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瞒天记

悬疑片印度2015

主演:阿贾耶·德乌干,塔布,施芮娅·萨兰,拉贾特·卡普尔,伊西塔·杜塔,莫伦诺·贾达夫,皮拉桑纳·凯特卡尔,尤盖莎·索南,帕拉斯莫什·帕拉布,瑞瑟·查达哈

导演:尼西卡特·卡马特

播放地址

 剧照

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2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3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4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5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6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3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4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5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6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7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8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19误杀瞒天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20:50

详细剧情

维杰(阿贾耶·德乌干 Ajay Devgan 饰)和妻子娜蒂尼(施芮娅·萨兰 Shreya 饰)结婚多年,将两个女儿安久(伊西塔·杜塔 Ishita Dutta 饰)和安努(莫伦诺·贾达夫 Mrunal Jadhav 饰)抚养长大,一家人过着宁静的生活,平淡之中自有真味 。某日,安久去参加野营,结识了名为萨姆(Rishabh Chaddha 饰)的男生,此时的她并不知道的是,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男孩,会彻底粉碎她的生活。   撕下了伪善面具的萨姆竟然想要强暴安久,在激烈的挣扎反抗之中,安久失手杀死萨姆。维杰决定挺身而出保护他无辜的家人,自小热爱看电影的他利用从电影里学到的知识对萨姆的尸体进行了处理和掩埋,但警察的来访让这个家庭再一次陷入了危机之中。

 长篇影评

 1 ) 来自印度的嫌疑人W-----多看电影有好处

这是一部印度片,且是一部严肃的犯罪题材电影。 担心紧张的剧情中突然出现一大群穿着花花绿绿的人跳着suweidubi的大可以放心了,因为这应该是很难得的没有歌舞的印度片。 男主人公叫做维杰,是一个通讯器材店的老板,类似于乡镇街道上卖手机接网线的那种店铺。同时维杰也是一名电影爱好者,没日没夜的看电影,甚至为了看电影拖延工作,忘记回家。 不务正业的维杰也是一个正直的人,且喜欢乐于助人,这个只有四年级学历的小店老板竟然可以为一对老夫妇提供法律援助,而他那一套唬人的说辞都来自于----电影(一个神奇的学习工具)。不过乐于助人并没有给维杰带来好运,维杰因此得罪了一位劣迹斑斑的警察。 维杰有一个完美的家庭,美丽的老婆和可爱的女儿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全家旅行购物看电影,他们享受着一般人都拥有不了的快乐。 然而有一天,一个叫做萨姆带着麻烦找上门来了。萨姆是一个富二代也是大女儿安吉尔的夏令营同学,在夏令营活动时,萨姆偷拍了安吉尔洗澡的视频,并以此要挟安吉尔午夜到屋后“交换”视频。惊慌失措的安吉尔痛哭着答应。午夜,在约定的地点安吉尔哀求着这个畜生删除视频,但是萨姆似乎看到安杰尔痛苦更开心了。妈妈的意外出现打乱了萨姆邪恶的计划,被逼惨的母女两人只好上前抢夺手机,不料,心急的女儿却失手杀掉了萨姆。惊慌失措的两人在恐惧之极的时候竟然鬼使神差的埋掉了萨姆的尸体。等到第二天维杰回来,她们才战战兢兢的告诉了他一切真相。 维杰了解萨姆的背景,知道如果向警方坦白一切,带来的只能是极不公平的审判,整个家庭都要毁掉。 于是这位四年级辍学生利用他丰富的电影知识开始了一系列瞒天过海的计划。 ----------------------------------------------------------------------------------------------------------------------------------------- 部分网友称之为印度版的嫌疑人X的现身,因为故事都是讲述了爱着一对母女的高智商男子利用智慧帮助他们隐瞒误杀案的故事。最大的区别在于现身or不现身。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维杰利用严谨 的思维和对人心理的掌控和利用制造伪证。但是个人觉得母女三人在被逼供时的表现更加精彩,一家人在别墅中的表现贡献了全片最揪心的部分。瞒天记对印度警察贪婪的描写丝毫不留情,以至于看到片中的警察的丑陋就有一种分分钟就想手撕屏幕的感觉。贪污受贿刑讯逼供,没有被印度广电和谐真是让人落差感爆棚。 但是最可憎的大反派,萨姆的妈妈,在关心起儿子的下落时流露出的母性一样让人感动和同情。即使警察多败类,但也有正直的人为维杰辩护。片中的主要角色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立体且饱满的形象。 与嫌疑人X比起来,在剧情上更胜一筹。值得一看

 2 ) 一点感想

电影节奏不算快,但也慢得恰到好处。一开始循序渐进把维杰正直善良的形象刻画得很好,也为后面剧情的走向埋足了伏笔。

中间看到sam的行为真的是恨不得冲进屏幕去阻止他。然后又看到警察局的部分人滥用刑罚,越发觉得维杰“以暴制暴”的行为还挺正确的,而且那还是他们一家的无奈之举。

很喜欢结尾维杰的台词,有时候警cha没法帮你伸张正义,只有自己能。不过还是要相信法律的,如果人人都不守法,社会也就没有什么秩序可言了。

 3 ) 犯我家人者,虽远必诛。

初看此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普通的亲情片,然后中间强势插入60分钟的歌舞(别告诉我你看印度电影没被它的歌舞洗脑过)
但是在导演的巧妙设置下,观众很快进入了情境当中。(ps,40分钟的铺垫实在太长了,让人忍不住快进)
富二代兼权二代low到爆偷拍女生换衣服,以此要挟满足兽欲。然后母女求情未果,失手杀之。试想一下,作为一家之主的你,你会怎么办?
这就开始显出功力了。男主回到家中以最快的速度弄清情况,安慰家人。他的第一感觉不是大祸临头,不是惊慌失措,如丧考妣。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确:我的家人就是我的一切,为了他们,我什么事都敢做,什么苦都能吃,只要我的家人好,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图片10>

其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设想好了行动方案,发动了一切的社会关系、人脉。穷尽手段只为护得家人周全。于是观众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高潮叠起。他设置了四重骗局,第一手是骗了警察,伪造口供。然后第二手是以最快的速度制造不在场证据,从银行到宾馆,到ATM机,手机号;旅店老板,餐厅老板,司机,电器商,打杂店员,每一个人都被他无形”洗脑“,制造不在场口供。但他明白,这还远远不够,他靠着看电影得来的知识,不断训练家人怎么应对警察询问,怎么做到串供的同时又不引起怀疑。整整26天,这个男人用尽自己所有的智谋和心血与整个执法系统赛跑。正如他所说,尽管我只念到四年级就辍学,但我知道真正的知识在于书本之外。当女儿面对警察不能自持而紧张时,他及时出现,游刃有余地化解怀疑。我想,在那个时候女儿的心里,父爱如山吧。(这个女儿是他捡来养的)
一次次的被警察怀疑,询问,甚至殴打。观众的心情也随之起伏,波澜。这不只是对弱者的同情,更是对整个法律公正的回溯与思考。
导演毫不留情地将矛头直指印度的基层司法腐败,吃拿卡要,贪污横行。简直是某国镜像。执法机关暴虐蛮横,欺软怕硬,司法机关形同虚设。此时,程序正义遥不可及。男主能够利用的也就只是脑中知识,以及能够利用的民意。
剧情再一次推进,富二代的母亲是司法系统高层,对男主一家的迫害愈发严重。最终,小女儿终于忍不住折磨说出了真相。瞬间,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男主的第四个后手接踵而至:他压根就不敢赌自己的家人能应对老道的警察,所有的苦,他都一个人抗——他将尸体掉包了。放在了水泥搅拌机里,浇筑进了砼中,建成了新的警察局。——所谓新的正义,必将建立于旧罪恶的尸体上。
至此,所有的嫌疑都只是臆测,如沸水融雪,不攻自破。被鼓动的民意在媒体的怂恿下揭竿而起,形势逆转。男主一字一句地问女儿,刚才他打你了?(指施暴的协警)
女儿后怕地抽泣答道,是。于是男主暗中推动群众,将施暴者痛殴。眼神里仿佛写着,打我,我能忍;打我女儿,必不容之。

这是民意的胜利,也是法律的悲哀。

程序正义遥遥无期,社会直男癌观点弥漫,因为女生的一点偷拍视频就能毁了这个女孩,而不是去谴责偷拍者。以至于阶级对立,官商勾结,如此等等。导演能借一喻三,殊为难得。同时能够上映,也给印度广电部门点个赞。

ps,提供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的警察不打人也不算腐败,打人的反而是个类似于临时工的协警。古人有云,恶吏猛于虎,诚不我欺啊。吏治崩坏,赵国更甚。

 4 ) 国产版10大败笔,不如这一版

误杀比很多翻拍电影都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编剧上存在一些瑕疵,感觉不如原著。

1、印度版男主逃过一劫,看的心里爽,国产版男主最后自首,看着憋屈。男主说他也很冤啊,编剧非要让他自首。

2、印度版没有把羊埋在人家祖坟里的桥段,而是把狗埋在自己院子而已。但国产中男主把新鲜的羊埋在人家祖坟,最后曝光在媒体下,试问,祖坟他们家的人可以忍吗?不会追查到底吗?男主当初只把尸体挖出来就行了,根本没必要把羊埋进去,多次一举,搬石砸脚。男主说他也很冤啊,编剧非要让他埋羊。

3、挖棺材时候,掀开棺材板时,大家都看见棺材盖反面很多很多的血抓印了,这时候只需要提取血迹中的DNA就证明被害人在这里被闷死了。有人说是当时混乱,没人看见。有人说,即使警察看见了,但舆论不许警察再追查到底了。我觉得都不合理。试问,在那么多媒体和记者面前,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出现在棺材板上,就算一两个记者没看见,也不可能都没看见,而且这个镜头也进入到媒体镜头里面了,全国观众也都看见了。试问,正常棺材里面怎么会有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这肯定不正常啊,不要把记者和老百姓当傻子啊。记者和老百姓说,我们看见了,我们也不傻,但编剧非要让我们没看见,让我们当傻子。

4、印度版的被害人是被锤死的,国产的是在棺材里面被闷死的,还留下了数道血淋淋的恐怖的血爪印。这个有点恐怖了,结合片头,男主在棺材里面吓得大叫,可知这件事不仅给观众,也给男主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印度原版是个爽片,国产非要搞这么一个恐怖情节,让人看了憋屈。受害者说,编剧你出来,我要弄死你,你是不是心里变态,只要我被他们家人杀死,就能推动剧情,但为啥让我死的这么惨,你是不是心里变态?吃瓜群众说,本来我们是挺同情这家人的,但现在更同情这个犯罪,你想想,如果你被人拍晕了,醒后发现自己在棺材里面,腐烂的气味,下面躺着死尸,蛆顺着头发往嘴里爬,吓人不,死刑都没这么惨的。

5、印度版的男主高大威猛帅气机智人缘好,最后也得了善终。国产男主也有他的优点,但结局很惨,不仅锒铛入狱,而且他周边的朋友都已经不信任他了,这点可由最后采访他朋友那段能看出来,当记者问男主朋友,男主是否冤枉时,他的朋友明显犹豫了,在他朋友的心中,男主可能不算坏人,但欺骗自己,利用自己做假证,实在也不算是好人。男主说,随便了,编剧你搞死我得了,我自己都憋屈的不想活了。

6、首尾看似呼应,实则矛盾重重。片头男主越狱,倒叙说明男主片尾入狱后要越狱。但为什么啊?男主不是自首的吗?怎么还越狱了?不想蹲监狱,那就别自首啊?男主说,我有苦衷,但我不能说,编剧说他还没想好怎么编,不让我说。

7、印度版里的那个男警察是通过镜子反射男主表情,来确定男主就是杀人犯,进而上告的。国产把这一段用在女警察身上了,但这导致坏的男警察这边的怀疑证据不足啊。最后男警察真的就仅凭直接、模糊的背影来一口咬定男主。是,我们知道他俩有矛盾。但原版的男警察是报复+充分的理由,而国产变成了报复+全凭感觉,原版的坏人,不仅坏,还有智商,国产的坏人,依旧坏,但智商已经没有了,当然国产片基本都是这样的。男警察说,我坏我承认,但我不傻啊,是编剧非要让我做个傻子。

8、印度版里的女警察,就是最终boss,没有调查男主的录像带,直接推理出男主的作案过程,显得更牛逼。但国产里面的女警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有理有据,让手下查阅了男主看过的所有推理悬疑剧,又把简介读给她听,她才推理出男主的作案过程。主角聪明的时候不需要解释,但反派不许随便聪明,这也是国产的通病,正面人物破案用聪明的大脑,反派人物破案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运气,反派人物明明片子开头很聪明,遇到我们的男主就智商急剧下降。反派人物说,编剧sb,我不sb。

9、印度原版最精彩的镜头,就是最后10几秒里,男主那句“你和你的警察局会永远保护我们”,伴随着振奋人心的bgm,男主潇洒走出警察局,也解释了受害人埋在了哪里。神来之笔,小人物对抗警察局,从险胜,到完胜,封神片段。而国产这段,没有了,删掉了,影片顿时少了一半的精彩(另一半精彩是原创里面的女警察想明白男主是如何制造不在场证据时,也是伴随着振奋人心的bgm。两段bgm,两次封神,一次给反派,一次给男主,但最后男主胜天半子,险胜一筹。原作里的boss丝毫不弱于男主,甚至智商远强于男主,只是失子心切,乱了分寸,一时着急,满盘皆输。原创里面,是正反实力相当,男主侥幸获胜,这才叫精彩。)国产虽然加了一些精彩部分,但原创的几段精彩部分,都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原作8分的话,这部只能4分。原版说:版权都卖给你了,你却把最精彩的片段都舍弃掉了,拍了一堆前戏,好不容易到高潮,你却跳过了,中国人,真隐忍啊。

10、胸小。胸说:mmp。

 5 ) 嫌疑人X的献身?!

有点东野圭吾的经典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的感觉,除了结尾的处理,整体框架跟故事走向都是极度相似的。同样都是为了保护家人(小说里是暗恋对象一家母女),通过误导警察来对犯罪日期的确定来掩盖真相,甚至包括男主的最后一手,只不过影片没有走到那一步,但相信如果事情败露,电影里的男主肯定也是会这么做的。
        再来说下电影本身。前半部节奏略慢,压缩到两个小时会更好一点。幸好没有印度电影里通病的唱唱跳跳,有那么一段,家人在犯罪后的第二天在忧郁的歌声中各种恍惚,我差点以为他们就要开始跳了,幸好!幸好!
       剧本的严谨度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不过有几点细节会让人有所疑虑。首先就是印度的监控问题,除了取款机,别的地方一个监控都没有吗?既然女警已经开挂式的怀疑出男主的掩护手法,既然印度警察连手机信号去过哪里,在哪里消失也可以准确测出,在这样的技术水平下,城市里的监控覆盖应该不可能只有银行才有吧,起码路口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监控的吧。彻查她所怀疑的2号当天,男主活动范围内的监控绝对是她可以办到的。如果一定要说印度的现状就是这样,只有姑且接受这个设定。
       第二就是,所有人都记不住准确的时间,这个有点过度戏剧化处理,总有人会有那么点关于自己或者他人的特殊事情发生,从而记住特殊的时间节点的。比如那天拉肚子,那天跟人吵架了,那天丢了钱包,甚至那天心情不太好什么的。一个人可以模糊日期,但所有人都记不住,被男主主观强调一下就记住错误的日期,这从概率上是说不过去的,你不能当除了自己以外的人都是傻子啊。当然,一切为了剧情,这点理解一下,还是能接受的,也许就是那么巧,案件证据链的每个人物都在那一天度过了极其平庸毫无记忆点的一天,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就是,女警推理出案件经过那段略假,缺乏充足的怀疑理由而进行开挂推理。在一切证据都显示她的怀疑是错误的时候,缺乏一个坚定女警内心怀疑论点的东西支撑她,如果这个推论让坏警察高图德来说,也许更合理一点。虽然他是个坏警察,但他作为警察的敏感度还是不错的,比如说他在饭店里故意说找到黄色轿车然后在镜子里观察维杰的反应。这一点加上之前他看到维杰开走黄色轿车那一幕,足以坚定让他做出女警那样略失理性的推理,可惜电影里坏警察没有被设定成警察团队里的大脑,只是觉得让他做出推理这样更合理一点,个人感官而已,不喜勿喷。
       但,依旧不妨碍这是一部高质量的犯罪电影,借网友一句,印度没有光腚总局吗?哈哈

 6 ) 如何利用从电影中学到的知识瞒天过海——《误杀瞒天记》简析

新的警察来到了警局,维杰恰巧坐在警局里,眼皮半敛着,仿佛充满了愁思。警察局的同事开始给新来的警察讲维杰的“事迹”,新的警察疑惑地说了一句:“我看他不像坏人啊。”镜头转向维杰,他眼睛里充满了忧郁,却又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欲说还休地望着镜头,让我以为他是个被抓进警局的罪犯。随后,维杰眼一睁一闭,时间就回到了他在办公室看电影的时候,紧张刺激的撞车情景让他不由自主地拦住了正走过来的小弟。

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中产阶级,有妻有女,这些都可以作为维杰身上的标签。但最能称为特点的,是维杰喜欢看电影,并且享受一个人看电影的时间。他看电影时,总是把电话撂在一边,凝神屏气,投入到电影情节当中,这也成为影片最大的一个伏笔。他从电影中学习到的技巧,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助推器。

影片一开始就揭示了维杰和高图德的冲突。讽刺高图德吃饭不给钱、帮助儿子无辜入狱的老夫妇、直言警察的无所作为,维杰的“善行”一点一点加深了他与高图德的矛盾,连村民对此都表现出了隐隐的担忧,忍不住提醒维杰。这种冲突随着萨姆事件的发生演变成双方的斗争。

萨姆事件中,除了自身的智慧,维杰还巧妙利用了多个点——和高图德的冲突、村民的拥护、米拉的崩溃,这些都成为他最后瞒天过海的计划成功的关键。

1. 制造不在场证明

事情发生在10月2日,如往常一样,维杰把电话撂在了一旁,沉浸在电影情节当中,窗外的大雨象征着不寻常事件的发生,却也将他与外界隔绝。10月3日清晨回家,维杰看到了惊慌失措的妻子和女儿,才明白昨天大雨的夜里妻女经历了怎样的恐慌。维杰叮嘱家人清扫出事地点并且待在家不要出门,他带走了SIM卡,开走萨姆的车,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买了一个旧手机,装上SIM卡并且将手机扔进了货车。他把车开到废弃的采石场,然后推进湖里。一个人看电影、住旅馆、吃饭,保存所有的4人份票据。在做这一切的过程中,他脑子里浮现的是各种各样的电影场景。最后维杰反复提醒所有人,他们一家在10月2日—3日去了帕纳吉听经。这个过程里他唯一的失误是被高图德看到了自己开走萨姆的车,但是因为二者的矛盾,这个失误在后来反而成为高图德蓄意栽赃的借口。

2. 情景预设与演练

维杰给家人做了紧急问询培训,甚至考虑到口供不一致的情况,对可能遭遇的挨打也提前和女儿说清楚。他预设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并进行演练,后续发生的逼供、殴打、精神压迫等,都如猜想验证般一一发生。甚至小女儿会因为受不了折磨而提前说出来,维杰也考虑到了,因此他把尸体转移了。小女儿在雷雨天惊醒,目睹了姐姐和妈妈埋尸,惊慌使她的记忆更为深刻。考虑到孩子的心性单纯、意志不坚定,在尸体转移这一步设计中,维杰隐瞒了妻女,所以小女儿在压迫之下说出藏尸地点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举动,维杰要的就是这种不加掩饰,这将会成为他反攻的有力“武器”。掩饰性的花草、院子里的坑、尸体的腐臭味,就在大家以为真相即将揭晓的时候,维杰却再一次表现了他的前瞻性——尸体被转移了。妻子和大女儿的眼神充满了震惊和疑惑。这个设定不仅使得整个情节紧凑,而且又推动另一个高潮的到来。

3. 对细节的过人记忆

环保宣传者告诉维杰采石场被关停,并且采石场有一个废弃的湖泊——这成为维杰抛弃萨姆汽车的绝佳地点。等到车被找到,湖水已经洗净了所有“作案”痕迹。

抛车的路上,维杰在隧道入口处看到了帕纳吉讲经的海报——维杰稍后就独自前往讲经地点,伪造一家人的不在场证明。旅馆、点餐、电影院,维杰收集了好几个地点的票据。甚至他还在某个时间点去自动取款机取钱,让摄像头拍到自己。整个行程计划缜密而无疏漏。讲经内容的转述、对遇见的人的刻意提醒,加上维杰平时的好人缘,他所说的一切可信度变得更高。

承包商告诉维杰新警察局的地板将在周一铺设完成——于是维杰将萨姆的尸体转移到了新警察,使真相永埋于地下。找不到尸体,就无法给维杰定罪,即使他在影片末尾隐晦地承认自己为了保护家人,采取了“毁尸灭迹”的举动,但是精神崩溃了的米拉,心心念念的是儿子的去向,脆弱面暴露出来的米拉已经不是维杰的“对手”。

4. 巧用舆论

维杰平日里积累的好人缘成为他这出“瞒天记”中不可或缺的助攻。他与高图德的矛盾众人看在眼里,情感上倾向于维杰的村民推动者舆论导向维杰这一方。

在高图德的暴力逼供之下,小女儿说出了“真相”,米拉带着一帮人前往维杰家挖掘尸体。村民围在一起,担忧维杰一家的命运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警察系统的不满。转折点在于院子里挖出的狗的尸体,原本占优势的米拉一方坐实了“恃强凌弱”的“罪名”,本来就一边倒的群众开始强烈表达不满,维杰立刻抓住机会进行了反攻。首先利用高图德暴力逼供小女儿一事引起群众的激愤,导致高图德被围攻甚至被撤职。其次是依靠他事先要大舅子联系好的媒体,曝光米拉等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滥用私权的不正当操作以及警察系统的弊病。两步操作,放大了维杰作为一个父亲在整个事件中对家庭的苦苦保护,以及一家人在案件中的无辜立场和遭受到的压迫。

事情平息之后的某天,警察又找上了门,邻居看到之后迅速跑过来,戒备地看着警察,并询问维杰是否需要帮助。仅这一个细节,就足以说明当时舆论对维杰的有利性。

整部影片中,维杰并不是唯一智商在线的人。萨姆的母亲——米拉猜中了一切,多年的检察长生涯使得米拉拥有了非常人的职业敏锐,她隐隐感觉到萨姆的失踪是由维杰一手“策划”的。随着她的讲述,维杰的设计就像电影放映一般呈现出来。时间、地点全部掐得刚刚好,米拉的智慧和缜密心思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可惜她没有证据,只有猜测,尽管这猜测已经八九不离十。

爱子心切的米拉动用了私权逼供维杰一家人,维杰一家表现得越无辜,米拉就越觉得不安,越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我看来,制服就代表米拉的理性,穿着制服的她狠辣、手段强硬而理智。后来的镜头里,米拉一直穿着便服,并且由一开始的主导一切渐渐变得倚重丈夫。作为一个母亲的脆弱渐渐代替了作为检察长的强硬,最终米拉在这场与维杰的拉锯战中以“恳求和眼泪”结束。

影片结尾,维杰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局长面前,局长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抓到维杰的把柄,维杰则不动声色地以嘲讽式的恭维回应。之后维杰从警察局走出来,最大的谜底揭开。两个场景重叠在一起,一边是夜晚尚未完工的新警察局,一边是白天已经换过一批人的新警察局。重叠的片段告诉我们:维杰在周日的时候把萨姆的尸体埋在了警察局的地底下,而第二天就是警察局地板铺设完成的日期。除非警察局翻修,这个秘密不会再有人知道,而警察局显然短时间内不会翻修,现任长官两年后离开,下一批人也不会再追查这件事情。这一次,他半敛的眼睛里充满了尘埃落定的确信与安然。

 短评

在一个无法伸张正义的年代,在一个坏人不会遭到法律制裁的国家,你是选择自认倒霉,还是选择以毒攻毒?虽然是误杀,虽然他们被偷拍、被威胁,虽然他们才是受害者。但是,死的人是督察长的儿子,而且督察长还很腐败。走法律途径注定是死路一条,所以他们只能用非常手段。把4号、5号发生的事“转移”到2号、3号、从而制造不在场证据的点子太赞了。而他们让所有人帮助自己做伪证的计谋更是神来之笔。一家人把所有人再见一遍,巧妙和他们交谈,让这些人以为他们上次是2号、3号来的,从而在接受审讯的时候无意间做了伪证。电影最后维杰两次走出警察局的交叉剪辑画龙点睛。他将督察长的儿子埋在警察局的地下,因为只有将腐败和黑暗踩在脚下,才能在上面建立起正义和公平。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他一个人并不能改变什么。

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两年内被翻拍了三次的电影,讲一个终日看电影解闷的男人如何与腐败的警察斗智,最终保护自己家庭的励志片,片子前半个小时令人觉得是宝莱坞中产阶级的肥皂片,完全可以缩减到两个小时完事,还好后半段的剧情令人刮目相看。

13分钟前
  • Adarkwalker
  • 推荐

最后警局出走和埋尸地点重叠的分镜简直是神来之笔

17分钟前
  • 眼里有我
  • 力荐

这个片子打破了印度电影在我心中歌舞喜剧风的印象,计谋设计得不错,结局出乎了我的意料,加一星。

21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力荐

两个妈妈巨漂亮

22分钟前
  • gzfifi
  • 力荐

编剧高能,四十分钟才进入正题眼瞅着就要睡着了的我后两个小时一路"我去"飚到结尾,一支舞都没跳的印度电影要珍惜。

27分钟前
  • 木偶
  • 还行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

28分钟前
  • 鹿鸣
  • 力荐

那什么,其实我并没有看,只是牢牢地无法忘却“二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33分钟前
  • 天是红河岸
  • 还行

这才是审查之外应该有的结局,想看到一个逍遥法外的父亲,而不是莫名自首的凶手。

35分钟前
  • 用戶
  • 推荐

天一碰见了四年级辍学生

40分钟前
  • 今言
  • 推荐

2号去听经,晚上住旅店,3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43分钟前
  • 尘缘
  • 推荐

我不想被洗脑,他们全家,二号去听经,晚上去旅店,三号去餐厅,然后看电影。

48分钟前
  • 垫底王
  • 推荐

前三分之一过于冗长。后半段比较精彩。前半部分如果能砍掉一部分,会好很多。

53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整个观影体验超爽,流畅又很紧凑,而且符合人性,关键是反面的角色刻画得也很棒,所以不是一边倒,今年看得几部印度电影都不错。

57分钟前
  • 舍瓦希伯来
  • 力荐

结尾应出现字幕:“第二天早上,维杰带着女儿、妻子到警察局自首”

1小时前
  • 阅片无数
  • 推荐

2号去听经 然后住旅店 3号去餐厅 然后看电影

1小时前
  • 豆友4726985
  • 推荐

你和你的警察局会一直保护我们的:)

1小时前
  • 不长叶儿的树
  • 推荐

千万不能得罪一个天天看电影的人👍

1小时前
  • _小肥肥不腻
  • 力荐

爸爸看过的电影里,一定有《嫌疑人X的献身》……╭( ̄▽ ̄)"

1小时前
  • 推荐

编剧高能,四十分钟才进入正题眼瞅着就要睡着了的我后两个小时一路"我去"飚到结尾,一支舞都没跳的印度电影要珍惜。

1小时前
  • 回望长安已苍老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