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

科幻片美国2013

主演:查理·汉纳姆,菊地凛子,伊德里斯·艾尔巴,查理·戴,朗·普尔曼,罗伯特·卡辛斯基,马克斯·马蒂尼,伯恩·戈曼,小克利夫顿·克林斯,芦田爱菜,迪亚哥·克莱特霍夫,希瑟·多克森,罗伯特·梅耶,刘智福,刘智满,刘智堂

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

 剧照

环太平洋 剧照 NO.1环太平洋 剧照 NO.2环太平洋 剧照 NO.3环太平洋 剧照 NO.4环太平洋 剧照 NO.5环太平洋 剧照 NO.6环太平洋 剧照 NO.13环太平洋 剧照 NO.14环太平洋 剧照 NO.15环太平洋 剧照 NO.16环太平洋 剧照 NO.17环太平洋 剧照 NO.18环太平洋 剧照 NO.19环太平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00

详细剧情

  近未来,地球环境逐步恶化。神秘外星殖民者通过大洋底部的虫洞“缺口”将身形庞大、残冷迅猛、身藏剧毒的怪兽接连派往地球,有条不紊地实施着它们的殖民毁灭计划。为此,人类联手打造“贼鸥计划”,制造出与怪兽体型相当的机甲战士迎战,但随着怪兽渐次进化,机甲战士全面溃败,各国政要试图修筑偏于防守的“生命之墙”以阻挡侵略者的脚步,无奈很快遭遇挫折。在此危急关头,暗中仍推进“贼鸥计划”的斯特克·潘特考斯特将军(伊德瑞斯·艾尔巴 Idris Elba 饰)找回五年前曾遭受重大打击的“危险流浪者”驾驶员(查理·汉纳姆 Charlie Hunnam 饰),并通过严格选拔为他选择了新的搭档森麻子(菊地凛子 饰)。复活的“流浪者”即将与另外三台仅存的机甲战士迎战更强大的怪兽侵略者,同时寻找彻底扫除敌人的良机。  苍茫的大海之上,人类保卫之战接连而起……

 长篇影评

 1 ) 这只是因为短评写不下

0. 首先,如果你有喜欢的熊孩子请一定带他去电影院看imax这会成为他一生的美好回忆(对小朋友来说这个剧本的程度也应该恰到好处)。。

1. 双驾驶员同步的设定绝对是神来之笔(跟第七使徒战概念完全不一样),把战斗中人机互动画面的操作感和冲击力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 只有中国机是三驾驶员这个设定略带腹黑地萌。机体设计也很炫酷。虽然说实话,打起来有一点像猴子。。

我还是准备入个模型。

3. 中国小红和俄罗斯烟囱头在雨夜从香港海域出战那一段,小红的主驾驶用略带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喊“三点钟!”的时候真是燃得我心潮澎湃

(4. 我不是萝莉控但是mana酱那个蓝色大衣+黑袜红鞋真的很赞。。)

5. 全片大量stereotype,其强度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定位准确,富有诚意的大片。。

6. 小剧情滥俗而且用力略过度,但基本上都不多余,尤其没有莫名其妙的所谓人物塑造。诚意+1

7. 我没有特意留心但我不记得看到了任何植入式广告(真实商标非常破坏视觉效果)。连餐厅的纸盒装饮料都是架空设计。诚意+1

8. 非要复盘战略和战术的话,蠢不蠢?是很蠢(比如双方都有大招不用什么的),科不科学?当然不科学(我保证比你能看出来的不科学十倍)。。不过只要怀着一颗吐槽的心,这些都是乐趣的一部分。。。。

9. 主题音乐深入脑海。。。。虾米上这就有了,膜拜:
http://www.xiami.com/song/1771959699

好评+++

 2 ) 为什么我看到的环太平洋和别人不一样……(全程无良剧透)

BETA来袭!地球告急!
NERV:不要担心,我们有巨大人型兵器,还是双插头的!
人类胜利了!美国队长万岁!(全剧终
BETA:慢着,我升级!
VEDA:BETA2.0来袭!暂时命名为伽姆!初号机出击!
洛克昂兄弟: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们的同步率是最高的!看招啦!
VEDA:伽姆沉默了。不对,检测到生命反应!雪风快回来!
洛克昂兄弟: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洛克昂(兄)阵亡。
洛克昂(弟):没有哥哥的话,我宁可去搬砖!
SEELE:不能再让NERV这群废柴烧钱了,快请方校长来造墙。
那一天,人类再次回想起了受那些家伙支配的恐怖和被囚禁在鸟笼之中的屈辱……

(五年后)

BETA又升级了!出现了新的超大型BETA和铠型BETA,这墙好像不行了!
奥兹马.切嗣将军:洛克昂(弟),我们马克罗斯天人组织需要你,别搬砖了。
洛克昂(弟):我不要!我的精神创伤还没好!
切嗣:这是我的养女刹那.F.土狼子,她的精神创伤比你还重。
洛克昂(弟):好,为了保护大家,我愿意重新成为EVA驾驶员。

(回到基地)

切嗣:我们原来有二十多台量产型的,现在只剩下四台了。你看那台红色的,是共军造的TG-03震荡波型高达,有三个驾驶员,分别是乐平A、乐平B、乐平C,是目前机动性最高的。旁边那台是人革联的KGB-E型SKULL,驾驶员是短笛兄妹,肉搏战性能最高。不过他们都是酱油角色你懂的。哦这边这位是AEU的总流.兰格雷.飞鸟君,他是傲娇角色。
飞鸟:你是笨蛋吗?行动中不要拖我的后腿。
洛克昂(弟):我……
飞鸟:你是笨蛋吗?

(数日后)

莱德:切嗣将军!作为一个资深BETA研究者,我认为人类可以与BETA产生共感!
谢耳朵:将军别听他瞎扯,你能推出公式吗白痴。根据我的推算,BETA的出现周期在成倍缩短,不久后将同时出现两只乃至更多!
莱德:淦,不过是个夏侯惇,竟敢拆我台,这便要赌上性命证明我的理论!
切嗣:别闹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呢。
土狼子:我要当EVA MEISTER!
洛克昂(弟):我要土狼子!
切嗣:驳回!
土狼子:粑粑求求你,就让人家试一回嘛!
切嗣:唉,真是架不住你。
土狼子:哦哦,欧雷瓦刚大目!
MAGI:初号机失控了!前方检测到高能中二粒子反应!
众人:呀咩爹!快断电!
洛克昂(弟)和土狼子进入了NEW TYPE裸飘状态:那是十年前的冬木镇,在一片废墟和烈火中逃亡的土狼子,昏迷之前隐约看到了一台巨大人型机器人,驾驶舱里走出的大叔露出不知是哭还是笑的表情……
千钧一发之际,初号机跳闸了。
众人:呼,中二当驾驶员太尼玛危险了。

VEDA&MAGI:BETA4.0来袭!这次有两只!命名为弗利萨与沙鲁!
切嗣:二号机、三号机、五号机出击!初号机待命。
乐平A&B&C:看我们的三倍速轮舞!啊!
三号机重伤沉默。
短笛兄妹:兔子你们顶住,我们这就来救你们!啊!
五号机被埋伏的沙鲁击沉,短笛兄妹阵亡!
导演:这是你们五个的盒饭,可以走了。
飞鸟:只能看我的二号机了!啊!
BETA使用了超级武器.电磁风暴,二号机重伤,人类基地POWER LOW中。

切嗣:你们败得也太快了!雪风,只有你们使用的上古模拟电路管用了,快上!
洛克昂(弟)&土狼子:银河美少年(女),飒爽登场!中二力场全开!主角光环全开!
初号机的攻击出现了四倍暴击效果,弗利萨阵亡,沙鲁战略性迂回。
沙鲁:吃我大屌啦!
初号机陷入了混乱效果。
洛克昂(弟):怎么办!没有能量了!
土狼子:还有那个!
洛克昂(弟):哦,对,还有那个!快拿出来用!
土狼子:埃克斯咖哩棒!洛克昂(弟):隆基努斯之枪!
沙鲁:尼玛到底是哪招啊给我说清楚啊!
沙鲁阵亡。

人类又胜利了!美国队长万岁!
美国队长:我真没做什么啊……
切嗣:革命尚未胜利,同志仍须努力,弗利萨和沙鲁只不过是BETA四天王中最弱的,洛克昂,你看这是土狼子小时候的照片可爱吧哈哈哈,等下次战斗结束之后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洛克昂(弟)&土狼子:将军(爸爸)你的话真是太感人了快给我停下啦啦!
莱德:将军,我成功与BETA共感了,它们在恐龙时代就来过地球,现在它们瞄准的就是地球污染最严重也最适合它们生存的部分!
切嗣:神马?!这果然是一场死斗,莱德你再去共感一次吧。给你,这是史蒂芬周的名片。到尖沙咀沙县小吃找他,接头暗号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同志们,我拟定了一份终极作战计划,这次一定要毁灭BETA到地球的通路!

(数小时后)

MAGI:BETA又出现了!这次出现的是五代,暂时命名为布欧!
切嗣: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初号机出动!
莱德来到沙县小吃与史蒂芬周接头,初号机迎击。
洛克昂(弟)&土狼子:银河美少年(女),飒爽登场!中二力场全开!主角光环全开!
双方激战几十回合,初号机且战且退进入市中心,香港焦土化,民众嚎哭大喊:港人治港!梁振英下台!放开那瓶奶粉!
布欧:哈哈你的招数我已经通过母巢网络学习过了,无论是埃克斯咖哩棒还是隆基努斯之枪尽管招呼上来吧!
贾秀琰:天马流星拳!
布欧:我艹这不科学,还有你丫是谁!
布欧阵亡。
美国队长万岁!

切嗣:趁热打铁,我们反推他们基地,全体RUSH!
跟随莱德来到布欧尸体一旁的史蒂芬周,派手下进入布欧体内。
史蒂芬周:太遗憾了,我手下说神器级装备损坏了。
莱德:哦NO!
史蒂芬周:啊等下,他们说有动静……
莱德:天,布欧怀孕了,是谁干的!额这不重要了,快跑!
布欧体内窜出了名为欧布的BETA幼体,险些咬死莱德和史蒂芬周。
莱德:我还以为它会把我认成妈妈呢……
史蒂芬周:哈哈,我就知道这家伙脱离母体后活不了多久,这不是死透了吗。吼吼哈嘿,我持有双截棍,仁者无敌。啊!
史蒂芬周被回光返照的欧布吃掉了。

莱德:靠,我还以为你下一部还有戏份呢,怎么就这么死了。
谢耳朵:哟,基友你还活着啊。
莱德:是啊,我准备用这只幼虫的大脑进行共感。
谢耳朵:哼,如果你恳求我和你一起进行实验,我也不是不能答应你……喂,你等下我!
莱德:好好好,来跟我一起实验吧。
莱德&谢耳朵:Our whole universe was in a hot dense state, Then nearly fourteen billion years ago expansion started. Wait...
莱德:卧槽又发现了不得了的秘密,原来BETA的世界也要打卡的!快去告诉切嗣将军!

切嗣与飞鸟驾驶的二号机正与初号机一同向通路进发,莱德和谢耳朵赶到,通知了二号机和初号机他们的新发现。
总部:BETA在你身边转来转去呢,小心别被撞到。
切嗣:能见度太差了没办法,希望它文明上路……啊!靠!
二号机被追尾,重伤。
切嗣:老子跟你们拼了啊啊啊!吃我自爆啦!
飞鸟:你是笨蛋吗?你不是能单独驾驶吗!为什么要带上我啊!
洛克昂(弟)&土狼子:将军(爸爸)!
飞鸟:你们是笨蛋吗?还有我啊啊啊!
二号机自爆,切嗣&飞鸟阵亡,两只BETA死亡。

洛克昂(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将军的遗志,毁坏通路!拖住那只BETA,为了全人类的胜利,冲啊!
土狼子:冲啊!
在切嗣临死前的BUFF下,挡路的五代BETA被十倍暴击效果秒掉。初号机冲进了通路,进入了BETA的世界。
BETA:娘子们,快来看上帝啊!
洛克昂(弟):吃我核弹啦!我按!咦怎么不好使,马的怎么视线开始模糊了难道是……土狼子你怎么晕了?

洛克昂(弟)不得已先把土狼子弹射回去,然后手动引爆核弹,再弹回自己。BOOM!BETA世界完蛋了!可喜可贺。洛克昂(弟)和土狼子漂流在太平洋上。土狼子先醒过来,然后抱住洛克昂哭。
导演:好了,大家都知道你死不了,快点醒过来吧。
洛克昂(弟)醒了过来,发现整个剧组都站在身边。

洛克昂(兄):哦没内多。
切嗣:哦没内多。
飞鸟:哦没内多。
莱德&谢耳朵:哦没内多。
史蒂芬周&方校长:哦没内多桑。
弗利萨&沙鲁:狗没那塞。
布欧&欧布:狗没那塞。
美国队长:满赛!
土狼子:阿姨洗铁路。
贾秀琰:天马——流星拳!

 3 ) 我想点份法式蜗牛汉堡套餐!—简析《环太平洋》剧本

*作者已二刷,梳理了剧情结构也理清电影的主题,在影评最后面可以找到我二刷后的补充。

豆瓣上已经有一篇很好的技术评论,我作为技术领域的门外汉就不去再赘述《环太平洋》的效果有多么牛逼到尿失禁了,总而言之如果你们所在的城市有imax影院,请一定要去看imax,不看不是中国人,下辈子再当中国人!

我就小论下《环太平洋》的剧本好了。可能很多人会问,这部电影的故事还用得着去分析吗?它就没故事嘛,故事弱爆了就是打打打,完全是看特效和机器人爆开菊兽菊花的嘛!这就是这篇评论的重点,因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个剧本还是足够出色的。

“你好,请给我来一份法式蜗牛汉堡套餐,配餐要地中海沙拉,饮料要红酒可乐。”暂且不论这个比喻恰当不恰当,单看逻辑,这样的要求在一家西式快餐店里看来是不合理的。同理《环太平洋》是一部复合类型片,它融合了科幻、动作、以及冒险的主类型之外,还涉及了怪兽电影(kaiju movie)、机器人电影、灾难电影等子类型(sub genre)元素,它有自己的规矩和前提。

类型电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或者说是电影从业者的基本常识。简单来说就是观众能通过海报、故事简介、片名就能大概知道这部电影所说的内容,从而决定是否买票观看。它也是电影这一商业化艺术的最基础组成概念,可以说电影这门艺术多少是建立在类型这一概念之上的,哪怕是文艺片,它也是属于剧情(drama)类型的范畴内。很可惜的是这个常识在国内近几年来才提及,而风行网的电影分类筛选还把“类型”写成了“题材”,可见中国电影从业者基础知识的薄弱……整天被一群土逼折磨得冤孽太重,不好意思跑题了。

而《环太平洋》这种概念的复合类型片都是投资极大,技术含量极高的电影,它的优先考量并不是艺术价值,而是商业价值。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越简单越容易理解的故事是它在商业上成功的前提,你总不能让一部1.8亿美元投资的动作商业电影的故事让普通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吧?

哎等等,那诺兰的《盗梦空间》怎么解释?它的剧情就挺复杂啊。《盗梦空间》同样是一部复合类型片,但它原始概念恰恰源于这个多层梦境空间的噱头,你抛开这个噱头,事实上它的故事还是最基本的动作、冒险故事核。《黑客帝国》三部曲也是同理,如果拿去matrix的概念,第一集就是传销组织下迷药骗人的开端,第二集就是传销组织大探秘,第三集就是彻底被蛊惑后誓死捍卫大本营……而《环太平洋》也有它的原始概念,就是怪兽+机器人的设定,在这个设定的前提规律下,影片的着重点已经是被钉死在战斗场面之上了。不要说创新什么的,创新在这个级别预算的电影中是极其不负责的。你一旦跳脱出类型电影的既定规律,那么别说普通观众,就连影评人也会因为你的轻重不分而不买账,哪怕是诺兰的《蝙蝠侠3》也没有创新,他只是把主要的焦点放在人物内心层面上,我们说过故事核还是一样的。

再退一步说,你认为Guillermo del Toro拍不出复杂有深度的电影吗?他可不是没有能力去把这个故事说复杂的导演,他2001年的《鬼童院》恰恰有着很曲折的故事,而且里面对西班牙内战历史的符号学隐喻更是可以写上一篇小论文。《潘神的迷宫》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了解类型片的客观因素是我们去评判这部电影剧本的前提。

那么说,这种商业片的故事就一定是简单的吗?《虎胆龙威1》的故事简单不简单?但它却是一部可以载入教科书的电影。我们所说的简单是指很多层面的,所有的故事核(或者戏剧目标)都是简单的,但是过程中的节奏,气氛,人物的塑造,事件的安排,想象力的运用缺是极其复杂的运作结构。我们来看看《环太平洋》到底有没有剧情。

剧情分析开始,让我们同步吧!

电影除了当之无愧的主角是Raleigh和Mako,但此外还有像Stacker(黑人将军)以及Hansen父子这样并不平面的人物。再往上一层,这群人因为长期相处在一个环境但有着共同目的,它可以被视作是复合人物(kind of)。
如果说这群人物唯一的威胁是开菊兽会怎样?那直接进入后半段杀怪兽好啦!在主情节(plot)之外,我们发现了次情节(sub plot),他们之间彼此构成了戏剧阻碍,如何将人物的次情节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是一个看似简单(当然,电影呈现出来的都简单)但却很困难的工作。
以下是几条主要的次情节:
Raleigh和Mako的悲惨过去,他们是否能互相帮助并顺利共同驾驶猎人机甲?*此外两人的性格也是两个对立面。Raleigh是自由随心ego的代表,而Mako则很明显的是台词中一直反复提到的服从obey。两个需要同步的驾驶者将如何协调性格的差异?*
Stacker将军和Mako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他一直压抑着热血的Mako是为何?
老Hansen对小Hansen的教育失败导致他对主角的敌对态度。
Gottlieb和Newton对于怪兽研究方向的冲突。
剧本里的人物一般是由冲突和选择来构建完成的。可以看到,复合角色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所引发的冲突。而迫使人物做出选择的威胁不仅是怪兽,还有其他层面的,如:社会、自我、环境等等。如你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每条次情节的高潮在影片后半段都相互影响并推动了主情节的发展直到结尾。大多数的国产电影(不是这个类型)的情节上可能是复杂过《环太平洋》,但仔细看来剧本之下要么是完全不存在这些碰撞,或者就是处理得过于幼稚。

拿我认为人物写得最好的《蝙蝠侠3》说一下。它的主角事实上很明显就只有一个——布鲁斯•韦恩,而且侧重点本身就在于蝙蝠侠对于身份的思考纠葛,给予了这部电影足够的人物深度。
我拿这两个例子比较确切的意思是:《环太平洋》2个小时里说的是两个人+一票人在同一空间有着同一目标的故事;《蝙蝠侠3》说的是2个半小时里一个人+一票人在不同时空有着不同目标的故事。《蝙蝠侠3》在二部曲和足够的时长、空间场景下相对更容易出人物,所以你会觉得更有力度。
《环太平洋》的时长(类型前提起码有40-60分钟要留给战斗,而且人物是从零开始构建)及空间集中的故事情境十分有局限性,可是在这种局限性下他们仍然完成了每一条次情节的交互影响;人物也建立起了足够用的深度,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无简单的以所谓深度评判高下,请理解两者是完全不同路数的剧本以及处理思路,且都是非常优秀的人物构建。

除了在人物冲突与主次情节之外,单场的写作也非常匠心独运,值得去学习。电影之所以和文学、戏剧区分开来的原因是,电影只写只拍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内心世界的展现如果通过对白来揭示,就失去了艺术价值。而《环太平洋》里这些复杂内心层面人物之间关系的化解也符合了我们说电影视觉叙事的要素。我特别喜欢本片的剧情中点(middle point,一个把故事正负价值颠倒的剧情点),Mako在同步时去找兔子了,陷入了童年回忆,而我们跟随者她的视角去目睹了人物的过去,再结合到下意识的启动武器,回忆和现实两个空间的结合,同时剧情的危机感加剧了(一般的电影只会发展为女主角快死了的那种场景)。多么出色的视觉化表现场景,没有通过多余的对白就让我们知道了背景故事又揪心。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这样处理的话:
Mako抽了口烟,用日式英语口音对Raleigh说:实话跟你说吧Raleigh桑,我打小的时候就遇到了开菊兽,爹娘都死了,是黑将军救了我,并抚养我长大,我觉得他就像是我爸……
巴拉巴拉Mako把自己身世讲完后Raleigh拍了拍Mako的肩膀: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看来每个人的过去都是鼻涕都是眼泪啊。
黑将军突然出现在他俩身后一语不发,Mako冲进黑将军怀里:就让我叫你一声爸吧……爹!!!!!
黑将军留下了感动的鼻血。这时两个主角才得知他命不久矣。

See?所以说剧情弱吗?我并不觉得,它只是为了纯粹性而处理得没有那么多纠葛。相比之下可能你会觉得《变形金刚3》的剧情更复杂更纠葛,御天敌还在最后玩了一出反骨仔的戏码,但仔细想来它的复合人物写得好吗(最后大战居然让人类占了头功,汽车人是吃斋菜长大的吗?为什么电影名不直接叫human warrior算了)?有哪个场景的处理让你印象深刻?而勒伯夫所饰演的Sam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一个漫画式人物。所以说复杂变来变去的剧情真的会比较好吗?那就叫有故事吗?

剧本是一个先宏观设计再细节再宏观的创作流程。要把剧情处理得再纠葛一些,对于Guillermo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刚才说了,电影并不是只有一个角色,宏观大结构也是要考量到的问题,这关系到影片的整体节奏。

节奏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它得益于一个很流畅的结构:
*第一幕(1-23分钟):交代前情、今况然后把Raleigh送进香港基地踏上故事征程。
*第二幕前半段(23-55分钟):着重于Raleigh和Mako的关系以及其他驾驶员的冲突。
*第二幕后半段(55-90分钟):之前铺设的两只怪兽同时入侵的理论得到证实,机甲迎战吉普赛力挽狂澜。
*第三幕(90-120分钟):三只怪兽盘旋在关岛海底,情况以及到达生死存亡之际,大战开始。
人物在第二幕前半段完成了所有构建问题也全部展开,第二幕后半段就全力解决所有问题。

如果加一个男女主角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以及文化隔阂的困扰呢?不是不可以,故事也会变得更加纠葛复杂,可是这并不是必须的冲突,两人之间价值最大的是他们不同的悲惨过去如何同步,小于这个价值的都可以取舍掉。那如果说把它放在前面循序渐进的去提高纠葛的价值呢?当然可以!这也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我相信原剧本可能也是这样处理的,但还是回到节奏的问题上来,在前后两大块(一文一武)的剧情结构上(导演的好莱坞处女作《变种DNA》也是这个结构),在哪多加桥段都会拖累整体节奏,只留下最重要最纯粹的就好。所以《环太平洋》里没有《复仇者联盟》中间反反复复,要顺畅许多(当然我没有说妇联不好,我也很欣赏他对于超极英雄矛盾的探索,但节奏确实算不上称心)。

而纯粹性也是上文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故事一定要简约,主题要鲜明。在创作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想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怀并试图融进电影里,结果到头来电影成了一盘散沙、节奏一塌糊涂、煽情用力过猛、叙事主次不分。你信不信,如果是中国人来做这部电影,Mako和Stacker将军的“父女”情感线一定会拉的很长,然后Raleigh和Mako最后会拥吻在一起……

我不想纠结于关于“特效重要还是剧情重要”这种非黑即白的论证,我只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过于深度复杂的故事在这里没必要,你有见过麻婆豆腐里不放肉末放鲑鱼卵的吗?什么类型的电影会配什么样的故事,而什么样的故事又受限于他的原始概念,简单复杂程度又在某种程度基于它的宏观设计。说没有故事是很不客观的,是特别表面的结论。

当然这部电影的剧本也不是神作级剧本,但却是一部相当成熟并极其匹配影片类型的剧本。如果你在电影院里度过了愉快的120分钟,那就说明你是因为导演的能力以及编剧优秀的写作技巧和结构编排而得到的这段快乐时光,你已经得到了值回票价的收获,那么就请给予这群优秀的创作者们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吧!

【二刷补充】

*上面讨论的故事强弱是针对类型既定规律的前提,而这里探讨的故事主题是针对认为故事没有深度的说法。

我注意到有些网友说电影的节奏存在着问题(文武分成两半),我个人的话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可能有一部原因在于某些观众对于场面优先的商业片的心理预设吧,就像《行尸走肉》,哪怕那场文戏写得再高明,也会有一些套用《生化危机》心理预设的影迷批评剧情无聊,这是类型影视作品没办法避免的事。

二刷时我边看电影边整理了剧情结构(具体结构时间点已经在上文有补充)。在整体检视了结构设计和主题后,我认为电影的节奏设计完全没有问题,要细说这个话题的话,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电影的主题。

电影的主题在8分钟处通过男主角的叙述性旁白引申出来:
“有一些事情人类无法反抗,自然和上帝。如果你看到暴风雨来临,就要赶紧离开,但是如果你驾驶着猎人机甲, 你就会觉得无所不能,你能战胜一切。”

这段主题的阐述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白话——而是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在12分钟时的激励事件(inciting incident,电影剧作理论名词,指打破主角生活平衡状态的事件,可以将其视为电影戏剧上的真正开端)被判定为伪命题。我们对人类制造了巨型机器类人战士就能得到无穷力量的观点过于自信,导致了我们的骄傲与失败(事实上开头4分钟的background构建部分就有提到过人类将猎人机甲和开菊兽娱乐化的自大行为),所以电影的主题很显而易见的是——人(或者说人类的情感、爱与勇气):我们为什么有资格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与其他智能生物的差别是什么?我们的力量有多强大?

我们所看到的电影表面戏剧目标是save the world,但深层戏剧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却被大部分观众所忽略了,我们看到的前半部分文戏里的人物的冲突、对事情的选择正是主题的探讨和应证。在位置的编排上是紧随着激励事件中所提出的命题的。

为什么不在第二幕前半部分安排一些动作场面或者曲折的错误导向剧情(常见于悬疑惊悚片)来让影片更具有可看性呢?乍一看这样确实可能会讨好观众,但在总的看来会削弱情感的力量,我们也不是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例子,采取讨好观众做法的商业片效果往往不甚理想,看完后你甚至还会怀疑人物动机是否足够以及煽烂情。而在环太平洋中这两个问题就基本没有出现。

在大部分人物情感次情节闭合处迎来了表面与深层戏剧线的双重高潮,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赞成说第二幕过于猛烈的视觉场面让第三幕的最后战斗显得疲乏的原因,因为第三幕的价值早已转变,它承载的不再仅仅是保卫世界的价值,而还有剧中人物情感的价值。当Raleigh把氧气供给Mako并独自手动毁灭机甲的行为进入了更具象的个人行为层面,击败外星殖民者的方式不再是通过更惨烈更宏大的战斗场面,而是作为拥有情感的人类的自我牺牲动作,这无疑是用实际动作为8分钟处旁白下了电影的最终定论。

回到法式蜗牛汉堡套餐的这个概念上。《环太》它就是一个传统的汉堡包,它满足了所有食客对传统口味汉堡的既定需求,用小S的话来说它又是一个不失深度的汉堡。一个传统又有深度的汉堡事实上比那种追求标新立异的法式蜗牛汉堡要伟大得多,难道不是吗?


【碎碎念】

1:我还真不是看了几本书就出来卖的那种人,对于某些评论我就统一只回这一句话吧。

2:然后对那些只具备直线幽默感的网友的谩骂,我只能呵呵了。不过我二刷看的是普通3D,那个效果比起imax真的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哦。

3:还是不得不提到观影偏见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观众都会对商业类型片不经思考便盖棺定论的说它没有内涵没有灵魂艺术成就低于文艺片?如果不说,很多人都认为美版《午夜凶铃》仅仅是一个惊悚恐怖的悬疑故事,但有多少人知道编剧事实上探讨的是现代社会父母责任感缺失的主题?这难道不是一种偏见吗?看到大胸金发美女就认定她一定很蠢,而文艺女青年就一定饱读诗书品味不凡一样。商业片隐藏在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场面之下的内涵并不一定少于纯文艺片,而对想要成为有自主思想的影迷来说,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探究它的本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下爆米花评语。我甚至还见过有人拿《娱乐至死》作为论证去批评William Goldman的《危情十日》(Misery)剧本是一个没有艺术价值的剧本……这方面要说的东西还有很多,也许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4 ) 保卫地球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除了巨大机器人和巨大怪兽,《环太平洋》吸引我的当然是特效大场面。工业光魔为首的好莱坞公司,打造出迷幻的、冷调的夜景。有人这么形容说,机甲和怪兽的每一次冲撞,它们都像烟花绽放一样耀眼,划破了黑暗长空。如果内地电影院的灯泡足够亮,相信大家都会被香港大战的气势所震慑到。70末80初观众要是有小朋友,尤其是小男孩的话,那么,在IMAX屏幕面前观看《环太平洋》,那将会是21世纪珍贵的电影记忆。那就像一个从未接触过大自然的人类,突然撞见了狂奔的野兽。 相比之下,电影的剧情故事似乎不值一提,明显的通俗低龄。虽然有神经元对接、双人操作驾驶等经典设定,也算得上闪光之处,但是,它们都被划归为基础信息,观众相信即可。次要线索是两名怪咖科学家,他们继续扮演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角色,实属意料之中,当真没啥好说的。他们和怪兽有了亲密接触,却没有以续集彩蛋的形式另行交代。这部电影的彩蛋,它真的只是搞笑彩蛋,而不是什么怪兽产卵,小怪兽破壳而出。 于是乎,《环太平洋》最吸引我的还是导演托罗的一份童心,就像《功夫》的结尾,全赖情结、肆意而为。众所周知,怪兽片并非时下流行的类型片。有关机甲的片子,除了日本ACG,真人电影也基本没有。偶有迈克尔·贝这样的工匠,倒也能堆砌出一些特效大片,却毫无营养。 无数人在走出电影院会还是要这么问:干嘛要用拳头打怪兽,人类不仅有热能武器,还有其他杀伤力超强的家伙,何苦用这么原始的肉搏方式去和怪兽对决。答案恐怕有些不近人情,毕竟,打怪兽就打怪兽,打怪兽哪需要那么多的理由借口?作为一名电影观众,谁考虑过怪兽的感受。再不然,富二代为何要拯救地球、维护世界和平?外星人的事情,为什么要砸到地球上来解决?所以,《环太平洋》是一部不能多想的电影,图个爽,满足下机甲爱好者和特摄片拥簇就是了。如果你还考虑科学原理和现实逻辑,那么,它们在电影里是不太行得通的。 我对《环太平洋》当然有不满,除了美国机甲大显神威,歼灭怪兽数量更多的澳洲机甲和中国机甲,它们的发挥空间实在有限。尤其是中国机甲,惨死的方式(仅次于俄罗斯机甲),恐怕会让本土观众深感痛心。好在,托罗似乎也没想去考虑海外观众的心理投射,不看三位华人驾驶员,完全没有给正面特写,横竖都是死跑龙套的命。话虽如此,真正狂怒的大概是日本国影迷,作为机甲文化的输出大国,除了贡献一名女驾驶员,这部电影看上去似乎和它们没什么关系。但要这么说起来,韩国人也坐不住,还有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国家都坐不住了,因为这部电影根本就没它们的事。谁说怪兽是无差别攻击,它也还是有挑地方的。 但如果你就此认为,《环太平洋》只是玩一发的爆米花电影,满足下美帝人民——那好像也搞错了。这部电影的致敬不仅在结尾字幕,引用内容之多也属罕见(这才是北美水土不服的终极原因)。被翻译成“天马流星拳”的火箭飞拳,其实是出自《魔神Z》。至于那个后方控制室的“天童”,其实该是直接致敬《电童》。小细节尚且如此,什么《机动战士高达》、《EVA》、《铁人28号》、《哥斯拉》之类的就不用多说了。更有甚者,难道《环太平洋》里的香港,不正是《攻壳机动队2》里的香港街道?更不用说,托罗还是个怪兽迷,他痴迷于制造各种奇形怪状的怪物。遗憾在于,除了飞龙怪,其他怪兽给人的印象还是不够强烈,尤其是海底那三个家伙。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也看出来托罗的问题所在了。他像个海边拾贝壳的小孩,满足于上天和前人赐予的礼物,却忘记了开创自己的新天地。不计特效场面,《环太平洋》并非那种开天辟地的类型电影,也没有在人物身上做深入挖掘。巨大机器人打巨大怪兽,放到五十年前都让人感觉不新鲜了,电影所完成的也只是真人化,看上去更加逼真、震撼。 但倘若观众明白前面说的原因,知道导演这份心意,那么,接受《环太平洋》也是件很简单也很快乐的事情。身披机甲、保护地球的梦想,那确实是孩提少年时代才会有的啊。【搜狐 http://yule.sohu.com/20130731/n383008456.shtml

 5 ) 吸收日漫元素的作品不只这一部!

首先是《科洛佛档案》,监制艾布拉姆斯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明言自己是在拍完MI3,到东京做宣传的时候,在原宿看到哥吉拉的玩偶,萌发了拍一部美国版国民怪兽片的想法,才动手拍摄本片的。艾布拉姆斯还特意指定派拉蒙日本分公司将日文字幕的怪物名称定为日语HAKAISHA(破坏者)。艾布拉姆斯还贪心的想把哥吉拉的主题音乐放在科洛佛片尾,东宝不放版权,于是弄了风格跟哥吉拉很像的片尾曲出来。

其次才是本片,我才不告诉你吉尔默德尔托罗导演在墨西哥长大,累计看过包括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在内(制作特辑里反复提到铁人28号)的好多11区糟糕物。在2008年底为《地狱男爵2》宣传访日期间狂扫十一箱子钢普拉、手办、合金。跟押井守、高畑勋神马的都有私交,在宣传新片时离题万里地称赞伊藤润二和《合金装备》游戏的讲故事技巧。连弐瓶瓶勉这种冷门(相对)漫画家的作品都读。手里抓着浦泽直树《怪物》的美国改编权的事呢。



爲避免誤人子弟,在這裏特意記錄一下,IMDB現在的感謝名單有變化,變爲感謝永井豪、富野由悠季等人。

最终成片中的感谢名单定稿是:本多猪四郎、格里豪森

=============================

追加个人评论:

吉尔默德尔托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刻,本多猪四郎、圆谷英二、石森章太郎、汤浅宪明灵魂附体!将特摄魂注入在他的身上!哥斯拉、基多拉、卡美拉、假面来打在背后庇佑着他!德尔托罗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诠释着什么才是真-特摄魂!

 6 ) 重燃少年机甲梦

      
      带着怪物特摄元素、日式机甲元素、蒸汽朋克元素,《环太平洋》送上的这一大锅铁板炒肉足以让影迷饕餮整个暑期档,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动漫元素和世界设定,这次在真人大荧幕上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汹涌而来的狂潮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机甲热和怪兽热,满足老宅的同时,也将造就新一批的机甲怪兽迷。吉尔莫•德尔•托罗不算是此类型片的开创者,但是他绝对是目前绝无仅有的集大成者,这次释放的机甲战斗群、十以数倍的哥斯拉还有让香港堡垒所带来的集体狂欢,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最新水准的欢欣雀跃,更重要的让我看到了一整个时代少年梦的集体燃烧。

                                  少年机甲梦

     这番上场的战斗机甲并不多,有上场搏斗的不过四架,除去我朝红色机甲和毛国大头机甲的酱油戏份,本片几乎所有的重点戏都投在了美国机甲上,更好玩的是美国机甲的一个女操作者居然是霓虹国凌波丽式的人物,这对于机甲片发源地霓虹国来说,不知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不是滋味。虽有凌波丽,但只怪菊地凛子小姐长的太大妈,不然可以重新燃起多少宅男对老牌女神的幻想。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十人斩的四级天朝机甲和丑陋的毛国机甲两三下就被四级怪兽打灭之后,美帝的三级机甲逆天打扒了两只大怪兽,从此环太平洋战略圈的机甲战略群只剩下了与美帝和永远跟美帝走的澳大利亚小弟,这种明显的YY的行为依旧显示了美帝与中俄之间的隔阂,而霓虹国不愧是被限制了军力,作为机甲的发源国,影片却无出现自己的机甲,没有武器的日本小姑娘最终沦为了美帝的养女,帮着美帝打怪兽,长大以后还被美国人给泡了,这和现实情况倒是有几番不谋而合。

     香港堡垒的设置很容易燃起中国影迷,但可惜的是好莱坞镜头中的香港均是千篇一律,《环太平洋》中的香港和去年《全面回忆》里面的香港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蒸汽朋克之下的香港繁华又破败,霓虹灯下阴暗潮湿的街道流露出几分暧昧的气息。而影片对于生命之壁的设置像极了最近大火的《进击的巨人》,这种遇到外族攻击便开始垒墙的鸵鸟式做法果然是一脉相承啊。

                                       哥斯拉总动员

       《环太平洋》里怪兽大半是在夜里偷偷溜出来的,水中嬉戏、扭扭打打中始终难见全身照,虽然这部电影的特效已经完全可以秒变形金刚、哥斯拉等电影一条街了,但是仍然让人怀疑其利用大片的阴影偷工减料,不过这些怪兽挨的揍倒是拳拳到肉,实打实的让人舒坦,本质上和奥特曼打怪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花样更多,效果更逼真罢了。怪兽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恶趣味的怪兽妈妈和怪兽宝宝了,用外星生物的骨头壮阳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第九区》里的一些恶趣味桥段。各种各样的怪兽满足了老宅们的好奇心,人们热衷于看这种最终总是会被宰割的烂肉以不同的形态堆积起来,电影中的怪兽如果不细加观察可辨识度比较低,人们之所以会热衷与当怪兽迷是因为每个怪兽背后有不同的设定,影片按级区分了怪兽,但是没有特别去交代怪兽的不同背景特质,怪兽一出场被打的打,被劈的劈,最后都变成了一堆难以区分的烂肉,不过这些太平洋怪兽的细分种类和背景资料的归纳倒是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很多。影片中两位技术宅对怪兽的争锋吃醋也是影片的一个好玩的桥段,给燃意十足的电影增加了几分喜感的气息。总而言之,《环太平洋》里的各种怪兽算是对日本怪兽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荧幕致敬吧。

                            什么?这部电影有剧情?

     很多人吐槽这部电影的剧情,但我倒是觉得这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对于这样一部商业大片来说,剧情有和没有差别不是太大,可以用这样来比喻:此类商业电影像是肉串,人们买肉串是为了吃肉,而不是买串肉的小竹签,很明显视觉奇观便为肉,而剧情是那小的可怜的串肉签子,竹签子的功能便是串起视觉奇观的卖点。好不好吃、人们买不买帐看你的肉质量如何,你的佐料到不到位,而不用去关心这串肉的竹签好不好,当然像变形金刚这样的迈记片子有时候甚至连竹签也会出现质量问题。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纯艺术属性和文学属性已经越来越低,甚至到了可以摒除的地步,作为近乎标准化的商品,大片的商品属性和标准化生产的属性让它逐渐脱离了文学方面的属性,所以对于《环太平洋》来说,人们心里都明白自己去消费的是什么。

                                           其他吐槽


       至今为止,估摸只有《环太平洋》能算得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机甲真人电影(日式机甲),而看如今的广泛好评和票房长虹,《环太平洋》打开的可不仅仅是通往地球的虫洞,它或许即将打开真人科幻类型片的一个小分支:日式机甲科幻片。衷心希望被封闭的虫洞能再一次打开,衷心希望更多的日式机甲科幻元素能融入进来,衷心希望天朝机甲不再打酱油,衷心希望不要老是带核弹去外星人老家才能圆谎。

      私认为看《环太平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普通的观众,他们会觉得是《环太平洋》是一部视觉华丽剧情也够澎湃的值价无脑好莱坞电影;还有一种人是怀着对机甲片、怪兽片朝圣心态来看的人,他们大多数是宅男,同样的特效同样的BGM面前,他们可以看到凌波丽,可以看到高达,可以看到EVA,可以看到太空堡垒,可以看到《攻壳机动队》等等,除了视觉上的淋漓尽致之外,他们能感受到更多一番的热血和激情,因为这是他和他小伙伴们的少年梦。

 短评

一对负责搞笑的科学家geek基友,一对负责卖萌的父子人兽,还有一对花痴女加Bi男的小情侣负责纯情和战斗,其间伴随着各种卖腐的重口味组合。泥轰国的打怪特摄片升级成好莱坞的顶级特效机器人装备,燃指数秒杀卖拷贝的那群金刚,特效让人震撼掉了下巴,还在诟病情节的人肯定是失去理智了。★★★★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日本机甲动画变真人版,本土是特摄化,好莱坞则特效化,这让钢铁质感更真实,场面特效更震撼。虽是科幻系,灵魂却是复古与怀旧的,甚至有蒸汽朋克味。傻大的机甲战士是工业革命式的机器奇观,钢铁外壳与铆钉都是佐证。它迥异于流线、简约式的未来派。配乐赞。好希望打更多,废话更少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盐水,汤爆,冷冻…blablabla…水煮,抓炒,手撕,油氽,酸溜,干煸,煎烧,擂捣,爆炒…乱炖,火燎,佛跳墙炸了。不管怎么个设定说明,很多人还是接受不了巨大机器人抡拳头打怪兽的设定,其实不就是砍瓜切菜的事?主战场香港,从上环打到中环,从海里打到天上,过瘾。世界末日就要来了,还等什么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超有诚意的商业片,机械设定和动作设计各种帅,日本元素是为向日本机器人动画致敬的吧。反正这片本来就不走此起彼伏的层次感路线,简单粗暴直抵高潮,还可以从头high到尾,人物塑造上的省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最后男女主抵头+拥抱替代一顿互咬的套路,加分!

20分钟前
  • TechSlavery
  • 力荐

德尔托罗应该是把自己的东瀛电影梦给圆了,最后还感谢了哥斯拉之父。变形金刚三部(估计四部)加起来跟这个比都是挠痒啊!这简直就是年度汉子电影,除了开始几分钟被灌了点背景资料,其他都基本爽哭了。不要在意剧情了同学们,打嘛!菊地凛子so hot!

2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芦田爱菜出场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为什么哭起来都这么萌!求你别长大了。小小年纪就能在美国商业大片中露脸。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菊地凛子就总觉得她要露点。脸颊往里凹果然性感。电影效果远比之前看过的所有3DIMAX加起来还要好。一句话:看的我浑身都硬了。

25分钟前
  • MegaMind
  • 力荐

剧情负分 角色与观众间没办法取得任何情感共鸣 三星全给特效 必须看imax 3d 绝对是自阿凡达以来看过3d效果最好、画面最震撼科幻片 可惜设定上几乎找不到自我:同步率机甲等神似eva+铁甲钢拳;生命之墙+跑步姿势+怪兽组织神似进击的巨人;怪兽形态神似卡普空游戏失落的星球;最后解决部分神似复仇者联盟

26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张着嘴看完的机甲大战怪兽片,CG特效和情绪冲击力如三部变形金刚加起来再乘以10,卖拷贝看了会不会放弃拍变4。那么高概念难实现的科幻故事只能搭配烂俗无意义的剧情才能成为合格的商业电影,遗憾在于香港之战把我High到窒息,以至于最后之战有点泄气。看完好想左手拿机甲右手拿怪兽坐在地上玩一整天。

3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无接吻加一星。

33分钟前
  • helenharris
  • 推荐

效果不错,剧情就……

37分钟前
  • Frances
  • 还行

这部电影甩《变形金刚》的距离大致和《金刚》甩《金刚狼》的距离差不多。动作场面单一个静中有动慢中有快就令人叹为观止。ps,大韩民国好歹也是pacific rim国家吧,被无视至此人家只好说怪兽是他们用泡菜养大的了。。。

39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德托罗这破坏能力简直和施耐德卖拷贝不相上下!其实只要看开头十分钟和最后四十分钟就够了,中间都是叨逼叨且人物塑造的还不咋样。bug甚多,简而言之就是变形金刚铁侠大战哥斯拉,我和英国人民都看呆了。男主神似希斯莱杰和钱老板的合体。从中俄机甲先被灭可以看粗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这货还有续集哎!

42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这片儿影射含义也不小吧,我大天朝的姨妈红机甲跟毛子家的简直是难兄难弟,很早就挂掉了。独留男主开着美机,女主开着日机去跟敌方单KO。菊地凛子凌波丽本色出演2333!!!另外那些什么绝地三兄弟啊,父子啊恋人未满的情侣啊……虽然剧情是弱点但这么多CP真是…………

47分钟前
  • 自傷無色
  • 推荐

电影工业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小时代居然还有票房

52分钟前
  • 苏娃
  • 力荐

也不知道这种机甲打怪兽的电影哪好看了?前半段无聊得都快睡着了 印象最深的也就Pacific Rim这首配乐了

56分钟前
  • 死鬼
  • 还行

《小时代》后今夏又一部为特定人群专属定制的粉丝电影。

5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IMAX版爽翻了!说剧情弱的你们走错厅了!这是类型片啊!

60分钟前
  • 张小北
  • 力荐

就像走进五星级饭店,上了一碗刀削面,整脸油光的吃完,心满意足的离开——仿佛忘了吃的只不过是刀削面。

1小时前
  • 云中
  • 还行

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部给机甲控拍的片子所以理所当然可以没剧情的话,那你们和小时代的粉丝也没什么区别。

1小时前
  • 琦殿
  • 推荐

枪不如剑,炮不如拳,打来打去两小时不如芦田爱菜两分钟。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