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

喜剧片大陆2014

主演:姜文,葛优,周韵,舒淇,文章,王志文,洪晃,刘利年,那英,刘索拉,牛犇,姜洪齐

导演:姜文

 剧照

一步之遥 剧照 NO.1一步之遥 剧照 NO.2一步之遥 剧照 NO.3一步之遥 剧照 NO.4一步之遥 剧照 NO.5一步之遥 剧照 NO.6一步之遥 剧照 NO.13一步之遥 剧照 NO.14一步之遥 剧照 NO.15一步之遥 剧照 NO.16一步之遥 剧照 NO.17一步之遥 剧照 NO.18一步之遥 剧照 NO.19一步之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04 04:42

详细剧情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盘踞上海的军阀武大帅之子武七(文章 饰)为洗刷耻辱,辗转找到了前清遗老马走日(姜文 饰)求助。在此之后,马走日和在法租界当警督的发小项飞田(葛优 饰)联手策划了名为“花域总统选举”的大型选美活动,和马从小就认识的现总统完颜英(舒淇 饰)成功卫冕。谁知就在繁华喧嚣的最顶点,命运之车竟急转直下驶向深渊。在一个平凡的早上,完颜陈尸郊野,张皇失措的马走日找到武七的姐姐武六(周韵 饰)及其母亲齐老师(洪晃 饰),希望通过大帅帮自己洗刷杀人犯的罪名,结果却盲打误撞救下了险些被整死的项飞田。背负杀人犯之名的马绝路逃亡,而武六则以该事件拍摄了名为《枪毙马走日》的电影,马的命运愈加扑朔迷离……  本片根据民国奇案“阎瑞生案”改编。

 长篇影评

 1 ) 梦圆了姜文,梦碎了观众。

在看一步之遥之前,就听到了网络上的各种呼声,最显眼的一个词就是“难懂”,我以为这是又一部太阳照常升起,可看完后却觉得,这故事,至少面儿上的故事分明很是简单,甚至太简单了。

马走日和项飞田举办了选美大赛,完颜英夺魁,之后完在与马在一次说走就走的约炮中挂了,马寻求武六帮助却意外救了被困的项,自己却只得逃亡,因一次殴打导致被抓,又因机缘巧合,武与项等人决定施计让其脱身,却几次计划都要以失败告终,武最终决定与马逃跑,马却因不愿拖累武决定自首,以被杀结束。

应该没说漏吧?是不是看完我这么一大段,好像这个故事也并不算简单?可是事实上,在完颜英死后的剧情全部都在电影的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实际就三段戏:被N多人说过的开端仿教父戏,春晚一般的选美戏,舒淇和姜文的调情戏,三段戏按时长1<3<2,选美部分可以说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纯为秀技术,耍嘴皮,好玩儿,一场纯粹的秀。歌舞场面高速运动的摄影,快速凌厉的剪辑,主持时德云社一般的捧哏逗哏,就这么演了三四十分钟。好看吗?好看!有意义吗?没有!

既然故事不复杂,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看不懂?个人认为,是姜文把故事讲的太“花样”了,各种或诡异或跳跃的蒙太奇,各种超现实的意向插入其中,例如那个巨大的月亮,那个模仿默片的“片中片”,那个姜文死去时的独白。在我看来,这些不过只是电影用来表现的手法,但普通观众第一反应会是用现实的理性逻辑分析它,为啥会有个这么大的月亮?人怎么死了还能说话?不科学啊!于是就迷糊了。其实整个故事,就是死去的姜文给你把他的故事从头讲一次,这个方式并不新鲜,日落大道,美国丽人,都是这么做的。(当然,如果有高人能够分析出这个表层故事之下还有另一层故事,我也乐意接受)理解来了死人讲故事这一点,对于电影中那些荒诞不合理的剧情或意向就很容易明白了,这并不是一个从客观角度描述的故事,而是一个人以主观角度来回溯的,它必然不是全真的,它会有夸张,会有超现实,甚至可能有捏造。这个真假到底占多少,就留给观众自己把握了,作为一名明白的的导演,姜文也不会把真假说的那么实,一个优秀的导演,会留下空间给观众,姜文还不至于蠢到在电影里堵死这层空间。

虽然我对一步之遥的故事是抱着“没那么复杂”的观点,有几个细节还是很值得思考的。覃先生曾经说“我记得当初坐在那里的不是你,而是独眼龙” 随后在王天王讲故事的场景里姜文便是以独眼造型亮相。前段马走日说“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后半段武六便要给他一个假身份,让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重复两次打乱时空的细节呼应,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我不确定,或许也只是姜文用来模糊别人的小花招而已,就和全片那样“模糊”的讲故事一样。

可惜,这种模糊人的讲故事方法,对电影并无本质提升,甚至可以说,成了一步之遥的最大败笔。有很多人将一步与太阳作比较,我不赞成,太阳照常升起故事也讲的很模糊,但它是有一个很实在的内核所在的,这个非常难说清,就是无论讲的什么,你都能感到导演实在围绕着一个东西在说,它具有着强大的戏剧张力,或许就是所谓的“主题”,总之你不懂,但你也可以看得很享受,想要继续看下去,这样的模糊故事,是用花哨的外层包裹坚实的里层,外面乱,里面更复杂。穆赫兰道,太阳,都属于这样的电影。一步之遥外面花,里面却是啥也没有,除了让人迷糊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让它丧失了电影故事最基础的,应当具有的故事悬疑,冲突,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是让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动力。因此,一步在故事都没有讲好的情况下,就算其它小心思再精巧,也只能是挠痒痒。

姜文电影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什么?正是他的讽刺与隐喻,或许还有让子弹飞里那精心琢磨出的逗趣巧语,姜文这次并没有忘记这一点,可是在一步之遥故事已经翻船的情况下,这些本来应该是优点的东西,反倒成了缺点,因为它让这部电影变得更加不信服,无论是讽刺,隐喻,还是耍小聪明的逗趣台词,它们都是刻意插入的“段子”,要让观众不察觉你讨巧的目的,就要在他们对电影的注意力达到高点时抛出来,这样观众才会为你的巧思拍案叫绝,用一句很俗的网络语言来形容,便是“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那也还蛮带感嘛”。可一步之遥的观众还没投入进故事,段子台词就已经跑了出来,没有了前者做为让观众移情的基础,“目的”被观众发觉,电影瞬间就会充斥满满的“设计”感,而上次让我产生这样感觉的电影,是韩寒的《后会无期》

回到最开始的标题,为什么我说这电影是姜文的梦,因为整部电影,就像是姜文玩儿出来的。或许真是应了那句“有钱就会任性”,让子弹飞的异常成功让姜文不再有任何担心,心知无论自己怎么拍,观众总会买账(事实也的确如此)于是便撒开了丫子拍出了一步之遥,无视主流商业片的需求,只把自己想要的想让人看见的东西放到电影里,然后一锅炖端给观众,这样的电影,一步之遥不是第一部也肯定不是最后一部。太空漫游2001其实不也是库布里克的一次“任性”之作吗?但库布里克虽然大胆,却对自己和观众有着清楚地认识。而姜文却高估了观众,以为观众能够明白并理解他的胡闹表达,更高估了自己,以为彻底由着自己性子拍出来的电影依然能够收获好评,最后,姜文的电影梦是圆了,观众对姜文的梦却被姜文自己摔了个粉碎。

 2 ) 写在《一步之遥》观影后:失败的是姜文,观众不是“王天王”


1、 序言

《一步之遥》并不是烂片,但它是一部坏电影,而且是一部千锤百炼之后的坏电影。这部电影能够愉悦一部分观众,比如我自己;但对大部分观众而言是一场花钱去遭受的折磨。

对于喜爱姜文电影的影迷如我,总感到有一种义务,要通过文章把《一步之遥》的理解门槛降低些,让更多观众get到电影的本来面貌,少一些焦躁和厌恶。


然而姜文在《一步之遥》受到普遍差评后,接受访谈时发表了一个感慨——“大家都在演王天王,确实让我有点觉得……我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应该叹息”。

姜文的这个感慨,让事情起了变化。我感觉到了另一种义务,不是作为姜文的影迷为他文过饰非,而是作为观众的一员直面姜文的挑战。


先简单说明一下,姜文说“大家都在演王天王”,是什么意思。

姜文在《一步之遥》里安排了一个王志文出演的“王天王”,这是一个靠演丑戏挣大钱,观众前卑琐,舞台后跋扈的戏子。这是整部电影中的核心人物(让王志文演并非贬低而是尊重),因为他促进了主角马走日最重要的转变。

“王天王”不理解完颜英之死的真相,就按自己的意愿演绎成了卑琐的奸杀案,把马走日塑造成“阿乌卵”,以迎合观众的恶趣味。而当真正马走日在场时,反而却没人愿意了解完颜英之死真相。王天王也不顾多么不合逻辑,只想让马走日穿上奇装异服,兑现他在丑戏中臆想中“阿乌卵”式的奸杀犯。


这是一出镜子戏,戏里的观众,就是戏外的观众。姜文想让观众们看电影如照镜子,顺着马走日的情感去敌视那些猥琐的观众,从而也能反躬自省——“不做王天王做的事”。

于是,当《一步之遥》恶评如潮的时候,很明显,大部分观众是“没看懂”的。然后一些影评人就像“王天王”一般跳出来,按自己的想象来评价这部电影,给《一步之遥》塑造了一个穿着黑皮SM服饰一般的“阿乌卵”形象。而那些不能理解“马走日”的观众们,从这些“阿乌卵”式的吐槽影评中,感受到了快乐与满足,不再理会《一步之遥》的真相。电影外的观众,成为了电影里的观众;电影里的马走日,变成了电影外的姜文。

这就是姜文的感慨——“大家都在演王天王”。他不知道该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还是应该叹息对观众们“不幸言中”。

这是非常典型的,精英们“民粹主义”式的批判,蕴含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和者千人”式的孤芳自赏。姜文的这种心情,的确太像《无极》之后的陈凯歌,《三枪》之后的张艺谋,《私人定制》之后的冯小刚。


然而这一次姜文大错特错了。他在自恋中耗资三亿拍了一部精心雕琢的坏电影,折磨了无数掏钱进影院的观众和影迷,在漫天恶评之中,却拒绝反省自己犯了什么错。我们观众不做“王天王”,就必须好好地和姜文讲讲道理,为什么《一步之遥》是部坏电影



2、 思维奔逸的《一步之遥》,是姜文心目中最好电影,却是一场对普通观众的酷刑

必须得承认,《一步之遥》在影院里给我的感受是愉悦的;但同时周围观众的反应也传递给我各种坐立不安。上午场上座大概三十人左右,前后走掉了七八人,甚至还有观众睡着了呼噜噜打起鼾来。而电影也时时引发周围观众的焦躁感,传出各种皱眉呲牙时的“啧啧”声。

别的时候可能会怪周围观众缺乏观影素质,但这部电影怪不得他们。《一步之遥》最大的叙事特点就是思维奔逸,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躁狂”式精神障碍的表现。

何谓思维奔逸,读者可以百科一下。简单来说,是病人在交流时,脑子转得太快,嘴跟不上脑子,手跟不上嘴,最终表达出来的东西支离破碎,或细节过度丰富而脱离主线,或主题凌乱变迁。

而轻躁狂是一种常见现象,当事人表现得情绪亢奋、高度自信,以及思维奔逸,令与病人交流的对象感到不适。它经常是种害处低的病态现象,但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有轻躁狂的一面,毋宁说轻躁狂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和活力。

2.1 奔逸的对白

《一步之遥》的思维奔逸,首先表现在高度紧凑的剧情上。由于剧情非常丰富,以至于不给观众预留额外的酝酿和思考时间。姜文和昆汀都是废土流,角色的对白极多,但昆汀的对白是高度写实的,用非常平缓啰唆的对话制造暴风雨前的平静,为剧情爆点铺垫好反差。而姜文追求的是针锋相对的刺激,一条条对白如同武学招式,见招拆招,间不容发,就如同武侠电影为追求节奏抽帧一般。

这不是坏事,是姜文一贯的风格和烙印,让姜文影迷看得过瘾。

2.2 奔逸的镜头

思维奔逸更体现在魔幻式的艺术手法上。

好的电影,必须在剧情的爆点上用视听艺术手法让观众体瞬间带入角色第一人称感受。例如,昆汀最擅长的,是在平平无奇的对话陡然进入高峰的瞬间(例如犹太猎人问到法国农夫“你是不是保护了帝国的敌人”时),插入耳鸣一般嗡嗡作响的背景噪声。

又如《心花路放》中黄渤灵魂觉悟的瞬间,镜头俯拍了一个影子像人人像影子的奇异画面,象征着黄渤压抑的真我如影子般“站”了起来,伴随着音乐的咏叹,人物的内心在无声呐喊的孤愤感立刻爆发出来。

而《一步之遥》中的魔幻式表达也很多,全都是剧情推动的关键。除了那个亮瞎眼的奔向月球外,最具代表性的三个魔幻场景是:

1、马走日在武六书房重逢武六
2、武六在剧场的风车背景下,质问马走日有无杀人
3、马走日在旷野的风车上,迎着莫名其妙出现的礼服众人,大喊内心独白

马走日在武六书房见武六前,由于他心底暗藏已久的强烈情愫,使他鲜血上涌,有些头昏眼花。镜头也随之注意分散,想到的和看到的不同步,看到的和听到的不同步。走到墙边,思想立刻回到了记忆深处沐浴在美术光泽(象征着被情愫修饰得更美好的记忆)里的轮船。

而在武六叫唤一声,把马走日拉回现实的那个瞬间,荧幕上回头的马走日两旁是书架,脑后却是游船行过的大海。记忆和现实用不可能存在的画面融合到了一起,反映了马走日瞬间的迷惑。这个表达是非常非常精彩的,姜文应该也是自豪且自鸣得意。

而在剧场那一幕,武六质问马走日时,居然给她打了个聚光灯。这镜头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个不可能的镜头,反映了百感交集的马走日,在面对武六质问时产生的“管状视觉”。人类在强烈应激的时候,眼中就是一个焦点而周围一切都是模糊的。

在电影的结尾,马走日打晕武六,一个人冲上风车外的天梯,对四方咆哮着独白时,出现了各种幻觉。如不知何方不知何人打来的砰砰枪响,没有鲜血飞溅的中弹动作,漫山遍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西装男和婚纱女……

这同样是用魔幻式的手法让观众带入马走日的主观感受。他胸中的块垒冰释坍塌了,他一方面做出了“to be”的抉择要孤身赴死,另一方面心灵的解脱也使得他强烈地想吐尽胸中的一切。而现实是马走日很可能刚出来没说几句就被一枪打中了要害,接下来观众看到的是他的主观世界,越来越多的幻觉,迎合他所言说的场景。漫山遍野臆造出来的观众,和之前开着红车冲向月球遥相呼应,是马走日生命中仅有的两场悲剧式的婚礼逃亡。


光就这些场景而言,姜文对魔幻手法的运用的确在《一步之遥》中有了更大的突破。他说这是自己最好的电影并不为过。如果仅仅因为对这些手法不理解,观众就骂它烂片,这的确是观众的不足——艺术手法不烂,而且还相当出色,只是观众没看懂而已。

2.3 奔逸的折磨

然而问题来了,姜文的思维奔逸远不止于他惯用的艺术手法上,《一步之遥》在剧情上也是奔逸的,在角色塑造上也是奔逸的,在电影主题上还是奔逸的。

总的来说,《一步之遥》并没有把故事讲好,没有把角色塑造好;故事讲不好,角色没塑造好,观众就无法真正把自己带入故事和角色心中;观众无法带入角色,那么营造剧情冲突的高强度对白也好,营造角色主观体验的魔幻手法也好,给观众带去的只是刺耳的声音和刺眼的镜头。

如同夜里喝醉酒的两个兄弟搂着肩膀举着酒瓶,在大道上边踉跄着边唱儿时的歌曲,他们俩是high爆了,可周围的路人就遭了醉了。更可怕的是,路人们是被骗着掏钱过来当一把路人的。这不是观影水平的高低,是姜文自己的过错。


3、 《一步之遥》的剧情如冲天的火箭,但不是步步高升,而是分崩离析


为何前文说《一步之遥》剧情是思维奔逸的呢?这么说吧,姜文把每一段剧情都展开得非常丰满,但随即又突兀地转到下一个剧情。观众上一个剧情关注的人和事蓦然消失,新的剧情又同样丰满的扑面而来。就像观众还在惊愕之中,想回过头看一眼身后飞驰而去的东西,却被姜文双手伸到脸旁,握住,又掰了回来。

3.1 九个剧情段

《一步之遥》里有这么九个主剧情段:武七求人,选花国总统,完颜求婚而死,帅府救人,走日逃亡被捕,补拍枪毙马走日,是救是杀博弈,武六抢人私奔,马走日风车独白。

姜文恐怕是为了夯实剧情厚度,每一个剧情段都铺设了大量的细节,不仅围绕主角,也丰满了旁支。这是作为导演的姜文犯了大忌讳——没有突出主题,淡化次要矛盾。

武七求马走日出山这一段,浓墨重彩地模仿了教父的场景,也夹杂着隐喻勾画了马走日的形象。就像刚刚描绘出了一个较有吸引力的眼睛,让观众想看到接下来的全脸。别的电影,例如《教父》,就该花一段来勾勒主角的轮廓了。这个马走日是谁,现在身份如何,为何人人都要找他,手段和身份如何,和项飞天什么关系?但《一步之遥》呢,立刻转场到了花国选举。

不难发现选总统这段歌舞,是百老汇般的一流水平。丰富的试听轰炸,让观众暂时忘了马项二人身份之谜,还没来得及流连忘返,而是新的谜题又轰炸过来了——舒淇用京腔说了段火影水平的嘴遁,就压过白狐青卢了?以为这是一部漫长选美比赛电影的观众,恐怕毫无准备地懵了。

更多问题接踵而来,花国总统是什么性质的选美(其实是选妓女)?那个赛二爷是什么奇人如此高捧(其实是名妓赛金花)?“女也”的她银幕这么骂脏话好吗?拍到了所谓的初嫁权要怎么个用法(本来是初夜权)?马走日原来不是教父其实只是个龟公……?牛犇老师怎么就用完初嫁权了?硬硬朗朗的是几个意思?

这些迷惑若明若暗地盘旋在观众脑子里,还没回过神,剧情又跳了。完颜英假作真时真亦假,忘了自己妓女的身份,幻想自己也可以追求真正的爱情,向马走日逼婚了。这一段拍得很有趣,各种包袱甩个不停,观众也看得很开心——原来是个浪漫的爱情电影啊!

一个观众这么想,若有所得地微笑着,然后3D荧幕上的车就凭空从他的脸前面碾了过去,飞往月球找姐夫吴刚去了。观众震惊的双眼还没来得及眨,完颜英突然死了,舒淇微笑着一尘不染地躺在那里等领便当了;观众震惊的嘴刚张开,不知要不要问真死假死时,屏幕上穿进来一个走入芦苇的女子,还没来得及想这是谁,马走日已经突然变了装出逃了……

3.2 分崩离析的火箭

我不用把整部电影都这么地描述一遍。看过的观众细细回忆就明白了,每一段剧情,姜文都把许多细节刻画地特别丰满(赛二爷横空出现)或扎眼(例如牛犇老师出场),正是因为表现力强却语焉不详,勾起了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啪得一声导演把面前的这道门砸上,然后拖着我们指旁边那扇,那才是主线。

这种做法就像一支拔地而起的火箭,喷射着热流刺向天际。它是靠丢失自身的质量来获取更高的速度的。在轰鸣和震颤中,火箭扔掉助推器,扔掉主引擎,扔掉整流罩,最后是不到万分之一质量的精华走上了太空轨道,向人类传来天际的声音。

这万分之一的质量,本应该是《GATTACA》里伴随着飞船升天时点燃的焚化炉,是《勇敢的心》中行刑场上呐喊的“freedom”,《七磅》里盲人重新明亮的眼眸,是《阳光小美女》里庇佑着家人重新上路的落日余晖。

而在《一步之遥》里是什么呢?“to be”了一会?然而这个“to be”并没有足够的精神高度,与之前如此奔逸的剧情衰落的质量碎片相匹配。到电影完结的时刻,也是剧情结构彻底崩塌的时刻。

看完了结局,恐怕更多的人一边穿起衣服收拾杂物,一边还在回想马走日是啥地位,花国总统是不是妓女,完颜死时好像有啥线索,那个莫名出现又不见的法国人是什么东西,那个会唱歌剧的大帅长得那么像腾格尔,项飞天究竟后来怎么了……再看一眼银幕上飘过的字幕,喃喃一句我衣服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么个东西……



4、 《一步之遥》的主题和“真打”一样经过千锤百炼,然后成了把“要你命3000”

4.1 什么是真打

“真打”指的是日本最优秀的武士刀,锻炼之前要准备上百把刀身,然后两两融化打成一把的厚度,周而往复,锤炼成精华中的精华。极厚重,极致密,无比致命。最关键的是,它只是一把成刀。


4.2 要你命三千

而“要你命3000”呢,则是由达闻西所发明,集十种兵器于一身,每一种都可以独当一面。传说是威力超过任何武器十倍的杀人利器。它包括西瓜刀,车链,毒药,手榴弹…………

姜文编剧们在接受访谈时,就谈到了类似的话。《一步之遥》有王朔和姜文做创作,还有廖一梅写戏剧冲突,许多才华横溢的编剧参与写剧情和对白。每个人都拿出厚厚一本剧情,汇在一起可以拍十部电影。所以姜文感慨,观众看这部电影票买值了,相当于看了好几部。

你们看,这可不是一把“要你命三千”么?

4.3 一步之遥的六个主题

产品经理明白,削减设计和优化,专注于实现需求;公司经理明白,收缩产品线,打造重点品牌;企业CEO明白,拆分产业链,保留高利润环节;毛主席明白,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连鄙人我都明白,写篇文章面面俱到,反而离题千里,好文章是要能删改得精简,而不是比谁写得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然而姜文这次居然把一部电影拍出了十部的体验当成骄傲?难怪我们看了一部“要你命三千”。上一个敢这么做的,毫无疑问是《富春山居图》。

把《一步之遥》光怪陆离的叙事都剥开,它的主题并不复杂。荒诞,成长,救赎,新生,爱情,善恶,这六个是电影的核心主题。

4.4 荒诞的主题

先说荒诞主题。电影一讲荒诞,老影迷就明白,人的荒诞是为了表达时代的荒诞,荒诞的时代压抑了每个人真诚的内心世界,让人的言语和行为变得不可理喻,而主要角色在不可理喻中挣扎地释放自己的内心。姜文自己拍得最好的荒诞剧是《太阳照常升起》,故事和人物的荒诞成为右翼精神对文革这种左翼社会的控诉。

《一步之遥》的荒诞来自于一边纸醉金迷一边水深火热的民国。有哪些经典场景呢?

武七想洗钱,于是把选妓女花魁变成了全球直播选美。理由荒诞得要死——要把new money洗成old money,拾起丢下去的脸。话说民国哪里有意大利女人坐着有厨房的私人飞机?“我们这个时代就有私人飞机了”?

由于马走日醉了一夜酒,大清国的辫子没有来得及自己剪,被民国剪了。别人剪的和自己剪是一回事吗?于是大清亡了。大清亡了,都怪马走日醉酒。若没有这一场醉酒,哪有那些军阀去做大帅呢?大清国和武大帅,谁是谁的爹,谁是谁的妈,真搞不太清楚。

选花魁妓女,搞成了环球选美。环球选美,选的是花国总统。看上去是选总统,其实是背后军阀要洗自己。军阀洗白自己,成就了一场选总统的革命。观众们你别看这个舞台酷似春晚般荒诞,这就是历史,我们见证了这样的历史,我们本身就是这样荒诞历史的一部分!

大帅要马办项飞天,法办儿子。儿子被带去嫖了?没事。问题在于,嫖的是老爸去的地,老爸嫖的人!军阀派系儿子们和爸爸们打成一团,抢的不就是自己的地盘和女人吗?怎么解决矛盾?德先生和赛先生啊。赛先生不是都造了大炮了吗?光那样还不行啊,赛先生还要用来改造人,要让人能弯腰手够着地,能开怀大笑。开怀大笑了,父军阀和儿军阀不就和好,一个桌上吃饭啦?

《枪毙马走日》让故事角色自己去做电影的演员,让角色成为奸杀戏的演员,让演员成为被枪毙的角色。让戏里的马走日成为戏外被众人误解的姜文,让戏外的观众称为戏里吃人血馒头的王天王。这是电影的两条支柱,也是现实的两条支柱

武帅从法租界引渡马走日,这是一国的耻辱,却做成了一国的荣耀。一大堆学生模样的演员,整齐划一地喊着“中国的事中国办”,荒诞得就像中国人跑到巴黎和会去要自己的山东胶州湾一样。威武的仪仗队里还不时闪过万字旗的影子——这是在创造历史,我们见证了这样的历史,我们就是这历史的一部分!

武帅取小老婆是政治联姻,原来取小老婆还可以找这个借口啊!高明!当看到那个俄国小老婆时,你又不得不为武帅掉下同情的泪水,辛苦了!大老婆为娶小老婆做翻译,也辛苦了!东正教要嫁小老婆,都辛苦了!苏联都已经建国了,还要娶一个这么肥胖的卡捷琳娜,那一嘴亲上去真是勇敢。别看武帅一个土老帽样,人家能唱意大利语的饮酒歌啊!惊讶吧!唱完了结果还是土老帽,惊讶吧!连姜文老婆周韵都能唱咏叹调,惊讶吧,大家都不知道吧!!

各种荒诞场景不停轰炸着观众的大脑,到故事的后面,父亲教女儿娶小老婆,老妈教女儿搞四十个男人,至于拔枪相射,开着高音喇叭用“告台湾同胞书”的语气撕逼,都不算什么了。


电影里用到荒诞的场景,一定影射时代,一定影射时代下被压抑的人心。光看这个主题,《一步之遥》表达得很好。

4.5 成长、救赎、新生的主题

马走日是有原罪的,这个原罪并不是害死了完颜英,而是他没有成长。马走日的青春期,随着大清国的戛然而止,缩进了角色的体内。如他所说,他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这个长不大的孩子让同样沉浸在青春期的性、冲动、暴力中的巨婴姜文来演,再适合不过。

正是因为长不大,马走日把儿童的顽劣带到了成年的生活中。他在待人上顽劣,把江山覆灭说成一人之醉;他在做事上顽劣,把妓女选举办成了全球选美;他在爱情上也如此顽劣,伤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妓女追求唯一依靠的那种绝望的心。

并不是因为马走日害死了完颜英才有罪,而是因为马走日有罪他才害死了完颜英。马走日想摆脱罪,来到了武帅府求援。然而武帅的权力或许能让他拜托身上的罪,但他心底对武六的情愫却激发起了他心灵上背负的罪。马走日没办法向感情世界的法官来请求赦免。于是他流亡了。

世俗的杀人罪行,可以躲藏在民国的老照片中苟且一时。但心灵中辜负人的罪,却永远没办法解脱。所以王天王演的戏,并不只是在侮辱马走日,更是在侮辱身为妓女但内心不泯的完颜英。是马走日的罪让完颜英安详优美的死状被世人侮辱。

马走日内心震撼了,有承担责任的冲动了,但他的自私和幼稚还拖着后腿,因而他先去行贿。行贿失败后,终于挺身而出。这是马走日第一次成长了,他终于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了。

第二次成长则是全戏的结尾。自私的马走日被陷入爱情中的武六救走了,这是他身体得救的唯一机会。武六也向他求婚。但是正是马走日心灵的原罪,伤害了上一个向他求婚的女人,他还要再伤害这一个人吗?真是因为他身体的原罪,连累完颜英覆车而死,难道他还要因为身体的罪没消,继续让武六和家人兵戎相向吗?

马走日再次成长了,他用自己身体的死,来实现对武六的保护。而他为了别人挺身而出的牺牲,救赎了他心灵的原罪。他在“not to be”和死亡面前,选择了死亡,终于完成了马走日的“to be”。

马走日获得了成长,获得了救赎,获得了新生。死亡就是他的新生,新生的马走日摆脱了虚荣,拜托了原罪,所以才能从容淡定地做旁白,给我们观众讲这个故事。旁白的马走日,就是新生的马走日,看到最后才能恍然大悟。

这三个主题串在一起,是不是好题材呢?是好题材。


4.6 爱情的主题

马走日的爱情不是《一步之遥》的爱情,《一步之遥》的爱情是完颜英和武六的爱情。这是两个娜拉出走的故事。

一个娜拉是完颜英,她表面上贵为妓女中的花魁,花国的总统,本质上是嫖客们的玩偶。她敢于抛弃浮华,想和马走日从花国般的玩偶之家出走,寻求一个真诚而平淡的爱情生活。

另一个娜拉是武六,她表面上贵为大军阀的千金,不仅有随便冤枉人的能力,还有随便不冤枉人的能力。但这是一个只有利益的世界,父亲教她讨小老婆,母亲教她搞男人,都为了各自的利益去欺骗内心,一辈子顶不上真实的一分钟。她只是物质利益博弈中的一个玩偶,恰如她在百般屈辱之中还要浓妆艳抹,和父亲一起为荒诞的取小妈婚礼唱上一曲饮酒歌。她的学识只是取悦这些人的玩偶。

于是武六也要和马走日从帅府般的玩偶之家出走,追寻一个真诚而冒险的激情生活。

这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里那种冲动或隐忍的大男子主义的爱情,而是女人视角的爱情。追求的不仅是爱情,更是女性对自己生命的选择,对社会规则压迫的唾弃。

姜文觉得自己写不好这些剧情,还特地请了廖一梅。廖一梅也的确把细节写得相当好。然后找到了舒淇和周韵这样能用眉宇演女性内心戏的好演员。

这样一看,电影里的爱情故事是不是挺棒?

4.7 善恶的主题

两大影帝再次聚首。马走日,项飞田。一个最终为了死者的荣耀挺身而出直面死亡,一个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诬陷昔日的恩人。一步之遥,天渊之别。特别是项飞田的险恶,用极其微妙的字句刺激武七,成为他手中的一个棋子,把马走日的命运推向绝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人之险恶何至于此!

4.8 六个名贵的主题,一堆魔幻的调料,熬干了观众,成了一锅烫嘴的药渣

姜文把六个优秀的主题一锅炖,还用重口味的艺术手法,是《一步之遥》最大的败笔。这不是观众审美出了任何问题,不是编剧的心血撒的不多,根本是姜文自己犯的过错。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角色刻画肤浅而杂乱。姜文和葛优,两大影帝需要有《让子弹飞》一般的对手戏,一次次共同面对的场景,一次次截然不同的选择,才能把善恶间一步之遥的主题雕琢清晰。然而葛优的戏分大多让给了舒淇和周韵,甚至最后连结局都来不及交待,成了第最为失败的主题。

舒淇和周韵的故事非常丰满,但娜拉出不出走的一步之遥,需要观众带入他们的角色才能体会得到。然而叙事的主线总是从迫切需要成长和救赎的马走日那里拉到了姜文身上。两个娜拉成为了观众眼里的墙画。

若要能体会马走日的成长和救赎的一步之遥,则需要观众能认可马走日的内心。这样一个角色需要拉低身段,让观众俯视他,同情他,然后体会他。而姜文的高傲把这个角色内心包裹在插科打诨和欲言又止中,要读懂姜文才能读懂马走日。观众首先体会到的,却是我是不是艺术水平不够,我敢不敢指出皇帝没有穿新衣的焦虑感。

单独来看,即便是姜文的才华,也不可能在140分钟里把《一步之遥》的每一个主题做的比别的电影人专门探讨得更好。

荒诞的主题,《一步之遥》远不及姜文自己的《太阳照常升起》。《钢的琴》也很荒诞,就荒诞得很感人。

爱情的主题,能比得上许鞍华《男人四十》中面对责任和爱情的两难纠结?

救赎的主题,姜文自己的《寻枪》也是能做到震撼人心的。前面提到的《七磅》更是值得体验

成长和新生的主题,今年之内已经佳作频频,最优秀的当然是《地心引力》。即便是成长、新生、救赎的一锅炖,《一步之遥》还不如宁浩的《无人区》、《新花路放》。想一想《GATTACA》或《阳光小美女》,更是相差万里。因为《一步之遥》没有铺垫好矛盾和挣扎,无法给人带来内心深处的激励。

4.9 有没有能够炖好六个主题的电影?有

这个电影就是口口相传的《大话西游》。姜文无意之中弄了一部和《大话西游》架构非常相似的电影。大话西游恰是同样蕴含了六个主题的。

在极端自私自利的残酷社会背景下,每个聪明的人无论是妖怪还是强盗都把自己伪装得极度愚蠢。而那些看起来很牛的人总是如纸老虎一般一戳就破。如此荒诞无稽的时代,主角其实是个长不大的巨婴,玩世不恭,善于忽悠,不敢承担任何责任。而这一原罪使主角在关键的抉择中伤害了女人的真爱。因为内疚使得主角逐渐加深了对爱情的理解,最终让主角甘愿牺牲自己挺身而出,获得了救赎,立地成佛。

而《大话西游》和《一步之遥》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区别。

大话西游拆分成了两部,第一部核心的主题是荒诞,第二部核心的主题是爱情和救赎,没有一锅炖。

大话西游只有至尊宝一个主线角色,其它所有辅助角色都没有独立的叙事空间

大话西游用低三下四的无厘头来安抚多元主题对观众的冲击,引人入胜;没有用曲高和寡的魔幻手法,轰炸普通观众的眼睛和耳洞,让观众疲惫不堪。

姜文和周星驰是我心目中完全不同世界里的人,居然在这部电影的分析过程中以不太好的姿势碰撞到了一起,真是令人伤感。


5、 《一步之遥》不是艺术电影曲高和寡,而是商业电影欺诈观众

姜文接受访谈时说过一番话:

“法国有很多是艺术家的导演,为什么可以产生?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观众愿意去理解。中国的有些观众,就理直气壮地没有羞耻地说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我看不懂。”“看不懂电影就这么说话,是可耻的。看不懂这个电影也是可耻的。因为看不懂造成电影票房不好,只有我们这儿才敢这样说话。”

要我说,首先,人们艺术水平层次不齐,看电影的目的五花八门,看不懂艺术电影的总是大有人在,他们坦诚自己看不懂,没有什么可羞耻的。

如果《一步之遥》像《太阳照常升起》那样真是一部艺术电影,导演或许可以说“爱看看,不看X”,先做好声明,然后静等知音。

然而《一步之遥》是号称投资高达三亿的大制作。如此大的资本投入,一大块给了制作,一大块给了演员,还有一大块给了发行,目标肯定是赚大钱。制片方明确预期了票房破二十亿大关。

二十亿票房,就意味着《一步之遥》肯定是希望吸引大多数观众,懂艺术电影的观众,不懂艺术电影的观众,都为了这次观影体验给制片方掏钱的。结果观众果然冲着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冲着姜文的名号满心期待花钱去了,却被痛苦地折磨了一番,当然有权力不满。因为他们被骗了。

这个时候导演再跳出来说“爱看看,不看X”,这就好比什么呢?说得低俗一点,好比打着日本AV女星画像的“包小姐”广告,招来一看却是李健仁版的如花弹着棉花说“我只卖艺不卖身”。这是消费欺诈


6. 何时观众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呢?

看影评看到了“情怀癌”这个词,作者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导演们有导演们的情怀癌,这种情怀癌表现为他们孤芳自赏的伟大电影,这是我们平民观众不容置喙的事情。

然而导演的情怀癌总是要号召观众的钞票去支撑,这对观众而言已经不那么公平。这实际意味着资本用金钱收买了导演,以实现他们情怀癌为诱饵,让他们再去做欺骗观众的诱饵。最终结果不是市场经济里优秀商品的交换,而是情怀癌包装出来的一场商业欺诈。

一贯主张站着把钱挣了的姜文,本来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和观众站成了平行线,都和资本的利益不那么的一致。可是一旦两条平行线在资本的引力作用下相交碰撞到了一起,连之前说要和观众谈恋爱的姜文,也把矛头指向了那些掏钱却倍感折磨的观众们。
\
姜文没有反省到,他正是太缺和普通观众的对话了,才只能够把艺术修养和审美都如此之高的自己当成唯一的观众。

姜文和观众、影评人撕得一地鸡毛,无非是另一种比烂的广告,资本还是要赚得朋满钵满。姜文觉得自己的艺术自尊,像《太阳照常升起》那样,再次一次被“王天王”式的“民粹浪潮”伤害,只会把他和普通观众推得越来越远。


又一个被人信赖的好导演把观众当成了“民粹”仇敌,何时观众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呢?

 3 ) 文化拧不过子弹--反香蕉人的焦虑

《一步之遥》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也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的电影杂糅,在我粗浅的看来,这部电影问了一个问题:这群讲着洋文的黄皮肤人,我们的,身份认同,何在?

先从马走日和项飞天说起,满清八旗贝勒,开篇就讲了三种语言,第一个是莎士比亚式的发问,to be or not to be,一丝不苟的西装别了一朵玫瑰花,全上海的文人雅士都说马走日逼格最高,英文讲的顺溜,想必是既见过洋人的世面(后揭示去过法国),又见过老贵族的排场。第二个,中国话讲怎么取悦一位移居意大利的中国小姐(假洋人),来了上海的惺惺作态,武七在这样一位假洋鬼子的面前,却因为不懂得中国人讲的“锅气”,丢了上海人的脸面。第三个,最后两人讲了一小段满语,马走日又讲了那个下雪天慈禧太后铰辫子的故事——这个包袱,把整个电影里关于身份的问题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究竟是自己主动剪的辫子?还是被洋人逼得剪了辫子呢?我们究竟是自己主动迈出了国际化的那一步?还是被西方人逼得迈出了那一步呢?

然后,就是一个繁盛的,国际化的上海。寰宇直播的选美。原本是上海本土的选美赛事,要干得大,要让武七这样的New Money有排场,就一定得干一个国际化。舞者和乐手,都是外国人,White Tiger Foster穿着流苏旗袍跳舞唱英文,上官青卢打扮成远东贵妇用鸵鸟毛装饰着唱洋文。武六的摄像机,要做中国的卢米埃尔,场景到这一步让人说这是在洛杉矶的好莱坞剧场也未尝不可。不过,再国际化,再洋气,抵不过马走日心里明白怎么赢的这一群观众的喝彩。完颜英没有讲一句英文,没有唱一首歌,就讲了一件事儿:我是出来卖的,选我做总统,你们才有机会玩到总统。你看看,什么国际化不国际化,到头来,谁惦记你什么英文法文歌剧心理学(见上官青卢关于屁的演说,被剪切掉的一段),对我而言,有利可图,最为重要。

于是开始卖了,从老头家里卖到钟三家,这里隐藏的矛盾是-- 马走日想要通过完颜英来赚钱的,而完颜英真把自己当成总统,非但没赚钱,还施舍给了人家。回到本质上,马走日从头到尾没有爱过完颜英,非但没有爱过,其实他的内心是鄙夷完颜英的。考虑到马走日的出身,对自己作为上海滩最高逼格男士的自我认知,完颜英再怎么花域总统不过是个高级妓女,是顶顶配不上他的。于是,才有了完颜英哭闹要嫁,马走日却万般推脱的这一场。在这里,马走日如此插科打诨的一个人,为什么不肯就答应下来,哄完颜英开心呢?—— 其实,马走日内心,是一个极度骄傲的人。就算干着不入流的事,却不肯低了自己的身份一丝一毫,也就根本不可能娶一个妓女。对于婚姻,和社会身份,他是看重的。

从鸦片,到飞上月球,希望暂时的精神麻痹和兜风可以缓解完颜英被拒绝带来的悲伤,却酿成车祸。马走日心里觉得配得上他的女人,是武六,是武六的出身、同样留洋之后才学和气度,才有了法国海滩上金黄色沙滩与武六漫步的一段。早些年留过洋的人都知道,海龟心里基本上只装得下海龟,在国外那种浪漫、自由而真诚的感情,往往会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最深刻的印记。那段关于武六的回忆,是至纯至美的一段,你看不到任何社会关系和力量的裹挟,只有两个人漫无边际的扯淡和女人任性的踢了两脚。没去成的泰山,开动的火车,是种惦记。于是,才有了马走日不肯开口求武六——在我心里,是同等的人,我便不愿在你的面前,输了分毫的气度。

接下来,关于身份的进一步的探讨就全部可以在武大帅家展开了。一个核心人物就是洪晃演的-覃老师。 开场穿着旗袍,富态的模样,朗诵的是一句拉丁文的诗,说明自小出身就是书香门第,只有接受过非常正统的英国贵族教育的人,才会讲拉丁文。做过老师,做过校长,极有学问,仍然会因为作为一个女人美丽受到赞扬而喜笑颜开。用上海话吩咐家中用人,唱军歌,准备餐食。

武大帅有这么多个老婆,其中日本妻子负责发号施令,吃饭的太太和儿女都入军队般管理起来。所唱的歌,像是大和民歌,硬套了中国的词儿。看看,连家庭管理都国际化起来。后来一场戏更有意思的是娶了白俄罗斯的女爵,是为了在法国人的眼中有面子。结婚这场戏,大太太充当了英文翻译,连Kiss都要指导武大帅亲嘴不要亲脸。可是接下来呢,武大帅,一个没有文化的粗鲁的武夫,和女儿一起用标准的意大利语唱歌剧。这背后得是有多少工夫,多少悉心准备,去让这场婚礼登得上大雅之堂呢。

如果说武大帅的家庭是个国际化的大熔炉,项飞田的这条线则代表跪舔西洋文化,最高逼格的一贯标准——法国!当然是法国!项飞田是法国租界的警官,改名为Bruno·Xiang。中间的几次谋划,跟法国人一起讲,接电话的时候讲Bonjour,包括两人主持的时候不是讲Ladies and Gentlemen,而是Mesdames et Messieurs。 法国代表什么?巴黎代表什么?代表欧美文化的最高逼格。法国是什么,是艺术,是浪漫,是情怀,是哲学,是关于理想生活的全部想象。电影要放到法国戛纳电影节去参展?不不不,上海应该山寨一个金葱花。你们喜欢吃马卡龙?不不不,我告诉你法语的发音可不是马卡龙,而是-- 马嘎红。

你看,Bruno·Xiang,操着半吊子的法语和英语,在法租界也混得有声有色起来,靠的,是抓妓女抓嫖客。你再看,最突出的矛盾是覃老师,说服武六不要爱马走日的一段对话,堪称文化女青年的绝唱:”我念诗,我爱自由,我Date过40个男子,我曾经也向我妈要死要活。可是,我要给你找个好爹。文化能顶用吗?看看赫胥黎Huxley,看看《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找男人,要么找个有钱有势,要么找个欲罢不能。“ 请让我用豆瓣最近一篇红文的话来解读——要么让你床下活的像个公主,要么让你床上骚的像个荡妇。你看看,这么有文化的一个当年的文艺女青年,今天用科学民主赫胥黎,要讲的仍然是几千年来中国妈妈反复讲给女儿的道理。你说覃老师爱武大帅吗?你说覃老师这样文艺而忧伤的女子,不懂什么叫爱吗?文艺复兴人本主义各种思想最后落脚到残破不堪的社会现实:什么自由恋爱,什么真爱无敌,这是上海,这是中国,你,必,须,服!

电影里,和剧场里。马走日杀了完颜英,民愤,媒体的解读故事。你看看,王天王的表演,多么土俗的戏台子,多么粗糙的乡间艺术形式。再看看王天王幕后,穿着高级丝绒的西装,躺在贵妃榻上的脸。你就会明白,他太懂得观众想要看到的是什么。穿了多少纪梵希、阿玛尼,骨子里爱的仍然是土俗的戏码--完颜英该死,负心的女子该死。

可是马走日看不下去啊,你看看,中国文化教了你那么多阿Q精神,好似不如赖活着的心情。你却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呼喊真理,说受不了完颜英被侮辱。看看这马走日,多么分裂。当葛优把假身份摊在他面前那一刻,我想所有观众都觉得就此隐姓埋名了此残生多好啊,可偏偏这时,那种孤单的、英雄主义的情节,关于正义、关于真理的毒瘤开始发作。

所以你得死。死于不辨时势,死于暴民的审判,死于你拎不清楚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人。

说到底,多少只爱马仕,多少只LV,再高级的丝绒西装,和再标准的英文发音。来到这个社会,面对这里的现实,文化拧不过子弹,不要用《罗密欧和朱丽叶》跟我讲自由恋爱,请用赫胥黎重新解释老祖宗的婚嫁规矩。


ABC或者BBC叫做香蕉人,外面是黄的,里面是白的。我们呢,外面是黄的,可是里面到底是黄还是白呢? 谁也不知道。

不过,我觉得覃老师的大喇叭和机关枪,真挺牛逼。



 4 ) 100个导演的第101部电影


       荒诞却紧凑,美腿如林、胸臀华丽、歌舞恢弘,信息量大:《一步之遥》是一部看之前绝想不到会有一步电影长这样子,但看完以后却也觉得就是个简单故事的试验片。
       投机分子马走日在一次钻营倒把中以造星为主题捧红了选美界的“女总统”完颜英,怎料三年时间让完颜英意外爱上了马走日。在感情上不含糊其辞的马走日坚持拒绝了完颜,完颜沉浸悲伤意外死亡,马却成了这起疑似凶杀案的最大嫌疑人。此时,马走日多年的拍档兼跟班项飞田已作了法租界里的警察队长,为了掩盖不光彩的过去,项绞尽脑汁要杀昔日的救命恩人马走日灭口,马乔装改扮隐姓埋名落跑两年。两年时间里,项蓄意引导加舆论揣测,几乎坐实了马走日的杀人罪名,以这起“凶杀案”为故事原型的戏剧大受好评。马无意中看到了这部戏,深感可以枉死却不能受辱,在对演员恐吓无效后大闹剧场被捕。此后,就是仇家如何蓄意杀人,爱人如何施计救人的老套路……
       这样的故事框架和情节设计显然不能满足观众积攒多年的期待,更何况片中观点、台词也老套不新鲜;但真正让这部电影在首映两小时后差评如潮的,恐怕是导演在表达方式上的“创新”:关于主题抽象的梗概叙述,和对于铺陈恢弘的荒诞设计。
       歌舞剧也好、恶趣味也罢,观众最难明白的是导演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且与内容无关的瓶子装这壶原本简单直白的酒;通俗点儿说,这个疑问就是“您就不能好好说话么?”于是乎,对导演自我、自负、无视观众的差评才是所有不满的真正源头。
      也许是最近看多了萧红,我对作者创作的宽容度有了极大的提高。当年,野路子萧红面对鲁迅的批评——后者无疑代表着权威和主流的审美——一句有名的辩驳我深以为然:“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科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电影也是一样,纵然无数大师级的人物都信奉“讲好一个故事”的学科内核,但总有那么几个剑走偏锋的家伙想要随心所欲的胡闹一番:
       这次的姜文成了这些家伙里的一员,《一步之遥》成了姜文作品里的异类。
       神坛上的姜文也应当有创新、胡闹、乃至失败的自由。无论是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还是自我突破的尝试,只要姜先生在决定个性化表达的时候就做好了面对质疑的准备,那《一步之遥》这只“小怪”的产生就顺理成章了。
       倘若还想更上一层楼,姜先生此时大可再加一句“不是所有的创作都以受众最广为目的”,恐怕就更牛掰了。要问高处不胜寒的清冷会不会冰封了粉丝的热情?放心,只要做个最简单的调查就会发现,未来火热的脑残小文青必以井喷之式诞生,他们将成为任性最好的买单人。
      ——这部“鬼片子”值不值得看?
      ——看看也成吧。毕竟比起《匆匆那年》类的纯脑残,姜文好歹还做了个差异化的试验,喜不喜欢,不一样的总值得瞅一瞅;更何况还有洪晃的精彩,刘索拉这个惊喜,和一众演员的毫无槽点;最后,既然要忍着看了,不妨还是去影院吧,否则,3D效果这个大亮点就要错过了呢…

 5 ) 姜文影迷的自我修养

不要纠结看不看得懂。 好不好看众说纷纭,但这电影特别值得一看,《一步之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部从没来没见识过的奇特电影,看过之后新奇感大过于满足感。 缺点不少,但绝对没有优点多,唯有舒淇的配音和3D是硬伤。 《一步之遥》与《子弹飞》没有任何关系,硬要比较的话这电影的风格更加贴近《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纯粹的姜文式的电影。 比较遗憾的是,总觉得姜文玩的还不够尽兴、玩的不够纯粹,某些叙事场面过于啰嗦、拖沓,这可能为了符合大众对于故事性的需求而做出的某种妥协,这些交代故事的部分远远没有那些戏谑和牟起劲来玩票的戏份好看,比如大帅婚礼一场和高潮部分的追车以及最后的诀别。 电影中姜文说自己是个孩子,是不是孩子与年龄无关。用“孩子气”来形容这部电影到是十分贴切的,正是这股任性的孩子气,才能让姜文这么不管不顾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股脑的放在一部电影中。 作为姜文的影迷,你要知道这电影里囊括了姜文喜欢的一切,它们是周韵、红磨坊、好莱坞歌舞片、吉恩•凯利、《教父》、《八部半》、瑞芬斯塔尔和《意志的胜利》、卓别林和《大独裁者》、新市民电影、文明戏和话剧(廖一梅的)、韦伯和百老汇音乐剧、雷蒙德•钱德勒和马洛、黑色电影、海派清口、郭德纲、阿尔莫多瓦和他的《缩水的情人》,再加上一点儿《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就是姜文的《一步之遥》。 姜文的电影从来不为任何人妥协,包括哪些被好莱坞电影惯坏了的观众们。这次也是,你们越是期待看到一个《子弹飞》那样给劲的电影,我就偏给你弄一个你看不太懂的,你以为电影都是搞笑加暴力,姜文告诉你爷的电影就是不安套路出牌,爷从不取悦观众,懂了就懂了,不懂的也无所谓,反正这电影就放在那儿,爱看不看吧。 电影中姜文有大段大段的独白,特别像是在演话剧,比如《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他要表达的东西都在这些独白中了,对自己说的话、对观众说的话、对这个世界说的话,全都说完了,他表达的很过瘾,但你不一定能听的进去,你听仔细了,听懂了,电影也就看明白了,嫌烦了,不过脑子了,这电影也就是看个热闹了。任志强说没看懂,太正常了,不睡着就不错了。 这电影真的一点儿都不大众,千万别当成个商业片去看。花钱去看人家任性,你也得是真心喜欢人家才行,要不满眼都是傲娇。不符合预期就破口大骂的,要么是土鳖,要么是真心没看过什么电影。 姜文绝对不是被媒体惯坏了,是媒体把他给看扭曲了,这么多年来他变了吗?真心没有啊,你看电影里的痴男怨女,夕阳西下、缓缓开动的列车,悠扬而婉转的离别,这些在《太阳》里不也都有吗。 姜文没变,是人们对他的期望变了,这事儿不能怪他,只能怪你们真的不懂姜文。 麦基老爷子在中国圈钱上瘾,门票死贵且一票难求,这老爷子最近义正言辞的对中国的编剧们喊话说:“你们要写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这话乍一听和放屁没什么两样,现在的国产电影哪一个拍的不是中国的故事,《小时代》不是吗?但这话特别适合来概括《一步之遥》这电影就是中国人的故事,就连让人看不懂的部分也特别符合当下的社会现状,拜金、浮夸、洗钱、圈钱、妓女和嫖客、官僚和骗子、媒体和娱乐圈、演戏和看戏的、真的和假的、美的和丑的、大雅和大俗,电影里全都一锅端, 这么多东西搅拌在一起还需要起承转合吗,乱就混乱到底,不在叙事上过分的纠结反倒成了这部电影的一种独特气场。 试问你见过哪个中国导演敢这么拍电影,当所有中国电影人还在为把故事讲圆了而抓耳挠腮时,唯有姜文还在坚持电影的艺术性,他真的是把电影当成是一个作品在细心雕琢,你可以不认同他呈现电影的方式,但你不能忽略他作品的价值。这就是电影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差别。

 6 ) 《一步之遥》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看点?

《一步之遥》是艺术还是烂片?

《一步之遥》的英文名是《Gone With The Bullets》,这是模仿了世界名著《飘》的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而中文名叫《一步之遥》就很奇怪。

很容易联想到的是《一步之遥》探戈舞曲,这个曲子对于电影爱好者来说绝对不陌生,《闻香识女人》、《辛德勒名单》和《真实的谎言》都有这段经典的舞曲。名字《Por una Cabeza》来自西班牙赛马的术语 “差一个马头”,就是输得有点遗憾,多用来比喻男女之间错失的爱情。

《一步之遥》的故事架构是有原型的,来自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阎瑞生案”。

民国时期的大上海,好赌成性的大学生阎瑞生,借了富二代朋友的豪车,诱骗上海名妓“花国总理”王莲英出台,劫财杀人抛尸荒野。这个案件曾轰动一时,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好像是中国最早的故事长片。

姜文又一次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故事还算比较完整,也很简单。

原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主题,就是个人与社会的抗争。一个原本自以为是个无赖的人,突然发现自己还不是那么坏,与那个肮脏的社会相比,马走日算是一个纯洁的大孩子。

但太过繁复的形式感,冲淡了主题,如果只关注主线故事走向,肯定会看不下去,因为电影的每个段落,都裹挟了很多其它的东西。

电影被称作第7艺术,传统的六种艺术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电影可以涵盖传统的6大艺术,当然也能包括戏剧。

《一步之遥》整个都能看作是一部戏剧,一部杂糅了6大经典艺术的荒诞戏剧,同时也包含了很多隐喻和讽刺。还有两个戏中戏,一个是王天王的话剧,一个是武六的电影,都叫《枪毙马走日》。

可以聊的东西太多,我们只挑一些重要的情节看看都致敬了哪些经典。

开篇马走日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是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面的台词,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有争议的电影时,总会说:“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来自这里。说明姜文早就明白这部电影的评价会很复杂。

“To be, or not to be”常见翻译为“生存或是毁灭”,马走日翻译为“是这么着还是那么着”,人的命运都是一系列选择的后果。

第一个场景就是模仿《教父》,并非一般的致敬,而是非常刻意的模仿。

上海滩武大帅的公子武七少爷,被一个意大利女人鄙视了,说他是个“爆发户”,生在中国竟然完全不懂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不讽刺吗?

武七通过法租界巡捕项飞田找到了能人马走日,嘴上说是要找回面子,但他在意的根本不是面子的事,他就是要洗钱,能买下大半个上海的钱,而且是他爸要办军校的钱,败家子和卖国贼都写在脸上了

马走日和项飞田这两个名字来自象棋的术语,意思很明显,他们都是小人物,是这个社会棋局里面的棋子。

马走日吹着满清贵族的牛逼,项飞田附和着,就把武七少爷的事情接下来了。

两个混蛋操办“花域大选”的过程被拍成了纪录片,这一段致敬了默片时代,有好几个镜头类似卓别林的《大独裁者》

“花域大选”按原来的剧本是叫“花国大选”,历史上确有其事,参选的条件就是上海接过客的妓女,是因为审查的原因改成了选美大赛。

原本极为荒诞的开头,一本正经的春晚式的盛大舞台表演,却是一个妓女的选秀比赛,讽刺意味非常浓厚,显然被修改削弱了很多。

原本两个选手的名字“青龙”“白虎”都不能过审,被改成了“青卢”和“白狐”,我始终不能明白,这个敏感点在哪里?

而且这部电影被修改了300多个镜头,可以想象当年放过了《让子弹飞》,某些人被领导骂得有多狠。

百老汇专业舞者的表演,精彩绝伦,也算是致敬了好莱坞歌舞片

两个主持人,一个是维持治安的公职人员,一个是“公众姿势确定人”简称“公知”,鼓吹着泡沫,说着相声,就把能买大半个上海的钱给花出去了。

直播中念来电,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很熟悉,一年一度的春晚嘛。

为什么完颜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就抵消了“左青龙,右白虎” 的专业表演?这个难道不熟悉吗?好多综艺节目,总有那么几个专业的人才意外落选,而明显傻缺的某个选手却可以一次次的复活。大众就喜欢这种“打感情牌”,而背后是就有人在操控。

给完颜颁奖的是清末名妓“赛金花”,传说在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太后跑了,赛金花与联军统帅交涉,保护了很多北京城的老百姓。京城人对赛金花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都城,被列强蹂躏的时候,竟然是被一个妓女拯救了,我不知道这是在讽刺谁!

完颜英说起来是满清的贵族,其实也是个妓女,听说过有成名的妓女卖“初夜权”的么?怕观众不能理解,台词直接说了,她就是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注意完颜“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回”这句台词,来自法国超现实主义先驱布洛东的诗作,但放在这个环境下就很不正经。

把国学经典和超现实艺术搅和在一起,就是这部电影的整体气质。

完颜逼婚马走日的这场戏,主要是炫耀拍摄手法和质感,就是所谓的如诗如画。

马走日难以应付完颜,就给她抽了大烟,出门飙车兜风, 超大的月亮明显是致敬了老电影《月球旅行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

背景音乐却是京剧梅派唱腔《贵妃醉酒》

毒驾和酒驾一起来,不翻车才怪!

醒来的马走日害怕就跑了,成了杀人嫌疑犯。

马走日跑去找武七的姐姐武六,本来是想通过武六找武大帅帮自己洗脱罪名。

然后就是武六正式登场。这部电影唯一一个正面角色就是武六,而武六是个拍电影的,她立志成为中国的卢米埃尔,就是指的发明电影的卢米埃尔兄弟。整个社会都肮脏黑暗,只有这个拍电影的纯洁无瑕,姜文这是在夸自己呢!

马走日走进武六的房间突然来了一段闪回,从叙事的功能上是介绍他们俩之前的关系,聊天的过程就致敬了很多老电影,比如《火车进站》和《水浇园丁》都是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

这一段镜头非常的超现实,满地金黄的据说是玉米渣,背景一会像在天上飞,一会在海里游。同样的如诗如画。

在大帅府,马走日去上厕所,无意间遇到了即将被“马办”的项飞田,这个镜头是致敬了《低俗小说》中的黑老大被爆菊,“马办”的意思就是项飞田很快就会被野马爆菊。

马走日为救项飞田展示了自己的广场舞特长,让大帅摸到地了,从今以后帅府的家人饭前要唱“绝对不能装”,饭后就跳广场舞,社会就越来越和谐美好了。

没想到项飞田却恩将仇报,一定要抓捕马走日归案,马走日只得再次潜逃。

两年以后,马走日再次出现是因为王天王,王天王戏份虽然不多,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代表的是攀附权贵、迎合大众的媒体人。这些人无所谓事情的真相,只要观众喜欢,能赚钱,故事编得越龌龊越好。王天王编排的戏剧《枪毙马狗日》演出就非常火爆。

马走日原本就是个江湖骗子,他不在乎自己的死活,就是不能容忍侮辱完颜,行贿不成,威胁无效,竟然蠢到公开场合殴打王天王,然后就被抓了。

武六正在拍电影《枪毙马走日》,前面从“花域大选”到完颜死亡的现场她都拍了,可马走日为什么杀完颜?怎么杀的?人证物证全没有!武六想了个奇招,让马走日自己演。

这里聊出个“金葱花奖”,把世界电影节都给鄙视了,后来《一步之遥》参加柏林电影节评分反而垫底了。

这马走日是一根筋,如果配合拍摄就肯定是认了罪,虽然能活命,但生不如死,又不堪王天王现场羞辱,马走日再次暴走,持刀疯狂追砍王天王,拍摄失败。

注意这里王天王的台词很精彩,“电影就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艺术”,基本的意思是只有模式化、简单化才是面向世界的好电影。

姜文显然不能同意“王天王们”对电影的态度,他借着马走日的大刀说了,让他姜文放弃个性,胡编乱造迎合大众,他宁愿被枪毙。

这里,戏里戏外就串了。

《一步之遥》上映之后,罕见的出现了很多电影界的名人出来炮轰姜文,大约就是因为姜文开了群嘲,拉了太多仇恨。

王天王献策,“一个男人的脸和一个婴儿的脸接在一起,是慈祥;一个男人的脸接一个光屁股的女人,是流氓”。这个说的就是蒙太奇,电影史上的一大革命性进步,蒙太奇的出现,让剪辑能赋予素材更多的意义。

而武六不同意,她追求的是真实度,或者是演员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演,又或者纯粹是不想冤枉人。

王天王又一精彩对白:“枪毙马走日是观众的呼声”,是不是想到了现在的网络暴力

群众通常都是缺乏理智的,他们并不清楚真相,但人多势众,舆论一旦形成,当权者为了维稳,往往就会找个替罪羊。马走日杀没杀人都不重要了,他必须得死,枪毙马走日不是枪毙一个人,而是枪毙民愤。

武七和项飞田一拍即合,背地里操控报纸媒体,鼓动爱国学生游行,一定要枪毙马走日,而且要引渡回中国地界枪毙,这是赢得民心成为英雄的大好机会。

局势已成,武大帅不得不枪毙马走日,武六当然反对,她妈覃老师就教育女儿认清事实。

这里的对话和现如今的择偶理论完全吻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面笑”,嫁人嫁的是势力和钞票。

覃老师喊出的《天演论》是本什么书?甲午海战失败后,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原来是一本生物科学著作,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被中国人引申到了民族危亡上面,影响巨大。《天演论》1897年出版,1898年就发生了“戊戌变法”。

其实“物竞天择”在人文层面浅显得很,没听说过“良禽择木而栖”、“识时务者为俊杰”吗?

后来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海外见了世面。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从这里可以看出覃老师代表的是崇拜西学的知识分子,她控制着武大帅,就好比梁启超后来支持北洋军阀一样,姜文到《邪不压正》都没放过讽刺梁启超。

“覃”这个姓一般是读作“秦”,而电影里面都读作“齐”,我不知道是不是对应了梁启超的“启”。

在武大帅迎娶小老婆的婚礼上,武大帅和武六合唱了一曲意大利歌剧《茶花女•祝酒歌》,这一段显得莫名其妙。有可能寓意在歌词里面,“诚挚的爱情更宝贵”,武六不知怎么的就爱上了可怜的马走日,大约是因为马走日是唯一一个天真,不向世界妥协的人。

武六救出了马走日,开车逃跑,武大帅和覃老师就在后面追。车从晚上开到了白天,从城市到了郊外,背景是福建土楼,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来了个大风车。

从意境上我们很容易想到“唐•吉坷德”,马走日和武六就像是唐•吉坷德冲击大风车一样,做着没用的挣扎。

漫山遍野的善男信女芸芸众生,都来看马走日这个神经病说着胡话,人群里藏着枪手,每当他说到不该说的话,枪声就响了。

这世道说真话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

马走日非死不可,终于是死了。

从“阎瑞生案”的核心故事来看,“To be, or not to be”,马走日是一步一步把自己给选死了,生和死只有一步之遥。

从戏中戏的电影来看,武六没学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她的电影失败了,不是她不想拍好,而是权利和舆论都不支持真诚的艺术,武六离她理想的作品也只有一步之遥。

姜文借着这个电影,讲述了他对于电影的理念,痛恨一切虚假的迎合大众的庸俗电影,武六这个理想主义者就是姜文他自己。

姜文绝对是中国最具话题性的导演,每一次总能站在风口浪尖,犹如大海边的一块顽石,任你风浪滔天,犹自岿然不动,坚守着自己的电影理想。

《一步之遥》的确不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所谓“好电影”。

它所收获的评价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喜欢的5星,不喜欢的1星,有的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打负星。就像有些人的评价,姜文这是【自绝于“人民”】。

电影在形式上很独特,但毛病也很明显,第一关就在大众面前过不去,即核心故事很简单,但细节臃肿,有喧宾夺主之感。简单说就是经常出戏,看不下去。

姜文很欣赏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理论【陌生化效果】,这部电影很多地方,好像都在提醒观众,“这里有问题,该思考一下”。但观众最不喜欢的可能就是这种强迫的思考,就像片中的武七,特别讨厌别人纠正他。

姜文在片中炫耀的那些经典艺术,大众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也记不住那么多,绝大多数人看电影只是看一个故事,还不能太复杂。

第二个吐槽比较多的是3D效果。

《一步之遥》是亚洲首次采用IMAX 3D摄影机拍摄的电影,所使用的是刚刚量产的最先进的3D摄影机,以至于拍摄期间有三位世界级的大导演到剧组探班,但最终呈现的3D效果并不理想,技术并不成熟。

而且这并不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动作大片,而是一部剧情片。为什么一部剧情片要花那么大力气尝试全新的3D技术?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李安导演,为什么要拍一部120帧的电影?

这种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成了就是英雄,败了就是混蛋。历史会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他们会被称作【开拓者】。

但普通观众根本不会管你开拓不开拓,他们只管观影效果,矛盾的双方看起来都合情合理才是真正的悲剧!

幕后的东西还有很多,(引用某网站的幕后帖):

关于《一步之遥》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
1、本片是姜文和葛优暨《让子弹飞》之后的再度携手。
2、本片是著名造型指导张叔平和姜文的再次合作。
3、本片聘请了百老汇专业舞者加盟,他们将承担影片中群舞部分的演出。
4、本片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Arri Alexa XT m 3D摄相机拍摄的影片。
5、本片是亚洲地区第一部使用IMAX 3D摄影机实拍的影片。
6、《一步之遥》中群众演员人数超过2万,演职人员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俄罗斯为主的外籍演职员人数比2008年奥运会俄罗斯体育代表团的人数还多。
7、张叔平在影片拍摄期间共准备了27249件服饰。
8、电影在北京怀柔中英基地搭建了52000平方米的“老上海”拍摄景地,而这个面积,相当于1920年代1.6个老上海法租界。
9、3位奥斯卡级导演亲临片场探班: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奥利弗·斯通(《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沃尔克·施隆多夫(《铁皮鼓》获最佳外语片)。
10、《一步之遥》共拍摄了100个工作日,其中的一天还发生了一场火灾,据片方透露,这场大火烧毁了主场景大世界舞台60%,而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可以轻松拍一个国产电影,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我们再回头看看《Gone With The Bullets》这个片名,直译“随子弹而去”,就是说子弹没打着,白打了,革•命没有取得效果,社会依然肮脏稀烂!

《让子弹飞》是表现的民国时期的小地方,《一步之遥》表现的就是民国时期的大都市,全都一片黑暗,你再看后边《邪不压正》,日本人能打进来那是必然的。

所谓的“北洋三部曲”,或者“民国三部曲”,就是用戏谑的方式,管中窥豹,描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的那一段历史。

有人说姜文是借古喻今,我觉得并不是那么简单。

现在的中国和民国时期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折腾了100年还是一个鸟样,还是在讨论“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还是嘴上说科学民主,满肚子的都是男盗女娼。

这就是事实,所以这电影看起来才这么的讽刺,就像说身边的事情一样。

马走日说“自己绞的辫子”和“别人逼着绞的”能一样吗?这几乎是现在和民国唯一的区别,民国时期洋文化的入侵是别人打进来的,现在的洋文化是我们自己请进来的。

有什么区别?就是个面子问题!

马走日就是放不下面子,丢不掉尊严,他就必须得死。

姜文就是放不下架子,丢不掉个性,必然还是个小众导演。

大众和相关部门喜欢的是“王天王”。

姜文电影里面的大众几乎都是一种印象:

《让子弹飞》里面跪习惯了站不起来的人; 《一步之遥》那些看戏的群众; 《鬼子来了》那些看杀头的愚昧村民; 《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沙漠狂欢的人们; 《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些打群架的小孩,就是那些愚民的后代。

现在那些小孩长大了,掌控着这个国家,而他们的孩子在网络上大骂姜文,“拍的什么狗屁电影”。

而姜文的电影一如既往的就是在拍着这些人,他希望这些人能从镜子中间认出自己

徒劳!


下面视频链接,结构与文章不同,视频增加了故事简述,减少了部分评论,酌情观看:

《一步之遥》是艺术还是烂片?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短评

我等凡人终究不是姜文等对电影如此入魔之人。大量碎片化、散落式叙事,姜文在魔幻现实主义路上越走越远。这部电影是随意自私的,很难产生共鸣。

2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还行

可以说是处于《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之间的一部作品,所以具备一定排斥性。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线构建起多种影像指涉与文本隐喻,浪漫而富有魔性。壳子是个民国浮世游,里子还是姜式苦恼。如果能走进去,分分钟都是高潮。不用期待笑点,这是部伤感的电影。

5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从神作的期待到首映以来满屏差评,造就了该片分裂的状态。其实就看你心态如何,以子弹飞的角度,电影没想象中的那么好;以看烂片的角度,电影没想象中的那么差。论艺术美感,前半高于后半;论电影质感,后半远胜前半。总之是一部标准的姜文电影,神坛只能捧杀,但平常心会有收获

7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糟糕的3D,好难猜的圣上旨意。通篇密集台词,难不成还能听出DO SO FA LA C,没良心,无意义。大腿舞和枪毙马走日有点意思,但是在整部电影里有毛意义,给自己开人生追悼会么。一堆满清遗老北京老炮完颜阿骨打你爹成吉思汗,政治隐喻是得了满分,金光灿灿假兮兮的玩意,非要解读出此中有深意?!

12分钟前
  • 木卫二
  • 很差

嗑药奔月,车厢沙滩,肥妈机枪突突突,红色风车转啊转。联欢会,伪纪录,cosplay,借古讽今述长情,话痨一场北洋凶杀幻梦。爱者至爱,恨者至恨,如此世道姜文还敢糊弄出这种玩意儿,不得不佩服

1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很姜文,有着鲜明的作者化色彩,我不想用美式类型片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这样的电影,我喜欢的正是它鲜明的个性,打破俗套的小聪明和不拘一格,对细节的用心和把控。娱乐你,也时刻保持着一点距离和内心的优越感,冷嘲热讽也暗藏在佯装癫狂的外表之下,只可惜这个时代精英主义是被用来嘲笑的。★★★★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逼格太高,曲高和寡。开头教父那段场景服装连发型都一样,2001太空漫游音乐出现两次一次片头一次完颜英加冕。王志文小剧场那是样板戏的做法。此片挑战了很多迷影狗的阅片量和记忆力,令他们十分不爽,看不懂都说难看就像小时候考试不会都说老师出题出得烂。

22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一部忍不住打五星的神奇烂片——姜文从来不缺才华,缺的是对自己才华的节制。

2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提前看了春晚。

28分钟前
  • 塔拉胡
  • 还行

3D还台词场景密不透风马不停蹄的,中间犯困和看完脑仁疼。过于自high自乐了,您要是良心点,一去了3D;二学学吴宇森的没良心分个上下集多有张弛感。大帅一家三口都有彩儿,葛优舒淇周韵中规中矩吧,周妈以后还是客串好,惊鸿一瞥嘛。王志文说上海话有点意思 ..

31分钟前
  • boks
  • 还行

谁跟我说这电影拍得就像一坨屎,我就跟谁急,分明他妈的是两坨。姜文以为他妈的搞个绚丽多姿的舞蹈就是《甜蜜的生活》里面的奢华狂欢还带着批判;看到《鹳鸟踟躇》里面隔岸的婚礼、《地下》里断开的大陆上穿着婚纱狂欢,然后让大家在大草原也穿着黑礼服白婚纱聆听自己演讲也就大师哲学了?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一步之遥》是姜文最任性的一部作品。不像是在讲一个直接干脆利落的故事,而是在做一个多元素杂糅的实验,以及从开场后对教父,月球旅行记等的致敬。如果说《让子弹飞》是二锅头,浓烈刺激强嗨,那么《一步之遥》就是杯红酒,高贵典雅慢品。或许,就如电影中姜文说的那样,“我还是个孩子”。三星半

3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不喜欢这片。给三星是因为里面那些迷影的指涉、影像的拼贴与想象力,在华语电影仍是难得的。这是一部玩的很疯狂的电影,像一场梦,随心所欲、汪洋恣肆。不过,这种想象力却以很舞台剧的方式表现,大量的台词与对白,让狂想很难尽兴。而演员的表现也没有预想的好。大体是姜文作品观感最差的一部。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教父、芝加哥、月球旅行记、2001太空漫游、对她说、甜蜜的生活、地下、凯撒必须死……观影时最兴奋的点就是看这些迷影的段落,但这些在姜老师自恋又天马行空的操盘下都变成了语焉不详又质感粗糙的大杂烩。晚会段落实在太可怕了,各种隐喻也没有丝毫解析的热情,想再看几遍《太阳》洗洗眼睛!

4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较差

没法打分,从1到10都有理由。散场时至少听到三个女生说:我没看懂,这片什么意思?我要回去看看影评 —— 您就别为难影评人了,他们也烦着呢。

46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太阳照常升起时的自由,浑然天成再次涌现。片中致敬数部影史经典,是电影痴人的狂欢,迷影人的福音。一开篇的《教父》,马走日如马龙·白兰度附体,瞬间被点燃,各种高潮。黑白影像,伪记录剪辑,这是属于姜文的《雨果》。 此片不求赏脸,但求知音!!!

51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记住了一句台词“电影就是全世界的人都看得懂的艺术”,可导演自己背道而驰,炮制成了一出荒诞作戏,故事前后脱节,剧情云里雾里,自《让子弹飞》以来的浮夸、聒噪、絮絮叨叨、用力过猛,在这一部放大升级……两个多小时在影院如坐针毡。1星给结尾的姜文与周韵,1星给电影里的小电影。

54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C+】没那么难看,虽然是烂,但也是烂的五彩斑斓,算是一团华丽的垃圾。故事并不难懂,甚至有些过于简单,只是讲的太入魔。既没有可信度也没有吸引力,越荒诞反而越糟糕,那些小聪明的台词也就只剩下了个看相。本末倒置,沉沦于风格,姜文高估了观众,更高估了自己。

57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工作关系,一天之内看了两遍…第一遍觉得很糟糕,第二遍之后反而觉得还挺精彩的。自恋的姜文在电影里写满了自己标志性的元素,浮夸的表演、耍贫的台词、绚丽的色彩和影迷式的致敬。成于自我,败于自大。

60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还行

《教父》的开场,黑白前导类似《飞屋环游记》,再来《芝加哥》《雨中曲》《红磨坊》式的歌舞,偶尔戏谑下名人名言,再扯下《一代宗师》的“里子面子”,……,《一步之遥》看似《让子弹飞》的风格,却是《太阳照常升起》的个性,……,镜头太碎,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没达到期待值,但至少不烂!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