。如果想看对音乐方面的探讨,可以参考2014年的《人物》专访——无论昨天多失败要学会原谅自己。http://www.iqiyi.com/w_19rqypfeol.html

“她也不过如此”。是的。

写下这篇影评的起因是在豆瓣看到《一路逆风》下面的一篇长评——《论一个明星的个人魅力》。这位作者大概是曾经的粉丝,表达了对电影的失望之情,其中有一段:
”我给三星,是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半小时完整地梳理自己为何从爱上邓紫棋到,“啊她也不过如此”的地步,也就是她如何在我眼中逐渐失去个人魅力的过程。“

这句“她也不过如此”,让我耳边响起《开到荼蘼》的旋律:“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巧合的是,前段时间,王菲因演唱会天价门票被批判,因唱功退化被群嘲,许多曾经的粉丝也隐隐表达着“她也不过如此”的感慨。

我们的人生大概要经历很多个“她也不过如此”的时刻吧。想要挑出曾经喜欢过的东西的瑕疵和缺陷一点也不难。几年前热播的偶像剧、追求过的男神/女神、一个游戏的通关、理想的大学、梦想的工作……得到了以后,仿佛,都不过如此。等再过个几年,连当年痴迷沉醉的原因都忘记了。

世界在变,你在成长,会不断对偶像有更高级的要求、更严苛的定义,直到有一天,她不能再满足。原来的追星狗可能会变成某某成功创业家的拥趸,并对娱乐明星嗤之以鼻;原先崇尚街头文化和朋克精神的中二少年,现在更愿意在深夜听一曲马友友,收敛起肤浅的傻笑。世界提供的物质文化选项如此丰富,只要你怀有足够的好奇心和耐心,总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偶像的魅力不是突然间消失的。只是因为当初喜欢着,所以眼睛里自动加了升温滤镜,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等你越走越近越了解,才发现偶像们并没想象中那般拥有金刚不坏之身,也会不完美,也会犯错,也,只是个普通人。或者,等到你真正步入现实的泥淖,为生活工作焦头烂额的时候,文艺的煽情不能再轻易让你感动落泪。比起买房买车和对雾霾的担忧,其他都像是无病呻吟。

于是你会迎来“她也不过如此“的时刻。甚至想问自己一句:当初我怎么会喜欢她啊。仿佛完成了一个智力上的晋级,脱离了从前的低级趣味。

偶像是用来崇拜然后抛弃的。

很久以后,被抛弃的偶像们也许会机缘巧合转化成一类人的情怀,那时可以将往事从回忆里捞起,加入刻奇调剂,自己感动自己一把:啊想当年…….
贬低以前喜欢过的东西,就能证明自己不再是那个幼稚的小孩吗?你向别人展示喜欢的书籍、音乐、电影,并不能真的为你的品味代言,只是借此表达你想成为那样一种人。

喜欢邓紫棋真的比喜欢张学友要低级趣味吗?即使偶像们可以这样划分出三六九等,粉丝自己也并不会因此与有荣焉。所以,当我们在展示品味的时候,更在意的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还是害怕承认自己本来面目。相信我,你的个人形象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尊贵完美,以至于因为喜好的不同会影响到对你人格的判断。

表达自己喜欢的权利,并接受别人的不喜欢,并且不因他人的观点左右自己的喜欢与否,那应该是最有底气的喜欢。

一部电影,并不能真正激励你乘风破浪、一路逆风。
一个偶像,也并不能真正让你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可是对我来说,曾让我感受到瞬间的温暖和力量,帮助我度过一段消沉的时光,就足够了。

成长这回事,只能自己来。

 2 ) 没有拍出的一路逆风和逐光飞翔

电影总体上介绍了GEM从小接触音乐至今的主要经历和感悟,但故事叙述过于平淡缺乏冲突。除了家庭回忆部分和“如何办好一场体育场演唱会”是电影比较新的独有的东西,其余那些对经历的想法和感悟,甚至不如她在一些节目中谈的深刻,推荐去看她的那期《开讲啦》,讲自信与自爱讲的特别好。 邓紫棋在出道后第一次遭遇集中的重大的的挫折是在2012年,工作和舆论压力激增、失恋、外婆逝世的那段时期,她当时一个人逃离香港,在纽约的街头上看到小丑吹出一触就破的美丽泡沫,创作推出了专辑《Xposed》铲去了自己的半边头发和不知道多少阴霾。这是故事情节上很好的冲突点,也是GEM成长路途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电影却鲜有描述。 反而,对深圳的XXX LIVE大书特书,讲天气有多热那么多人有多难办,制造的冲突很生硬。 宣传片中讲到“逐光飞翔”,这束光很大部分就由她的基督教信仰带来。她在演唱会上也和歌迷分享过,上帝告诉了她真正的爱是无私的。之后还和张敬轩一起合唱过Hallelujah(虽然这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歌曲)。宗教信仰是她克服心中恐惧和慌乱的工具,也是她的精神世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影片完全没有提到。不知道是不是被广电总局cut了,如果是,祝煞笔广电早日拥有新的心跳。 十几万条评论的唾骂,每周源源不断的负面报道,对于一个一直被音乐包裹的纯粹女孩来说,真的是汹涌的海啸。对自我价值和道路的质疑,深切的无助和恐惧,这部电影表现得火候都没那么足。 总之整个电影的叙事欠缺完整,表现缺乏张力,赞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部分篇幅太多。三星给一个天才到无需雕刻的gem(宝石),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一个对音乐无限执着的歌者,和作为一个蜕变者的邓紫棋。

 3 ) 为赋新词强说愁

1,首先我觉得片名叫《一路顺风》才比较恰当吧,这片子和片名之间的差距有点大。其次这海报设计的真是土鳖到了极点,没一张能拿出来看的。我想这也由此能够看出邓老师今后创作道路上的主要桎梏:矫情的歌词与肤浅不经推敲的歌曲,一如这一部将苍白的短短二十余年的经历硬生生拉扯成虽然只有九十分钟但是还是乏味的令人忍不住快进的纪录片。同时也暴露了现在院线逮着什么热点都要凑一下的既得利益者嘴脸。

2,我国的公开的大多数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其实根本不算纪录片,他们应该被单独划分成一个片种叫做“吮痔片”,就是聚集一帮熟人在镜头前互相舔屁眼,什么好听说什么,没劲透了。我实在也不是谦虚(暴力膜蛤),如果有天我戚某人出人头地了也搞这么东西,我就把大家聚起来一起说我的坏话,什么难听说什么,谁说好听的就CUT掉。不过就我这种性格而言即便我活到九十岁能总结的也无非就是一句话:往事何须再回首?或许因为死猪不怕滚水烫吧,当看到影片中邓紫棋说有十六万人给她留言其中有一半以上都在骂她的时候情绪崩溃、嚎啕大哭,我心里其实是羞愧的,因为我是那种被六十亿人辱骂都脸不红心不跳还能抽空回个嘴顺便看看对方谁骂的出彩记下来以后备用的选手,也许我的生命中注定是不会有逆风了,/(ㄒoㄒ)/~~。

3.这个片子的包装好眼熟啊,在别的什么纪录片上扒下来的吧。不过这线条和圆的元素跟片子本身并不契合。

4, 洪涛说的对,“有时候做好事情并不重要,做对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5,我很少关注娱乐圈也不太了解邓紫棋,不过我浏览了一下她近期频繁发布的EP和里面少的可怜的曲目,想起了谢天笑老师。那时候我还很单纯,在没钱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喜欢的音乐花很多钱,即便如此,当我听了谢天笑老师那张四十块钱却仅有一首歌的EP《我不爱你》之后,还是切实的感受到了“您真的不爱我”这一中心思想。以上对谢老师的感想同样可以作用于邓老师,尽管我从来没有在她身上花过一分钱。

 4 ) 白鸽困在摩天的大厦,长出了妖精的尾巴。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邓紫棋,是在初中时听到她的《where did u go》,心想这个女孩子好棒啊,才比我大三岁,唱歌好厉害,还是自己创作的,而且笑起来真甜!然后了解到她很可爱也很努力,以及扮金鱼脸去街头卖唱等各种有趣的事。

但是当时还很少有人知道她,包括到我上了大学,同学问我你最喜欢唱谁的歌,我说邓紫棋,对方都疑问“?谁啊”。

2013年,在广州看她的演唱会,以前她只在香港开show,这次终于能在内地见到她了。每一首歌我都会跟着唱,心想要是哪天能跟棋棋成为朋友,和她一起唱歌该多好。

后来得知她要上我是歌手了,一定会有很多人知道她了,就像一个小宝藏就要被挖掘出来了……有担忧也有欣喜。

果不其然,她一夜爆红。

可这何尝不是她应得的呢。小小年纪,刻苦用功,每一个不被理解的时刻都没有放弃,眼神依然坚毅,笑声依然爽朗,大步大步往前走。

她无疑是幸运的,年少便得伯乐,只为她一人。可前提必须是,她已经足够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试想有多少人在抱怨无伯乐赏识的同时,包括我自己,在某个时间段里,都是没有达到所需条件的。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身的努力和优势,成就了邓紫棋。

那么如今,金子终于跳出了沙堆,闪闪发光,不就是理应如此的吗。

很高兴看到她被那么多人听到,其实当我自己开始做音乐,我才知道,做音乐和唱歌有多难,内心该承受多少,哪怕没有外界的压力,也有自身的矛盾和纠结,和无人知晓理睬的孤独感。

棋棋应该是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八九年里,慢慢沉积成了她所能够成为的模样。

后来到现在,我很少再去关注她,但她偶尔出新歌我都有听,也许她的音乐性大概都定型在了那里,没有什么大惊喜。但她慢慢变得细腻了。变得稳重成熟的同时,也变得小心翼翼了。

虽然各种媒体老调侃她是皮裤妹,或者从各个角度说她的不好,但我知道她热爱音乐的那颗心不会改变。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但愿她的笑容跟她小时候一样纯粹,因为她是属于童话世界的小公主啊。

坚强与坚定是多么難得。

我喜欢的欣赏的敬佩的音乐人和歌手有很多很多很多,世界上比邓紫棋更厉害更高层次的音乐人和歌手也很多很多很多。我不是她的粉,我只记得她是和我一起成长的小女孩。

就像曾经相交过在一个点上,哪怕如今已分开各自前行,都会把美好留在心里,继续前行。

多年后我还会想起,那些是我青葱懵懂时所谓的情怀。就像小学时听到的周杰伦 林俊杰 SHE 蔡依林 张韶涵……等等。

每个人在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在生长,每个人都需要进步。

所以,還是很個人情感的給了4星:

一星,給青蔥年歲。

一星,給鄧紫棋本人。

一星,給曾經紅火的香港樂壇。

一星,給最淺顯也最可貴的音樂信仰:為音樂而生而死而存在。

完毕。

 5 ) 千万不要就这样泯然众人啊。

老粉一枚。从睡公主时期就开始关注邓紫棋。当时的gem还是一个十分真诚可爱的小女孩,经常会拍一切日常的小视频post上网。红遍大江南北的金鱼嘴就是这个时期的。虽然我是女的,但还是被这个时期的gem所击中了,一度成为脑残粉。最着迷的时候,每天都在搜关于她的信息。

gem的高音不可谓不高亢动人。爱你里面最后那几声歇斯底里的呐喊,简直让人觉得体内的绝望不甘都快要爆炸了一样。

2014年,邓在我是歌手的平台上红遍内地。作为粉丝,当时是超级开心啊。就像是自己的所爱之物终于被大家认同一样。但是红了以后的2015和2016,不知道是邓紫棋本人膨胀,还是张丹膨胀。这两年,无论是邓紫琪的个人魅力还是其出品的音乐都让人感觉灵气尽失,没有了昔日的可爱与果敢的一往无前。针对邓紫棋的个人信仰,我还是倾向于是邓的团队的定位与创作问题。

关于皮裤。相信就算戴了粉丝滤镜的人,也不会觉得邓的皮裤造型好看。娱乐圈里面矮的明星这么多,为什么邓偏要选择令其弱点尽显的皮裤?她在采访里面说,坚持做自己,所以穿皮裤。这就像是叛逆期的小孩子一样,“你不让我做的,我偏要做。”而不考虑,这件事情是否合适。

最最令人失望的是,近期音乐质量的下降。邓的主要实力在于强悍的现场能力,而不在于作词作曲。总是会有路人以为邓是一个翻唱歌手,但是邓明明是一个能够自己作词作曲的唱作型歌手啊。究其原因,就在于翻唱的歌红了,而自己创作的歌没红(泡沫除外)。这明显就反映了,邓的作词作曲能力落后其演唱能力很多很多。

作词是一门对个人人文素养要求极其高的专业活儿,好的词大部分不是灵光一现,一拍脑袋就可以写成的。而在华语音乐当中,歌词的重要性远超过欧美音乐。早期的《睡公主》作词水准对于一个16岁的少女而言,可谓惊艳。但是再对比其最近的作品,《光年之外》真是基本没进步。只是一个优秀的业余作词人,比起专业还差很远。《死了都要爱》可以算是创作黑点了。

其实也有可能是邓紫琪没有退步,而是音乐市场,听众的审美情趣进步太快。在这个竞争激烈,不再被唱片垄断的音乐市场,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

音乐不够,人设凑。一路逆风,坚持信念。这个人设实在黑点太明显。不多说。

如果她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天后级歌手,而不是一个唱二十年都只有一首成名曲的一般歌手的话,就应该沉淀几年,研究不同曲风类型的音乐,增加点人文哲学的素养,不要总是搞个唱商演。也不要在能力还没有达标,就推出十首优秀的原创作品,却没有一首达到顶级水准。然后标榜自己创作歌手。

我宁愿邓三年都不出新歌,三年后,推出唯一的一首精品,再次一鸣惊人,亮瞎我们的眼。

不然,随着岁月的流逝,真的会泯然众人啊。

===========================================================================
顺便再说一下,《一路逆风》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讲,是完完全全失败的。不到三百万的内地票房是远无法填补拍摄、请外国导演、发行和院线等成本的。不要说不在乎票房,真的不在乎票房就不会这么大费周章弄到院线上去放映,而是直接在网上免费播放,说不定还能靠萌萌的小lulu圈一些粉。

这个电影既没有圈到钱,也没有圈到粉,更没有什么业内口碑可言。无论从何角度来讲,这都是不成功的。

这个电影应该是在2014年开始筹备的。我猜,张丹刚开始的构想是,想模仿类似《爸爸去哪儿》或者《小时代》之类的,搞一部以真实情节为基础的粉丝电影。毕竟,内地电影观众人傻钱多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但是万万没想到,最后邓紫琪辛苦跑了几天路演,最后的票房竟不足300万。

其实,除了低龄粉以外,邓紫琪其他年龄段的粉丝是不会为了了解她的成长经历而花40块钱的。邓紫琪与杨洋、吴亦凡之类的粉丝偶像显然不同。长期被黑又不注意造型打扮,让她不会具有像杨洋们那样多的粉丝。真正喜欢她的音乐的粉丝,又对其成长经历其实兴趣不大。(受小小创伤,就拍纪录片澄清,我觉得她其实一点都不坚强啊哈哈。)我身边有很多邓的大爷粉,就只听她的歌,其他一点都不关注。

感觉蜂鸟在邓的市场定位上,有非常大的失误,顾此失彼。有时候,当她做出了某一类型的举动,就代表着必然会失去某一类型的粉丝人群。但是又想要同时从这类人群粉丝的口袋中赚到钱。这有点太贪心了。脑残粉和路人粉兼备的,只有经过岁月雕琢以后封神的天王天后。

也有可能,蜂鸟以前面对的是香港一个小型化市场,当面对内地这样一个大了几个数量级的市场以后,有些不知所措。

从2014到2016,蜂鸟对邓运营包装上有很大的失误。希望蜂鸟不要执拗,想赚钱之前,先学学了解客户。

 6 ) 你们和她的高度,远不止于一个键盘

看过邓紫棋的个人纪录片《一路逆风》 不可思议豆瓣里竟然全是骂声,全是责备邓紫棋的自我膨胀和炒作等等 我不是邓粉,但我却被她吸引着。我只看到一个91年的年轻女孩为自己渴望的一直在努力,而且在各种非议和压力中慢慢成长,难道这不是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吗? 网友们总爱站在某种高度上简单地去评价别人的好与坏,那种高度有多高,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键盘的厚度那么高,如果你们的青春也可以那么精彩,相信大家都愿意听你的故事,否则,尽量不要片面地否定别人的成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你会过得舒服点, 毕竟你在屏幕后面,而别人在屏幕里面。

 短评

要不是为了免费的中午饭,我特么才不来看,闪的睡不着。。。

6分钟前
  • Mx.
  • 较差

Home Video 2017#1 这个偶像不仅年轻 还没什么故事 连小圈子互捧都看不到… 唱功和创作都没亮点 套用片子里的话:看她30岁的成绩吧 今冬粉丝素质最差影片 见面会全站起来挤到过道去了

8分钟前
  • 浆糊骗子
  • 较差

这是紫棋的纪录片,为什么要以所谓的高超的观影技巧去看待,以及为什么要参杂那么多prejudice。这就是邓紫棋,她的传说,也是我关于青春和生命的意义最好的诠释。不用太多语言去诠释,这就是紫棋通过语言带给我的power.喜欢一个人是有理由的!

11分钟前
  • 费奥娜
  • 力荐

本意是给非粉看看真实的GEM,结果变成,给粉丝和路人粉看他们都看过、都知道的东西

15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还行

电影院现在成了what?who给我解释下?

19分钟前
  • 超级飞侠
  • 很差

一星,給青春。一星,給鄧紫棋。一星,給曾經紅火的香港樂壇。一星,給傳達的音樂信仰。

20分钟前
  • 张三弥
  • 推荐

邓紫棋的音乐真的很有感染力,每次听都会特别振奋我,相信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22分钟前
  • 娱乐圈梗姐
  • 推荐

勉强两分。素材都是2014年的,不知道为什么17年年初才放出来。这类片子如果没什么料,还不如演唱会好看,其实邓紫棋和我是歌手纠纷那一段本来可以作为点的,不知道为什么没展开。最后我还是喜欢听她唱歌,她上歌手之前就在听了,但是看她的意思认为上节目之前大陆没人知道她,我被忽视了好惨

2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音樂紀錄片,記錄她一路走過來的歷程。影片上映的今天,她也在經歷和記錄,繼續當下。愛和善意,帶給認識的她的人快樂和力量。當然未來還有很長遠的一段路,這只是一段路程的標記,我們且陪同經歷,一起等候更多的美好🌹

28分钟前
  • Ryu
  • 力荐

求别乱改成语了,比起大多数人的人生,你已经不止能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了

31分钟前
  • 圆满金秋
  • 较差

此片会掀起一阵热潮,华晨宇已准备好、李易峰已经开拍、胡夏正在协调档期…张学友正在做吃瓜群众,李宗盛正在给他们写评价。。。

36分钟前
  • 墨鱼
  • 很差

奇奇怪怪的中国电影院上线

39分钟前
  • 浩子菌
  • 较差

先老老实实沉淀沉淀自己,急个屁的自传

43分钟前
  • 河松不是鱼人
  • 很差

“时势造英雄”,90年代的歌唱比赛,新世纪时的大佬加成,再到G.E.M.时期的网路走红,香港一个年代有一种天后的造法。但是这几年变得太多了,不知是她还是团队还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正当已经懒得关心她又干了什么的时候,又来了一部戴高帽的纪录片招黑。回到当初那个唱Where Did U Go的她该多好。

45分钟前
  • 基瑞尔
  • 较差

啥时候豆瓣的人群以“XXX都没有,你凭什么拍”为评分标准了。真是low穿地心,见不得别人好的自卑心。我还想说,XX都死了你凭什么还活着。单讲制作,三星。

47分钟前
  • horzionrocket
  • 还行

老粉表示很失望。未成年就拿最佳新人奖,未满20就在红馆开演唱会,23岁就全国爆红。近二十年来最顺风顺水的歌手里面邓紫棋应该能排进前三吧。不过是被骂几句,就矫情得像全世界欺负她一样。那蔡依林不是早就自杀啦?邓紫棋再做些这么low的事情,迟早泯然众人。

52分钟前
  • 普通但自信
  • 较差

关于音乐和歌手的纪录片确实有啊,但我印象中都是很有成就的歌手啊。。。这是啥

53分钟前
  • 掉地上的爆米花
  • 还行

第一次看这种纪录片,其实更像是一个人物传记,邓紫棋确实经历了很多挫折,电影里最好看的是有演唱会的部分,电影院的音效很震撼,比所有的演唱会现场不知道要棒多少,还有歌手退出巅峰会那个事件,的确是有内情的,总之,很不错,第一次新鲜的尝试!

55分钟前
  • 小鬼吹灯笼
  • 力荐

张学友都没这么大脸给自己出纪录片

56分钟前
  • hcuehbeuhdbyd
  • 很差

要承认本片丰富了内地院线市场类型,但依邓的经历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类似《艾米》那样的传奇。重点应该是我是歌手双年巅峰会事件的公关,洪涛的几段采访意味深长。但过于偏颇地突出一条微博引发的效应,缺少对误会事件实质的多维解读。当16万留言一半在骂你,你就会怀疑是否该骂。权当看了场演唱会电影。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