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楼传来的歌声

喜剧片其它2000

主演:Lars Nordh,Stefan Larsson,本基特·卡尔森

导演:罗伊·安德森

 剧照

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2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3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4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5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6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3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4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5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6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7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8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19二楼传来的歌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5 20:58

详细剧情

  「或许得开始承认那些令我们无能为力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得负上责任。我相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人们的潜能发展。你看本片,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有多愚蠢。紊乱将人蚕食,情况越来越严重」 ─导演 洛伊 安德森(Roy Andersson)    极具野心的挑战性钜作,宗教、经济、世代关系、家庭、情爱,种种议题都经过奇特而荒谬的扭曲,呈现出世人经常视而不见的一面。如弥猴一般在十字架上单手晃荡的耶稣塑像、心智退化的老人在满室各怀鬼胎的贺客面前度过百岁生日、放火诈财的父亲,写诗发疯入院的儿子,独特的视觉语言,在看似连结松散的场景之间,构筑了导演心目中当代世界的深层面貌。    在一个不知名所在的奇特夜晚,怪事接连不断地发生:毫无尊严的公司职员遭到屈辱的裁员;外来移民莫名其妙地被不良份子袭击,整个巴士站的人袖手旁观;玩大锯活人的魔术师真的把志愿上台的观众开膛剖腹。一团混乱当中,灰烟满脸的卡尔出现了,他刚刚放火烧了自己的家具店,想骗火灾保险金。一整夜,人人都忙乱的无法阖眼。    第二天,局势混乱的程度有增无减,保险公司与卡尔正在角力,整个城市陷入完全动弹不得的大塞车当中,当一切在千禧年一开始就似乎都失去了控制的时候,卡尔慢慢察觉到世界的荒谬,也渐渐了解要作一个「人类」有多困难。    这是一部由一系列小品组成的情节松散的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影片中每个人都变得失去理智,一些无条理的怪异行为发生了。一个小职员遭到侮辱性的解雇,一个新移民在大街上遭人袭击,一个魔术师在表演中出现了不该有的失误。在这些怪事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浑身是灰的Karl为了得到保险金烧毁了自己的家具店。最后他们体会到世界有多荒谬,做人真难。    得奖:2000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

 长篇影评

 1 ) 信仰缺失的尘世末象。

信仰缺失的尘世末象。
放火骗保的父亲、写诗住进精神病院的儿子、路人对暴力的漠视、魔术师失误锯开自愿者的肚子、城市交通的失序、毫无血色的脸、对圣像的抛弃、牧师抱怨着利益上的损失……
 
罗伊•安德森,1943年生于瑞典。1968年,罗伊•安德森那时正在斯德哥尔摩瑞典戏剧学院学习电影,假期的时候他开始参与拍摄一部有关社会政治事件的电影。回到学校后,一位叫伯格曼的老师把他带到一边,建议他不要卷入政治性的电影中。1981年,他在斯德哥尔摩一个破旧的大楼里建立了一个叫“Studio 24”的工作室,在其中分出了办公室、化妆间、设备储藏室、剪辑室、看样片的小放映室等。在这里他拍了2部短片和一些商业广告片。
《二楼传来的歌声》最初只是想讲一对父子的故事。儿子是一位诗人,要朗诵瑟塞•瓦列夫的诗歌。这部影片的拍摄团队大约有十人,每个人都要分担很多工作。他们用35mm摄像机拍摄前期演绎和彩排的“样片”,基本也都是由这些人走位。
片中处决一对兄妹的场景,源于1942年的纳粹暴行,这张记录暴行的黑白图片在罗伊•安德森15岁时就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永久记忆。
影片几乎全部为固定镜头。

 2 ) Beloved be the ones who sit down

Songs From The Second Floor
简体中文名: 二楼传来的歌声
编剧: Roy Andersson
导演: Roy Andersson
主演: Lars Nordh / Stefan Larsson / Bengt C.W. Carlsson
语言: 瑞典语

      或许得开始承认那些令我们无能为力的环境,我们自己也得负上责任。我相信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人们的潜能发展。你看本片,应该明白人类的行为有多愚蠢。紊乱将人蚕食,情况越来越严重。
   ——Roy Andersson

      瑞典导演Roy Andersson不多的电影作品之一,从96年到2000年拍摄制作历时四年多,风格独具,全片由46个远景镜头构成,如一出荒诞、滑稽的舞台剧。在这个濒临崩溃的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倒霉鬼,好奇窥视或冷眼斜睨的旁观者,人群朝着同一方向涌动,不知要去哪里,交通堵塞、旷日持久。

      二楼传来的歌声,是导演对人类悲哀的叹息之气么?关于天堂的信仰已经不再,耶稣只不过是精神病人口中指称的好人,商人用欲望拿以赌博的筹码,展览室单臂摇摆滑稽可笑的“猴子”,失望后被丢弃践踏钉在十字架上的窝囊废。上帝已死,人们丧失的不只是信仰,还有指引人类进步的文明。从经验中得到的好处就是让科学归位于愚昧,用鞭子苦修祈祷的游行队伍,研究会议上传动的魔力水晶球,用女童祭祀的盛大仪式。

      圣洁的歌声响起时显露的却是世纪末众生绝望的可悲。纵火烧店、欲意骗取保险的家具推销员,心里怀揣着一定会被发现的侥幸,灰头土面地立于地铁大军之中,祈福之声渐进响起,面无表情的人们麻木吟唱,这声音早已没了意义,只是叹息,尴尬的无奈;教堂里错位的申诉,智穷力竭的哭泣,谈论的依旧是灰飞烟灭的财产,无论身份如何,所在乎都是帐户的数字后面是否可以添加一个或两个零,圣乐响起,是伤心绝望的父亲和商人,是困守一隅的行人,是被魔术师意外剖腹的呻吟者,是婚姻破碎相对无言的医生;一丝不苟却愚不可及的隆重祭祀,每个人都怀着同样的信念,冰冷的目光,罪恶的双手,女童被推下山崖,众人些许的满意和舒心,所有发自内心的低吟只为了贪婪私欲的满足,酒吧里纸醉金迷的救赎,糜烂和呕吐的不只是腐朽的躯体。

      Beloved be the ones who sit down,这句诗在片中反复吟诵,拯救的、绝望的、无奈的、哭泣的。那个静坐的诗人把自己与世隔绝、不发一言。柔声细语、咆哮癫狂、悉心问候,这一切都与他无关,用绝望的抽泣埋葬这令人厌恶的世界,他走得太苍凉、向死而生,与那憩息安坐的可爱同样渐行渐远。

      吟诵这样的诗句,只是为了缓和欲壑难填的哀怨,人们愤怒、自嘲、谈论着任何事情都需要限度,却一手死死的拽住超负荷的物质推车,心里并不想着更多。没有人想要真正忏悔,偶尔抖搂一下满腹的牢骚或者潜呻低吟。只有那脖子上挂着绞链四处游荡的鬼魂在苦苦申诉,忏悔自己当初没能够保护被一同绞死的妹妹。

      做“人”不易,但这朦胧的意识并不足以让人摆脱。身在其中,早已忘记文明的意义,甚至不再觉得需要。仿佛只有那最原始的祭奠才能免去内心一二的不安,一切都太过赤裸,赤裸得任何鲜血和痛楚都变得波澜不惊,坚韧的不是眼睛,而是胸膛中早已不会跳动的心脏。

From my blog:
http://magicdragon.blogbus.com/logs/14764230.html

 3 ) 歌声

2000年,打扮光鲜的老男人去上班却被开除。正被他言中:凡事都有个变数。这个镜头拍的实在趣味盎然。办公室的走廊里一扇扇看似关上的门后都有个人在注视着外面发生的一切,西方文明的教养告诉他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放肆。但这关乎桌上面包的事怎可就让它那样既成事实了。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老男孩跪在老板皮勒面前死死拽住他的裤腿。 2000年,军队高官,大地主,貌似也是个纳粹分子100岁寿辰。他还记得举起左手威严地吩咐:升旗升旗。但这是2000年,所以他在医院在笼子一样的床上大便没有人附和

 4 ) 不喜欢

碎片式寓言,充满符号暗喻象征的电影。一片荒诞的世界末日的景象,好在导演留下了一个诗人,他的日子不久将来到。不能算是全然的绝望。
我不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细节被罗列在一起,充满了简单的关联。信仰缺失、道德的崩坏、政治、商业、人类的无知……
也许这部电影放在新千年那个时候是恰当的……可到现在再看,像是有点矫情。
这是一本没什么新鲜的书,赶在千禧年发行,和打算千禧年卖十字架的商人没什么不同……做了影像编码后还是一本书。
导演拍广告出身。电影中无数超现实画面很特别……不过那些没能形成一个整体。

 5 ) 无畏的良知(对四个情节的解释)

片尾,看到那个小女孩蒙着双眼,仍小心翼翼的迈着生前赴死的脚步,她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我差点哭了。也许她知道一切,只是无所畏惧。
这一幕有N重含义,意味深长;

1、小女孩代表人类历史,她是盲目前进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所以一切选择都是荒谬的,人的存在是荒谬的。人类历史是没有路灯的黑暗,人类无法看清道路。
2、但人类内心保持孩童般的纯真和无知,预留有上帝和诗歌的位置,就是有救的,在历史的盲区中她仍能无畏的前进,死亡也阻止不了天真的脚步。
3、仔细看小女孩细碎的脚步吧,那是一种虔诚,这是人类在不被照亮的黑暗历史中行走必须持有的态度,即保持谨慎虔诚的心,所谓“登山即敬山”“抬头三尺有神明”“慎独”就是这个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走人世,要心怀天地良知。
4、显然,小女孩承担着拯救灵魂的使命,在阴间聚集众生的灵魂,走向救赎的道路,男主角因为软弱,始终回避耶稣、畏惧生活,也畏惧死亡,直到最后上帝走到他的面前,他彻底屈服了。平静的面对死亡,也能够平静的看待一生的苦难和荣辱。
……
再说大儿子诗人,诗人是活人中唯一一个直面惨淡人生的人,他是最后一个良知未泯的人,所以他因人类的无知而痛苦,为人类的天真而感动,在上帝已死的年代,他即是耶稣。“那安坐栖息的人将得到爱”“安坐者是可爱的”,我常想向世人大喊这样一句诗,真正的诗歌可以唤醒众生麻痹的灵魂,可以驱退鬼神,弘扬人间正义。
……
献祭的场面我认为可以这样解释,人类(尤其是官员和教徒)的灵魂已经死去,他们从众生中选取一个最纯洁的女孩去阴间拯救自己的灵魂们,将他们聚集起来,让逝者重逢,重现逝去的耻辱,赋予他们赎罪的机会,像那个苏联男孩,让他的灵魂能够有机会向妹妹求得原谅,这样逝者才能安息,生者才能面对生活。这就是小女孩的使命。类似“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故事在《郑伯克段于鄢》中也有过。
……
在登机大厅里推行李箱的壮观场面可以解释为,人类曾拥有宝贵的文明财富,但如今却显得臃肿不堪,变成了活下去的累赘,因为人们丧失了天理良知,回避错误,自欺欺人,自取其辱。压垮他们的不是昔日文明,而是自身积累的罪孽。他们那么可耻那么虚弱那么可怜巴巴。

纯真和愚蠢只剩一墙之隔,人类啊,真的到了十字路口,挺住啊!

(诗人巴列霍(Cesar Vallejo)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97216/

 6 ) 写诗的人是可爱的

今日在电影资料馆看了关于罗伊·安德森导演的纪录片《人生如是》,才发现之前自己一直弄错了,之前以为这部《二楼传来的歌声》是《你还活着》之后的一部。看来导演是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冷静了,期待周四的《寒枝雀静》。
但相比起《你还活着》,我更喜欢这部,导演对这个荒谬世界的表达添加了更多的情绪,而不只是远远看着。人物与情节之间的联系也更紧密,虽然还是由于我的脸盲和人物众多分不清谁是谁,但在零散的情节里,还是能看出一条清晰的线索。烧了店铺想骗取保费的卡勒的大儿子因为写诗而疯掉了,小儿子总在重复哥哥的那句诗“安坐者是可爱的”,卡勒觉得自己境况凄惨,去教堂倾诉,又去商人那里进了些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像来贩卖,想让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多个零,而自己曾借过钱,如今已不在世的亲戚和一个因为种族歧视被杀的俄国人一直纠缠着他,耶稣像更是卖不出去而被丢进垃圾堆。穿插在这条线索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情节,魔术师将上台参与表演的观众的肚皮切开,军官们假惺惺地向困在牢笼般的床里的将军庆祝他的100岁生日,无数人拉扯着笨重的行李想要逃离此地到达自由却被行李压垮。这一切合乎逻辑的荒诞一步一步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愚蠢,很是绝望。
纪录片里再现了很多电影制作的过程,导演在布景上很下工夫,片子应该基本上都是在棚里拍摄的,很多远景都利用了视觉差来布景(所以才通篇固定镜头吗?)片中角色也都不是“美”的,跟你跟我跟芸芸众生一样。演员的化妆也风格明显,包括群众演员在内面部都画得苍白,跟影片本身一样怪诞。
这是一部可以引发思考的电影,让我再多想想。

 短评

象征、超现实,甚至有鬼魂,话剧一样简洁的布景。场景:被鞭子抽打向前的上班族游行队伍、大大小小的十字架、献祭、沉默的疯诗人(儿子)、坐在婴儿床样栅栏里的百岁老将军……“人生就是个市场,买东西,然后在后面加一两个零再卖出去”他是个好人,是个诗人,开不了出租车,也不会做买卖,所以他疯了

1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很多隐喻的恐怖片。

12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虽然和《寒枝雀静》一脉相承,但要比较的话, 这个还是偏虚妄无趣了,而近作无疑更笃定更透彻,就算同讲哲理,把观众看得云山雾罩还是似懂非懂抑或一目了然,基本也是执导能力的反映。罗伊·安德森认为伯格曼不幽默,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慢慢进步的。

16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罗伊·安德森“生活三部曲”之首,2000戛纳评审团奖。千禧年恐慌+末世启示录,信仰失陷,诗人已疯,精神贫瘠,物质至上。依然是白面群像式的荒诞剧影像,冷幽默中透现着悲凉与绝望。除一处后拉镜头(火车旁初遇已逝者)外,均为固定机位深焦长镜头。群戏场面调度精妙,后景中亦有不少重要信息,如无尽的堵车(比较戈达尔[周末]影史最长塞车)与只朝一个方向走、间或弯腰鞭打前排人的游行队伍。最捧腹之景:失败的大锯活人魔术&敲打垃圾堆旁电线/灯杆后溜出的群鼠。| 安坐者是可爱的 | 找不到人却遭街头路人毒打| 全城人齐声张嘴高唱 | 只能呆在铁笼般床上的百岁亿万富翁大地主 | 倾斜晃荡的耶稣+卖耶稣失败将其丢弃的商人 | 惊慌逃跑的开会者&向内开的门 | 诡异的祭礼与震悚的收尾 | 众逃亡者拉挪着过载的行李车。(8.5/10)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不是很能确定它是电影……正好最近在看英国的黑喜 果然还是欧洲玩得艺术感更强啊 每个场景都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画作 或者是行为艺术的集合(不过果然它们都和诗意有关)不仅是场景的设计 场面调度的凝滞感 吹一波的话它的价值就在于 它时长90多分钟 所以情感累积和其他长度都注定不同

25分钟前
  • 寒莓根
  • 推荐

大智者不悲情

29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人格面具般的造型,戏剧化的故事冲突,天马行空的电影结构——三部曲一起看完:因为是20年電影经典,所以票一把,真的是第一次看该导演作品。

34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仅有一个移动镜头和两个相对移动镜头,Roy Anderson全凭构图和导演调度完成了一部惊世之作。

35分钟前
  • 陈乱乱
  • 力荐

理智的表象之下,一切都荒谬如斯;总体感觉很布努埃尔。

3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虚掩的门,摇晃的耶稣,街上的苦行,莫名的堵车,游荡于荒野的鬼魅…只要开心无害是现代病,意外事故都是笑料,托马斯的病友说哭是好的。埋葬下一代,库布里克法斯宾德也有类似的“展望”,同样是2000,对国人来说反倒是值得怀念的。还想到了词语,德莱叶活在21世纪还会那么笃定吗?不得不说十字架质量很好,安坐者是可爱的,怪不得霍克尼爱画椅子呢?

38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罗伊安德森真是奇才,这种人海固定长镜头的模式,特别难拍不说,竟然生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笑点,大多数还非常通俗,虽然我大概还是没有看到所有的… 更惊人的是,虽然好笑但它不是喜剧片,说的是人类对千禧年未知的恐惧,以及岌岌可危的表面的平静啊…

4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不名一文者是可爱的,仰天长卧者是可爱的,遗忘童年者是可爱的,栖息安坐者是可爱的,无帽秃者是可爱的,无花偷者是可爱的,戴表亡者是可爱的,荣耀生者是可爱的,宽容者是可爱的

46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力荐

罗伊安德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卡夫卡,只不过更喜剧些。这种喜剧效果来自于它对于空间的专注:它们把观众倏忽推远了。[二楼传来的歌声]则带着鲜明跨千年特征,它展现的是当历史发展到尽头时,人类可笑而徒劳的试图与"楼上"重建起联系的努力。但最终人还是被独自留在了此岸,被那死去的过往所审视和拷问。

51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12/16 这北欧导演用电影定焦广角的镜头,特意编排好简单的场景简练的对白用极简的手法拍摄/异常白的妆容有种荒诞和体验冷漠的人面具感[与寺山死者田园祭有异同处]/油画般的场景和长时间发呆的人体现都市冷漠疏离感/像英格玛一样用现实主义表现超现实主义的东西/受到98年经济危机显示转化为无为的思想

52分钟前
  • GINGER
  • 还行

【#1200】追求极致美学自然不错,但我认为安德森僵尸化的动作调度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想要达到的讽刺效果,最终还得透过语言进行表达,整部影片的悲观情绪不仅混乱了社会,更消解了人的意义,这么一来反观卓别林和塔蒂的伟大之处,化平凡为不凡的视听才是真正的电影。

54分钟前
  • TWY
  • 还行

极度晦涩的悲喜剧,从头到尾的固定长镜头。人的物体化,景致的舞台化,剧情的空心化,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小丑。很有魔性的一句台词:“安坐者是可爱的”...(看完后觉得自己都变煞笔了!)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被二战亡灵少年所缠绕的自己,精神病院里的诗人长子,这两个画面所造成的蒙太奇,不正是阿多诺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当中,人类遭遇历史浩劫面前,所面临的表达之不可能,语言无法承载的身体?一场一镜一个象征性主题,批判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很多没看懂,也不想去搞明白。

58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8/10。尴尬派导演的高逼格怪片,极富创意的场景构思,甚至用超现实的还原手法打破时空的间隔:纳粹吊死的俄国青年、债主鬼魂和生者同在一个空间里游荡。管道将尾气送入一群裸体女人列队走进的闷罐车,离奇屠杀同[寒枝雀静];结尾扔掉十字架的广场远方不断有蒙眼的人们聚集过来,象征着集体赎罪的主题?

59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当初怎么会想看这么冰冷灰色的电影呢? 但它又不是直接的冰冷,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僵硬灰白沮丧停滞,迟缓压抑如行为艺术, 一开始就不舒服,看完仿佛自己都变成这种灰白色。 还是不要想不开去看它了,人要避开心理暗示。 20110628@home

60分钟前
  • 半袖
  • 还行

高冷荒诞超现实喜剧。有时候你只需要把某种思维方式具象化为一种常见的却是大多数人想不到的符号,往往就能获得戏剧化的喜剧效果,比如本片的宗教被具象化为一个个十字架。魔术那段太搞笑了。两段主题曲都很好听。

1小时前
  • 小A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