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一个雨天

喜剧片美国2019

主演:蒂莫西·柴勒梅德,艾丽·范宁,赛琳娜·戈麦斯,裘德·洛,迭戈·卢纳,列维·施瑞博尔,安娜莱吉·阿什福特,丽贝卡·豪尔,苏琪·沃特豪斯,凯莉·罗尔巴赫,切莉·琼斯,葛瑞芬·纽曼,凯瑟琳·利·斯科特,娜塔莎·罗曼诺娃,维尔·罗杰斯,雅各布·伯格,克里斯·班克斯,艾恩斯利·丹恩,马科·查卡,达里尔·鲁本·霍尔,泰勒·布莱克,唐·斯蒂芬森

导演:伍迪·艾伦

 剧照

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2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3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4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5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6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3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4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5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6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7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8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19纽约的一个雨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2 20:42

详细剧情

  盖茨比(提莫西·查拉梅 Timothée Chalamet 饰)和艾什莉(艾丽·范宁 Elle Fanning 饰)是一对年轻的情侣,盖茨比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对浪漫有着无限的向往和幻想,艾什莉则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在影视界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某个周末,两人相约前往曼哈顿度假,在那里,艾什莉意外遇见了自己挚爱的导演罗兰(列维·施瑞博尔 Liev Schreiber 饰)和编剧泰德(裘德·洛 Jude Law 饰),更由此得到了和大明星弗朗斯西科(迭戈·鲁纳 Diego Luna 饰)独处的机会。那边厢,盖茨比在充当群众演员的过程中邂逅了名为茜(赛琳娜·戈麦斯 Selena Gomez 饰)的女孩,一个半真半假的法式热吻点燃了盖茨比心里激情的火焰。

 长篇影评

 1 ) 「伍迪·艾伦式」话痨片简考

八十四岁的伍迪·艾伦依旧话多。

[纽约的一个雨天],“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扮演的男主,一开场就对着女友喋喋不休。

“我要在卡莱尔预定一个房间,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那个酒店,他们酒吧的钢琴师会唱他以前在百老汇唱的歌。我可能会联系我爸的票贩子,他能帮我们弄到《汉密尔顿》的票。”

期间他的女友也就是艾丽·范宁,打断过他一次,说“真不敢相信我要采访《冬日往事》的导演,你快帮我想想有什么有意义的问题”。

甜茶想了想,竟然还是继续了刚才的话题:

©️[纽约的一个雨天],女友是校报记者,要去采访一个很著名的导演,她既兴奋又紧张,让甜茶帮她想有什么好问题可以问。甜茶根本没有听女友说了什么,一直自顾自地噜噜苏苏,活在自己的世界

当然,他的女友也一点都不省油。

见到采访对象以后,范宁就开始大聊特聊,左右不过是些“能采访您是我的荣幸”之类的恭维之语。且情绪激动异常,慌张失措间还把黑泽明说成是欧洲电影里她最喜欢的导演。

©️[纽约的一个雨天],艾丽·范宁扮演的小女友去采访知名导演,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除此之外,还有裘德·洛扮演的编剧,与甜茶家算是世交的亨特,等等角色,皆能用连珠炮弹似的语速说个不停,一重叠一重。甚至盖过了画面,掌控着电影的节奏与高潮。

这种高密度对白,自伍迪拍了[傻瓜入狱记]后,就成了他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话痨片。

01 话痨

“痨”指的是肺结核,话痨,则用来比喻某人说起话来如肺结核病人的咳嗽,没完没了。

《看电影》杂志就有一期这样写道:“在唐僧问出那句’你妈贵姓啊’之前,我们都太小看了话痨们的杀伤力:兵不血刃,杀人无形。

如[女间谍]中,杰森·斯坦森扮演的废柴特工,能从摩天大楼聊到太阳马戏团,再扯到奥巴马出席国会;[你丫闭嘴!]里,逗逼铁蛋也是小嘴不停,别人吃个小黄油饼干,他都能扯上半天,“你总是用嘴的同一边来嚼吗?我这么问,因为可能你左边的牙齿坏了……”

©️[你丫闭嘴!]

[非诚勿扰]里的葛优在教堂忏悔,端的也是“上炕唠家常”的做派,从幼儿园尿床侃到中学毕业插队下乡,逼得神父忍无可忍,“对不起,我们的教堂太小,已经装不下他的罪恶了。”

©️[非诚勿扰]

这样的话痨角色,在电影史上不胜枚举,但如果在“话痨”后面加上“电影”二字呢?

话痨电影,一种并不严格的电影类型,大多集中于对话,比重甚至能盖过画面,掌控着电影的节奏与高潮。也是对台词多的电影的戏谑。

如[安妮·霍尔],90分钟,1500句对白;[克莱尔的膝盖],105分钟,1400句对白;[十二怒汉],90分钟,1300句对白;[婚姻生活],167分钟,1700句对白;还有[爱在黎明破晓前]和[爱在日落黄昏时],前者105分钟,1200句对白,后者80分钟,1300句对白。

©️[爱在日落黄昏时]片长很短,对白极多

记得诺兰的[敦刻尔克]里,秒表规律的滴答声几乎从第一镜贯穿始终,全程敲打着观众的神经;冢本晋也的[铁男]里,跳动的是隆隆鼓点声,是属于工业金属的、废都里的音符;

那么话痨片里,急风骤雨般的独白或对白,也就等于是诺兰的滴答声、冢本晋也的鼓点。

在这方面,伍迪·艾伦早就成精了。

电影[曼哈顿]里,他演一个写作上不成功、感情也一团糟的男人,矮小瘦弱,絮絮叨叨,张口伯格曼,闭口纳博科夫,还特爱吹嘘自己床上功夫一流,在几个情人之间游移不定。

©️[曼哈顿]

[安妮·霍尔]则充满了知识分子的牢骚、自嘲和神经质,台词多得了不得,且每一句都在释放信息点,虽是鸡毛蒜皮,但观众接收后立刻全神贯注,哪怕是个可有可无的笑话。

伍迪也在这部电影中对着镜头大放厥词,好像他一年四季都有道理。

©️[安妮·霍尔]

在[午夜巴黎]中,他开始向着“掉书袋”狂奔,台词引经据典,还给法国影评界捧臭脚,对白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谋深算,甚至憋着坏。

©️[午夜巴黎]

据说,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被问自己的作品台词是否过多时,总拿伍迪·艾伦做挡箭牌。

实际上,这两人在话痨方面半斤八两。

不管是“人间四季”系列还是“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侯麦的电影都是角色说着话、聊着天就演完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没有故事的故事”。

也怪不得侯麦会说:“我不表达,我呈现。我呈现移动和说话的人们。

©️“人间四季”系列之[夏天的故事]

但他和伍迪还是有些区别的,如果说伍迪·艾伦是快节奏、高语速的“段子”,那侯麦就是不紧不慢、不温不火的“哲学”,且气息浓厚。

[克莱尔的膝盖],对白涉及爱情和艺术,角色可指点江山,可风花雪月,非常小资。

©️[克莱尔的膝盖]

理查德·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则承继了以上两个风格,既有伍迪·艾伦神经质般的无聊絮叨,也有侯麦的清新浪漫。

男、女主漫游在维也纳和巴黎街头,从爱情体验聊到爱情本质,从我们都只是宇宙的一颗星尘聊到女权主义,从死亡聊到艺术再聊到哲学。

©️[爱在黎明破晓前]

他们话唠完了一个九年,两个九年,三个九年,也话痨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爱情圣经”。

02 源流

1927年,世上首部有声片[爵士歌手]诞生,声音开始成为电影中最具感染力的元素之一。

要说话痨片在电影史上的渊源,自然要回到声音刚出现的30年代。这一时期,有两种类型片兴盛一时,一类是歌舞片,另一类是以话痨闻名的“神经喜剧(Screwball comedy)”。

其始于1934年弗兰克·卡普拉的[一夜风流]

克劳黛·考尔白离家出走,遇上穷记者盖博,他是典型的口嫌体直,嘴上说“你这个不识好歹的小东西”,可还是会帮她赶走所有搭讪者,状似无意地说“不是为了你,是他太吵了”。

还说要写一本专门讲怎么拦车的书,等将来有钱了要带心上人去太平洋月光下的小岛。

©️[一夜风流]

不过是富家女和穷记者机缘巧合的爱情故事而已,谁知竟开启了一个话痨时代。

这类片子里,往往有一对性格乖僻、行为古怪的浪漫情侣,他们或出逃婚姻,或另遇真爱,反正总能引发出一段滑稽幽默的趣事。

又因为多改编自舞台剧,所以,欣赏男女主角在银幕上唇枪舌剑、机关枪式的对话,就成为了观影过程当中的一大乐趣。

如霍华德·霍克斯的[女友礼拜五],一开场就是女主在办公室里和旧情人男主的对白。

两人语速快得像子弹一样,往往一方话音未落就被对方抢先盖住,半天了女主才想起来,“我是来告诉你,我要嫁给别人了”,好的。

©️[女友礼拜五]

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种听觉大于视觉的典型,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电影创作。

比利·怀尔德甚至在70年代专门拍了一部电影,叫[满城风雨],就为了致敬这种神经喜剧。

105分钟,2400句对白,每个人都像机关枪,或者上了发条的某种机器,你一言我一语。不仅语速快,还懂得妙语连珠的机智讽刺,更夹带观点输出、哲学思辨与奇思妙想。

©️[满城风雨]

当然,神经喜剧也不是无源之水,它来自舞台剧,来自广播剧,甚至再往电影发明前追溯,可以推至在酒神祭上演出的古希腊戏剧歌队。

©️古希腊戏剧多半包含歌队和角色朗诵

推至中国有说书、相声,日本有狂言、漫才,美国文化里有脱口秀,等等这些语言艺术。

只不过,当这些语言艺术和电影的画面形式结合,就成了一种声画艺术,也就是话痨片。

这种片子里,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狗血煽泪的剧情,天马行空的幻想,有的只是话痨似的对谈,相声似的瞎侃,以及对人生的直言不讳。

03 喜剧

可以说,没有什么比喜剧和话痨片之间的关系更密切的了。说到底,语言本身就是用来制造喜剧效果的一大利器,不是吗?

从古希腊戏剧开始,诙谐、戏谑、揶揄、讽刺、双关等等文字游戏就是笑料的来源。而大玩文字游戏,是后来从情景喜剧、小品喜剧再到后现代喜剧的一大重要共通点。

史蒂芬·莫法特编剧的情景喜剧《冤家成双对》,就是一部展示英语语言艺术的杰作。

说的是最没节操的三俗笑话,用的却是最为讲究的语言段子,真正的妙笔生花,精灵鬼马。

©️《冤家成双对》

而以巨蟒剧团为代表的小品喜剧,本就是段子合集,个个都是口吐莲花、让人乐到捧腹的话痨。

随便找个,[巨蟒与圣杯]的守门士兵,都是从一句话就能扯到鸟类迁移原理的“奇葩”。

©️[巨蟒与圣杯]

凯文·史密斯的[疯狂店员]里,俩店员叨逼叨、叨逼叨的都是成人笑话和无聊的段子。不说话就会死,说了又特么都是些无聊话的典型。

©️[疯狂店员]

萨莎·拜伦·科恩的[波拉特]里,哈萨克人波拉特在美国一开口就尽是尴尬,惹毛了各阶级的美国人。但就是没有什么能堵上波拉特的那张臭嘴,他就想要话痨,戳破那张虚饰的纸。

©️[波拉特]

还有编剧艾伦·索金,从幼时起就喜欢听人对话的声音,对语言和声音有一种天然的敏感。

他把这种敏感放进了电影[茉莉牌局]和[社交网络]里,两者都充斥着快语速、高密度的对白,根本停不下来。

尤其是后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扮演的大学生,围绕一只鸡喋喋不休,简直叫人笑出眼泪。

©️[社交网络]

日本电影[濑户内海]就有点这个意思,不同的是没有[社交网络]那么庞大的背景,而是从生活的某个侧面展开,切入点极小,风格也很文艺,还总能抖落出一些令人捧腹的小台词。

主角是两个高中二年级的男生,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相约来河边坐一下,晒太阳、打嘴炮,最大的烦恼是要考试好烦,还说社交就是靠演技,吃到一根过长的薯条也要吐槽半天。

©️[濑户内海]

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或救世主题,整个宇宙中,主角们最关心的只有自己。不热心政治,也没什么社会责任感,烦恼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丝毫不带正能量,而且一点也不严肃。

昆汀的[低俗小说]也如此,文森特和朱尔斯是两个杀手,按理说应该提刀拿枪,面色冷峻,霸气外露,结果他们有点空闲就瞎侃,去杀人的路上还在讨论汉堡、圣经和足底按摩。

©️[低俗小说]

说到昆汀,不得不提教他说“牛逼”的姜文。

那部[让子弹飞]也是话痨片,上句与下句无缝衔接,对白与对白联系紧密,几乎听不到角色喘气,活像一出群口相声。

最出名的是“鸿门宴”那场戏,人物话多,且每句简短有力,谁说话镜头就给谁近景或特写,特点就一个字:快!

圆环轨道,三台机器绕着拍,三角关系对剪、正反打、过肩,话没说完就切给对方,要么就切反应镜头,且最多停留一秒,动静极小。

这是话痨片的常见拍法。[落水狗]开场也是如此,但弧线运动比之更大;伍迪老头的[汉娜姐妹],“转圈吃饭”那场戏也用了类似手法。

©️从上到下依次为:[让子弹飞]、[落水狗]、[汉娜姐妹]

说起伍迪·艾伦,其实他早期就是个喜剧演员,还给一些舞台剧写过剧本。因此,在他的电影里,一直有单口相声和舞台剧元素。

如[安妮·霍尔],里面的伍迪,就像个站在摄影机前的单口相声演员,喋喋不休、自言自语。而那些喋喋不休又是那么的妙趣横生,让关于爱情与人生的哲思,充满幽默和戏谑。

©️[安妮·霍尔]

[纽约的一个雨天]延续了这种风格,甜茶淋着雨走在曼哈顿街头,想起性感的前女友曾在犹太成人礼上给人口,酸溜溜扯了一堆,说什么应该把这个列入犹太节日习俗,比斋戒强。

©️[纽约的一个雨天]

像是某中年男人要了两碟凉菜一壶酒,喝到面色酡红时开始抽泣,感慨这个国家算是完了,痛骂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并抱怨老婆不懂自己。

这就是话痨片,拜金、酗酒、寡情薄义、又老又坏、一地鸡毛,而且搞笑又滑稽。

它让中产阶级的主人公、不检点的私生活、知识分子的臭脾气,都在生活面前一次次败下阵来。然后,在大片的光影里,温柔地促狭着。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pocier)】

参考资料:

[1] Screwball comedy,2019.12.06

[2] 话痨电影,豆瓣豆列,2013.04.08

[3] 话痨是成为电影大师的第一条件,腾讯网

[4] 我想和这世界谈谈,周末画报,2013.06.15

[5] 盘点|话痨电影——满腹经纶,道貌岸然的外表下,藏着一颗不安的心,电影世界,2016.08.29

[6] 话痨电影,bilibili

[7] 盘点 | 你可能不知道,话痨的伤害值到底有多大,看电影杂志,2015.09.05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2 ) 跟着电影去旅行 | 纽约的一个雨天,最全打卡地!

这部电影上映真是不容易!

本来是18年拍完的电影,因为MeToo运动被发行商搁置,导演个人品行的锅,再怎么说不该电影来背。

我原先对这部电影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但看完又觉得差点意思。

不过伍迪艾伦依然把城市的美拍的淋漓尽致,真希望各国旅游部门都能好好跟他学习取经。

这次不细评电影,主任带你好好游览一下纽约这座城市吧。

如果说巴黎是风情的美人,纽约该是个现代的绅士,就像下面这位。

甜茶也太适合这落魄贵公子的行头了

盖茨比(甜茶 饰)和阿什莉(范宁 饰)是一对情侣,就读于亚德利大学(虚拟)。

电影中的亚德利大学

这实际上是位于新泽西州麦迪逊的“德鲁大学”,校区位于186英亩的森林中,得名“森林大学”。

阿什莉本来是默默无名的学生记者,她偶然得到一个前往纽约采访大导演波兰的机会。

又能见偶像,又能顺带着去纽约玩一趟,盖茨比和阿什莉决定好好规划他们的旅程。

他们预定了豪华酒店。

电影中的酒店内景

Pierre Hotel(皮埃尔泰姬陵酒店),位于著名购物街区第五大道上,视野很好,正对着中央公园。

(最后未能成行的) 美味大餐。

Restaurant Daniel(丹尼尔餐厅),这是一家法国餐厅,米其林,2015年荣获The Daily Meal网站全美最佳餐厅榜第一名。这家餐厅只有口头提到,没有实际取景。

奈何计划赶不上变化。

虽然盖茨比已经把行程安排的妥妥当当,但阿什莉满脑子只有她的工作。

为了搞到一个真正的大新闻,牺牲一些和男朋友游玩的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他们在波兰居住的酒店分别了,各自开始了放飞的一天。

小情侣一块去波兰居住的酒店

Bowery Hotel(柏威里酒店),这家酒店有非常好看的露台(下图),被赫芬顿邮报称赞是“城市中一颗隐藏的宝石”。

超美的露台

“疯狂失控”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阿什莉这边,大新闻没搞出来,大乌龙搞出一堆。

采访到一半,导演人不见了。

阿什莉和特德到这里找波兰

Walker's酒吧

和经纪人一起找人的路上,被卷入一场抓奸。

康妮从这里走出来

The Hotel Albert(阿尔伯特公寓),1887年开业以来,许多艺术家、作家、诗人光顾过这里,2012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名录。

后来误打误撞成了一位大明星的“女朋友”。

阿什莉在这里碰见大明星维加

Kaufman-Astoria Studios(考夫曼·阿斯托里亚电影制片厂)

晚上一身狼狈的回去,还差点走错酒店。

阿什莉在这门口回忆自己酒店的位置

Hotel Plaza Athéne(雅典娜广场酒店)

这边呢,被抛下的男友也不省心。

被朋友叫去片场当了一回群演,遇见了自己前女友的妹妹,女主角陈(傻脸娜 饰),刚见面就演吻戏。

拍电影的地方

在Minetta Street的墨西哥餐厅边上

闲的没事,去她家弹琴聊天,一起逛博物馆。

不聊不要紧,一聊发现还特别聊得来。

博物馆内景

The Metropolitan Museum(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之一。

后来,他阴差阳错带着由应召女郎扮演的“女朋友”,参加了母亲举办的派对。

party散伙后,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酒吧。

盖茨比一个人弹琴

Bemelmans Bar,位于The Carlyle Hotel(卡莱尔酒店)一楼,挂着的壁画为路德威·白蒙著名画作,伍迪艾伦每周一来这里玩爵士,这里的鸡尾酒值得一试,根据背景看,弹钢琴和遇见应召女郎的应该都是这家酒吧。

这个雨天,两个人都经历很多荒诞的事情。

盖茨比和阿什莉这对情侣,是否还能假装若无其事地回到亚德利呢?

他们在这里坐马车

Central Park (中央公园),这里是众多电影取景地,截至2011年有305部电影在这里拍摄过。

钟声响起之前,盖茨比必须做出他的决定了。

Delacorte Clock(德拉科特钟), 位于中央公园动物园,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时钟每半小时至一小时会播放一首童谣曲。

这部电影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有点像,不知道伍迪艾伦有没有从中汲取灵感,不止是主角的名字,绅士爱上肤浅女孩的故事也有些相似。

不过人设有所反转,这个盖茨比是真贵族,而这个“黛西”极有可能是个暴发户(根据剧情推测)。

《纽约》和《巴黎》两者的相似处也很多,男主都是现代社会里的“古代人”,向往浪漫复古,而他们都有肤浅的女友,半路杀出来的红颜知己……(也有可能是巧合,因为他真的很爱拍“正义的出轨”)

但巴黎的文化底蕴毕竟深厚一些,梦幻的时空旅行,群星荟萃的“黄金时代”让人着迷,而纽约的雨天,一半讽刺一半浪漫,前者不如《爱在罗马》,后者不如《午夜巴黎》。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令人想起网上很流行的一个命题,下雨了,给你撑伞的和陪你淋雨的,你会选择哪一个?

毫无疑问,伍迪艾伦永远都是选择后者。

不得不说,真是个浪漫的疯子。

关注公众号“家里蹲电影”,获取更多电影资源、精彩影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3 ) 最极致的浪漫就是,Ta懂得你的所有幻想

伍迪艾伦今年已经83岁了。

喜欢他的人只要看着他笔下的人物在镜头前碎碎念就能会心微笑:那些关于文学艺术音乐的名词在主人公飞快的语速中不断闪过,主角总是多少才华横溢自命不凡有点古怪有点小聪明还有点猥琐,看他在片中刻薄地讽刺上流社会、讽刺虚荣、讽刺装腔作势顺便还讽刺一把文青(还用的是只有文青才能听得懂的语言!),大家一边偷偷笑得人仰马翻一边沉醉在这个只属于伍迪艾伦的奇妙世界。

经典有《曼哈顿》、《安妮霍尔》,近年来为人熟知的城市系列有《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当你以为伍迪艾伦年事已高没有新梗,他的电影已经变成一年一度没有太大惊喜的情怀趣味片,却不料他突然奉上一部《纽约的一个雨天》,还是远超预期的浪漫大杀器。

让我期待这部电影的原因,除了「是伍迪艾伦的片子啊!」还有本片男主、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令人一见难忘的Timothée Chalamet(华语圈粉丝赠昵称「甜茶」)。老实说,由甜茶来饰演伍迪艾伦的男主角,实在是too sweet too cute了——《曼哈顿》中伍迪艾伦本人饰演得意洋洋又有点自卑、一肚子小聪明、脆弱和小猥琐的男性,才最活灵活现,在他年事已高时,挑选出的男主角个个都是照着他的模样演(《咖啡公社》中的Jesse Eisenberg就很符合这种话痨气质),「靠才华和幽默感取胜」,令人好气又好笑。

甜茶在片中已经缩脖溜肩皱眉尽可能地扮演形象不佳,然而本身条件太好以致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连观众都不忍心看他倒霉受伤,倒是也有种特别的可爱。好在他的人设虽略显古怪但魅力十足:富二代公子哥,民间赌圣,浸淫在极佳文化环境中成长,满口诗词歌赋却厌倦学校与上流社会的虚假,试图营造和找回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复古浪漫,一曲乱改歪词痛诉自己有多倒霉的《Everything happens to me》也被他弹唱得清新脱俗。

富二代对校报傻白甜一往情深,看起来很有理想很天真的傻白甜,却抵不住浮华圈子的诱惑,也并不懂男友那些古怪念头下的趣味。在纽约的一个雨天,本应一起约会的二人各自拥有了不同的际遇,这边厢校报女孩紧张搓手羞怯微笑狼狈不堪跌宕起伏,那边厢公子哥四处闲逛、躲避、了解与和解,对名流生活讽刺力十足的同时,也让「不合时宜的浪漫」显得更难得珍贵。这种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强烈戏剧张力,也让观影过程饶富趣味。

因为过往的片中总是充斥着婚外情、阴差阳错、自私小算盘,我一直认为伍迪艾伦是一个向往浪漫但嘲讽浪漫的人——浪漫可能发生过那么一瞬,但人性总是会战胜浪漫。近年他最让我意难忘的《咖啡公社》中,结尾二人各自在喧闹环境中陷入《Manhattan》音乐里隔空想念的画面,我本以为已经登峰造极,没想到伍迪艾伦还愿意在片中呈现偶像剧结局般的Happy Ending:能听懂你笑话,能明白你的幻想的人,在你认为的魔幻时刻奇迹般出现在眼前,这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也是最能戳中人心的那种默契的爱情。

坦白说,虽然我个人超级喜欢这个结局,但遥想40年前的《曼哈顿》(不久前刚上映了40周年重映版),伍迪艾伦在当中则传达了完全不同的观念:无论在观众眼中男女主人公再默契登对都好,促使两个人成为情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性格互补、不甘心、自私……这些因素在很多时候都超越了爱情。能记住的只有那么几个瞬间,海报中二人雨中桥下的彻夜聊天便是其中之一。遗憾吗?遗憾。但将自己衡量清楚后在当下作出趋利避害的决定,是人类最不浪漫的投机取巧。

究竟是什么让伍迪艾伦终于决定在这部新片中放弃阴谋论和惯有的遗憾处理我们并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终于能在流淌的爵士乐和复古画面中见证一次奇迹的诞生,实在是本年度最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4 ) 看伍迪的片子前应该读点海明威

伍迪老爷子是海明威的铁粉,在他的多部电影中都或明或暗地向海明威老爹致敬,最生动的例子便是在《曼哈顿》中那位17岁少女tracy的扮演者便是海明威的孙女Mariel Hemingway,这忘年的恋情体现为一种精神上的爱慕。

至于这部新片《纽约的一个雨天》,其实在情节与内核上都带着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浓厚影子,打牌战无不胜的盖茨比对应着书中的犹太人罗伯特·科恩——

还有,当他(罗伯特·科恩)和那帮纽约朋友在一起玩大赌注的桥牌戏,下的赌注超出了自己的财力时,他曾拿到了好牌,赢了好几百元。这使他很为自己的牌技洋洋自得,他几次谈起,一个人迫不得已的话,总是可以靠打桥牌为生的。——《太阳照常升起》

在酒吧召妓扮演女朋友参加母亲的宴会更是直接来自于《太阳照常升起》第三章中的情节——主人公杰克·巴恩斯邀请街边认识的“野鸡”乔杰特参加朋友的舞会,后者扮演了杰克的未婚妻狠狠戏弄了舞会的一众人。

本片的一部分主题也无非印证了《太阳照常升起》中比尔对巴恩斯说的话——

“你是一名流亡者,你已经和土地失去了联系。你变得矫揉造作。冒牌的欧洲道德观念把你毁了。你嗜酒如命。你头脑里摆脱不了性的问题。你不务实事,整天消磨在高谈阔论之中。你是一名流亡者,明白吗?你在各家咖啡馆来回转游。”

盖茨比在纽约雨天街头的漫游同样指斥贵族(上层阶级)的矫揉造作,道德观念的冒牌,性欲是冲昏头脑的饱嗝,而盖茨比则作为游手好闲者消磨在高谈阔论之中,终于在母亲的话中发现了他生活的真意,作为中西部陪睡女郎的母亲身上有着与“土地的联系”,盖茨比借此发现了他生命当中与纽约车水马龙的血肉联结,当乡土成为一种遥不可及时,伍迪启示青年从城市中寻找自己扎根的土壤……

片中其实还有很多海明威的影子,就不更多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下雨这个意象,伍迪老爷子或许很喜欢在雨天谈情说爱,在《午夜巴黎》的结尾中吉尔和阿德里亚纳在蒙蒙细雨中相伴而行。

本片中盖茨比喜欢在雨天和情人牵手散步,灵犀相通的两位漫游者最终中央公园德拉科特动物音乐钟下一吻定情。

我最近恰好读到《永别了,武器》(又名《战地春梦》)中凯瑟琳与亨利关于“雨中散步”的对谈,私以为和本片的主题、情节与气氛在冥冥中有不少相谐之处——

凯瑟琳说。“她偏爱这些宝贝儿子。你听那雨声。”
“雨下得很大。”
“还有你是不是永远爱我?”
“是的。”
“就是下了雨也没有差别吗?”
“没有。”
“这很好。因为我怕雨。”
“为什么呢,”我昏昏欲睡。外边雨潺潺下个不停。
“我不知道,亲爱的。我一向是怕雨的。”
“我喜欢雨。”
“我喜欢在雨中散步。但是雨对于恋爱总是很不利的。”
“我永远爱你。”
“我爱你,不管下雨也好,下雪也好,冰雹也好——还有什么别的没有?”
“我不知道。我看我想睡了。”
“睡吧,亲爱的,不管怎么样,我总爱你。”

这里就不做更多解读了,相信深契文心的读者大概能够会心一笑,此便足矣。

 5 ) 引进伍迪·艾伦,会不会消化不良?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伍迪·艾伦2019年的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以下简称《雨天》)竟在上周突然敲定今日上映,简直比纽约的雨天还要难测。

且不说电审进字[2021]第18号电影推到这时候上映,单说伍迪·艾伦拿到龙标,就具有某种强烈的混搭感。

其实也矛盾,影迷总是希望能在大银幕尽情欣赏,但这些并不打算考量市场的电影一旦被市场考量,又很有可能冲击导演口碑,稀释作品声誉。

特别是,《雨天》的商业价值,能否大到让市场痛心错过票房金矿多年?显然不能。想看的人早看了,愿意朝圣二刷的只会是当中一小撮,至于本没兴趣或并不熟悉的潜在观众,这种体量的电影显然没有太大竞争力。

《雨天》首日票房是181.8万元,猫眼预测总票房大约为1800万。

不太高,但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寒碜。选择这个档期上映,已经算是最优选。国内电影营销挺了不起的一点,就是在艰难的市道里发明了,或者说钻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档期。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再排斥过「洋节」,市场摆在那,就是兵家必争。后来把人家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也炒了出来,没那么大阵仗,至少有余温。

前些天,对2022年2月22日22点22分的奇巧经营,尽管下沉范围较广,但是碍于周二工作日的限定,总票房不过6500万元,而两部爱情新片加起来才千万出头。收益确实有限,不过既然招数不可持续,也不致于过多失望。

2月22日上映的《只属于我们的一天》

这样算下来,除了七夕,也就这一个月,是集体供奉爱情片的类黄金档期了,甚至连妇女节,也可以拿来带动想象中的女性观众需求,哪怕往往局限于浅白情爱的参考。

那么就要说了,这些国产电影有多烂呢?今年情人节上映的三部爱情片,豆瓣评分加起来,才刚过10分,最「优质」的《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就差不多提供了半壁江山。

《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

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们敛财。特别是被骂上热搜的《十年一品温如言》,作为情人节票房冠军,收获了1.43亿元票房。其他两部则紧随春节档两强,位居单日第四、第五名。三部爱情片总票房超过2.48亿元,占当天票房总额的47.11%,相当了得。而这可是春节档后唯一的高峰。

国内院线有一点向来畸形,即所追求的「黄金」是精挑细选的档期,而不是精雕细琢的品质。电影史该是优胜劣汰的,但比不上唯票房论英雄。高口碑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以下简称《花束》)即便能够在千载难逢的2字档期空降,也只能跟花束一样,短期内就要凋零。

《花束般的恋爱》

同样有文青色彩的《雨天》,话题度以及新鲜度都没有《花束》高,又失去了话题度更高的三个时间节点,表现弱了不少。

不过它还是可以作为本土营销的又一个特色案例来看。既然被丢在泛情人节档里,《雨天》就是要被当作浪漫爱情片来营销的。

先不论电影内容如何,我们单看海报。不难发现,无论是之前通行的那张,二人在红雨伞图层后对视,还是现在的定档海报,男女在车上接吻,角色都没有直面观众。这固然是对爱情悬念的营造,但未尝不是一种有意的误导。不熟悉或不细看的人,大多难以察觉当中的女孩,并非电影中先声夺人的那位「原配」。

当然,《雨天》有它的浪漫,但恐怕不是普通观众想象中的,或想要得到的那种传统的稳固的浪漫,而它跟香港喜剧经典的冤家模式也大不相同。只能说,从伍迪·艾伦的意趣里提炼那种不现实的单薄清纯与线性浪漫,显然谬之千里。

但这不影响宣传紧紧咬住吸金的「浪漫」不放。譬如说,电影之前推出预告,就美曰其名「浪漫约会」版。

至于海报,就更彰显本土特色了。那组所谓的「爱情箴言」海报,特意贴上了9部电影的台词或意思,《雨天》配上了「淋雨是一种浪漫的表达」,《开罗紫玫瑰》是「那么我们靠爱情过活吧」,《魔力月光》则是「你不能这么快就把心交给别人」……一溜看过去,知音体的土味就翻滚出来了,然而人家还在呼号,要来影院感受一次「真正的浪漫爱情故事」。

更好笑的是那些粗糙烂俗的文案。预售海报上写着,「『爱我』就陪我看雨天」,令人瞬间梦回「爱我」体支配的恐惧。艾丽·范宁的角色海报更牛,赫然就是「被三个天才男性在精神上、情感上、身体上所爱」,片中讽刺意味荡然无存,空余一种腌臜的骄傲。

被这种宣传急速吸引的潜在观众,应该有不少会对伍迪·艾伦消化不良吧。所以尚能庆幸的,是没有足够的资本和时间,引爆《地球最后的夜晚》这种票房还算成功但最终反噬口碑的效应。

说到底,还是隐忧使然。其实伍迪·艾伦终于能在内地院线亮相,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但是鉴于《花束》再次上演字幕被和谐化乱翻的情况,恐怕《雨天》里有好些内容也很难以全貌呈现,譬如盖茨比母亲早年从事性工作的经历,还有盖茨比与前前任的性事回忆,很难不预设字幕要整出荒谬花样来。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带着洁癖来说,《雨天》不能算是导演的内地首秀。因为内地至今,还没有做好迎接他的准备。遮遮掩掩地放映,推广的只是内地化的伍迪·艾伦。

再说,《雨天》跟他最上乘的那类电影,比如《安妮·霍尔》《西力传》《开罗紫玫瑰》等等,有着不小的差距。它只是导演晚年轻舟已过万重山后的随性小品,一个介入伍迪·艾伦艺术特色跟思想机锋的小切口。

他绕过前些年的欧洲游历与风格转变,以一种缅怀式的姿态,自如、兴奋而傲然地回归纽约这座最富生机,也最有感情的大都市。鉴于难以亲力亲为,或者说难以精准表达自我,所以他通过甜茶,比《咖啡公社》的杰西·艾森伯格更招摇地回到了更青春的时代。

甜茶饰演的盖茨比在平行时空里「成了」他,但即便叠加了他的形象和惯性,也还是无法稳妥接棒伍迪·艾伦式的知识分子精髓,因为内在终归缺乏那一代人灵魂上的积淀。

可是轻快,或者说清浅,也有误打误撞的好处,即多多少少迎合了当下青年男女的情感审美。随波逐流,但要转角遇到爱,艳遇不断,但要酒肉穿肠过。真诚与矫情就差一线,可那张纸怎么捅,何时捅,可都有年轻的学问。也不知道看完电影后,盖茨比会不会是他们眼里的浪漫代言人,而艾什莉是不是追星女孩的幻想投射机。仅此而已。

电影里不乏浪漫,更不乏爱情。可但凡清醒一点,就会察觉这跟中式传统浪漫之间,存在背反关系,因为没有什么对爱情纯洁性、忍耐性的强制要求。《雨天》的讽刺力度即便略弱,也还是有在持续嘲讽,对傻白甜、对暴发户、对上流社会、对伪温情甚至对泡沫爱情,扫过去,就不放过。

过于执着自我所见的人,很难说会愿意理解甚至甘心接受,因为那讽刺稍不留神,就容易化成扇向自己的耳光。躲是躲不过的,挨上了就不知道该怨导演、怨电影还是怨宣发了。但反正,不怨自己。

不难想象,即便出自大师伍迪·艾伦之手,《雨天》在这边的市场,也只能归之于欧美小众文艺片,要放到跟《五尺天涯》这类电影平行的位置,最终所收获的,大概率是小水花的命运。

对《雨天》或对导演而言,确实不够「划算」。但是对中国电影业,反而有好些参考价值。

当下影院已经片荒多时,好莱坞大片,尤其是号召力跟质量双高的大片难以引进,春节档不到预期,情人节档过于滑稽,《雨天》投石问路的方向,不仅包括文艺片、爱情片、小体量电影等不同维度作品在当下的商业价值,而且包括它自身的导演光环、明星效应和本地的营销手段、信息壁垒之于电影的作用力。这些答案,或多或少能影响之后批片的分量与路数。

所以有意思的是,《雨天》就这样被无形中卷到了另一种经济里。但不管怎么说,伍迪·艾伦也有胜利。

《雨天》制片阶段,1992年的性侵事件被拎出来重提,片中演员葛瑞芬·纽曼、甜茶、赛琳娜·戈麦斯、丽贝卡·豪尔先后或致歉,或捐款(包括片酬),雪上加霜,而亚马逊放弃发行这部电影,也惹来跟伍迪·艾伦的对簿公堂。

不过,2019年双方就达成和解,《雨天》被雪藏后,如今也在亚马逊旗下流媒体Prime上线。一路走到今天,还奇妙地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反而成了伍迪·艾伦戏外最有戏剧性的一部。

所以票房成败不算什么,老头子的这场遭遇,才更像是带有讽刺性的成功。而这,非常伍迪·艾伦。

 6 ) The best moment

The best moment is the moment when i know you know me:

6 o'clock at Delacorte clock in central park,

New York City, enveloped in-the light mist,

Outside it drizzles, Grey.

Then we meet, kiss.

 短评

可惜了那两张宽街Hamilton的票

10分钟前
  • Lauren
  • 还行

陈年配方。这一天太阳雨到最后有发霉的味道了。Jude Law近年怎么什么角色都演

14分钟前
  • Redux
  • 较差

老爷子近年作品浪漫之最~本来觉得甜茶的颜too sweet too cute for老爷子这些神神叨叨的男主角,但这集男主的“古怪”少了猥琐添了浪漫,甜茶的演绎更让角色魅力翻倍无数。人生最大的浪漫,就是和那个真正能听懂你笑话,看懂你眼里的光的人在默契的时刻出现在同一地点,心照不宣地开启新世界。配合熟悉的爵士乐和雨中的街景,整个人都被融化了。结束后和头同学相视赞叹,好的电影真的会令人充满幸福感啊。祝老爷子长命百岁,希望他能一直拍出这么可爱的电影。🎬

15分钟前
  • 凌麦儿
  • 力荐

巴黎,巴塞罗那,罗马,麦哈顿,开罗,纽约,老爷子天天在西半球溜达。东半球不让你拍咋滴?

1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我以为我已经对Woody Allen免疫了 但没想到这部片还是给了我惊喜 / 甜茶不愧是甜茶 配得了意大利的阳光 也衬得起纽约的雨 弹钢琴唱歌那段好迷人!@SummerIFF

19分钟前
  • Estrella
  • 推荐

只需要两个连续的雨天,就能重塑一段感情。轻巧而慵懒的小布尔乔亚情调,没什么比伍迪·艾伦拍喜剧更让人心旷神怡的了。有人喜欢听蟋蟀鸣唱,有人喜欢闻汽车尾气,作为一个两周前才从纽约回来的人表示——我喜欢纽约的雨。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晴天有雨雨中发光,虚伪易破诚心难识,雨露均沾人财两空,吻不求自来,瓜从天而降,酒精让人心安理得的放荡,金钱让人肆无忌惮的装逼。电影中艾丽范宁的渣女形象难道不是对Me Too运动的最佳讽刺?怪不得要被好莱坞封杀,无敌老头你这不是顶风作案吗?

2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带伞的人不如和你一样热爱淋雨的人。

27分钟前
  • 惨绿
  • 还行

3.5 一开始很糟糕,但是越往后竟然越好。以及没想到三个年轻人里面演技担当竟然是范宁。

3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当结尾甜茶念了两句诗,然后他的女朋友说这是莎士比亚是吧,甜茶一脸生无可恋。果然一个喜欢看电影,看书的人是不会喜欢一个肤浅,只长得漂亮的女生的。《花束般的恋爱》告诉我们太相同的人不能在一起。《纽约的一个雨天》告诉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走不到一起。所以。。。这电影适合一个人看。问题来了,这两部电影是怎样挑到同一个档期上映的?

35分钟前
  • 管埋员
  • 推荐

老爷子每年花钱雇小鲜肉cos自己系列。看得我想拳打艾丽范宁,脚踢赛琳娜。

36分钟前
  • 张熊熊
  • 较差

我不要艾丽·范宁……

38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范宁演活了晚晚,说话那个表情姿态太像了

42分钟前
  • 苏娃
  • 推荐

很舒服,在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坠入秋天的理由。又是喜欢的沉浸型电影,《CMBYN》带来一个无法忘却的夏天,《纽约》则带来一场很久后还会记起细节的雨:甜茶的毛毡西服、维托里奥的摄影色调、大雨打在透明雨伞上的声音、喋喋不休聊电影的青年、钟楼下等待某个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是否会出现之人时的局促焦虑……全都透过伍迪·艾伦的镜头和甜茶浑然天成的演技,跳出银幕,落向观众席,让人身在电影院,却经历了这个雨天。(再次感叹甜茶演戏的悟性很高)

46分钟前
  • 糯木
  • 推荐

我笑得比里头那个女的还夸张。

48分钟前
  • Stiles
  • 推荐

哪怕外八+驼背,甜茶依旧太美。雨中的 New York City 太美。大都会博物馆的灯光和雷诺阿太美。虽仍是一贯的小布尔乔亚知道分子自作聪明的碎碎念+没事找事的身份认同的自我纠结+顺便怼天怼地怼世界的辛辣讥讽,一贯的摆活小聪明小趣味,却拍出了一丝清甜的味道怎么回事?个人第21部伍迪艾伦打卡。小老头今年84了。咱们且看且珍惜。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伍迪艾伦五成功力,高于《咖啡公社》低于《蓝色茉莉》。这次用的小演员都很新潮,但故事依然还是伍迪艾伦的:那些上流社会里的鄙视链和白月光,那些电影界的潜规则和绿茶婊,爵士乐和抖机灵,连甜茶的驼背也像是伍迪。觉得范宁表演太过,甜茶则太收,都不够好,幸好伍迪的剧本够有趣。小老头脑内剧场又多了一个渣女,这可能是亚利桑那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5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比较钟意的一个点是,这是一部没有一丁点儿荷尔蒙气息的青春片。(220225影院 无敌艾伦中国首秀……不管拍多新的电影,都是旧时代气息。

5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中传校报女记者采访王小帅,竟被吴秀波诱拐回家。东城区富二代甩云南女友,因喜爱雾霾胜过蓝天白云。

59分钟前
  • Mr.Moonlight
  • 力荐

甜茶和赛琳娜戈麦斯太像两个未成年了,范宁倒是凭夸张的蠢劲承担了一半以上的笑点

1小时前
  • zitsunar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